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永武:国学智慧——正确理解孔子的“和为贵”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无论是研究社会问题,还是治理国家,都需要搞好调研活动。孔子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而且还非常善于以“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和方式,了解一个国家的政事。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

  【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先生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先生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这段对话表明孔子的为人之道和做事之道。他为人谦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这既是做人之道,也是做事之道。只有谦和、善良与谦逊,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赞许和肯定;只有严肃,做事情才能认真而不马虎;只有节俭,才能避免铺张浪费。由此可见,孔子的为人处世表现了文质彬彬的君子风采,在与别人交流时,自然而然能够得到最真实的信息。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这段话谈是儿子对父亲精神遗产的继承问题。当父亲在世时,我们评价他的儿子,就要看他具有什么样的志向;他父亲去世后,因为儿子已经没有父亲的监管,就要看儿子如何管好自己的行为;如果儿子能够长期坚持父亲正确的家教传统,就是对父亲的孝顺了。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以指三年,但也可以指很长时间,不一定是确指。这段话看似是对儿子的评价,但也可以用于我们对传统文化态度和对待已有的规章制度等规范传统的评价。对待传统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和发扬光大;而对于过时的陈规陋习,就应该大胆扬弃。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和为贵”是孔子非常重要的思想,但有很多人误读了孔子的“和为贵”,认为“和为贵”是指不讲纷争,搞一团和气,搞调和,要和气生财等。实质上,《礼记·中庸》对“和”解释很清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与“和”相融相谐,就是中和之美。《学而》这段话谈的“和”不是指和气,而是指适合、恰当、恰到好处。意思是说,礼的作用就是要为人处世应该做到恰当,恰到好处。当然,不能为恰当而恰当,有时也需要规矩制度的约束。

        “和为贵”体现了人生与社会治理的大智慧。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要做到“和为贵”,因为只有和谐,才能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与可持续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的《败经》—析败致胜的奇书二
《中庸》译文
杨伯峻译《论语》
中华经典名句300句6: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孔子集语(带译文)
合影时张颂文总是被抱着,因为张颂文谦逊善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