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篇连载《三国鼎立》(139)——曹髦横尸街头·魏伐蜀汉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吴国并不是三国中第一个被灭的国家,蜀汉才是,怎么被灭的呢?得从曹魏这边发生的一件大事说起。

第四十三章 (蜀)汉灭亡

第一节 曹髦事件

魏景元元年(260年)五月,魏国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皇帝曹髦被臣下当街刺死。这种行为无论发生在古今中外都是大逆不道,那么,是谁所为,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千夫所指的事情来呢?

引发这个矛盾冲突的其实是皇帝曹髦本人,而曹髦这样做的由来则是反抗司马昭专权。

魏甘露三年(258年)四月,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乱回京,少帝曹髦将丘头改名为武丘,以彰显纪念司马昭的功绩。

紧接着在五月,封司马昭为晋公,封地共八郡:并州六郡: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二郡:河东、平阳,方圆七百里,加九锡,晋位相国,晋国府中设置各类办事机构。这就是司马炎建国时取名晋的由来。

司马昭推辞了九次,曹髦才取消这个命令,改为增加司马昭的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还把司马昭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

两年后,曹髦又原封不动地提出封司马昭为晋公的事情,司马昭仍然拒绝接受。

司马昭两次拒绝加封,反而给曹髦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不论是照司马懿、司马师的继承常例,还是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手握军政大权的现实,司马昭都应该晋爵为公。

司马昭拒不接受,并不是谦逊,而是不满意这个位子,比这个位子更高的就是王,但没有这个先例,司马懿、司马师都没做到王,曹髦能封司马昭为公,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现在司马昭不接受,曹髦心里发虚,担心受到羞辱甚至被废,于是想先下手为强,与其自己被废,不如先把司马昭废了。

司马昭当时有无废帝之心呢?有。当时发生的一件离奇的谋杀案透露出这个信息。

甘露三年(258年)八月,曹髦恢复古制,设立三老、五更。这是个古老的制度,天子以父礼事三老,以兄礼事五更。三老、五更都是职务名称,各一人,不是有三、五个人。曹髦以著名的孝子王祥为三老,以汉大儒郑玄的孙子郑小同为五更。

有次郑小同去拜访司马昭,期间,司马昭起身如厕,忘记将案几上的一件密疏遮盖起来,回来后发现了,就问郑小同看没看,郑小同说没看。司马昭做贼心虚,怀疑郑小同已经看过了,就下毒把郑小同毒死了,还说:“宁我负卿,无卿负我”。

各位读者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有野史记载曹操杀吕伯奢时说过这话。有趣的事,司马昭的这个记载也是野史。司马昭说没说过这句话不重要,重要的是郑小同确实是被司马昭毒杀的,有什么样的秘密值得毒杀一个朝廷重臣呢?显然和废立有关。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师秘密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部队,这支部队并没有解散,一直作为司马家的一支私兵性质的队伍而存在,在与曹髦的争战时又出现了。

古代私修史书最大的缺陷是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做不到客观公正。官修史书最大的缺陷是有政治因素,导致隐藏甚至篡改历史,同样做不到客观公正。各位读者在阅读史书时要注意鉴别。

景元元年(260年)五月初六晚上,曹髦令冗从仆射李昭等人在宫中陵云台上集结了一些士兵(数量不详,应该不会太多),命令他们戒严到天亮。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前来商议除掉司马昭的办法。

曹髦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用黄素写成的诏书给他们看,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不能坐等被废,受到羞辱,今天我要亲自和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

王经劝说道:“权力集中在司马家已经很久了,朝廷四方之士都不顾顺逆之理,愿意为司马家效死。况且宫中宿卫士兵多数空缺,士兵少,装备差,陛下靠什么来讨伐呢?一旦这样做,无异于想去除疾患反而更加深了疾患啊!太危险,应该重新考虑清楚。”

曹髦拿出怀中的版令投掷在地,说:“我已经决定了。就算死了也无所畏惧,何况还不一定会死!”

曹髦起身去将此事告诉郭太后。曹髦太年轻,虑事不周,不知道控制参与密谋的人员,防止消息泄露。曹髦一走,王沈、王业趁机出宫,飞跑到司马昭那里告密,本来叫王经一道,但被王经拒绝。

司马昭不敢大意,立即召中护军贾充紧急做好各项预防准备。

要除掉司马昭,起码得有相当数量的部队才行,宮中宿卫部队都是司马昭安置的亲信掌控,曹髦指挥不动,无奈之下,曹髦只好带着几百个宫中杂役呼喊着冲杀出宮。

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带兵入宮,在宫外东止车门与曹髦相遇,曹髦左右以天子之令呵斥司马伷,司马伷不敢和皇帝对抗,带兵撤走。

司马昭另一个弟弟安阳侯司马干听说发生兵变,也带兵要从阊阖门进宫,阊阖门守将是司马昭的掾属孙佑等人。孙佑不让司马干进入,说:“还没有人进这个门,可以从东掖门进去。”司马干只好绕道而行。

曹髦进到南阙下,又遭到中护军贾充的拦截。曹髦此时已经是疯狂的状态,亲自用剑搏杀。贾充士兵也不敢杀皇帝,只能退却。带队的太子舍人成济束手无策,眼看士兵要跑光了,赶紧请示贾充:“事情危急了,怎么办啊?”

贾充说:“平时厚养你们这些人,就是为了今天。今天的事情没有什么好问的。”成济明白了贾充的意思,立即冲上去刺杀曹髦,一刀刺穿曹髦身体,刀尖从曹髦后背穿出,曹髦当即死在战车里,年仅二十岁。

成济刺杀曹髦的事情及结果史书记载上多少有些出入,有记载说他是和哥哥是骑督成倅一起冲出去杀的。

贾充率领的这支部队就是司马家那支私兵,成济是以太子舍人的官职带兵,当时并没有设立太子,不会有这个官职。成济及其部属是司马昭的私兵,司马昭只是随便安个官职给他好带兵而已。

司马昭听说曹髦被杀,大吃一惊,哭倒在地,说:“天下人将会怎样说我啊(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是表演艺术家)!”太傅司马孚跑到现场,趴在曹髦身上放声大哭,非常哀痛,说:“杀陛下者,是臣之罪。”

如何善后,成了火烧眉毛的当务之急,司马昭紧急召集百官商讨,只有仆射陈泰没来。司马昭派陈泰舅舅荀顗(yi三声用车子把他接来,带到密室,征求他的意见,说:“玄伯(陈泰字),天下人将怎样看我呢?”

陈泰说:“只有腰斩贾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谢意。”司马昭不想杀贾充,就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陈泰说:“我只有这个办法,没有其余的。”

这么大的事,估计谁也不敢给司马昭提出什么办法来,只能靠司马昭自己作主来定,他想了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把成济杀了抵罪,灭成济三族。(有记载说没有灭族,只是杀了兄弟二人)

这实际上是拉了个替罪羊来垫背,司马昭内心里其实是很赞同这样做的,从其对告密者王沈、王业的厚赏和要杀司马干从阊阖门入宫的孙佑这两件事中可以看出。王沈、王业封县侯。将孙佑灭族,经大将军从事中郎、领记室荀勖劝谏才没执行,将孙佑免为庶人。

事变当天,郭太后下诏令以庶民之礼安葬曹髦,并抓捕尚书王经及其家属。这应该是迫于司马昭的压力。《晋书·帝纪二》明确记载是司马昭杀王经,理由是有贰心。

第二天,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高柔、司徒郑冲一起拜见郭太后,请求按照诸侯王礼节安葬曹髦,太后同意,但实际上也没按照诸侯王礼安葬,草草而葬,连公这一级的葬礼规格都没达到。

这几人来找郭太后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讨论曹髦的安葬问题,而是要确立新君。商议的结果是立燕王曹宇十五岁的儿子曹奂(本名曹璜),派使持节、行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到曹奂居住的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迎接曹奂。

这里有个问题,曹宇是曹操的儿子,曹奂和曹睿是从兄弟,是曹髦的从叔父,以曹奂嗣曹睿之后显然是个错误,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乱辈了。出现这种状况估计有两种情况:一、国不可一日无君,时间紧迫,司马昭来不及挑选;二、司马昭篡魏之心日益显著,不在乎谁当皇帝。

当年六月,曹奂改年号为景元。又要晋封司马昭为晋公,司马昭仍然不接受。司马昭特别固执,以后曹奂又两次提出这个建议,都被司马昭拒绝。

一直到景元四年(263年)十月,钟会、邓艾都要灭(蜀)汉了,才听从司空郑冲的劝喻接受了。第二年为晋王,加九锡。

第二节 钟会、邓艾伐(蜀)汉

司马昭因为姜维不断地骚扰入侵魏国西部,造成魏国边境不宁,疲于应付,考虑到(蜀)汉国小民疲,实力薄弱,与吴国相比更容易攻取,决定先取(蜀)汉。

司马昭心腹钟会也认为可行,二人预先秘密筹划,派人勘测魏(蜀)汉交界处地形,侦察(蜀)汉国内形势。景元三年(262年)冬,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为灭(蜀)汉做准备。

同时下令青、徐、兖、豫、荆、扬各州大肆造船,命令唐咨造海船,做出伐吴的假象以麻痹(蜀)汉和牵制吴国。

第二年夏天,征伐蜀汉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司马昭召集群臣集会,公布攻取(蜀)汉和吴国的战略计划,说:“自平定诸葛诞叛乱以来,已经休养生息了六年,其间一直在整治部队,修造器械,准备攻打吴、(蜀)汉二国。

如果要攻吴,就得修造战船,疏通水道,需要一千多万的工时,十万人做一百多天才能完成。加上南方潮湿,必定会发生疾疫。因此,应该先取(蜀)汉。灭掉(蜀)汉三年之后,从巴蜀顺流而下取吴。

目前(蜀)汉有九万士卒,守卫成都和其他地方的不下四万,剩下的不超过五万人马。现在已将姜维羁绊在沓中,让他不能顾及到东面,我军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袭击汉中。

如果他们固守城池,兵势就会分散,首尾断离。我军以大部队攻城,以精锐的机动部队占据村野,(蜀)汉军无暇守剑阁之险,各关口也无自保之力。以刘禅之昏庸,外面边城陷落,内部官吏百姓震惊,其灭亡是可以预料的。”

这个战略最初遭到征西将军邓艾的反对,认为(蜀)汉国内并无动荡,不是征讨的时机,多次提出异议。司马昭担心这会引起其他将领动摇,派主簿师纂专程到邓艾那里去劝喻。邓艾这才没有再次提出反对,表示同意伐蜀。

司马昭统一了将领之心后,征集了十八万人马,兵分三路伐蜀。

一路由邓艾率三万人马从狄道出击,攻打在沓中的姜维;

一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人马从祁山出发驻防武街(今甘肃省成县),截断姜维回蜀的后路;

主力一路由镇西将军钟会率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胡遵之子)等统领十多万人马从骆谷袭击汉中。

以廷尉卫瓘为监军,持节,代理镇西将军军司,统兵一千人。

八月,大军在洛阳誓师出发。临行前,将军邓敦认为不能攻取(蜀)汉,司马昭将邓敦斩首示众。

姜维得知魏将伐蜀,心中焦急,但又不敢回成都,只得赶紧上表刘禅,建议派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带领部队分别驻防阳安关口(即阳平关)、阴平桥头(今甘肃省文县)。表入朝中,黄皓让巫士卜卦,说魏军打不进来。黄皓以此呈报刘禅,让刘禅不理睬姜维,群臣竟然都不知道这件事。

一直到钟会、邓艾大军逼近,刘禅才着急了,派右车骑将军廖化赶往沓中支援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支援阳平关守将。赶到阴平时,得知魏将诸葛绪一路要攻打建威,就只能驻扎阴平。

黄皓的个人迷信严重贻误战机,给蜀汉带来灭顶之灾。如果刘禅按照姜维的建议,提前让张翼、廖化驻军阳平关、阴平桥头,魏军能否攻入蜀地还很难说。事关国家兴亡的大事由一个宦官靠占卜来决定,也可见刘禅之荒唐昏聩。

第三节 钟会力取阳平关

钟会率领主力分别从斜谷、骆谷入蜀。

钟会,字士季,是太傅钟繇的小儿子,但不是嫡子,是庶出。钟繇老当益壮,七十五岁时与二十六岁的妾张氏生钟会,真不简单啊!

钟繇的正妻是孙氏,钟繇因宠爱钟会的生母张氏就把孙氏休了。古代休妻不是今天的人想象中的夫权至上想休就休,必须是妻子犯了大错才能休,主要的大错是不孝和偷情(“七出”成为刑律是在唐朝,就算成为刑律也没能完全执行),象嫉妒、多言、恶疾、偷盗这些是说不清楚的事情,无后则可以通过纳妾来解决。

朝廷重臣休妻更不能随随便便就休了,因为这涉及世风和个人品德,因此钟繇休妻引起朝野关注,王朗给钟繇写信质疑这件事情,认为“共经忧乐既久矣,曷为一旦离析,以至于归而不反乎?”

卞太后听说后叫曹丕处理这事,曹丕下诏要钟繇复婚。钟繇羞愤交加,要服毒自杀,没找到毒药就吃花椒,弄得话都说不出来,曹丕才停止干预。

奇怪的是,钟繇休妻后并没有立钟会的母亲张氏为妻,而是另纳贾氏为嫡妻。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古代婚姻制度中的另外一个问题,不能以妾为妻。曹操以卞氏为妻,曹丕以郭女王为妻,都是以妾为妻,都受到正统人士的抨击。

扯远了,还是说钟会。

钟会与其兄钟毓都是少年出名,十二、三岁时就名满京师,曹丕听说后叫钟繇带这二人进宮来看看。兄弟俩入宫见到曹丕时表现得截然不同,钟毓满脸大汗、钟会一滴汗也没有。

曹丕觉得有趣,就问钟毓:“你脸上怎么出那么多汗?”钟毓回答说:“悚悚惶惶,汗出如浆。”曹丕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流汗?”钟会回答:“战战慄慄,汗不敢出。”

兄弟俩还有一起偷喝父亲药酒的故事,钟繇睡午觉,兄弟俩偷偷去喝钟繇的药酒,钟繇发现了但没声张,假装睡觉观察他们。钟毓倒出酒后,礼拜后才喝,钟会不拜直接喝。

过了一阵,钟繇假装醒来问钟毓:“你为什么要拜?”钟毓说:“酒是用来成礼的,不敢不拜。”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是无礼行为,所以不拜。”

这些事情明显反应出兄弟俩不同的性格,钟毓畏上循礼,钟会无畏轻礼。

钟会五岁时就得到中护军蒋济的夸奖,认为其“非常人”,长大后博学多才。在曹芳正始年间出仕任秘书郎,正始八年(247年)迁尚书中书侍郎。

毌丘俭、文钦淮南叛乱时,钟会跟随司马师平叛,逐渐显露头角。司马师病死许昌时,曹髦下诏让司马昭留镇许昌,钟会与尚书傅嘏极力劝说司马昭率军回朝,使司马昭得以继续掌权,钟会、傅嘏因此成为司马昭心腹,得到司马昭重用。

钟会为此很骄傲,经常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傅嘏劝戒他不要这样,说:“你的志向大于你的才能,难以成就功业,难道不应该谨慎些吗?”

后来钟会又跟随司马昭平诸葛诞之乱,伪造书信诱降全氏兄弟,前面已讲,此不赘述。

文才谋略都很优秀的钟会率兵打仗的能力又怎么样呢?此次伐蜀,是钟会首次独立带兵打仗,并且率领的是主力,看他怎么表现吧。

钟会先命令牙门将许仪在前面架桥铺路,钟会率军随后而行。很不凑巧的是钟会的马踏上桥时,桥面竟然穿了,把钟会的马足卡住了,钟会因此斩杀许仪。许仪是许褚的儿子,按魏律可以享受“议贵”特权,熟知刑律的钟会毫不犹豫地杀掉许仪,是为了立威,效果非常好,所有将士都被震慑住了。

姜维命令把守各个险要地方的将领不得开战,全部退守汉、乐二城,希望能据城死战。

为确保伐蜀汉成功,魏国又增兵,魏兴太守刘钦从子午谷杀入,与钟会大军平行推进,直抵汉中。

(蜀)汉监军王含,护军蒋斌各带五千人马分别驻守乐城、汉城。钟会命令护军荀恺(一作易恺)、前将军李辅各带一万人马,分别攻打汉城,乐城,另派将领攻打阳平关。

(蜀)汉守关主将是关中都督傅佥,副将是武兴(今陕西省略阳县)督蒋舒。

傅佥是在夷陵之战中刘备战败逃跑时断后的将领,因拒不投降吴军而被杀的傅肜的儿子。最初任左中郎,深得姜维器重,景耀元年(258)开始随姜维北伐。傅佥是一员勇将,在长城一战中,阵杀魏将李鹏,活捉魏将王真。

蒋舒是一个平庸的将领,因任武兴督不称职,(蜀)汉本来是要派人替换他的,正好遇上魏国攻(蜀)汉,就让他协助傅佥守关。

蒋舒能力不济,人品也不行,见魏军大军前来,就起了投降之心,假意对傅佥说:“敌人来了我们不出去攻击却闭城自守,不是好办法。”傅佥说:“我们受命保城,以守住为功,如果违背命令出战,丧师负国的话,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好处。”

蒋舒反驳道:“你以守城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我们各行其志吧。”于是率领所部出城。傅佥以为他真的是出城作战,也就没加提防。谁知蒋舒率军到阴平投降了魏护军胡烈。

姜维据城死战的战略因为蒋舒投降而失败。

胡烈乘虚攻城,傅佥力战而死,魏军都为其忠义所感动。胡烈攻破阳平关,缴获了关城内的存粮。钟会得知阳平关已下,立即率领主力西出阳平关,直扑剑阁。

为收买(蜀)汉人心,钟会派人到附近的诸葛亮之墓隆重祭奠诸葛亮,命令军士不得在诸葛亮墓地周围放牧砍柴。

钟会一路初战告捷,其他几路战况如何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蜀汉灭亡前,诸葛亮为何宁肯托梦钟会,劝诫邓艾,也不搭理刘禅?
没有真正弄懂邓艾之死,对曹魏后期的历史和政治的认知就还需深入
魏延据守汉中10年,汉中安如磐石,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两颗最聪明的脑袋,合谋了三国最愚蠢的一次兵变…
明智部亿中卷六 275、夏侯霸
蜀汉最后一位大将军,悲壮殉国,到底是历史使命还是实力不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