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文化中的大语文实践
一所学校的气质,与这所学校的校长有着绝对关系。当年,成都草堂小学的蓝继红校长,因为她是语文老师,所以走进她所在的学校,就会发现整个学校都散发着诗意。而绍兴的金近小学前任校长何夏寿,因为他一直在倡导童话教育,因此走进他所在的学校,我们仿佛走入一个童话的世界。而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对语文的喜爱也会在学校里散发着语文的味道。我暂且,把这样的教育实践称之为“学校文化中的大语文实践”吧。其一,学校应该是一座图书馆,或者说学校应该要像一座图书馆。在我们的校园里,处处可以看见书,学生随手都可以拿到书,这是真的。学校有一座开放式的图书馆,学生轮流管理,自行借阅。每一个楼梯口、走廊的尽头都是阅读吧。每一间教室外面的墙壁,都有一个红黄蓝书架,是这个班级的阅读书目的展示。每一间教室,都有一个甚至多个阅读空间。另外,党建阵地有党建主题和红色故事主题的书柜。历史文化连廊有历史主题的书柜。因为书柜是闭合式的,打开才能看见里头的书,因此取名为“开卷有益”。教师教研空间有教师书房,存放的是教师专业成长和人文视野的主题书。因为该书房是教师、家长和校长一起动手布置成的,因此取名为“石头汤书房”。校园不大,只有400余名师生,但是整个校园已经充满着浓浓的书香气。对于学生而言,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是班级的阅读空间。因为每一个班级的书,都是这个年级段必读的书目,而且藏书量充足,完全满足学生的年阅读量。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去布置各种图书柜呢?因为我们觉得,有的书不一定是拿来看的,而是拿来熏陶的,更是拿来找感觉的。所以,我们才深深认同学校应该是一座图书馆,或者说是像一座图书馆。或许,这就是文化的意义。其二,校园里的命名有语文味。校园不大,但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训,我们设计了学校的“校园十景”。这“十景”分别是传承石、历史文化连廊、桃花岛、朴树下、先贤坡、石斛林、百草堂、百草园、百诗轩和石头汤书房。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名字都有语文味。校园里有不同大小的楼房,根据大小和用途分别命名为立根楼、问渠楼、静思居和悯农轩。这些明明均来自《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中的古诗。根据古诗词的意思,我们赋予这些楼以意义。如静思居,取名来源于李白的《静夜思》,表达的意思是思念家乡和亲人。而我们命名其意有二:一是学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他们跟随父母来到这里求学,我们希望不忘记自己的家乡;二是希望从这里毕业出去的学生,不管将来到哪里去,都不要忘记这里曾经是自己读书的母校。其三,教师成长要过“母语”关。我们学校的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以“听”、“说”、“读”、“写”、“看”的五大成长主题而设计的。而这个课程设计,就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路径。听专家、学者、同事的讲座分享;说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成长心路;读名人传记、专业书籍和心理健康主题书;写阅读体会、给校长的回信、“一周一篇”叙事;看教育主题电影。教师成长课程设计
项目
内容安排
备注
谢云:阅读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每学期百草讲坛省内外知名专家讲座。
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
王木春:揭开民国教育的面纱
孙明霞:教师生命成长
……
第一周:《有没有一棵树让你泪流满面》
每周教师会会前,有一位老师发表演讲。
第二周:《管住嘴》
第三周:《我变了》
第四周:《“绅士”or“流氓”》
……
〔美〕罗恩克拉克:《优秀的教出来的》
每个学期至少一本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美国]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林语堂:《苏东坡传》
……
一周一篇
不同形式引导老师参与写作。
给校长的一封回信
每周批注阅读
51读写挑战
挑战15篇
……
《肖申克的救赎》
每年假期和暑期师德培训,教师观影沙龙。
《死亡诗社》
《爆裂鼓手》
《卡特教练》
《地球上的星星》
……
表格所列,就是我们学校教师成长课程设计的概样。每一周教师会,我们会有一位老师登台演讲;每一次寒暑假,我们会给老师布置阅读、观影和写作的作业;每一次暑期师德培训,我们会安排电影赏析和主题探讨的活动。
每一位教师,在转业成长路上,都必须经过这些语文学习关。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些东西,也就是我们的母语。其四,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有语文味。在我们学校,我一直采用“校长手记”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校。八年来,我每周给全体教师写一封公开信表达我的观点,以代替校长的冗长讲话。同时,我们行政班子,根据科室的角度,轮流给全体教师写信。最后,每周有一位老师负责给我们回信。另外,我参加听课会给老师写听课感;我发现老师个人的不良现象,会单独写信给该教师。还有,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亲情家书”活动。让学生给家长写信,让家长给孩子回信,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德育特色活动。长此以往,形成了我校的书信管理模式。其五,校长给学生开播“校长读故事时间”。我们学校有一个微信群,每周我们都会向群里投放我录制的故事。八年的校长时间,我读了900多个故事,读完了好几套书,成为了学校育人的一个新载体。而且,有意思的是周边幼儿园的孩子,也在收听“周校长读故事时间。”而且,读故事是会传染的。一些老师也逐渐学着我的样子,给班级里的孩子读故事。他们会在暑期里,用读故事的形式,来陪伴孩子度假。我不仅给学生读故事,我也喜欢在各种场合的讲话时,给学生讲故事。如在开学典礼上,我会给学生讲我自己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在阅读节开幕式上,我会给学生讲“司马温公幼时”的故事;在安全主题教育会上,我还会给学生讲述“吹牛大王”的真实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自己明白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总之,作为语文老师背景的校长,自然有语文老师的学科味道。我想这种校园的大语文实践,在学校文化中定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也定有自己的育人功能。如此学校文化中的大语文实践,何尝不是一种有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模式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象李希贵那样做教师、做校长
凌宗伟:在行走中生长
我校副校长戈铁汉应邀参加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指导老师经验交流会
那一缕属于语文的光
中国好校长丨吉林市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校长高崇慧:写好“学校”这篇记叙文
扬州一老师让学生抄课文变相体罚?学校回应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