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说好的元曲呢?

    恭祝各位新年好!喜欢请加关注,谢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大概是现在人最熟悉的一首元曲了,要是再问元曲中还有这种风格的小令吗?又大概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得出来的了。

还真有。元代吴西逸写过四首《天净沙·闲题》,其中有两首看上去就是模仿马致远的:

数声短笛沧州,半江远水孤舟,愁更浓如病酒。夕阳时候,断肠人倚西楼。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白朴的《天净沙·秋》丝毫不逊色于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先秦两汉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大家熟知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体裁,各领风骚数百年,共同渲染出中国古代文学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满园春色。

非常遗憾的是,元曲这朵璀璨怒放的奇葩,远没有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那样受人热爱和追捧,惨遭忽视与冷落。现在的年青人一般能说出几个诸子百家的名字,几篇文章,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更不在话下,对元曲却知之甚少,大多只知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关汉卿的《窦娥冤》,能够完整说出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的少之又少。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出现这种现象应该和教育教材有关,笔者简单查阅了一下现行的初高中语文课本,发现初中课本里只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首元曲,高中课本里只有关汉卿的《窦娥冤》节选,古文、唐诗、宋词、古小说等则远远多于元曲。这明显是个不合理的现象。

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高中语文课本目录摘选

元曲是散曲和剧曲的统称。散曲包含小令和套曲,打个比方吧,小令就是单独的一首歌;套曲就是多首歌连接在一起,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剧曲即通常说的元杂剧,就是一部完整的歌剧。不能苛求莘莘学子去背诵一本元杂剧,但小令却是很短的,许多套曲也没有《长恨歌》《琵琶行》《春江花月夜》那么长,剧曲中的一些简短优美的名句,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学习和背诵。

王国维先生说:“元曲之佳处,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大师的评价,果然一语中的。这既是元曲的佳处,也是元曲与唐诗、宋词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有些作品几乎就是大白话,通俗易懂。也正因为这一特点,使得元曲的生活性、生动性高于唐诗宋词。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卢挚《沉醉东风·闲居》

    一个喝高了的老汉童心未泯。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

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

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

——兰楚芳《四块玉·风情》

林语堂先生认为人生的乐趣在于可以嘲笑别人,偶尔也可以嘲笑自己。这首自嘲的小曲在同类作品中真有些登峰造极了。

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耕亩,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关汉卿《四块玉·闲适》

大白话不只是光说些琐事,仍然能够说出让人深思的“三观”价值。

也许大家会觉得大白话虽然生活气息浓厚,生动形象,但却缺乏优美雅致的文艺审美意境,别着急,元曲中同样有很文艺范的作品,并不亚于唐诗、宋词,即使它仍然通俗。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怎么样?不比宋·晏几道的“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差吧?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有宋张孝祥“扣舷独笑, 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吧?元好问是元曲的开山鼻祖,说人大家不一定熟悉,说他写的元曲中的一句,恐怕天下华人都知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马致远

马致远被后世誉为“曲状元”“秋思之祖”,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天净沙·秋思》外,还有许多优美的作品。上面选的是他的两首小令,后面一首会不会让你想起唐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

采莲湖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

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

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

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

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

——杨果

唐朝有王昌龄咏采莲女的诗:“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还有白居易的“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金末元初的杨果因为与一个采莲女有过浪漫的交往,写过许多咏采莲女的曲,这是其中的两首,和王昌龄、白居易的相比不相伯仲。

东村醉西村依旧,今日醒来日扶头。

直吃得海枯石烂恁时休。

将屠龙剑、钓鳌钩,

遇知音都去做酒。

唐朝李白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元朝畏兀儿(维吾尔)人贯云石是“将屠龙剑、钓鳌钩,遇知音都去做酒”,真是两个酒仙啊!

贯云石不光和李白较劲,也和李清照较劲。李清照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贯云石则说:

湘云楚雨归路杳,总是伤怀抱。

江声掩暮涛,树影留残照,

兰舟把愁都载了。

元曲是用来唱的,因为这个缘故,唐诗、宋词中禁用和少用的衬字、叠字在元曲中大量出现,这也是元曲的一个显著特点。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

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

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

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

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

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无名氏《赛鸿秋·山行警》

雨儿飘,风儿扬。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

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

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

风雨儿怎当,雨风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张鸣善《普天乐·雨儿飘》

后面这首只字不改都可以做现在流行歌的歌词了吧?

有一首全由叠字组成的元曲,是元曲名家乔吉的《天净沙·即事》,虽然有做文字游戏的嫌疑,但也能写出意境,很是奇妙:

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蒙古帝王见识了比中原文明先进的西亚文明,对中原文明没什么兴趣,1271年立朝,1313年才开始第一次科举,后来又停止了一段时间。对汉人儒生也不大友好,“八娼九儒十丐”,儒生的地位在娼妓之后,仅比乞丐好一点。而异族入主中原,汉人儒生也很反感,对仕进没什么兴趣,没有“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情,元曲里有许多厌世遁世弃世的内容,这也是元曲思想内容上的一大特点。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

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

便及第待何如?

这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写的《阳春曲·题情》中的一段,古代是惟有读书高,应该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才对,这里却不一样,读书有啥用,不过是参加科举,考中了又如何?

清风闲坐,白云高卧,面皮不受时人唾。

乐陁陁,笑呵呵,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  

盖下一枚安乐窝,

东,也在我;西,也在我。

——乔吉《山坡羊·自警》

不愿意仕进,就追求个自由自在!

元曲里写相思、离别的佳作特别多,数不胜数,随便举几个吧。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症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

孤身万里游,寸心千古愁。

霜落吴江冷,云高楚甸秋。

认归舟,风帆无数,斜阳独倚楼。

    ——吕止庵《后庭花·怀古》之二

最后一句借鉴了唐温庭筠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是王实甫《西厢记》里面的一首小令,既能看到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的孤寂,又暗把唐杜牧的“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满目枫叶化作了生离死别的行行珠泪。碧落的云层,一地的黄花,满山的红枫,肆掠的西风,南归的大雁,一个色彩斑斓,天地风物的立体画面,画面的中心则是一个弱女子脸上挂满眼泪的身影,读来让人身临其境,万分伤感。

个人最喜欢的是元曲名家姚燧的《凭阑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寥寥数语,把一个闺中少妇思念在苦寒之地征战的丈夫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和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寄是情,不寄也是情,真是千万难啊!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随时面临着这种两难处境,让人左右为难啊!一首小令,写尽了亲情、爱情、人情、世情,佩服。

真要找出一个元曲和唐诗、宋词的差距的话,就是缺少文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的金戈铁马壮志豪情的边塞诗词。这和元代时汉人儒生没有机会为将帅领兵作战有关系。元朝没有什么外敌,即使有战争也主要是依靠蒙古人和色目人,汉人儒生没有像唐朝的高适、岑参、宋朝的范仲淹、辛弃疾等人那样的经历,自然写不出来。但在剧曲里,还是可以发现这些作者有写作金戈铁马壮志豪情的元曲的能力。

比如关汉卿在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的一段唱词: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

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

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叫我情凄切。

(云)这也不是江水,

(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一朵璀璨怒放的奇葩,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不能任其凋零陨落。

去年今日题诗处,佳人才子相逢处。

世间多少伤心处,人面不知归何处。

望不见也末哥,望不见也末哥,

绿窗空对花深处。

(元曲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一时难以说尽,此文只想唤起对元曲的关注和向往,许多地方都是点到为止,喜欢元曲的朋友可以自行去学习钻研,别有洞天的元曲一定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审美愉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你能背千首,宋词你能吟百篇,但元曲,你可能只会背这一首!
唐诗、宋词、元曲,如果各选一首历史最佳,那就是这三首了!
你最喜欢的元曲是哪一首?
《唐诗 宋词 元曲三百首》(大全集)
唐诗宋词元曲随意翻
最美不过唐诗宋词元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