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教学实践——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12),16-18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基金:2019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批准号是:GS[2019]GHBZ001;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的创建,从单篇文章阅读到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多万字的要求。为此,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了“1+X”阅读理念,在教材编选时大胆创新,有意融入群文阅读理念,积极回应新课改精神,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

然而,“1+X”阅读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没有成功的范式可供遵循。笔者根据近两年省级重点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情况和我们课题组《语文群文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实际,粗浅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1+X”阅读教学的内涵

厘清“1+X”的内涵,是有效实施“1+X”阅读教学的根本保证。

(一)“1+X”阅读教学的缘起

“1+X”阅读教学缘起于“1+X”阅读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仅把“1”当作一篇精讲精读的文章来处理,把“X”全交由学生自己去读,极有可能将“1”窄化,将“X”泛化,或者直接将“X”落空。因此,“1+X”不仅要把它当作一种阅读理念来提倡,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课程理念来建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实践。

(二)“1+X”阅读教学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1+X”阅读教学的立足点在于统编教材,着力点在于如何用好统编教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积极适应阅读资源和阅读情景的变化,在整体结构和细节设置上都融入了新理念,纳入了新篇章,阅读教学方面更加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导向,引导学生从较为复杂的文本中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和迁移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三)“1+X”阅读教学的内涵实质

“1+X”,从宏观的角度来讲,“1”就是统编教材,就是阅读主体,“X”就是依据统编教材开发出来的具有课程性质的课外阅读资源。从微观角度来讲,“1”要么是统编教材中的一篇精讲精读的课文,要么是由一篇文章或单元所生发的议题;与之相对应,“X”要么是由一篇精讲精读的课文牵引出来的一组泛读或课外阅读的文章,要么是由一篇课文或单元所生发出来的议题牵引出来的一组课外阅读文章。

由此可知,“1+X”阅读教学的内涵实质就是以现行统编语文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以精读课文或单元主题有效延伸为主要路径,以完成文本学习任务和单元学习任务为主要教学目标而进行文本组元的一种群文阅读教学方式。

二、“1+X”阅读的议题设置和组文策略

“1+X”阅读议题的设置一定要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于统编教材,立足于单元教学目标,立足于文本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的阅读实际,体现开放性和可议论性原则,从文本的内容、文本的形式和文本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设置议题。

由于同一议题可生发自多个文本,同一文本亦可以生发出多个议题,因此,“1+X”组文时,一篇文本可以和不同的文本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群文。“1”和“X”之间主要有三种关系:一是平行关系,“X”对“1”的作用就是印证巩固,拓展迁移;二是补充关系,“X”对“1”的作用就是多元认识,深度理解;三是解文关系,“X”对“1”的作用就是解释补注,纵深理解。

以九下第一单元诗歌教学为例,本单元所选诗歌大多为现代诗。我国的现代诗因受外国诗歌的影响,与古典诗歌相比,形式自由,意蕴丰富,更加注重意象的经营,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本单元力求通过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短诗五首》《海燕》《梅岭三章》四篇课文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能力。

为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关注诗歌的文体特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我们设置了一个形式议题:抑扬顿挫吟咏体悟———新诗的诵读,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为“1”,然后补充舒婷的《馈赠》、戴望舒的《雨巷》和北岛的《橘子熟了》作为“X”组织为一组群文,从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朗诵,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本单元每一首诗歌都用特定的形象表达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其中很多诗歌都出现了“我”“你”这样的人物形象,有的诗歌即便没有“我”,但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基于这一理解,基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对其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进行赏析”这一单元教学目标,我们还设置了两个既是内容的也是审美方面的议题:1.形象———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桥梁;2.铮铮铁骨,殷殷深情———言志诗。第一个议题下面,我们将舒婷的《致橡树》、郑愁予《错误》、顾城的《远和近》、卞之琳的《投》和聂鲁达的《大地上的居所》组织为一组群文进行阅读,让学生感受这几首诗歌的形象,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第二个议题下面,我们将陈毅的《梅岭三章》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夜坐》和谭嗣同的《绝命诗》组为一组群文,让学生阅读本组诗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和豪壮的情怀,落实单元目标。

三、“1+X”阅读教学的课型设置

“1+X”阅读教学课型设置的关键在于明确“1”的定位和“X”所发挥的作用,实际上,议题和组文形式基本上就决定了“1+X”阅读教学的课型。笔者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际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主要课型。

(1)“一篇带多篇式”课型。即精讲精读一篇课文,然后带动其它文本进行阅读。

“1”就是统编教材中的一篇精讲精读的文章,“X”就是泛读或课外阅读的文章,“1”和“X”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相似度比较高,进行“1+X”阅读教学时,将“1”作为范文来处理,只要解决“1”的阅读,其它“X”文本的便可按图索骥,用相同阅读策略和方法来进行建构。此种课型是“1+X”阅读教学最常见的课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求同和求异。

文艺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有较强的学科属性、独特的价值定位以及特殊的写作方式,因而在阅读时一定要有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在教学九下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这篇文艺性论文时,我们将《山水画的意境》作为“1”,将林清玄的《雪中芭蕉》、袁行霈的《境与象》和李可染的《谈学山水画》作为“X”组为一组群文进行结构化教学。文本“1”的阅读从“意境”“景”“情”等核心概念内涵的理解入手,然后了解这几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我们参照“1”的阅读,制作学习单元,指导学生进行“X”文本的阅读,拓展迁移,巩固所学,加深印象,达成共识。

(2)“以文解文式”课堂。与“一篇带多篇式”课型不同之处在于,“1”和“X”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主次轻重之分,“1”是主文本,是母本,是内容和结构理解上相对复杂困难的文本,“X”的作用在于对“1”的佐证解释,用文本的互织原理更好地阅读“1”

八下第三单元《桃花源记》一文,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悟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作者为什么要描绘一幅亦真亦幻的“世外桃源”图景?创作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际?仅凭文本语言和课下注释理解很难深入,为此,我们将《桃花源记》作为主文本,又选取了萧统的《陶渊明传》和作者本人的《五柳先生传》组为一组群文进行教学,从《陶渊明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中了解作者乱世中的坚守,从《五柳先生传》“娴静少言,不慕荣利”中明白作者的志趣追求,自然就能理解《桃花源记》一文是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杰作,作者虚构了一个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世外桃源”,与东晋末年的黑暗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3)“群文共读式”课型。无论“1”是统编教材中的一篇精讲精读的课文,还是由课文或单元主题生发出来的议题,“1+X”群文在阅读处理上没有主次先后之分,任何一篇文章对其它文章不构成典型,不具示范意义。进行“1+X”阅读教学时,将“1+X”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对比阅读,交叉建构,丰富认知,达成共识。

七下第五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散文还是诗歌,托物言志是其共有手法,为此,我们以“托物言志”为议题,将贾平凹《访兰》、丁立梅的《暗香》和林清玄的《桃花心木》组为一组群文进行对比阅读,把握“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找准因寄所托,理解“小”景物中的大情怀,领悟哲理,体验人生。

(4)“群文分享式”课型。与“群文共读式”课堂的区别在于,教师将“1+X”文本阅读任务进行分解,分配阅读任务给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老师所提问题进行一个“微整体”阅读,然后将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展示出来,最后统整问题,集体建构。

九下第二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它们风格各异,在情节处理上各有千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我们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前提,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为此,我们围绕单元主题设置了一个“情节”议题,将契诃夫的《变色龙》《一个公务员之死》、海明威《桥边的老人》和阿城的《峡谷》在情节构思上各不相同的四篇文章组为一组群文。在进行“1+X”阅读教学时,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就阅读一篇文章,各自梳理情节,理清脉络,然后分享交流,说出每篇文章情节上的特点,或紧凑连贯,或松散淡化,但有一点始终不变,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始终服务于人物形象塑造,而不是为情节而情节。

四、结语

“1+X”阅读教学不是对单篇阅读教学的颠覆,而是对单篇阅读教学的突破创新,其目的在于改变单一阅读教学结构,搭建新的教学支架,构建单篇、单元、群文相结合的多元开放的阅读教学格局,由单文本语境的纵深建构向多文本语境的交叉建构延伸,实现阅读的结构化,思维的可视化,让老师在阅读中学会有效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有效阅读,有效提升师生的信息力、阅读能力和表达力。

如何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实施“1+X”阅读教学,本文仅在实践层面作了一点粗浅的尝试,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定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实践,以期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新视点:基于群文阅读的读写启示
互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教学新样态
部编版语文教材下群文阅读的可行方式
全国第四届初中群文阅读活动暨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会大家谈(一)
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特级教师:如何把握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