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目前在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虽然刑诉法第九十九条作出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第二条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但并没有明确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物质损失”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理解“物质损失”,人们的看法也不一。各地法院在审判实践中的赔偿范围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判决赔偿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有的地方没有判。附带民事诉讼是与单纯的民事诉讼适用同样的赔偿标准,还是以实际损失为准,这成为审判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物质损失”的含义

    要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首先理解什么是“物质损失”,对于“物质损失”的理解,应该结合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结合国情和审判实践理解和适用。我认为应从三方面理解。第一,不包括精神损失,这一点法律已经作出明确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同时,《规定》还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且新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没有将精神损害赔偿金纳入其中。第二,不包括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的物质损失。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在盗窃、诈骗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财型犯罪中,被害人因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只能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而不能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直接获得赔偿。第三,不包括包括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的赔偿范围内并没有明确规定赔偿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故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不能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二、附带民事诉讼不应适用与单纯民事诉讼相同的赔偿标准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因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失的被害人设计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救济途径,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纯民事诉讼有着完全不同的本质区别,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的民事诉讼,虽然其属于民事权利争议,但主要解决的是因犯罪行为而引起的民事损害赔偿问题。立法对附带民事诉讼和单纯民事诉讼的赔偿责任作出了不同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对于单纯的民事侵权行为,有关民事法律规定可判处被告承当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单纯的民事案件,判处被告赔偿,是对被侵权人进行抚慰、救济的唯一手段,除了赔偿遭受的实际损失,还应赔偿由于侵权而造成被害方的精神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被侵权人的损失,才能惩戒侵权人的行为。而附带民事诉讼则不同,被告人不仅要在民事方面承担赔偿责任,还要承担刑事责任,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失,特别是故意杀人、强奸等犯罪,给被害人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判决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不仅是对被告人的制裁,本身就包含了对被害人的精神损害的一种抚慰,如果再作出精神赔偿,事实上是对被告人做出双重处罚;如果附带民事诉讼和单纯的民事诉讼适用相同的赔偿标准,更多的是会导致“空判”现象发生,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都多达几十万元,被告人无能力承担高额赔偿责任,即使有能力承担,被执行刑罚后也不会赔偿,判决成为一张白条,造成执行难,长期不能执行,成为被害人上访的主要原因。而过高的赔偿额,也不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表面上看来高额赔偿对被害人有利,可在实践中,由于被告人被判处刑罚又要承担高额赔偿,其亲属往往不愿代赔,导致被害人得不到任何赔偿,赔偿数额的虚高,也增加了调解工作的难度,被害方对高额赔偿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一旦希望落空,加剧矛盾激化。所以在审判实践中,只有根据被害人实际损失情况,实事求是的做出赔偿,而不能简单地套用民事案件中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最大限度地保障被害人的权益。

    三、做好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工作

    调解工作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方式,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做好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工作,不仅使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认罪伏法,被害人得到有效的物质赔偿,而且能化解社会矛盾。可从以下三方面调解:第一、把化解被告人和被害人之间的矛盾作为调解的首要工作。在审判实践中,从法和理两方面,做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思想工作,使双方做到既合法又合理,教育被告人要认真反省其行为造成的危害,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减少被害人的对抗情绪,缓和双方的矛盾。第二、做好法官和被害人的沟通工作。法官在办案过程中要耐心倾听被害人的诉求,多了解被害人的心理,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并做好法律的解释工作,引导被害人理性参加诉讼,消除被害人对法官的猜疑和不信任。第三、法官要做到公正无私。在办案过程中法官应保持公正,不偏不倚,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当事人能够从法官身上获得公正、公平的心理安全感,成为双方当事人都可信任的对象。

    (作者单位:河南省汤阴县人民法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高法院内部对刑事案件是否赔偿死亡赔偿金伤残赔偿金的两种意见
【刑事实务】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不应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伤残赔偿金能支持吗?
新《刑事诉讼法》不支持赔偿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
实战总结 | 律师办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必备的20个操作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