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永武:家庭人才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家庭在人才开发的过程中是学校和社会无法代替的环节,因此,这一环节衔接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不少父母不懂得教育孩子,拔苗助长,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或者父母各自为政,缺乏育人的合力,使孩子不知应该如何选择。

一、家庭人才开发要形成合力

对于培养孩子来说,父母是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因此父母首先应该形成共识,然后整个家庭才能形成合力。所谓共识,就是要求父母在为孩子的生涯设计和教育原则上要尽可能形成共识。为此,父母就要学点人才开发理论,熟悉生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在孩子升学、就业、婚姻恋爱等重要问题上给予正确的指导。

       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一致,不能互相矛盾。在一个家庭里,父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应该在孩子面前拥有威信和权力,但这种威信和权力是建立在父母关系融洽和睦的基础上的,因为融洽和睦,才能形成共识,也才能对孩子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如果有重要分歧,一般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而是要在私下协商,以免引发孩子的心理矛盾。实际上,在这方面很多家庭有不少教训。我们过去通常说“严父慈母”,这是符合中国传统家庭的价值观的。但在现代家庭里,如果父母当中一方对孩子严格要求,而另一方溺爱孩子,那么即使严格的一方是正确的,由于其正面作用被溺爱的副作用抵消了,因此严格本身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结果是由于溺爱而影响培养孩子的总体效果。对这种情况,我们还可以用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说明。我们如果把对孩子严格要求的一方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视为正数,那么,对孩子溺爱的一方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则为负数。如果父母双方的威信和权力一样,则教育总效果等于零;如果父母中一方的威信和权力高于另一方,那么,教育效果则倾向于威信和权利较高的一方。对此,所有的父母应该很好地学会这样简单的运算,以追求培养孩子的总效果。

二、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家长和孩子作为两代人,一般都会出现所谓的代沟。但既然有代沟,就有可能沟通。天堑尚且可以变为通途,大海可以架桥,更何况父母与子女之间呢?这里关键是应该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而不是要不要沟通的问题。

为了与孩子沟通,家长应该善于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从个人的生涯变迁中发现人才开发的规律,感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以自己的发展历程为孩子现身说法。作为家长,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发展历程,自己上学时都是前三名么?自己一直是三好学生么?自己从来没有做错过事情么?自己没有调皮捣蛋过么?其实,不要说普通的家长,即使那些伟人小时候,也未必什么都是优秀,也未必没有调皮捣蛋;一些大作家在考学时数学不及格甚至可能是零分。家长如果反思自己的经历,结合名人的经历,就完全可以理解孩子成长过程的喜怒哀乐。

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视角分析问题。这样做,一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思想感情,二是可以知道孩子希望父母怎样做,这样也可以完善父母的形象。一般来说,孩子总是喜欢循循善诱的父母,喜欢与自己能够推心置腹的父母,喜欢学问渊博而又平易近人的父母,喜欢个性和谐富有幽默感的父母,喜欢能够激励自己而又与自己一起玩耍的父母。我们作为家长扪心自问,孩子希望我们做的,我们做到了吗?由此可见,我们希望孩子做的,孩子有时做不到,这是多么正常啊!我们既然不能苛求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去苛求一些还不是太懂事的孩子呢?

家长应该学会与孩子交朋友。要求家长能够心平气和的态度,以自由民主的方式,与孩子共同探讨和交流关于孩子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某些社会现象的分析等。要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争辩等。在这方面,作为父母来讲,固然应该为自己在家庭中定位,以落实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父母除了是孩子的父母以外,还可以与子女建立一种最知己的伙伴朋友关系。在这方面,中国家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问题,这就是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两个极端: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在家庭中处于绝对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往往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孩子则以服从为代价;等孩子渐渐长大以后,父母仍然要继续行使权威,而孩子则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客观上由于父母的专断,孩子就会向父母封闭自己的心灵。可见,中国家庭这两个极端都不利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

多和孩子共同参加一些旅游、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通过和孩子在一起活动,可以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各种潜能得到尽情的展现。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到孩子的优点、缺点以及综合素质。在这个基础上,父母可以更好地对孩子因势利导,更自然地与孩子打成一片,增进亲情和友情,这在客观上非常有利于对孩子因材施教,更加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潜能。

三、对孩子的期望要张弛有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普遍的希冀,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家庭的希望是一回事,而能否实现美好的希望,这是另一回事。因此,很多家长的希望一旦落空,就会埋怨孩子,甚至对孩子和家庭未来失去信心。正确的态度是,家长不能把对孩子的希望当作客观的现实,而是应该对孩子的期望张弛有度,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孩子,避免固执己见,切忌拔苗助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希望可嘉,但希望不能代替现实。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认识到,人才是分层次的,不论你多么优秀,多么出类拔萃,总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上大学和读研究生的机会多了,但竞争也更加激烈了。20年前,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而如今就连硕士、博士,也没有多少人认为你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所以有人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话有一定道理。从成才比例来看,如果中国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那么,请问谁的孩子不成龙,不成凤?这其中的自相矛盾,可以说是不言而喻。大自然也好像和人们开了一个玩笑,天上的飞禽在数量上总要比地面上的生物少一些,所以,更多的人还要脚踏实地,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伟大人生。

对孩子的期望要重在奋斗过程。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可以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一定的差异。古人讲“取法乎上,可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作为父母来讲,孩子只要努力拼搏了,即使成不了龙,成不了凤,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决不会平庸一生。在这一点上,家长更应该相信,在通常情况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在特殊情况下,有时你耕耘了,但未必有收获。对此,应该有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应该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大智慧和大境界,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由此可见,对孩子的期望值应该有一定的弹性,要张弛有度,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和标准,因为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富有变量的函数,而不是机器。

责任编辑:孙圆圆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一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作者以视域融合与思域融通的方法,对中国文论、西方文论和美学进行了融通性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影响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音乐理论对《乐记》的影响、《庄子》《乐论》《吕氏春秋》与《乐记》的比较、《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精神、《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第二部分研究了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弩斯、狄德罗、康德和黑格尔的文艺思想。第三部分研究审美价值与主体性等重要的美学理论,对人才美学、审美与人才开发、审美经济和海洋美学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无权决定孩子的一切 爱孩子就做“懒”父母
这样教孩子,孩子准成才!家长都看看吧
关于孩子叛逆厌学不听话,三个锦囊送给各位家长:
让家长失去威信的六种行为
如何建立合理的父母权威?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都需要教孩子些什么,最后这点最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