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真实源流之-武当赵堡太极是母拳

太极拳真实源流之-武当赵堡太极是母

中国太极武当源 三丰太极宗岳传 陈杨吴孙武各派 赵堡太极是母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

       武当赵堡太极拳为600多年传承!称赵堡太极拳已有400多年传承!赵堡太极拳主要分支有:称赵堡传陈长兴太极拳己传300多年,称赵堡郑悟清太极拳已传100多年,称赵堡和式太极拳近30年。赵堡太极拳400传承分别衍生出代理架、领落架、腾挪架、忽雷架、大、中、小各种拳架。近年衍生出赵堡合太极拳等等,都尊武当张三丰为太极祖庭,尊赵堡镇蒋发为赵堡太极拳祖师!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始于明朝武当道家太极内家拳鼻祖张三丰门下徒弟,武当南岩宫的道长刘古泉修道云游天下至山西,得文人富商王林祯(王宗岳)资助传道,云游道士刘古泉收王林祯(王宗岳)为徒传张三丰太极拳,时称武当太极拳十三式,王林祯(王宗岳)(1525-1606)学成总结张三丰太极拳并出书<<王宗岳太极拳论>>。明朝万历二十二年王林祯(王宗岳)收赵堡镇蒋发为徒,王林祯(王宗岳)无子有一独女,师父视蒋发为子(1574..1655)、蒋发随王宗岳学太极拳七年后返回家乡赵堡镇,又先后在西安、开封卖豆腐谋生,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蒋发回赵堡镇,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将太极拳传授于赵堡镇邢喜怀,(此时陈家沟陈王廷(1600-1680)才有5岁)邢喜怀之后赵堡镇太极拳代代有传人至今400多年!

据传,赵堡太极拳于清初得大内垂慕。康熙三十九年 (公元1700年),有胤祯者亲临赵堡微服访问太极拳技艺,适逢赵堡镇正在建设关帝庙,访者即赠写匾额一块,上书“乾坤正气”四个苍劲大字,落款“胤祯题”。后雍正皇帝即位,赵堡人方知胤祯者即雍正皇帝。雍正之爱武乃世人皆知,当时亲临赵堡,必慕高人而来访。其访问拳艺情况虽无记载,但所题匾额一直悬于庙中。

  惜后人未予珍惜而被毁,实可惜哉。

                                 赵堡太极拳图

     赵堡镇位于河南省西北边缘之温县东,与山西省东南晋城邻近,处黄河下游之滨,文化历悠久。有史记载,赵堡镇系列国丰时代赵国之边陲。南有黄河汜水古渡,北有太行山脉,西邻孟州王屋山,东望华北平原, 为古兵家所争之交通要塞。 雄踞在牛角川中心地带的青风岭上,先有金冢,后有赵堡镇冢 高20多米,土系黄白两色。古时冢上设有军防岗哨。这里既是十字交通要道,也是百里方圆的商贸中心.此冢1949年后毁除.。

      据传,元明战争时期,朱元璋曾三洗怀庆(温县古属怀庆府治).因此当时这里曾一度人烟罕见,田园荒芜。现据有家祠记载的原始人口,均为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由山西洪洞迁移而来,至今已繁衍20多代。由于当时兵荒马乱,迁民为了能得生存自卫,多有习武练拳之风。 拳名之多后人不得详记。

     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有山西阳城王宗岳者一行二人,走汜水,渡黄河,赴郑州,检查生意。由太行山经赵堡镇,天暮投宿赵堡客店。二人因于此地见有练拳之人,在店内不免有所谈论。王宗岳言谈中说,穿紫花布衫者天资尚可。此言被店主人得知。穿紫花布衫者即是蒋发,遂即转告。蒋发闻言,知必艺高人至,急同店主人来店拜客。王宗岳因此行以商务为专,先不肯答允首蒋发及店主人百般恳求,方允收蒋发于门下.次日王宗岳起程,嶈发送师全氾水渡口,临行时约定某日返此,携蒋发同归山西授艺.期至,蒋发至汜水渡口迎师,果遇王宗岳返来。王夫子之德信,由此见一斑,蒋发接师至家,稍事打点,即同师到山西阳城.。  

      蒋发先师为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开创人,出生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14年)他从王宗岳学太极拳为万历二十四年,时22岁.在山西师家学太极拳艺7年,侍师如父,师亦爱之如子。王宗岳无子,只有独生女儿。王夫子早年授艺给女儿及郑州孙某(名讳及拳沈失传),除此,拳艺亦未示人。收蒋发为徒乃夫子晚年,因年事已高,不耐多言,多由女儿代为传艺,蒋发称之师姐。因此,后人有称赵堡太极拳为大姑娘拳,盖缘此义。蒋发先师学艺时,王宗岳常对其言:“吾将此拳秘诀传汝,面后汝必择人而传,不可不慎。"蒋发先师学艺功成后归家,夫子以自己心得笔记8册相赠。并再次嘱日:“此拳不可妄传。倘果得其人,必尽情教之。 倘得其人不传,如同绝嗣,能广传更好。 ” 蒋发先师归家后谨遵师训,订下“不忠不孝者不传”“不仁不义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人格低下者不传”“贪酒好色者不传”“轻露卖弄者不传”等“十不传”的规矩。蒋师以数年考察检验贤仁,面所怀绝技含而不露。然而偶在乡郊小示百步捉兔之轻动,竟轰动乡里,爱好武术者纷纷登门求教,但他谨慎之至,未轻允于人。

       如此经过3年,始先看中邢喜怀为理想的传授弟子。时蒋发先师已32岁。邢喜怀接传了太极拳之全部理法,造就惊人,功成后有南曙墙挂画之绝技。他继师训选贤者传拳授艺,得择张褚臣(“褚”又作楚)为人室弟子.

       张褚臣接传为赵堡大极卷第三代。此人忠诚朴实,墨守成规,功夫成就后无显赫事迹记述只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以师传规矩,选贤者陈敬伯传授技艺

       陈敬伯为赵堡太极举第四代传人, 他在太极拳技艺方面达到了神化功能,时人称为“神拳手”。他以武会友,接待武林中朋友多人,艺高德厚,在当时武林中誉享全国。他为了发展太极拳技艺,广收 门徒达数百人。但能全面继承其拳艺者,唯张仲禹一人(仲有作宗)。所以在赵堡太极拳传承中,第五代仅列张仲禹一人。陈敬伯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已年高84岁。此时有一位绰号“盖山东黒狸虎”者来访,陈师因年高,意让弟子张仲禹与之交流技艺。然来客称专程拜访陈师求教,意在非陈交莫可。陈知对方居心叵测,只得陪同在孙神庙柏树林空场比武。陈师终因年髙,又棋逢对手,虽几番提出停手,怎奈来客步歩紧逼,毫无留情之意。陈师无奈方真出手,乃将山东客打死,自己也因劳累过度,踉跄不已,怀抱柏树而亡。赵堡镇因此留下一段俚谚:“打死山东客,累死陈敬伯。”

        张仲禹为赵堡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他选择邻人原法孔为其人室弟子。 原法孔在大名府开设中药店,经常往来经营,趁暇从师学艺,待师悲尊,连师之生活也予承担,亲如父子。且法孔好学,遂得其妙。张仲禹有侄儿张彦,幼年好闹事,张师不传给技艺,有时还让法孔代责侄儿张彦。彦极愤恨,遂暗中用功自学。后仲禹师一年高卧床,病情严重。适逢法孔去大名府药店未归,师因最后技艺未传给法孔,急盼法孔归来。虽已着人带信,但因路途遥远,仲禹师担心他不能按时归来,恐成憾事,叹息之下,将侄儿张彦叫到床前说:“我病恐等不到法孔归来,今将拳 谱交付给你, 拳艺奥妙尽在其中。待法孔归来,你当 转交与他。 因其奥妙你是不理解的。”不日师故。 法孔归来,即操办葬礼。 既毕,法孔询及师临终遗言,彦笮:“师将拳谱拳艺尽数给我, 让我转交给你。 皆因过去师让你责我太重,我不给你。”法孔听罢愤恨至极,抬手就打。二人交手,岂料法孔竞败在张彦手下。法孔因此怀气抱病,不久故去。法孔生前传子金华,后末传人张彦为赵堡太极拳第六代传人。

      赵堡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号称神手张彦,他是 一位杰出宗师,首创赵堡太极拳走出小圈向外宣传 并 出访的先河。 因他功夫全面, 艺高胆大,遍访各地武术名家交流拳艺,访问山东曹州寺僧号“千里王”黄当家,留下艺高事迹。在山东,运用千斤坠气功斩蟒除害,受到官署奖励。由此名震远近武林。他曾三次访问陈家沟名家。那时赵堡.陈沟两村武术界人士:交情颇厚。他的英雄事迹,引起文庠生陈清平的垂慕。因赵堡有“拳不出村”之约,陈清平遂由王圪垱村迁居赵堡,拜在张彦门下学艺。

      陈清平(公元1795~1868年,有作陈青平或陈清萍,陈青萍)为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因他文武兼备,人称文武拳师。为弘扬武术、 扩大赵堡太极拳的影响, 首先改变赵堡太极拳不出村的陈规,为赵堡太极拳的发扬创出新路。他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因人施教的方法,亦总结出三种理论。当时外村从学出类拔萃者,有西新庄任长春、南张羌村李作治、王圪垱村李景元等人。传本村和兆元为代理架,张金梅为领落架,其他人均为腾挪架。有广平府杨露禅经该地中药店怀肤府人引荐,慕名来拜访陈清平。因当时清平对拳艺改制尚未定型, 清平遂将露禅推荐于同族陈长兴处学艺。 改制后,又在理论方而给杨露禅以辅导。杨露禅在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华)写的<杨氏太极拳序>中有言,“学太极拳于陈家沟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镇陈清平”。后有武禹襄来学艺,清平因禹襄之兄武秋赢任舞阳知县,为其通融排解加身官司,遂感其谊,全面予以传授(李亦畲<太极拳小序>可证一斑)

      和兆元 (公元 1811~1890年) 为赵堡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之一。技艺大成后功夫超人,为清廷三朝元老李棠阶侍卫,例封武信郎之职,某次途经邯郸地方,为告诫当地一山大王改邪归正,曾让示以蜡木杆刺槐树之内功。因武艺出众,威震京师武林。李棠阶考翰林时的主考官体仁阁大学,祁燕藻闻知和兆元之功夫,即召和兆元询及武功情况,学太极拳于名师陈清平诸事。后承大学以易理为其太极拳作理论充实。和兆元经钻研学习,遂融化在拳艺实践中。回乡后,向陈师禀明在京情况,并向师表演了所钻研创新之太极拳。陈师认为确有创新发展,有独特之处,可以自立门派,遂以"和氏太极拳”为其命名。陈师豁达之心胸深为和兆元所感动,为谢师恩,誓师日:“和氏太极拳仍以赵堡传库排列,标异不分宗。”师亦乐之。

       和庆喜(公元1857~1936年)出生子清咸丰六年,为赵保拳第九代宗师。系和兆元之长孙,8罗始田租父亲授太极拳松历时10年。后因祖父患精神病,自己用功至32岁后因生活所不得不以小商贩糊口,停止用功达40年。民国十七年(公元100年),南京中央及河南省国术馆相继成立。时和庆喜已年瑜士句因见大好形势,遂高兴地回忆早年所习太极拳过程。经过8个月6回忆整理,终将姿势、套路、理论结合自己实践全部汇集,传授数十人。民国二十年,开封设国术擂台赛,和庆喜带学艺3年的弟子会加比赛,赢得"拳艺高水平”称号,颁发有奖状、奖旗纪念。目前赵堡太极拳誉享中外,实是和庆喜先师的不朽功勋。他不但保持了赵堡和式太极拳的传统,并有所发扬光大。后因染上破伤风辞世,享年80岁.

      杜元化为赵堡太极拳第九代传人之一 。 系任长春弟子。 博爱县义庄人。清末文庠生。任河南省国术馆委员。民国二十年开封设国术擂台赛时任评判员。民国二十四年所著《太极拳正宗》一书出版。该书是赵堡太极拳第一次公开向外发行的资料。惜该书当时印数较少,且又为本门弟子收藏,所以为后来武术界鲜知。

        郑伯英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之一,系和庆喜弟子,在民国二十年开封设国术擂台赛上,赢得“拳艺高水平”荣誉,荣获奖状.奖旗。后任第四集团军总部教官。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市武术所会委员,并在西安广泛传授赵堡和式太极拳,与郑悟清一道被人营为西北太极拳“二郑”.

      郑悟清略传

郑公讳梧卿,字凤臣,晚年用悟清。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 年)农历九月初六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讳湘,字楚三,任开封合盛布庄经理。兄弟4人均无子嗣。郑湘48岁得子梧卿,因父辈仅此一子,均视为掌上明珠。父辈过分宠爱,而造成梧卿幼年生活节律紊乱,加之先天体弱,至7岁便患上童子痨病。10岁方人私塾学习孔孟之道,后因家庭生活贫困,16岁即由父之东君荐送于清化当典学徒。

      梧卿赋性朴实,又受庠序之教,故勤于职守,20岁被委以会计职务。19岁时父亲不幸逝世,梧卿悲痛之极。又由于先天体弱及日以继夜之会计工作繁重负担,终使任职8年后积劳成疾,患上肺病,医药罔效。归里后几至不起,全家人为之担忧。后有同学好友李俊秀者,系中医世家,又是太极拳爱好者。一面以药物治疗,一面传授太极拳的腾、挪理论与套路。经3个月,效果显著,尤感此拳艺之精妙,遂不顾已而立之年,毅然苦学不辍。因此疾病全消,功夫大进,造就超人。

1928年,邻人和庆喜,时72岁,因国家倡武,遂将停练40年由祖父亲授代理架姿势、套路、理论加以回忆整理,并广为传授。梧卿识代理架之优越,遂即投师请教,对初习拳式加以修改,并加深理论研究,融会贯通,使拳艺达炉火纯青境地。尤神者,历30年拳功至60岁时,儿近之谢顶之头又生青丝。

     1938年,日寇人侵,家乡和山西沧陷,郑公避难西安。因此临为生计,往来于晋,豫之商旅,广传太极拳健身之道,并以高尚武德为远近武林人士所敬重。经友人介绍,即在陕西省政府、军政部市安办事处,西安警备司令部、中央银行西安分行,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等处传授太极拳艺。同时被西安国术馆委以委员之职。由此而来,当时在西安各阶层的武术爱好者中影响很大,从学者众多。

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七十五式小架拳法(细分为108式),郑悟清拳法为实用复合式拳法,每式含有四种擒跌法,要求先练正架,后练反架,练到阴阳合图,方可悟出精要!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为实用复合式拳法 郑悟清小架75式拳谱 。

预备式(无极式)     第 一 式 起势(出右脚) 第 二 式 金刚三大对  第 三 式 拦扎衣  第四式 右白鹤亮翅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斜金刚三大对  (铁扇一挥)                第七式 左白鹤亮翅 第八式 斜形  第九式 高探马 第十式 跃步(叉步、十字手、拦门坎脚)第十一式 斜形  第十二式 高探马(左插脚 右插脚)  第十三式 跃步(叉步、拦门坎)      第十四式 金刚三大对(上步金刚、如封似闭)第十五式 退步伏虎(束手解带 缠头裏脑)

第十六式 擒拿 第十七式 串捶  第十八式 肘底藏捶 第十九式 倒碾肱 

第二十式 左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  斜形   第二十二式  闪通背(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  右白鹤亮翅  (抱头推山)             第二十四式  单鞭(双盘手走单鞭)      第二十五式  云手   第二十六式  左高探马         第二十七式  右插足                第二十八式  右高探马  第二十九式  左插足   第三十式    蜷脚蹬根 (左)            第三十一式  一步 一锤    第三十二式  青龙探海    第三十三式  翻身二起脚            第三十四式  分门桩抱膝     第三十五式  蜷脚蹬根(右)(喜鹊登枝、鹞子翻身)

第三十六式 分马掌  第三十七式 掩手捶

 第三十八式  抱头推山(左七寸肘、靠,右七寸靠,肘 第三十九式  右白鹤亮翅

第四十式 单鞭  第四十一式  前后照 (勒马式)    第四十二式  (掸步)野马分鬃          第四十三式  玉女窜梭(后扫膛) (披身锤 抱头推山)    第四十四式  右白鹤亮翅        第四十五式  单鞭    第四十六式  云手         第四十七式  童子拜观音                第四十八式  跌岔(一匹布)  第四十九式  扫膛腿  第五十式    左金鸡独立  (樵夫捆柴)  第五十一式  右金鸡独立  (樵夫捆柴) 第五十二式  双跌脚    第五十三式  倒碾肱        第五十四式  左白鹤亮翅  第五十五式  斜形   第五十六式  闪通背(海底针)            第五十七式  右白鹤亮翅  (抱头推山)  第五十八式  单鞭     第五十九式  云手          第六十式    十字手单摆脚  第六十一式  吊打指裆捶     第六十二式  金刚三大对        第六十三式  懒扎衣 第六十四式  砸七星(右铺地锦 )    第六十五式  擒拿              第六十六式  回头看画 (双龙出水)  第六十七式  右白鹤亮翅   第六十八式  单鞭        第六十九式  砸七星(左铺地锦)  第七十式 擒拿 第七十一式  转身跨虎(擒拿 )          第七十二式 双摆脚  第七十三式  弯弓射虎(当头炮 铁扇一挥) 第七十四式  金刚三大对  第七十五式  收式(合太极) ­  

      郑悟清先生授太极拳60多年如一日,因锲而不舍,潜移默化,得其精奥.60年保持身体健康,还以奇功疗疾多人。人皆称其太极拳艺妙不可测。至晚年归乡,仍童颜健步。以其体得,始终叹服太极拳之精深博大,故此,一生不敢为天下先。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之研究和发展愈加受到重视。陕西省组织武术协会,郑公被选为协会委员,并于西安兴庆宫设教场,传授太极拳艺半个多世纪,1988年3月30日,郑梧卿国内外弟子在赵堡镇隆重举行了郑梧卿逝世4周年纪念活动,并建立了"太极拳师郑悟清先生纪念碑”,流芳后世。

        郑悟清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郑悟清先生嫡传弟子陈公舜,郑悟清先生一生在西北传授四万多人,西北弟子统称郑悟清先生为西北太极拳圣、西安兴庆宫设教场为西北太极圣地,郑悟清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先生嫡传弟子陈公舜为郑悟清树<<西北太极拳圣>>石碑,紀念郑悟清先生对中国太极拳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石碑正面

石碑背面  

     郑悟清先生遍及全国,郑悟清西嫡传脱颖而出不计其数。

1982年,郑梧卿告老还乡,于1984年3月30日无疾而终,享年90岁.

    中国当代著名武术家李天骥先生为建碑特由北京寄来题词:“发扬武当精华。,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碑记”。 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寄来谭大江先生撰写的"情寄西京桃李流芳名四海,拳精武当英威遗世壮中华”的大幅挽联。

     综上所述,武当张三丰之太极拳,由明代末年传人赵堡,历经400多年。以前受传授戒律较保守观念的影响,该拳艺一直停留任该地区流传,没有更多向外推广,致使这一珍贵传统文化遗产由主观原因造成自我禁铟。时至抗日战争期间该地沦陷后,从避难于西安的几位太极拳传人那里始得广开法门。50余年来传人已逐步遍及全国,即走向世界。虽然目前发展状况仍未达到应有程度,但有一点,即400多年前来源于武当张三丰祖师的太极拳在赵堡扎根繁衍后,以它那养生与技击同时兼备的优越性,如今正在达到当年三丰祖师所倡导的“欲令天下英雄豪杰益寿延年”之目的,它终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郑钧先生,是郑悟清先生之次子,自幼随父习拳,数十年与父相处,形影不离,得父言传身教,能心领神会,悟其中三昧,曾随父在黄埔军校七分校任教,代父传艺,年深月久,终成赵堡太极拳一代明师。郑钧先生(人称布衣大师),隐于村野,人称大师斥之“什么大师?我顶多算一个拳师”先生一生阅历丰富,却从不以拳逐利,无欲无求,方至太极之境。郑钧先生曾任温县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华夏精武武术研究会、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易学与医学编辑部,河南商丘、偃师、山西晋城等地郑悟清太极拳法研究会、西安武当赵堡太极拳研究会、焦作市保健科学研究所、意大利多米尼亚国际郑悟清拳法推广中心等国内外武术团体、馆校名誉校长、名誉会长、总顾问、客座教授等职。(11代)郑钧一生传授12代弟:

     郑钧先生所耍太极拳本乎一理,熔融三教,古朴平实,雅俗并蓄,其形和谐自然,轻灵柔活,飘逸超群。用于修身则益寿延年,用于搏击则惊世骇俗。郑钧先生的拳架腰身中正,轻松灵活,形正气顺,周身相随,整体协调,是为太极拳一代大家。

王宗岳家族谱系被发现,证实武当赵堡太极拳为道家一脉真传证实有三点

王宗岳家族谱被发现证实有三点

(1)王宗岳嫡后人所传有武当道士太极拳、(2)王宗岳嫡外孙韩霖传傅山太极拳、

(3)王宗岳传赵堡镇蒋发太极拳即武当赵堡太极拳。

王宗岳家族谱系被发现 一证实武当赵堡太极拳为道家一脉真传正宗太极拳

目前山西王宗岳后人所传武当道士太极拳 将被申遗。王宗岳嫡外孙韩霖传傅山太极拳为山西省非物貭文化遗产。2013年10月武当赵堡太极拳以王继中先生为代表在天津非物貭文化遗产首先申遗成功;2013年12月以李随成先生为代表武当赵堡太极拳申遗成功为陕西省非物貭文化遗产。随后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另一个分支:赵堡和式太极拳成功申遗国家非物貭文化遗产。武当赵堡太极拳全球联盟大会于2017年10月23经国家批准正式成立。武当赵堡太极拳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貭文化遗产。10月27日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山国际演武大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于武当山并认祖归宗回归武当山,它是道家真传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弟子聚会武当山,共谋大团结大发展,定将中国优秀的太极文化推向全世界。

明代山西王宗岳家族谱系被发现,证实太极拳源于武当张三丰之徒刘古泉(云游道人)传于王宗岳,明万历二十四年王宗岳传于赵堡镇蒋发,蒋发所传(赵堡)太极拳为道家一脉真传正宗太极拳(即正宗武当太极传承拳架)。……

明代山西王宗岳…,这里补充几点:

(1),蒋发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蒋发随王宗岳师父到山西学太极拳七年,王宗岳有女无子,蒋发学拳时常由师姐辅导,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蒋发回赵堡镇武当赵堡太极拳承三丰传太极拳真实正宗。

(2),蒋发回乡二年后传邢喜怀,之后有张楚臣、陈敬柏、张宗禹、张彦、陈清平、和兆元、和庆喜、郑伯英等,太极拳代代在赵堡镇相传承至今400多年历史。赵堡镇太极宗庙纪念馆内供奉有赵堡拳1-10代传人塑像,形成了赵堡太极拳体糸。明末1645年清军入关,1647年以后蒋发(己72岁)传太极拳给陈王廷(46岁1600.1680)有陈王廷与蒋发合画像为证。

【注】。陈王廷传所乐(十世孙),所乐传光印(十一世孙),光印传甲弟(十二世孙),甲弟虽有三子但本门太极拳后无传人…断了。

(3),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四代:陈敬柏(1653..1738)乾隆年间,在赵堡镇开设武馆传授太极拳,陈氏十二世孙陈继夏学得太极拳,继夏无后,将拳传世侄秉旺(陈氏十三世孙),秉旺传于长子陈长兴 (1771..1853陈氏十四代) ,清嘉庆年间陈长兴定太极拳为一路、(炮锤为二路)拳传于四儿子耕耘与永年县的杨露禅。耕耘传长子延年、传次子延熙,延年传子登科,延熙传子发科(1887..1957)。登科传次子照丕(1893..1972,照丕代表陈式老架小架),1928年41岁发科定居北京,传太极拳给子陈照奎(1928..1981照奎陈式大架、新架)。照奎1962年到郑卅教拳收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人传陈式大架(俗称北京架,)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小架,乾隆年间由赵堡拳架传入又称陈沟架)与武当赵堡太极套路行拳是一样的,(因长期受炮锤影响)区别之处陈式拳动作带有炮锤发力的劲,外方内园锤手顿足。而赵堡太极拳行拳舒缓柔和轻玲园活,保持着武当太极拳仙风道骨飘然之度。杨露禅(1799..1872,代表杨式太极拳,因得陈长兴早期架无炮锤影响,杨式仍保持武当拳之风范)传吴全佑(代表吴式),吴式又传常式(吴全佑一常远亭一常云阶常式太极拳);武禹襄(武式)从学于赵堡镇陈清平处后传孙禄堂(孙式).......等。完成了中国(北派)太极拳传承史。 

中国太极武当源  三丰太极宗岳传  陈杨吴孙武各派  赵堡太极是母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家沟只不过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而不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陈王廷只不过是“陈式太极拳...
中国北派太极之母拳-武当赵堡太极拳历代(主要)传承人名录总汇
武当赵堡太极拳600年历代师承录
赵堡太极拳与傅山太极、子午太极、绵山太极之来源
陈王廷不是太极拳鼻祖
太极拳到底是谁创造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