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前怎么就没想过呢???
userphoto

2022.07.25 山东

关注

作者 / 静静教主

排版 / 静静教主

文章字数 / 2252

阅读时长 / 4分钟


之前写了篇文章,聊「我是如何收集优质书单的」

这次想写一写:

如何搭配自己书单里的阅读比例

意思是:

在你当月或者当年的书单里面,每个类别的书分别应该占比多少

不知道胖友们之前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哈(反正我没有

因为我以前的阅读习惯,是为解决问题而读,所以读的大部分是工具书;

而后来养成的习惯呢,则是为了兴趣而读,所以拿到什么读什么;

不过近期,我感觉这个「阅读的配比」还蛮重要的,所以就写出来给胖友们参考一下。

PS:本文的核心思想,是从「十四堂人生创意课」这本书里获得的启发。





第一:一半知识,一半智慧。

这句话的意思是:

在你的书单里,要安排1/2,或者至少1/4的比例,去阅读那些能增进自己「智慧」的书。

「知识」和「智慧」有什么不一样吗?

来打个我自己的例子。

从我以往更新的文章来看,其实胖友们也都觉察出来了:

我这个人的情绪和状态,都特别的不稳定。

一段时间可能激情昂扬,但突然之间,就变得萎靡不振了。

以前会觉得:这很正常,毕竟大家都是人嘛,都会有状态不好的时候。

可现在想想,就像上学的时候偏科一样,我现在在「自我成长」这件事上也偏科了。

怎么偏的?

一方面,我是掌握各种实操方法的“好学生”,面对一些实际工作问题,总能想出一点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我是情绪控制、状态调整的“差等生”,遇到一点点困难和挫折,就会开始自我怀疑,甚至厌弃人生。

前者,我「知识」的占比可能达到了60%以上;但后者,我「智慧」的占比也许还不到10%…

其实吧,像我这样的人也挺多的,所以才会频繁地出现类似于「Xxx知名大学,某学生跳楼身亡」等社会事件。

这些问题的存在,本质上,就是缺失了「智慧」的培养。

基于此,李欣频有一句话说:

“学最老的智慧以稳定灵魂,学最新的知识触角以发现世界。”

我真的举双手双脚赞同!

所谓能增进自己智慧的书籍,类似于: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谁动了我的奶酪」「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对这世界」等等…

(我读的不多,所以能给大家推荐的也有限,不过从现在开始,我会针对性提升自己阅读这类书的比例的!

目的,就是为了能增加自己情绪和状态的「稳定性」

对了,我前面说的1/2或1/4的比例不是通用的哈,如果说你平常的状态极其易变,那就要根据自己的稳定度再往上增加「智慧」书籍的比例。

咱们的人生,要争取实现「稳中求进」~





第二:一半图像,一半文字。

阅读,顾名思义读的就是纸质书、是文字。

但最近,我这个观念有了一丝丝动摇。

大家都知道的,在我以往的书单里,占最高比例的当属「写作类」书籍。

以前,我爱读写作工具书;

现在,我更喜欢看小说家们的自传。

比如,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还有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最近正在二刷

而在“再次”阅读这类自传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了:

任何一位成功的作家,或者说,任何一位有能力的创意工作者,都有着庞大的「阅读量」和「观影量」。

对,不止是阅读,还有观影。

以前,我并没有把观影当成一回事儿,我每年仅有的观影量,就是国庆档、春节档的时候,去影院按票房排行看。

直到,我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里看到这句话:

“要把文字思考和图像思考的能力都打通,当你用这两种方式,都能顺畅思考的时候。那这两个路径就可以交流成一个创意不止的圆。就像左右手、左右脑都能灵活运用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一定比一般人更丰富。

所以,假设平时接收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以文字为主,那就要从现在开始,多锻炼自己用图像思考的能力。

这样「创意力」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鉴于此,也鉴于:我正在从事的工作就是需要充满创意的。

所以以后,我肯定会把观影也当成阅读的一部分来安排。

其实不止是内容工作者需要这么做哈,而是任何做「创意类」工作的人,

甚至,任何想让自己「思维活跃一点」的人,都可以这么做。

但是!要切记:

这种图像思考并不是指短视频、甚至不是指影院的商业片,而是指艺术电影或者纪录片。

PS:以后有机会的话,在每月分享书单的同时,我也会分享当月的影单~嘿嘿





第三:一半经典,一半新知。

说到这一点,就想到之前我安利书单的时候,几乎每次都会有人好心来“教育”:

Emmm,你读这些书,倒不如直接读「道德经」

确实,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和智慧,已经在那批最古老的书籍中,都被提及过了。

所以绝大多数现代书籍里,也基本都是“新壶装旧酒”

从这一点上来说,读经典当然是最好的。毕竟属于知识的源头嘛~

但,我读新书,恰恰是因为我读不懂「道德经」

我不想一上来就把自己架在那里,苦哈哈地一个个研究文言文,查字典。

怕反而削弱了自己的阅读意愿。

所以,这里「新」书对我而言,起的作用是铺垫和辅助理解,可以方便我以后研究经典的时候,大概看懂。

而除了这种意义上的「新」呢,还有一种真正的「新」,是要阅读以前没有的东西。

比如,在读「道德经」的同时,也要读「哈佛商业评论」

一边是古老的智慧,一边是未来的趋势。

“往上往外跳跃,往下往里深耕。”

这样格局就大起来了,思维也开阔起来了。

(同样,这类讲趋势的新书我读的也不多,不过还好,现在知道了,往后会慢慢调整~

一起努力呀嘿嘿!💪





最后,聊一个关于阅读的题外话,最近有人怼董宇辉推荐的书没有深度(新东方的带货老师

小红书上有人问我:怎么看?

分享两句话吧:

林语堂:“读书的所得,靠读者的识见与阅历,同靠作者的识见与阅历同样重要。”

罗翔:“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好了,下篇文章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大咖们都在看的16本书
为什么有些人只喜欢买书,不喜欢看书?
书单
谈谈我对“每天坚持看书”的理解:为什么读书,怎么读,读什么?
智慧的来源是书籍吗?
三十本塔罗经典书籍,你都细读过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