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题 | 『毒五月』高温多雨,湿气重的人要这样化解

阴历五月,被古人称为「毒五月」。

五月位于春夏之交,即夏至前后各半月,端午在芒种与夏至之间。

农历五月的时候,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下雨。高温与雨水结合,热蒸水腾,这种潮湿又闷热的天气,感觉像在「蒸桑拿」。加上高温人体汗孔打开,特别容易让湿邪侵入。

五毒月,更多的应该「湿毒」

中医认为,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属火,此时体内阳气也达到最旺,人体阴阳转变都表现为阳气渐弱、阴气渐生,恰逢雨季湿热之邪较盛,很容易阻滞气血和经络,一旦湿热邪气阻滞气血经络,导致人体气血受阻,湿热内停。

脾胃虚弱是很多人在毒五月里的普遍状态。这是因为夏至前后阳气外达,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这就造成人体内里的虚寒,脾胃在这个时候很脆弱。


有些人,本来就多食肥甘厚腻,脾胃功能负担很大,再加上夏季嗜食生冷,损伤脾阳,日积月累的在体内蓄积很多湿邪,表现为湿气重。

▲ 食欲仿佛在不知不觉中被偷走了,一天到晚的表现出没有食欲、遇到之前喜欢吃的东西也没有想法了,或者吃一点点食物就觉得很饱了;

▲总是觉得天气这么热,好像应该喝点水,但口渴的你却就是喝不进去水;要么就是喝再多的水也不觉得解渴,甚至越喝越觉得自己很渴;

▲永远在睁眼的路上,却感觉从未醒来过;24h的昏昏欲睡令人觉得自己在浑浑噩噩的度日子,白天不想起,晚上不想睡;

▲手脚明明长在自己身上,却感觉跟自己的大脑没什么关系,全身肢体都觉得很困重,甚至在怀疑是不是肉多了,上厕所和拿外卖已经是能做出的最强运动了;

▲曾经的冻啤酒一口一瓶,现在一颗冷藏过的荔枝都足够拉二十分钟的肚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吃点冷的东西就闹肚子;

毒五月到来之后,内湿外湿混杂侵袭人体,内热外热暗助其势,脾胃损伤更加严重


中医认为五月是赤日流火,通俗的讲就是阳气在体表,此时最易耗损阴精

此时如果还是贪凉妄动,只会加重脾胃功能的负担,加重湿热之气的侵害。那么本就湿气重重的你,该如何防护呢?

° 饮食

中医认为,脾的功能是运化水谷产生精微物质,以化生气血,并将其输送布散到全身各处。

在“毒五月”期间,如果饮食不当,过饱过腻,易伤及脾胃,这时候就会出现四肢乏力、懒动等现象。

端午节的粽子其实是很不错的养生食材,需要注意的是,糯米,中医认为味甘、性温,可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效。

只是,粽子为不易消化之品,少吃一点对身体是好的,但吃完粽子再去吃大鱼大肉,就很易伤到脾胃,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糖尿病人尤其要少吃。

此时,日常饮食可以多选食一些健脾祛湿的药膳,诸如米仁、冬瓜、扁豆、赤豆、绿豆等既可以祛湿又可以养胃,是一举两得的食材之选。

推荐药膳:冰糖莲子粥

材料:莲子100克,冰糖300克。

做法:将莲子洗净,去心;放至蒸碗内,加温水,倒入冰糖,待冰糖完全溶解后,用武火蒸10分钟即可。分服,老少皆宜服。

° 运动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在生活中身体强健、肌肉发达的人胃口也不会很差,胃口好的人,身材也一般都比较健硕。

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气血通畅流注,加快代谢废物的排除,汗液和小便可以很大程度的带走热量和体内的湿气,其实健脾养胃的作用。

在“毒五月”期间,可以适当多增加一些运动,多出些汗以让阳气舒达。除了划船外,还可以旅游、登山、骑行等等。

不过,夏日炎炎,“毒五月”出门还是要注意好防晒,避免晒伤或蚊虫叮咬伤,造成不必要的身体疾病。

° 艾灸

明代李时珍父亲李言闻在《蕲艾传》中记录艾草:“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每年的农历五月,气候渐热,潮湿多雨,五毒蚊虫杂乱繁多,而艾草夏季而成,具有浓烈的挥发性气味,可达到芳香避秽、除湿驱虫、预防疾病的作用;

“毒五月”期间,经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轻松避免五月常见疾病: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命门穴:

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可调胃补气、化湿和中。

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艾灸此穴可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丰隆穴

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此穴是除湿祛痰的要穴,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人必看| 抓住三伏天,祛寒排毒、暖宫养颜,坚持几天想不美都难!
气血消耗最厉害的时节,抓住天赐女人的黄金补血期,狠狠的补!
调理脾胃。身体,一切的根本 +寒湿重的表现+祛湿,重在升脾阳
祛湿,重在升脾阳
气血不调,气血两虚,内分泌失调的调理
关于祛除湿气的保健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