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砣工鉴赏技巧(浅浮雕)

 通过上一篇文章,古玉纹饰鉴赏技巧(减地阳纹)的学习和研究,我相信诸位认真学习的同学们对于古玉的减地阳纹的诞生与工具的运用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知,那么这一篇文章我们紧扣减地阳纹这个话题,继续深入的来学习阳纹的分类,减地阳纹又分为(浅浮雕)与(高浮雕)两种视觉感官,那么高低的不同不光表现在视觉审美上,制造工艺上也存在极大的不同,那么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便是鉴定古玉的要点,重点。

减地阳纹(诞生与工艺特征)

    这一篇文章的主要重点在于浅浮雕,古玉砣工或纹饰浅浮雕运用可以说非常的广泛,上至文化期,下至明清以及现代玉器,那么我们取现在收藏界比较流行的战汉时候的玉器为例,深入的研究学习浅浮雕的风格与工艺特征。

高浮雕(玉剑首)

  如我们上图所见,这是一套汉代具有代表性的玉剑饰与剑首的展示图,浮雕具有明显的高出底玉平面,这一类我们统称为高浮雕(高浮雕下一篇文章具体讲解,此处作为对比参考),特征在于螭纹高于地平面或边圈处,上图以三种箭头标识,呈现三种不同的高度,称之为高浮雕。

浅浮雕(玉剑格)

  玉剑格初看和剑首好像差不多,但是同学们以及诸位玉友们,这里要注意,浅浮雕的部份最高处并未超出边框玉底高度,和玉边圈呈现统一高度,这说明一个问题,玉素面和纹饰是存在同一水平线,这是纹饰定义的一个视觉特征。

浅浮雕,线条勾线

  浅浮雕与高浮雕除了存在视觉高度上的不同,在于线条上也存在极大不同,如上图红色箭头所标识,浅浮雕纹饰的边缘处皆有阴刻线(高浮雕是没有的),那么浅浮雕为何会有阴刻线,这里就要讲到其工艺特征与古玉制作流程。

春秋至战汉纹饰简化过程

  如上图所见,从春秋开始,螭的纹饰在一步一步的简化,到了汉代已经简化到了认不出螭的底部,但是浅浮雕的工艺特征在演变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边角框架平面与纹饰最高处呈现持平状态,纹饰以简砣阴刻线勾勒出纹饰图案。

浅浮雕线条勾勒

浅浮雕(阴刻线勾勒)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上这些特征呢,这和浅浮雕的制作工艺是分不开的,首先我们抛开古玉现有的成品纹饰,让头脑清空回到一个空白状态,然后进行第一步学习,这里要记下重点(古玉第一步是开料,开料后便是描样,描样简单来说,便是在玉器的平面上画出即将刻画玉器的图案,在古代春秋战汉时期,这个阶段属于初审,玉器工匠描完样后,要送进玉司,由玉司主管领导呈现王侯贵族审样,王侯贵族觉得可以了,那么玉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了,古代战汉时期制玉是非常严格,并非明清或者现代人所想象的那样,玉匠师傅想雕刻什么就雕刻什么,他是有一套极其苛刻的流程)。

现代玉器(描样)

   那么描样成功后,王侯同意了,描的不错,玉匠那就开始干吧,首先第二步,便是勒线,描图定稿后用尖锐硬物顺着形体的外轮廓勾勒出一道仟细,准确而明显的线条,这个线条的深度不需要太深,一般划刻出一个大致轮廓即可,所以也称之为“勒线”,古玉圈内现在一般也称为“划线”或者“划刻”。

勒线,也称为划刻,红色箭头处为残存划线

划线后,再用砣顺着划线已经开好的勾槽下砣(稳固)

   划线勾勒出大致纹样后,如上图那么就开始第三步,用砣具顺着已经勾勒好的图线部位进一步的研磨去料,以达到纹饰的成型,红色箭头处为未下砣划刻部位,红白黑箭头已下砣特征,划刻一是方便下砣时砣具与解玉砂和水与玉面接触时,纹饰不会因线条不清晰发生错乱,第二,再已经开好的勾槽内下砣,更加具有稳定性,所以古代工匠的每一道工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并非心血来潮,到了第三步的时候,已经形成了阴刻线效果,那么想要得到浅浮雕,还需要下一步继续操作。


浅浮雕汉代玉剑首

   如上图所见,为什么要用这张馆藏图作最后的阐述呢,因为想要说明一个观点,这里要诸位注意作笔记,(玉剑首并非全是高浮雕,高浮雕与浅浮雕并非因器物相同而一概而论,高低浅浮雕的区别在于工艺的不同)如上图所见,浅浮雕的浮雕部分全部都有残留的砣线痕迹,这是因为第三步砣线完成后,紧接着就是第四步工艺,减地。

阴刻线已形成谷纹状态

    如果认真看过前几篇文章的玉友们,对于减地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减地,行内又称为“剔地”或者称为“起地”便是在砣刻线条的周围,应用平刀,铲刀以及斜刀,砣碾,推磨互用等工艺,消刮勒线以外的的空余玉面,让景物部分微微的隆起于地面高度,这个剔的过程一般只存在于纹饰周围,一般周圈不动,所以这也是为何很多浅浮雕与周边最外圈高度保持一致的原因。

馆藏半成品,浅浮雕工艺残留特征

  如上图所见,黄色箭头处未砣的初级状态,其视觉特征与未砣处基本呈现平面状态,红色箭头处可见,围绕已经成型的砣的外廓进行了进一步的剔地,剔地痕迹比较复杂,可见砣痕也可见推磨痕迹,这说明了使用工具的多样性。

博物馆馆藏谷云纹半成品状态

    通过红色箭头可见,谷纹的平面与周圈的平面呈现同在一个水平面上,未勾线砣痕部位与外圈保持一致,黄色箭头处可见(这个地方要注意看,非常的精彩,有已经成型的砣浅浮雕,有已经阴刻线勾痕的谷云纹,还有未经勾线的平面初始状态,就我个人而言,这件器物,比已经勾勒好推磨好的的更具有研究和收藏价值。)非常非常难得。

馆藏半成品状态

    这里注意看,红色箭头处依然保持着砣的残留痕迹,但是黄色箭头处已经见不到砣的痕迹,这说明了古人推磨与砣是同步使用的,做好一个谷纹推磨一个,把每一个谷纹都当作是第一个在认真,仔细的去对待,这样的精神让现代仿假者所无地自容与汗颜,这种工匠精神更让古玉爱好者与玉器收藏者所尊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藏家一旦碰触刀古玉,接触古玉,了解古玉,对于新玉就不在入眼,其中奥秘就藏在这些点点滴滴之中,鉴定古玉也是一场审美的旅程。

  两面纹饰相同,全部采用浅浮雕,共雕20条龙、4只凤鸟和2个兽面,构图饱满,密而不塞。玉珩出土于甬道中,是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众多玉珩中最为精美的一件,精美壮观至极。

  最后与诸位同学,玉友,同好们闲聊两句,其实这个世上没有人能够收藏古玉,不过一直是古玉在收藏人罢了,古玉觉得你这个人具有善良,敦厚的性情,眼力,学识,具备一定的财力,能够护他一世周全,所以他选择了你,选择了与你相处一世,带给了你一生的精神愉悦,他如果觉得你这个家族品性敦厚纯良的话,他就会留下来,陪伴你这个家族一起成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嗜赌,品性凶残,不懂珍惜爱护她,她便会以自己的方式离开你,这一离开便是永远,所以古玉如果能够选择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等到离开了才后悔,那时悔恨万分,再者,关于古玉学术探讨,此篇文章我希望犹如一盏明灯,能够给古玉收藏这条漆黑艰难又凶险万分的君子们一丝光亮,人呐,终有离去一天,如果人的一生眼里只有铜臭,那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喜欢古玉,我觉得还是应该为古玉做点什么,即使我百年后,或者两百年后,还有人能见到我的文章或者书籍,如果他能感叹一句,这个学者不错,他还是做了一点事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由衷的希望我们学习古玉,研究与收藏的精神能够代代传承,如玉一般的君子品性永不离开这片肥沃而又充满深情的土地。

下一篇将讲(古玉纹饰高浮雕)

方叶之

古玉学者敬呈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雕大师唐勇:浅谈玉雕刻
谈玉——新石器玉器浅说
古玉界:玉器断代的科学依据—雕琢技法、制造工艺
解析:辽代玉器的雕刻工艺特点!
五分钟看完8000年玉文化
有人说天津博物馆的玉没看头?我笑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