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上海名宅(一)

     淮海中路1131号席家私宅:建于1926年,德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住宅。倍高洋行设计。立面自上而下被线脚分为三段,其东立面反映它的文艺复兴风格,其北立面则更多地表现出德国风格。现为达芬奇集团总办事处所在。

【贝轩大公馆】

南阳路170号贝轩大公馆

     南阳路170号贝轩大公馆:落成于1934年,体现出当时国内建筑设计流行理念:中西合璧。住宅由主楼、副楼、花园组成,呈混合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49平方米。主楼为中国式的三间二厢传统式平面,楼梯间则采用西洋式圆形平面。骑楼通过一个锅炉房和南侧主楼连接,呈现代派设计风格。外墙为奶白色泰山砖拼贴成横竖相间的图案,考究而又简洁。住宅南面的花园布局随地势起伏,精致地设计了太湖石假山、小桥、池塘、凉亭、花圃、葡萄藤架等,是一座典型的中式花园,如同一个遗落在人间的世外桃源。花园致敬贝氏苏州祖宅狮子林,每一块嶙峋的青石、突起的孤峰均由贝老先生亲自挑选,别有一番闲情逸致。而园中主要的石制凉亭,却是伊斯兰风格,浑厚质朴。东侧入口有一面由101个“寿”字图案烧制成的面砖装饰的照壁。北立面可以看到两排圆窗,圆形的窗洞和中间的正方形窗框恰好形成铜钱的形状。 

    如今,显赫一时的贝祖贻故居已被改建为贝轩大公馆酒店,酒店共设有19间具有老上海风格的精致客房,均以奢华的用料以及高贵的木饰装点。老上海风格的贝公馆套房是酒店的最大特色之一。它由贝祖贻与夫人蒋士云的卧房改建,古朴而不失优雅。白屋、黑窗、保存完好的古董琉璃浴缸,尽现旧上海的繁华与风霜。 

【沪上“小红楼”】

衡山路811号沪上“小红楼”

      衡山路811号沪上“小红楼”:建于1921年,带有西方新艺术运动时期一些风格,在沪上被称之为“小红楼”。其屋顶部分最有特色。1930年代被法国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EMI)收购。现保留音像制品陈列馆,介绍中国音像制品工业的发展历程。

【汤恩伯公馆】

四川北路2023弄35号汤恩伯公馆

     四川北路2023弄35号汤恩伯公馆:这是一幢法国新古典主义样式的建筑,气势壮观,建筑平面呈凸字形,入口门廊西侧左右对称墙面上各设一处凹进的半圆形立式壁龛,两处壁龛里各站一尊西方女神守护住宅,"文革"中被拆除。这幢洋楼由广东商人贺守华于20世纪20年代建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将这幢洋楼作为自己的公馆。汤恩伯公馆现为金泉古钱币博物馆。

【刘吉生住宅】

巨鹿路675号刘吉生住宅

     巨鹿路675号刘吉生住宅:建于1931年,加4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1666.5平方米,原系上海著名企业家刘吉生宅邸,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所在地。该建筑为文艺复兴时代古典式花园住宅,由著名建筑师匈牙利籍邬达克(《建筑传奇》2月19日有文《上海1930年一幢三层英国乡村风格的别墅 — 邬达克纪念馆》)设计,陶馥记老板陶桂林施工营造。按照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和普绪赫的故事设计的。带爱奥尼克柱式门廊。

【马勒住宅】

陕西南路30号马勒住宅

      陕西南路30号马勒住宅:建于1936年,3层混合结构,基地面积为5269平方米。1930年马勒买进,请华盖建筑事务所按其女儿梦境设计的私人豪宅,现为衡山集团马勒宾馆。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

【张爱玲故居】

常德路195号的常德公寓

      坐落于静安区常德路195号的常德公寓,旧时叫爱丁堡公寓(Edingburgh House),始建于1933年,于1936年建成。常德公寓根据地形设计,髙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580平方米,建筑面积2663平方米,装饰艺术派风格。整个建筑平面呈凹形,两翼后收。东立面两侧长条形挑阳台,中部竖线条形成横竖对比。顶部2层退台收进。局部装饰得非常细腻。 

      这里是张爱玲在上海的最后居所。1939年在51室,1942年以后在65室,直至1948年。她笔下妙趣横生的《公寓生活记趣》,说的便是这座大楼里的喜忧了。 

【何东住宅】

陕西北路457号何东住宅

陕西北路457号何东住宅

      陕西北路457号何东住宅:建于1928年,住宅占地17亩,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原为英国商贾何东住宅,现为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在地。仿英国文艺复兴时代流行于欧洲17世纪的建筑风格。它在理论上以新兴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思想为基础,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歌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有爱奥尼克柱式。

【福履新村】

建国西路365弄6号

建国西路365弄8号

     建国西路365弄福履新村:占地5147平方米,1934年有姓章的业主在这里建造14幢2层砖木结构住宅,建筑面积共3520平方米。为西班牙建筑风格。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937年出生在这里。

【陈氏住宅】

建国西路388号陈氏住宅

建国西路388号陈氏住宅

     建国西路388号陈氏住宅:建于1928年,层高2层,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原主人系沈姓商贾,在台湾经营糖业生意,现在房主陈氏。建筑是一幢欧洲独立式花园住宅。这种住宅的特征是孟莎式的坡屋顶、老虎窗,显得庄重严肃。注重装饰,比较多地采用石材作住宅的基础,或用石材贴面,做成仿石材隅石粉刷。比较有代表的是南昌路法国总会、东平路9号“爱庐”、太原路上太原宾馆。

【丁贵堂住宅】

汾阳路45号丁贵堂住宅

汾阳路45号丁贵堂住宅

汾阳路45号丁贵堂住宅

汾阳路45号丁贵堂住宅

     汾阳路45号丁贵堂住宅:建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36平方米,原系海关税务司官邸,后来由海关副总税务丁贵堂居住。现在为海关转科学校办公楼。此楼是上海近代西班牙住宅建筑的典范。

【白崇禧住宅】

汾阳路150号白崇禧住宅

     汾阳路150号白崇禧住宅:建于1930年,为2层混合结构,原系法商私宅,上世纪40年代曾做过白崇禧在上海的住宅,现在为上海越剧院的越友酒家,这座建筑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

【法租界总董"白宫"】

汾阳路79号 法租界总董"白宫"

     汾阳路79号法租界总董"白宫":是幢法国盛期文艺复兴式的典型住宅。其外形带有18世纪欧洲城堡样式地面上二层半,下筑半层于地下,沿大门前左右双抱的露天阶梯,可登上一楼平台,进入正门。因为住宅外墙立面全是白色,故人称"海上小白宫"。"白官"1905年竣工后,法租界总董即入住其内。上海解放初,陈毅市长曾在"白宫"住过段时间。白宫"现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宋子文住宅】

岳阳路145号宋子文住宅

岳阳路145号宋子文住宅

岳阳路145号宋子文住宅

岳阳路145号宋子文住宅

      岳阳路145号宋子文住宅:建于1928年,为3层混合结构,原系宋子文住宅,现在为上海市老干部大学用房。这是一座法国式花园住宅,孟莎式屋顶十分显眼。:“文革”中林彪和江青到上海来曾住此宅,为此作过改建,惟有房屋基本轮廓还在。

【盛家花园】

万航渡路540号盛家花园

     万航渡路540号盛家花园:是一幢早期欧洲洋人来华建造的殖民地外廊式花园洋房,它主要受英国乔治王朝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建筑风格的影响,外墙建筑立面讲求比例和简洁效果,整体显示出西方正规的建筑特色。花园一隅筑有小桥流水,远处浓密的树木遮荫蔽日,一片清凉宁静。这座盛家花园建成后,由清末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的第四子盛恩颐居住。现为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杜月笙住宅】

东湖路70号杜月笙住宅

东湖路70号杜月笙住宅

东湖路70号杜月笙住宅

东湖路70号杜月笙住宅

东湖路70号杜月笙住宅

东湖路70号杜月笙住宅

     东湖路70号杜月笙住宅:建于1934年,为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安测绘行设计。原系杜月笙亲家金廷荪为了感谢杜月笙帮助其贩卖航空奖券发了大财,特花费30余万美元建造这幢花园住宅送给杜月笙。此楼曾作为美国新闻处,国民党上海副市长住宅。现在为东湖宾馆的一部分。建筑立面为中西混合风格。

【杜月笙旧居】

淮海中路1110号杜月笙旧居

     淮海中路1110号杜月笙旧居,建于1925年,法国文艺复兴花园住宅。该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东立面主入口门廊以四根塔司干柱支撑,有“大公馆”字样牌匾,又称“杜公馆”,上为平台。南立面原为二层廊道,带有巴洛克式、双壁柱等装饰。部分立面为清水红砖墙,窗檐和窗台处装饰为水刷石制作。该建筑体量较大,室内装潢考究,建筑南面有宽广的花园。该建筑原为亨利地产公司老板的住宅,后来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曾在此居住。五十年代前期苏联驻沪商务代办处曾设于此,现为东湖宾馆7号楼。

【伦顿住宅】

吴兴路87号伦顿住宅

吴兴路87号伦顿住宅

吴兴路87号伦顿住宅

吴兴路87号伦顿住宅

吴兴路87号伦顿住宅

吴兴路87号伦顿住宅

     吴兴路87号伦顿住宅:建于1940年,假3层,混合结构,占地面积为4666平方米。原来是丽波花园,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董事长伦顿在这里建造的独院式私人住宅,解放后改为由上海棋社、上海体育科研所使用,现为云庭吴兴花园酒家。建筑立面为现代式。

【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

武康路99号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

武康路99号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

武康路99号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当年运送产品的马车

     武康路99号(英商)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建于 1928年,为假3层砖木结构,建筑平面略呈L形,陡峭的双坡大屋顶以及墙面大量的红色半露木架结构,显示了英国乡村别墅风格。有齿形装饰。

【巴金住宅】

武康路113号巴金住宅

     武康路113号巴金住宅:建于1923年,建筑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有200余平方米花园陆地,房子原曾作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今为当代老一辈文学家巴金寓所。该宅为欧洲独立式花园住宅

【1号住宅】

武康路117弄1号住宅

武康路117弄1号住宅:大门

     武康路117弄1号住宅:建于1943-1944年,为3层砖木结构,由范能力建筑师设计,此人解放后加入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任主任建筑师。建筑立面为中西合璧的折中主义风格,坐北朝南,总体布局整齐。楼前辟有宽敞的回车场地和汽车库。朝东平面收缩成锯齿形,突出主入口方位。朝西平面进深大,夹在中间的房间为获得采光,将平面处理成凹口。底层为起居室、餐厅、厨房和书房。进门入口是大平台,铺大方砖,青石台阶,周围设砖砌低栏杆,台阶入口处低围墙作大弧线处理,使入口更开阔,左右低围墙上设中国式石狮,寓意守护宅门。二层三层除了起居室外其余均是卧室。北边错层为保姆房和贮藏室,主楼梯半平台可连通。

      此建筑原为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1881-1955)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原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魏文伯先后在此居住。

【蓝妮住宅】

复兴西路44弄2号蓝妮住宅

复兴西路44弄2号蓝妮住宅

复兴西路44弄2号蓝妮住宅

复兴西路44弄2号蓝妮住宅

复兴西路44弄2号蓝妮住宅

复兴西路44弄2号蓝妮住宅

     复兴西路44弄2号蓝妮住宅:上海西区湖南路街道东南部,老上海人称之为“玫瑰别墅”,因建造时在弄口地面上原砌有“玫瑰”两字。原房主是蓝妮(国民党立法院长孙科二夫人)解放后分配给秦怡等居住,后归还蓝妮,现在由孙科小女儿孙穗芬居住。采用欧洲建筑的外观装饰,起居方式已完全西化。

【有利银行大班住宅】

复兴西路199号有利银行大班住宅

复兴西路199号有利银行大班住宅

    复兴西路199号有利银行大班住宅:建于1924年,英国式风格的花园住宅,占地面积约21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3平方米。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L”形,正立面为矩形门洞,上建三坡瓦顶。一二层间有檐状层间线。矩形门窗,绞绳纹窗间柱。白色山墙露红色木构架,清水红砖墙面。陡坡红瓦屋面,有单坡或棚式老虎窗。原为英商有利银行大班住宅。有利银行的总行设在英国伦敦,1854年在上海开设代理处,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外资银行之一。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俞济时住宅】

桃江路39号俞济时住宅

     桃江路39号俞济时住宅:建于1923年,西方古典式花园住宅,建筑面积666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立面竖三段式划分,中间入口内凹,舌形门廊以四根塔司干柱支承。二层为卧入式阳台,立宝瓶栏杆。左右两侧墙面圆形外凸,红瓦双坡顶开老虎窗,檐口下有几何线条装饰。方窗,水泥拉毛外墙。俞济时曾在此居住。

俞济时(1904~1990),浙江奉化人。1937年任七十四军军长,参加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第三局局长,1949年赴中国台湾。现为单位使用。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郑振铎住宅】

高邮路5弄25号郑振铎住宅

高邮路5弄25号郑振铎住宅

     高邮路5弄25号郑振铎住宅: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原系现代文学家郑振铎在1942-1945的寓所,现在是各家居民住宅,保存很完整。

【何世桢住宅】

高邮路68号何世桢住宅

高邮路68号何世桢住宅

     高邮路68号何世桢住宅:原来叫高逊爱路,建于20世纪20年代,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现在为上海电力公司宾馆。是一幢较典型的复古主义建筑(仿古罗马),是19世纪继古典主义建筑以后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建筑风格。以盲目抄袭过去时代的建筑形式与割据为其特征。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世界市场与殖民地中,从埃及、希腊及东方国家掠夺了大批古文物,在学术界掀起了复古之风,复古主义建筑是这股风在建筑主义中的反映,它包括仿希腊、歌特、罗马风、文艺复兴、巴洛克及包括各种形式的“折中主义”。在国外,典型的复古主义建筑 有美国纽约海关大厦(仿希腊)、英国国会大厦(仿歌特);在国内,上海江海关、上海汇丰银行均属于复古主义建筑中的仿希腊式。

【贺绿汀住宅】

泰安路亦村4号贺绿汀住宅

泰安路亦村4号贺绿汀住宅

泰安路亦村4号贺绿汀住宅

泰安路亦村4号贺绿汀住宅

    泰安路亦村4号贺绿汀住宅:建于1934年,为独立花园住宅,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2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l”形,底层红砖清水墙,余皆水泥粉刷墙面,坡顶红机瓦,山墙顶开三个山字形透气孔,壁炉烟囱设置在西墙一侧。1945年建造现为贺绿汀纪念馆。

    泰安路亦村是1934年-1948年房地产商先后在此建造的三层花园洋房6幢,建成后业主分幢出租给沪上商贾、高级职员等,因“亦”字字头包含“六”字,开发商遂取名“亦村”。抗战胜利后开发商又增建8幢西式住宅,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

【张叔驯的故居】

湖南路105号张叔驯的故居

     湖南路105号张叔驯的故居:建于1931年,属现代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原为平屋顶,后被改造为坡屋顶。整幢建筑外形简洁,形体自由错落,无多余装饰。

【张叔驯住宅】

天平路40号张叔驯住宅

天平路40号张叔驯住宅

     天平路40号张叔驯住宅:徐家汇东南。建于1943年,原为张叔驯住宅,今为上海文艺医院所在。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居住建筑。这幢住宅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立体构图,讲究体形上的集合权衡和立面上的虚实对比,室内注意空间分隔和墙面色彩,做到室内空间流动和内外空间的有机结合,并力求接近大自然。这幢建筑是一幢西班牙建筑风格和日本式庭园风格相结合的成功佳作。

【马立斯花园】

瑞金二路118号马立斯花园

    瑞金二路118号马立斯花园:这是一幢英国古典式风格的乡村别墅,由曾任工部局总董的英国人本杰明·马立斯于20世纪20年代初投资建造。整座花园面积48000平方米,建有多幢别墅。这幢乡村别墅是马立斯花园1号楼。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霸占了这座花园,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励志社迁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在此住过。解放后,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处,现为瑞金宾馆。

【太古洋行大班住宅】

兴国路72号太古洋行大班住宅

     兴国路72号太古洋行大班住宅:建于1934年,现为兴国宾馆1号楼。建筑面积为1647年平方米,建筑风格为英国帕拉第奥式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帕拉第奥详细回顾了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为柱式制定严格的尺寸。在为一座13世纪的歌特建筑进行全面重建时成功地创造了“帕拉第奥母题”,即柱式组合方式,它是西方世界普遍接受的建筑语言。1750年他出版了《建筑四书》,成为古典主义建筑的基础。帕拉第奥学派在英国很流行,17世界英国设计白厅,采用了帕拉第奥的古典建筑风格,形成了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摆脱了死板的效仿古罗马式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束缚,崇尚功能、自然与真实,明确的构思,通过有条不紊、对称、准确的比例达到结构简洁。

【永福路151号住宅】

永福路151号住宅

     永福路151号住宅:建于1942年,由杨增化建筑师设计,现为德国驻沪领事官邸。为西班牙风格。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三层建筑,住宅立面采用较缓的绿色筒瓦坡屋面,十分典雅秀气。水泥拉毛墙面,平缓的双坡屋顶下有连续小拱券装饰,楼梯间有连续圆拱窗。永福路静谧,这座花园洋房亦静静地横卧在绿茵茵的大草坪上,受时代的限制,住宅造型或多或少带有现代平面设计,突出居住功能,布局趋向自由,强调立体构图,讲究体型上的几何权衡和立面上的虚实对比,强调室内空间流动和内外空间的结合,力求使住宅接近大自然。

【刘海粟故居】

福兴中路512号刘海粟的故居

    福兴中路512号刘海粟的故居:座落在复兴中路与重庆南路的交会处,是一幢法国早期独立式四层楼花园住宅, 由旧上海的实业家朱葆山所造,30年代,刘海粟向人租下,从此便一直住在这里,直到他去世。

【李祖夔旧居】

康平路1号金融实业家李祖夔的旧居

     康平路1号金融实业家李祖夔的旧居:这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兼有西班牙和现代派特征的老洋房是一栋有故事的老房子。

【柳亚子故居】

复兴中路517号柳亚子故居

     复兴中路517号柳亚子故居:一幢欧洲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柳亚子1936年至1940年间就居住在这里。

【朱敏堂住宅】

乌鲁木齐南路151号朱敏堂住宅 大门

乌鲁木齐南路151号朱敏堂住宅

    乌鲁木齐南路151号朱敏堂住宅:建于1927年,模仿美国殖民地式建筑风格。业主为大统织染厂经理朱敏堂。这里原先共有三幢花园住宅,同一种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假三层洋楼,占地面积3268平方米;现仅存一幢建筑,其建筑面积为313平方米。

    本住宅属美国殖民地复兴式花园住宅。这种风格起源于英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壁板外墙式”建筑。当时为了抵御北美大陆的寒冷气候,在整幢房屋外钉上一条横条木板,并且用木材来塑造当时英国的古典主义和帕拉蒂奥形式。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种建筑在美国盛行。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将一些不太符合比例的或经过变形的古典建筑元素(如门廊等)与一些新的美国地方做法结合在一道,一般采用灰色瓦顶、横向木板条外墙,并粉刷成浅色。这种风格直接成为今天美国住宅的原型。在上海的近代花园洋房中,这样处理的墙面较为少见。

    该住宅平面为五开间,出入口设在正中,门前设塔什干双柱支撑的雨篷。正中立面窗户为四扇,两侧为科林斯式双壁柱,三角形窗楣中央设圆形小窗。正中立面两边门窗对称,屋顶老虎天窗也对称。“人”字形屋面铺机红瓦,倚山墙面设壁炉烟囱道。外墙立面用水泥粉刷成白色横向板条,模仿美国殖民地式建筑风格。由门廊进入底层门厅,门厅前后对串,一侧设楼梯。门厅两边为起居室、餐厅,厨房边还特设小炉子间。二层设四间卧房和卫生间,每间卧房均有壁橱,其中一间卫生间连通中央阳台。假三层作为储藏室。

整个建筑外形简洁整齐,平面布置紧凑,室内装饰简朴。这种简洁的独院式住宅建筑风格为近代上海留美回国的建筑师所推崇,并试建了几幢。但由于上海的气候,房屋墙身不需要加厚御寒,住宅标准较低,不能吸引中产阶级投资建造,故这类住宅在上海建造不多,现存的更少,目前在上海地区仅存两幢(另一幢是建国西路398号住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该住宅建筑按原样拆除重建,仅门廊柱式等构件为原物。现为新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办公楼。1993年7月,朱敏堂住宅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单位。

【盛宣怀住宅】

淮海中路1517号盛宣怀住宅

淮海中路1517号盛宣怀住宅

淮海中路1517号盛宣怀住宅

淮海中路1517号盛宣怀住宅(早期照片)

     淮海中路1517号盛宣怀住宅:此洋房是一个德国人1900年所建,因以后曾为清代洋务派主要人物、清末大理寺少卿、邮传大臣、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创办人盛宣怀购得,遂称为盛宣怀住宅。现在是日本国驻上海领事馆。

     这座花园洋房为新古典主义风格,豪华气派,建筑面积1775平方米,三层砖木结构,分主楼与侧翼,立面左右对称,主入口朝南,前有门廊,两面置双柱,入内为大厅,厅旁另有楼梯间,以彩色玻璃为天棚,厅内和楼上卧室等均以柚木整修,墙上贴花绸纸。当年,此宅四周尚有大花园,草坪面积也很大。屋前留有大理石砌成的喷水池,南面有草坪与假山,房屋两旁都种花木。整体环境仍十分优美。

【袁左良住宅】

思南路41号袁左良住宅

思南路41号袁左良住宅

思南路41号袁左良住宅

思南路41号袁左良住宅

思南路41号袁左良住宅

思南路41号袁左良住宅

思南路41号袁左良住宅

     思南路41号袁左良住宅:西班牙伊斯兰建筑,现在为上海文史馆馆址。此房由我们国家唯一获得“建筑泰斗”荣誉称号(1985年)建筑设计师庄俊于1929年设计。

【邵式军住宅】

余庆路80号邵式军住宅

     余庆路80号邵式军住宅:建于1941年,现代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左右。现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孙家花园】

华山路831号孙家花园

华山路831号孙家花园

华山路831号孙家花园

     华山路831号孙家花园:这是一座典型而精致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

     这里最早是中国第一家机器磨面面粉厂——上海阜丰面粉厂创办人孙多森、孙多鑫兄弟住宅,因而又称孙家花园。

     该花园洋楼主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正立面一层底部架空,开券形门洞,有螺旋纹柱。南侧宽阔的二层露台向花园延伸出一段平缓的弧形台阶,富有浪漫色彩。露台上有连续的拱券门洞,方形窗洞和券形窗洞相间,上有红色筒瓦雨厦。黄色水泥拉毛墙面,红筒瓦四坡顶。屋前有相当宽敞的独立花园,院内数株参天的法国梧桐阴翳蔽日,使得住宅生活宁静幽雅。

     现为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使用。

【德拉蒙德住宅】

华山路大胜胡同

德拉蒙德住宅

德拉蒙德住宅

德拉蒙德住宅旧照

    华山路285弄德拉蒙德住宅:建于1930年,取名“大胜胡同”,今为上海市农场局办公楼所在。是一幢英国古典式花园住宅,有中国传统建筑影响,又有巴洛克风格影响。

【白杨住宅】

华山路978号白杨住宅

华山路978号白杨住宅

华山路978号白杨住宅

    华山路978号白杨住宅: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幢主题2层,局部3层的现代别墅建筑,占地不大,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左右,约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面有一不足100平方米的小花园,园内种植了一些花草树木。外人称这座现代风格平屋顶别墅建筑为“小白楼”。

【俞振飞住宅】

华山路1006弄11号俞振飞住宅

华山路1006弄11号俞振飞住宅:昆剧艺术大师。

【孙伯群住宅】

华山路1220弄6号孙伯群住宅

华山路1220弄6号孙伯群住宅

华山路1220弄6号孙伯群住宅

     华山路1220弄6号上海阜丰面粉厂厂长孙伯群住宅:是一幢英国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兼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走廊采用宝瓶栏杆和红砖清水墙面及粗壮的陶立克短柱,建筑平面方整,共4层,底层及四层均有大檐口挑出,大门雨篷敦实,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在华山路1220弄6号改造成了精品酒店“绅公馆”。

【李铭住宅】

华山路1220弄8号李铭住宅

油画:李铭住宅。作者:赖礼痒

    华山路1220弄8号李铭住宅:建于1917年。原为中国银行董事长、交通银行董事李铭私邸,现为上海润宅设计师事务所所在。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曾居此。建筑为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杨洪生住宅】

浦东西杨家宅1号杨洪生住宅

    浦东西杨家宅1号杨洪生住宅:高行南路。四合院式住宅。杨洪生早年在上海二马路(今九江路)从事皮货生意。杨宅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建造此宅耗银3万两。正立面为方形门洞,两侧立柯林斯式壁柱。门厅上有八角形藻井,全木结构,四周雕动植物花纹和人物故事。硬山顶,坡屋面,观音兜山墙。院后用钢筋混凝土建晒台一座,四周围女儿墙。外墙均用水泥粉刷。

【陈爱莲住宅】

四川北路永安里143号陈爱莲住宅

     四川北路永安里143号陈爱莲住宅。建与30年代。50年前是“东方舞蹈女神”意识家陈爱莲的出生地。仿西式,有欧洲近代城市集合式住宅的特征。

【罗别根花园】

虹桥路2310号罗别根花园

虹桥路2310号罗别根花园

虹桥路2310号罗别根花园

     虹桥路2310号罗别根花园:这是一幢完整的英国乡村式别墅。它的立面造型以二层阳台为中心,二侧山墙基本对称。楼内装修算不上华丽,但却透出一身贵气,尤其大厅的壁炉是用水泥和青砖砌成的,无任何装饰,显得古朴而厚实。这幢花园别墅由英籍犹太商人维克多沙逊于1934年出资建成罗别根花园房地产现杈属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曾仲鸣住宅】

新华路336号曾仲鸣住宅

新华路336号曾仲鸣住宅

     新华路336号曾仲鸣住宅:法式花园。建于1926 年,这是一幢二层法国式花园洋房,坐北朝南,楼前楼后均有较大的花园、草地。建筑底层有大、中、 小三个客厅。曾仲鸣为汪精卫的秘书。现在是上海乐团民乐队使用。

【李鸿章老宅】

利西路44号李鸿章老宅

     利西路44号李鸿章老宅:建于1889年,面积约607平方米,该建筑外形是中国传统的2层塔形建筑,木质结构。据在此居住多年的老住户说,李鸿章老母亲诚信佛教,故建成塔形,底层面积大,二层收小,底层方形平面均削去四角,成立八角形,二层重檐的八个戗角反翘,均有吻兽,二层屋顶顶尖曾立有一只仙鹤,现已不可见。

【张学良公馆】

皋兰路1号张学良公馆

皋兰路1号张学良公馆

     皋兰路1号张学良公馆:这是一幢三层西班牙式的花园洋房,楼下是大厅,二楼是会客室,三楼是卧室,室外是20平方米的平台,在此可观赏园内秀丽景色。1934年1月,张学良旅欧归国到上海,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向一家银行租借了这幢花园洋房,作为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在上海的寓所。张学良在这里酝酿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公馆现为荷兰驻上海总领事的官邸。

【马歇儿公馆】

太原路160号马歇儿公馆

    太原路160号马歇儿公馆:是一幢完整的法国晚期文艺复兴式的花园住宅。这幢花园洋房原是法籍律师狄百达于1928年斥巨资建造的,当时人称"狄百达花园"。抗战胜利后,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曾下榻此处调解国共两党和谈。故人们又称之为"马歇尔公馆"。公馆装饰非常豪奢,尤其浴池是用当时罕见的五颜六色的马赛克镶嵌起来的。楼前有一片绿色的草坪,还有许多树木花卉,十分幽雅静谧,堪称旧上海最豪华的花园洋房之一。马歇尔公馆现为太原宾馆。

【荣毅仁旧居】

建国西路296号荣毅仁旧居

     建国西路296号荣毅仁旧居。占地5亩的独栋三层花园洋房,建于1938年。

【荣德生住宅】

高安路18弄20号荣德生住宅

    高安路18弄20号荣德生住宅是一幢欧洲现代样式的花园洋房,楼高三层,底层用两根意大利风格的陶立克式柱支撑门厅长廊,二层建有一条通长阳台,三层阳台则分为东西两段,中间断开,利于二层室内的采光,建筑的东西两端设有一对不对称的三层辅楼,一层皆设有长方形窗子,二、三层则设圆弧形长窗,使整幢建筑体现出一种流线型几何图案,简洁大方,端庄典雅。这幢住宅由"面粉大王和"棉纺大王"荣德生于1939年建造。荣德生住宅现为徐汇区少年官。

【荣漱仁的旧居】

新华路231号荣德生女儿荣漱仁的旧居

     新华路231号荣德生女儿荣漱仁的旧居,一栋英国乡村别墅,二层砖木结构,1932年由荣德生购地建造,是荣德生送给女儿荣漱仁的陪嫁之宅。

【丁贵堂公馆】

汾阳路45号丁贵堂公馆

     汾阳路45号丁贵堂公馆: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花园洋房,楼高三层,左右对称,微显弧形的造型和大小内阳台,凸现出建筑的豪华气派,特别是一层和三层的窗户,门洞呈半圆形的优雅线条,而二层窗户、门洞却是四方形的,与一、三层形成了动静相间呼应成趣的韵味。这幢洋楼是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又一杰作,建成后,作为上海海关税务司(即关长)的官邸,20世纪40年代丁贵堂任上海海关税务司时,曾住在这里。丁贵堂公馆现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

【周宗良住宅】

宝庆路3号周宗良住宅

     宝庆路3号周宗良住宅:在这座大花园内,散落着几幢现代式小型花园洋房。颜料大王周宗良于1936年在此圈地造屋,主体建筑为假三层,两层南面有通长大阳台,底屋南面为木制落地长窗长窗棂条分割成几何图案,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屋前有一块50平方米的大草坪,植有各类名贵树木。周宗良住宅现由其后代居住。

【潘明训住宅】

长乐路666号潘明训住宅

     长乐路666号潘明训住宅:是一幢仿古典式花园洋房,略带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屋高三层,局部有大女儿墙,设水泥洋瓶护栏;庭前有双抱露天大理石大阶梯,造型十分庄重威严。这是洋行买办、著名藏书家潘训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私人别墅。建国后,潘明训的后人将这幢住宅连同多年收藏的珍贵古版书籍一起捐献给国家。潘明训住宅现为中日合资的上海厚诚口腔医院。

【孙科住宅】

延安西路1262号大院里的东南角孙科住宅

延安西路1262号大院里的东南角孙科住宅

延安西路1262号大院里的东南角孙科住宅

     延安西路1262号大院里的东南角孙科住宅:是一幢西班牙教会式的住宅建筑。约建于1931年,砖木结构三层。1920年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斥资建造并邀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造型别致,风格新颖。住宅前是典型中国式庭院,一棵高大的广玉兰树矗立院中,四块绿地组成一个绿色空间。花园的东南面还建有一个弯曲的水池,小桥流水,景色怡人,1949年孙科离沪赴台。孙科住宅现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郭棣活住宅】

华山路893号郭棣活住宅

华山路893号郭棣活住宅

华山路893号郭棣活住宅

     华山路893号郭棣活住宅:是一幢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屋高二层,在建筑形体上刻意追求现代建筑的几何造型,平面为不对称布局。平屋顶、白粉墙、玻璃砖、转角窗、圆柱体楼梯间、弧线形阳台,均显示出现代式建筑特征。这幢花园洋房由上海纺织业巨子郭棣活建于1948年。郭棣活住宅现为上海市工商业者联合会。

【布哈德住宅】

永福路52号布哈德住宅

     永福路52号布哈德住宅:是一幢西班牙式花园洋房,屋高二层,立面均是鱼鳞状水泥拉毛米色墙面,券式门楣盖着红色筒瓦;二楼南向平台上方建有葡萄架,突出屋面一侧的烟囱,带有奇特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底层门厅内墙立面中间,砌筑了一个花岗岩壁炉,上面的雕刻图案好象一只长着弯弯犄角的羊头。这幢花园洋房由哈沙德洋行设计,由法国传教士布哈德出资建于1932年。布哈德住宅现为上海永乐电影电视(集团)公司。

【汪精卫公馆】

建国西路570号汪精卫公馆

     建国西路570号汪精卫公馆:是一幢欧洲现代样式的花园洋房。其外墙立面为淡黄色涂料拉毛墙面,南立面底层和二层均为内走廊,三层是敞廊,其周围的围栏由并列的长拱形图案组成,特别是内走廊用黑白马赛克铺地,虽历经70余年,马赛克却依旧纤尘不染。这幢花园洋房由法国建筑师贝恩·托雷设计,并由原业主维茨·赛克建于1926年。1939年5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叛国后曾与妻子陈璧君住在这里。汪精卫公馆现为徐汇区机关建国幼儿园。

【孔祥𤋮住宅】

永嘉路383号孔祥𤋮住宅

     永嘉路383号孔祥𤋮住宅:是一幢比较完整的混合式花园洋房,是由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于1935年出资并请我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改建。住宅红瓦坡顶,檐有木支托,具英国式乡村建筑特色,底层立面门廊采用古罗马风格的柱式,体现出主人的兼容并蓄的特点。1947年,孔祥熙与宋藹龄就是在这幢楼里清理财产后,去了南美。孔祥熙住宅现为上海电影译制片厂。

【董竹君住宅】

愚园路1320弄(又称新华村)董竹君住宅

     愚园路1320弄(又称新华村)董竹君住宅:该弄沿街一幢假四层花园洋房即是上海著名女企业家董竹君寓所,建于1925年。董竹君住宅是英国独立花园洋房,为混合结构,红瓦四坡屋顶,山墙侧采用细卵石墙面。室内装饰考究,庭园宽敞幽静。上海解放前夕,郭沫若、吴克坚、杨虎等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曾避居在这里。董竹君住宅现为民居。

【席德俊住宅】

淮海中路1131号席德俊住宅

     淮海中路1131号席德俊住宅:是一幢德国文艺复兴式的花园住宅,同时也是上海地区建筑体最大的独立式花园洋房,由汇丰银行第五任买办席德俊建于1926年。这幢住宅高三层,室外楼梯通花园,红瓦陡坡复式大屋顶,巴洛克式山墙露木构架,转角及屋顶最高处设小尖塔,均具有浓郁的德国中世纪民居特色。1949年后,席德俊住宅归上海音乐学院使用,现为达·芬奇集团总办事处。

【周均时住宅】

新华路329弄(旧称外国弄堂)36号周均时住宅

     新华路329弄(旧称外国弄堂)36号周均时住宅:这是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为外国弄堂设计的29幢高级花园洋楼中的一幢,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它是沪上罕见的双层圆形花园别墅,南面底层大门和左右窗户,与二层三扇大窗皆为长方形,构成对等的几何图案,突现出欧洲现代式建筑简洁明快、美观实用的特点,其底层中央客厅置有一欧式喷水小池。这幢花园住宅原为西班牙领事馆使用,后由周家购进,原同济大学校长革命烈士周均时被捕前曾居此楼里。周均时住宅现为民居。

【宋庆龄故居】

淮海中路宋庆龄故居

     淮海中路1843号宋庆龄故居:这是一幢欧洲近代独院式建筑,砖木结构,乳白色船形假三层,由一位外国船主于1920年建造。德国建筑风格。而局部伸出墙面的花台及露台铁制栏杆均由中国传统图案装饰。四周植有参天樟树60余棵。宋庆齡在这幢花园别墅里曾接待了毛泽东,周恩来、金日成、西哈努克亲王等许多中外领导人,并写下了一系列光辉著作。1981年宋庆龄逝世后,这幢花园别墅被作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太古洋行大班住宅】

兴国路72号太古洋行大班住宅

     兴国路72号太古洋行大班住宅:是一幢英国帕拉蒂奥式花园洋房,因屋面用铜铺制,又称"铜房子"。建筑立面白色,用斩假石砌筑,铜皮屋面上镶有流畅的线条。正面并排着五扇木质的老虎窗,两旁设置一对壁炉烟囱。宅前有一大片草坪,周围遍植树木花卉,景色幽雅,环境怡人。这幢洋房于1934年建成后,太古洋行大班勃蜡克·华特入住太古洋行大班住宅。现为兴国宾馆1号楼。

【郭氏兄弟楼】

南京西路1400号郭氏兄弟楼

南京西路1400号郭氏兄弟楼

南京西路1400号郭氏兄弟楼

南京西路1400号郭氏兄弟楼

南京西路1400号郭氏兄弟楼

南京西路1400号郭氏兄弟楼

     南京西路1400号郭氏兄弟楼:是两幢仿法国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建筑。每栋建筑面积为1232平方米。著名商人郭乐、郭顺兄弟早年从广东赴澳洲谋生,曹先后创办香港和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等实业。1926年,兄弟俩请当时陶馥记营造厂承建东西侧方向的花园住宅。据当时上海造房有"哥东弟西"的风俗,故东侧由兄郭乐居住,西侧一幢由弟郭顺所居。郭氏兄弟楼现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事务办公室。

【周湘云住宅】

青海路44号周湘云住宅

     青海路44号周湘云住宅:是一幢现代样式的花园洋房。花园是中式的,除了小桥流水,曲径山石之外,还有几棵古木尤为引人注目;住宅强调水平线条,淡绿色的釉面砖饰面,平屋顶,四周砌女儿墙围护。卫生间里的浴缸已有67年历史,但至今看来也不算落伍,特别令人惊羡的是三层小楼竟安装了一台当时罕见的电梯。这幢花园洋房是由房地产大王周湘云出资并请当时著名的新瑞和洋行设计营造,于1936年建成。周湘云住宅现为岳阳医院青海路门诊部。

【蒋介石的"爱庐"】

东平路9号蒋介石的"爱庐"

东平路9号蒋介石的"爱庐"

     东平路9号蒋介石的"爱庐":这是一组法国式的花园别墅,由一幢主楼与两幢副楼组成。别墅正前方是一片占地近千平方米的草坪,草坪之南有一汪池水,两座假山,那座大假山上刻有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二字。这幢花园别墅是宋子文于1927年买下送给妹妹宋美龄的陪嫁。蒋介石十分喜欢这幢有些类似孙中山故居的花园洋房,故亲自命名为"爱庐"。爱庐"现为上海京剧院。

【陈公博住宅】

新华路200号陈公博住宅

     新华路200号陈公博住宅:是一幢中国传统宫殿式住宅。屋高三层,中国传统式重檐大屋顶,底层和二层都是三面围廊,十分气派。台阶两侧卧着对石狮子,为整幢建筑增添了一份威严。抗战期间,陈公博以伪上海市长身份入住这幢花园洋房。20世纪80年代起,这里是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法国总会】

茂名南路58号法国总会

      茂名南路58号法国总会:是一幢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法国宫殿式楼房,建于1926年。当年,花园里,绿草如茵,巨树如盖,还建有一个网球场。内设游舞厅、包房、大餐厅等。室内装饰也十分精致,特别令人惊叹的是在大厅一根根立柱的上部四周,雕有精美的"裸女"浮雕。抗战胜利后,法国总会成为美军俱乐部,法国总会现为花园饭店一部分。

【盛重颐公馆】

淮海中路1517号盛重颐公馆

     淮海中路1517号盛重颐公馆:是一幢德国古典风格的花园洋房。主入口在南首,有一座高大而宽敞的门厅,4根圆形巨柱竖立在门廊左台,支撑着内藏式的阳台。墙上饰有姿态各异的希腊女神。这幢花园洋房由德籍商人于1900年出资建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前清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第五个儿子盛重顾出资买下比宅。盛重颐公馆现为日本驻沪总领事官邸。

【宋美龄旧居】

宋美龄旧居亦称宋家花园

     宋美龄旧居亦称宋家花园,位于陕西北路369号。这是幢英国乡村式别墅风格的建筑,由英国人约翰逊·伊索于1908年建造。宋美龄的父亲宋耀如于1918年5月逝世之后,夫人倪桂珍就买下这幢洋房和小女儿宋美龄入住其内。1927年12月,宋美龄和蒋介石在这里举行了宗教婚礼后,迁出了宋家花园。上海解放后,宋家花园曾一度作过中福会托所,现为中福会基金会。

【白崇禧公馆】

汾阳路150号白崇禧公馆

     汾阳路150号白崇禧公馆:是一幢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官邸式花园别墅。别墅的外墙连同自东墙下直上二楼阳台的大理石螺旋形楼梯,都是一体白色,故人们也称之为"白宫"。1948年,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的白崇禧携妻儿入住“白宫”,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白公馆”。白公馆现为仙炙轩酒家。

【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

汾阳路79号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

     汾阳路79号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建于1905年,法国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建筑强调水平线条,采用古典柱式,带有“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曾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亚太地区的第一任办公地。

【嘉道理住宅】

延安西路64号嘉道理住宅

     延安西路64号嘉道理住宅:是一幢通体洁白的仿欧洲古典式建筑。因在建造时用了许多大理石作为建筑贴面和装饰,故又被人称为"大理石大嘉道理大厦由英籍犹太商人埃黎·嘉道理于1918年开始投资建造,1924年建成。楼高二层对称布局,内部装饰仿照18世纪欧洲皇官的式样,富丽堂皇,十分气派。花园里树木葱郁,碧草如茵。嘉道理大厦现为中福会少年官。

【孙中山故居】

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

     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这是幢近代欧洲独院式的花园住宅,建于20世纪初。住宅高二层,砖木结构,外墙饰以灰色卵石,屋顶铺红色鸡心瓦,楼前是正方形的草坪。1918年7月至1924年12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此居住。其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这幢住宅送给国民政府以作永久性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至今。

【严祥庆住宅】

愚园路699号严祥庆住宅

     愚园路699号严祥庆住宅:是一幢北欧独立式风格的花园洋房,其外墙系干粘鹅卵石墙面,坡屋顶、红平瓦,有多支壁炉烟囱。而室内皆以传统木装修,家具中西结合,华洋并蓄,既有晚清与民国时代的,也有西洋式的。宅前是一片林木繁茂、细草如菌的大花园,南向有两棵百年参天大树。这幢花园住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1940年由著名实业家严祥庆买下。现仍由严家后代居住。

【吴国桢住宅】

安福路201号大院内吴国桢住宅

     安福路201号大院内吴国桢住宅:这是一幢中西混合式风格的花园别墅,充分体现出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楨本人是一位"中西合壁"式人物的特点。在这幢花园别墅中,既有假三层西式花园住宅的设计,又有花园住宅平台下蹲着一对可爱的中国石雕卧狮的安排,既在廊前平台台阶左右各竖了一尊维纳斯塑像,又在花园西边矗立着一座牌坊式门柱。1946年5月,年届53岁的吴国横当上上海市长后,即住在这里,直至上海解放前夕,才离沪赴台。吴国桢住宅现为上海青年话剧团办公室。

【周恩来公馆】

思南路73号周恩来公馆

     思南路73号周恩来公馆:是一幢欧洲近代独院式花园洋房。1920年由法国商人出资建造,总体屋高三层,中部四层。楼前一片草地,垒有假山,设喷水池。四周植有龙柏、棕榈树等树木,环境幽静宜人。抗战胜利后,乔冠华等人以6根金条顶下来,名为"周恩来公馆",实为中共中央在上海设立的办事处。1979年,这幢花园洋房辟为周恩来纪念馆至今。

【王伯群住宅】

愚园路1136弄31号王伯群住宅

     愚园路1136弄31号王伯群住宅:是一幢豪华的仿古典式花园洋房,建于1930年。建筑外形为哥特式,但局部立面带有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客厅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起居室则用西班牙古典装饰。这幢豪华花园住宅,原本是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收受的贿赂,不久则被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揭露出来,王伯群旋被撒职。王伯群住宅现为长宁区少年官。

【邱氏兄弟住宅】

威海路412号邱氏兄弟住宅

     威海路412号邱氏兄弟住宅:是一幢欧洲仿古城堡式建筑。其楼高3层,南立面两侧塔楼原本左右对称(后左侧塔楼因故少了一层)。北部立面有中国江南传统建筑特色,木装修细部精湛华丽。这幢洋楼由沪上颜料巨商邱氏兄弟于20世纪20年代建造。令人称奇的是,邱家兄弟竟在花园中养了2000只鸽子、养马、养蛇,堪称沪上一绝。邱氏兄弟住宅现为上海市民立中学。

【蒋经国住宅】

淮海中路1610弄2号蒋经国住宅

淮海中路1610弄2号蒋经国住宅

     淮海中路1610弄2号蒋经国住宅:是一幢西班牙式的建筑,坐北朝南,楼高三层,外观优美,线条流畅,于整洁中透出一股沉稳和雍容,这种洋房造型在20世纪30年代曾风靡上海滩。1942年由远东公司建造六幢,后加建了两幢。1948年8月10日,蒋经国以上海市经济管制督导副专员的身份,与妻子蒋方良及其子女入住此宅,进行所谓的"限价"和"打老虎"行动。不久,蒋经国即惨遭失败,黯然离开上海。蒋经国住宅现为一台商私人住宅。

【周佛海公馆】

湖南路262号

湖南路262号

湖南路262号周佛海公馆

     湖南路262号周佛海公馆:这是一幢欧洲独立式花园住宅,由上海英商锦隆洋行大股东于1931年建成。住宅假三层,墙角、窗间壁柱、入口柱等皆以不规则石块砌筑,二层为双柱敞廊,三层人字檐下有拱式石柱窗。1943年春天,大汉奸周佛海买下这幢花园住宅,因他是湖南人,门前居尔典路也改为湖南路。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曾在此住过短暂的时间。从1954年至1984年贺子珍同志在此居住了整整30年。周佛海公馆现为中共上海市委招待所,并改名为“湖南别墅”。

【陈楚湘住宅】

陈楚湘住宅又称陈家花园

     陈楚湘住宅又称陈家花园,位于愚园路395弄14号。这是一幢西班牙式带巴洛克风格的、内部采用中传统式装饰的大体量独立花园洋房。宅主陈楚湘是上海华成烟草公司总经理,洋楼由华信建筑事务所设计,1936年建成。陈家花园造园艺术的主体仿照苏州古典园林,小桥流水,花卉木竹,曲径亭台。陈家花园现为民居。

【武康大楼】

淮海中路1836-1858号武康大楼

     淮海中路1836-1858号武康大楼:建于1924年。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法国文艺复兴式公寓大楼,由邬达克设计。建筑为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高30米。由法商万国储蓄会投资建造,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之一。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曾在此居住。

【张群住宅】

绍兴路74号张群住宅

绍兴路74号张群住宅

     绍兴路74号张群住宅:是一幢欧洲现代式花园住宅。其立面不对称,逐层退台,部分墙面为曲面造型,开有水平带窗、转角窗等。建筑正中为向外凸出的弧型内阳台,东西两侧阳台各有特色整幢建筑的外形富有变化,显得轻松、流畅、简洁,富有动感。这幢住宅是1947年张群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张群住宅。现为上海文艺出版社。

【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

愚园路1376弄34号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

     愚园路1376弄34号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被迫停刊。中央机关从武汉迁上海后,决定继《向导》后重新出版中央机关刊物,定名《布尔什维克》。

【桃江路39号】

桃江路39号

     桃江路39号,建于1923年。 带有英国建筑风格特征的独立式花园住宅。该宅最早的主人名为横竹(H.Yoktake),系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商业顾问。新中国成立后该宅曾由徐汇区财政局等使用,现正改建为餐厅。

【天平路40号】

天平路40号

     天平路40号,建于1943年。带有西班牙式建筑特征的花园住宅。有地中海建筑风格。现墙体浅红色粉刷,局部门窗镶有白框。据说该建筑在解放前是国民党上海市市长机要秘书的私人住宅,解放后成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所在地。后改为文艺医院。

【花园里弄住宅】

泰安路115弄6号花园里弄住宅

     泰安路115弄1-8号花园里弄住宅:由德国外侨在1912年到1936年之间建造,供德士古洋行的高级职员居住。解放前夕外侨均撤离,此地逐渐成为了部队及地方干部居住的寓所。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授,毛泽东的挚友周谷城。这条弄堂里的6号洋房,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他的居住地。

【大可堂】

永嘉路345弄6号大可堂

永嘉路345弄6号大可堂

永嘉路345弄6号大可堂

永嘉路345弄6号大可堂

     永嘉路345弄6号大可堂:这幢老洋房建于1933年,据说是一位浙江富商丝业大亨朱静庵出资建造,并转赠给一国民党高官居住。这里一度成为上海滑稽剧团的办公场所。留下下姚周及双字辈的笑声。也是在这里,1981年,周立波报考滑稽剧团学馆并被录取,考官是严顺开,当时还有一个考生王志文,结果名落孙山,从此中国少了个笑星,多了个影星。现在这里是大可堂茶馆,茶馆的名片上印着余秋雨的题诗:“避繁华于深巷,享幽静于当世,集群贤于雨夕,散胜会于霜晨。”

【周今觉故居】

襄阳南路475号周今觉故居

     襄阳南路475号周今觉故居:一代邮王周今觉的旧居。

【岳阳路319号】

岳阳路319号

     岳阳路319号,建于1928年。 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整体建筑呈现出英国乡村别墅风格。 院内有二幢建筑。解放前其中一幢是法国领事馆,另一幢是法国领事的官邸。1956年后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所在地。撒切尔夫人、金日成等都曾来此参观访问。如今已按原貌修复。

【傅雷故居】

江苏路284弄5号 傅雷故居 傅雷故居

     江苏路284弄5号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文艺评论家傅雷故居

【陈桂春住宅】

陆家嘴陈桂春住宅

     陆家嘴陈桂春住宅又称“颖川小筑”,是浦东新区地域内一幢富有中西建筑特色的上海近代优秀民居建筑。该建筑始建于1914年,建成于1917年,由当地绅商陈桂春建造的这座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的中西庭院式民居住宅,当地人还称它为“绞圈房子”。

【上方花园】

淮海中路1285弄上方花园

     淮海中路1285弄上方花园(沙发花园):建于1938~1939年,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上方花园原系英籍犹太人上方的私人花园。大多是西班牙风格建筑,亦有部分现代式建筑。我国著名出版家张元济曾居住在24号,并为该弄题名书写上方花园。

【黎锦晖的住宅】

淡水路332弄1号黎锦晖的住宅

     淡水路332弄1号黎锦晖的住宅明月歌舞团的诞生地。一幢临街的三层小楼。花园里,一尊农工党创始人之一邓演达的半身铜像安置在中央———这里就是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的会址。1930年8月9日,在这里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农工民主党前身)。而当时借用的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的住宅。黎锦晖在这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歌舞团体———明月歌舞团,周璇、王人美、白虹、聂耳等艺术家就是从这里走上音乐之路的。

【安亭路2-14号、永嘉路667-675号】

安亭路2-14号、永嘉路667-675号

     安亭路2-14号永嘉路667-675号,建于1930年代。 西式假三层新式里弄住宅。住宅每一户面宽有限,却都保持了独立的假三层居住空间。建筑的沿街立面连续而统一,是从里弄住宅中转换来的中西合璧样式了,现为居民住宅。

【黑石公寓】

复兴中路1331号黑石公寓

     复兴中路1331号,复兴公寓(黑石公寓Blackstone Apartments、花旗公寓),建于1924年。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公寓住宅。建筑四层,主立面左右对称,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色石材,据传“黑石公寓”由此得名。巴洛克风格。现公寓底层由徐汇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使用。

【克莱门公寓】

复兴中路1363弄克莱门公寓

     复兴中路1363弄,玉门公寓(克莱门公寓Clements Apartments),建于1929年,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酒店式公寓。造型上最大特点是精致的砖工。室内部分装修己具有现代装饰艺术派风格的特征。1954年餐厅改为东华书场,客房改成居民住家。

【建业里】

建国西路440弄~496弄建业里

     建国西路440弄~496弄建业里:建于30年代,典型的石库门里弄住宅,由法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投资建造,故取名建业里。最大特点是采用江南民居传统建筑特色的马头墙,有中西合璧的特色。

【申康宾馆】

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

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

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

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

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

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

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

     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原名美华新村,内有11幢西班牙风格的建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绿屋”开始的上海老洋房之旅
说不尽的建国西路(上篇)/ 作者:东篱园主
它陪上海度过漫长岁月
上海最美的私家花园
百年上海滩最顶级的十栋老洋房
寻踪上海各色老洋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