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调气化湿不离乎肺”?


调气化湿不离乎肺

脾胃受困,一则出现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表现,一则出现水谷津液代谢失常,脾虚生湿,湿浊中阻的表现,日久则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则见机体失养见症。故脾胃病的治疗以调气而复脾胃气机升降,化湿以复脾胃运化之职为基本治则之一。

朱师师从近代名医陈存仁先生的首席弟子章庆云先生,治疗脾胃病继承了丁氏内科遣药平正轻灵的特点,临床善用清轻流动之品从肺治胃,宣畅上焦气机,化湿畅中,升清降浊,以复脾胃升降之枢。

(一)调气化湿从肺而治的理论基础

肺气宣发肃降对气机升降出入有调控作用。肺主气,司呼吸。人体一身之气,皆为肺所主,非单指呼吸之气,也包括脾胃、肝胆等脏腑之气,皆受肺气所调节。《素问·六节藏象论》谓:“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脏生成》也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与脾胃的关系,从经络循行来看,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而“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说明肺胃经络相关;肺居上焦,为华盖之脏,气机下行,主宣发、肃降,禀清肃之气而下行,而胃气也以气机和降为顺;肺气的肃降有助于胃气下行,而胃气下行亦有助于肺气肃降。若肺气失于肃降,必引起胃失和降,临床中上可见咳喘胸闷,中可见脘腹胀满、纳差食少,谓之“上病及中”;若胃气失于和降,则影响肺气宣发肃降功能,表现为呛咳不止,如《四圣心源》所云“胃逆则肺金不降,浊气郁塞而不纳”。肺与肝亦关系密切。《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隔,上注肺。”表明肝与肺存在着经络相联。《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人身之气机应乎天地自然,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相因,一升一降,气机循环不休。由此可见,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对脾胃、肝胆气机升降出入都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正如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所云:“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对津液输布有调控作用。《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气的宣发、肃降,将脾布散之津液输布周身,下达于肾、膀胱,通过气化功能排出体外,有“水之上源”之说。若肺气失宣,上焦郁闭,中焦气机则呆滞不行,三焦气化壅塞,津液水谷不得正常输布运化而为水湿;反之,水湿之邪欲得祛除,必以三焦气化如常为前提。《温病条辨》卷二谓:“凡通宣三焦之方,皆扼重上焦,以上焦为病之始入,且为气化之先。”此所谓气化指的就是肺气的正常宣发与肃降功能,布散水谷津液输布周身的功能。故化湿当先行气,行气必当宣肺。肺气宣肃,则一身之气皆化,水道通调,湿邪自去。

总之,欲调理脾胃气机,使脾气升而胃气降者,必先宣肺肃肺以畅肺气;欲化湿以复脾胃运化之常者,亦必先宣肺肃肺以畅肺气。此即为调气化湿不离乎肺之义。


(二)朱师调气化湿治脾胃病

用药经验举例

1.子助母运,畅肺气以化湿,助脾胃运化



朱师自创经验方“藿苏散”,功擅轻宣肃肺、芳化醒脾、通降和胃,用于治疗脾胃病气机失调、湿邪中阻者卓有效验。基本方主要由藿梗、苏梗、半夏、生姜、黄连、吴茱萸、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甘草等药物组成。其中,藿梗、苏梗、枳壳肃肺降气,宣化湿浊,理气宽胸;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清肝泄热,降逆和胃;半夏、陈皮、生姜和胃降气,温胃化饮;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甘草和中。从肺胃、肝脾气机相因入手,执简驭繁,纲举目张,使肺胃、肝脾气机调畅,气化得行而水湿自去,脾胃功能得复。而其中又以用辛散开泄之味,宣畅肺气为治疗特色。

辛散开泄之味,如藿香(广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祛暑解表,芳香化湿,和胃止呕。藿香“本芳香开胃助脾之剂,但入发表散药则快气,入补脾药则益气,入顺气药则理脾滞”(《医学入门》);辛温能散在表之风寒湿气,宣通上焦;芳香能化湿浊,以复中焦气机升降,使气机流通,故能使脾升胃降,吐逆皆消。其功全在于“宣、化”。

再如紫苏梗一味,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功能理气宽中,安胎,和血。紫苏梗“利周身,气滞最好”(《明医指掌》),“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得配本草》)。其功在于性味辛温,气轻而味淡,有宣通上焦、理气化湿之力,“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药品化义》)。章庆云所著《66例胃脘痛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的“和胃冲剂”,即为“苏梗、香附、青皮、川朴花、佛手花一队清轻流畅之品,能疏肝解郁,芳香醒脾,和胃畅中”。“清轻流畅”之语,其意即在于宣通上焦气机,以达行气除湿之效。朱师师从于章老,可谓深得轻宣化湿,调畅肺胃气机的法门。




2.气机相关,肃肺气以畅中,复脾胃升降



脾气之升与肺之宣发,胃之和降与肺之清肃,气机皆有相关。朱师常以肃肺降气之品用于胃气上逆之证,如旋覆梗、枳实、枳壳、杏仁、紫菀等药,以使肺胃之气通降和顺。

如旋覆梗,效同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消痰行水,降气止呕。《医林纂要·药性》谓:“补心,通血脉;泄肺,降逆气。”所谓“降逆气”者,实为肃肺气,降胃气,以治肺气、胃气上逆诸证。临床上既可用旋覆梗(花)治疗咳嗽、喘息、痰涎壅盛之证,如《类证活人书》之金沸草散;又可取其肃肺降逆之功,治疗痰浊内伏中焦、胃气上逆、呕逆不止之证,如《济生方》之旋覆花汤。朱师取其肃肺气、降胃气之功,配伍代赭石之重镇之性,治疗肝胃气逆之泛酸、烧心之症,大有良效,因其既有降胃气以复中焦升降和顺,又有肃降肺气以金克木之义。

再如枳壳一味,“气微香,味苦微辛(鲜者带酸),性微寒而缓”(《药品化义》),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理气宽胸,行滞消积。《医学启源》云:“枳壳……治胸中痞塞,泄肺气……又云:……破气。”枳实与枳壳,实为一物,《神农本草经》并未细分,至魏晋方有枳实与枳壳之别。《本草纲目》谓:“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已,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朱师临床习以枳实、枳壳同用,其理全在于二者有宣畅肺气,降胃气以畅通三焦之力。

概而论之,调气化湿不离乎肺,朱师临床善用清轻流动之品以宣畅上焦气机,通过宣肺、肃肺之法,畅中化湿,升清降浊,以运中州,用药特色鲜明。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胃气机运动与肺系疾病
【名医经验】:卢世秀调中益肺
【麗東書院】关于肺胃生理相关性的探讨
本草述钩元 卷八 芳草部紫苏
《中医脾胃病学》上焦病概述
胃脘部及胸膈胀满治疗验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