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讨厌的勇气之动机

『写在前面的话』

每个人都有需要,需要的主观期待便是我们的目标。

有了需要,便要行动,行动使我们靠近目标。

行动一开始,需要便成为了我们的动机,我们的目的就是到达预设的目标。

『正文』

时至今日,我才开始逐渐理解正面管教里的错误目的表。

孩子的最初的需求包括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他们出生后,便知晓自己作为无力的存在,需要依附在养育者的身边,并从中获得安全感。

一旦他们发现养育者处于某种原因而产生对他们短暂的疏远,他们便会产生恐惧。为了尽快重新获得他们的安全感,便不得不采用他们所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吸引养育者,在安全重建中获得归属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关注的意义。

然而,他们也可能会发现不是每次行为都能获得关注,甚至可能连续数次都不能获得关注。他们觉得得去尝试更进一步的行为,从我需要你的关注到你必须要关注我。然而,很多时候这种尝试会惹怒养育者,但孩子却无法停下来。我让你生气了,我用我的力量获得了你的关注。于是,权力之争产生了。

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不能获得他们想要的关注;相反,他们仅有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弱。他们感觉到挫败。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

于是,一种更激进的想法出现在他们的头脑里,我要报复。报复让养育者焦头烂额,不得不腾出身来处理与他们的关系。他们受到了关注,却得到了病态的归属感。

更糟糕的是,当报复并未吸引到养育者的目光,他们感到依附关系的断裂,他们自知再无法获得归属感,便只好自暴自弃。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更久。但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当他们重新又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关注,即来自养育者无条件的爱时,他们也会再次获得归属感,一切不良行为便顷刻消失。

说时迟,那时难。

而伴随归属感左右的便是价值感。

良好的归属感,铸就稳定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以开放心态接纳未知,积极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归属感造就价值感。

我能确定我在关系中的位置,我能对关系有用,便体现了我的价值。这个有用不是行为上的,而是存在即有价值。

如果我们把行为当成一种有价值的标准,比如获得优异的成绩并让父母满意,那么这种价值感便建立在寻求认可的基础之上。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行为结果一定会让对方满意,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每次的行为结果次次都会让对方满意,我们更不知道对方在乎的是否永远是下一次的行为结果。

一旦我们的努力和成绩不能获得认可,那么我们是否还是有价值的,无论对于对方,还是对于我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更有一种倾向,一旦我们不能在养育者那里获得认可,我们既得不到价值感,更得不到归属感,我们更有可能向外需求认可。这种向外认可会帮助我们获得在养育者那里得不到的归属感。很多时候,这种归属感本身带着风险。

不管我们的成绩好坏与否,我们的养育者都真切地表现出他们的爱,“我知道这次你没有考好,但我依然爱你。”

当爱与行为分开,爱便是无条件的。

『写在后面的话』

孩子的不良行为的背后可能是由合理的动机引起的,这是我们常常忽略的;而表面良好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错误的动机,这又是我们常常看不到的。

目的即是问题,也是答案。

『题外话』

第四个晚上没在棉棉身边。

晚饭后,和棉棉视频。我很不擅长于通话,但在棉棉这里不成问题。她有无数个话题和我分享,我只是做好基本倾听即可。

期间,棉棉让我猜一个谜语,“兔子的耳朵,鹰的眼睛,猫的胡须,狼的身体,蝙蝠的翅膀,狐狸的尾巴。这是什么妖怪?”

我猜不出来。

棉棉说,“是动物精。”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END —

*** 第一百八十四篇原创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毁掉孩子的做法第七类:假装抛弃孩子
忽视这2种心理需求,孩子很难优秀
安全感是别人的,归属感是自己的。
20金山二模I对于真实感知的弱化,源自于我们对于他人行为的观察
每日七言(2099)安全感是别人的,归属感是自己的
孩子的安全感靠陪伴建立?看完这个妈妈的做法,你会有新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