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唯独麻辣:被迫堕落的川菜

        如今提到川菜,就是两个字:“麻辣”。要再加两个字,就是“重油”。要说成一句话,就是“火大油多,味精起坨坨”。

        这无疑是对川菜天大的误解。

        中国有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后来又加了浙菜、闽菜、湘菜、徽菜,成为八大菜系,其实后面四种是受前四种影响而成,只能算前四种的变异。

        四大菜系的首位自然是鲁菜,这个地位没办法撼动。中国就只有鲁国出了一个圣人,偏偏这个圣人又是个美食家。对饮食要求极为苛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凡不和他要求的,宁愿不吃。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祖训不可违,圣人之训,其子孙更不敢违了。历代朝廷对圣人子孙的保护和恩惠,使圣人子孙具备条件保持圣人的美食之道,不断推陈出新,代代相传,堪比御膳。

        自宋以后,鲁菜即成为为宫廷菜主体。

        鲁菜以孔府菜肴为核心,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让其他菜系望尘莫及。

        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菜系呢?这是个永远没有办法说清楚的事情。没有一个统一衡量的标准,如果以宫廷菜为标准,就是淮扬菜。今天的国宴就是以淮扬菜为主体。如果以民间菜为标准,就是川菜,受众最多。如果以海外影响为标准,就是粤菜。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以为中国菜就只有粤菜。

        但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的菜系。这也是事实。

     开水白菜:上过国宴的川菜菜品

        川菜起源于先秦,一开始就有“好辛香”的评价。只是当时没有辣椒,“辛”是靠当时已有盛名的“蜀姜”烹制;香是靠花椒。三国时的曹操、孙权都酷爱“蜀姜”。

        现在仍然流传的“姜汁热窝(味)鸡”就有这种传统风格的痕迹,其中的辛辣就是靠姜汁。有些人做这道菜时加泡椒,属于创新了,失去了传统的风味。

        蜀姜的辣和辣椒的辣对人体的作用不一样,川菜业里有“辣椒辣嘴姜辣心”的说法。

        川菜成型于宋代。这个时候的川菜已经形成体系。川人走南闯北到处开饭馆,北宋开封的“川饭”已经有名气了。现在江浙一带流行的“燠面”就源于北宋川饭。

        人所熟知的宋朝两个文豪苏东坡和陆游都是川菜的迷恋者。一道东坡肘子流传至今,成为川菜中的一道经典名菜。

        川菜鼎新在明清。川菜是四大菜系中唯一经过二次“革命”的。明代传入中国的辣椒在四川找到了最般配的搭档——花椒。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结合使川菜跃升到崭新的高度,惊艳天下。

        川菜有个很奇葩的地方,被称为川菜调料三大灵魂的除了花椒是本土的以外,辣椒和做豆瓣的胡豆都是外来物种。辣椒来自美洲,胡豆来自西域。也说明川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唯一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评价的是川菜。

       川菜是味型最多、最复杂的菜系。由“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混合演变出各种不同的味型,常见的有24种。现在还在增加,比如藤椒味型就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和形成的。

       麻辣只是24种之一而已。其他的如怪味、鱼香味、咸鲜味、烟熏味、糖醋味、咸甜味、陈皮味、酱香味、麻酱味、椒盐味等等都不辣。其实就算是麻辣、酸辣、香辣、泡椒等有麻辣的味型里,其麻辣的程度也不是现在的大麻大辣。

     鸡豆花:上过国宴的川菜菜品

        仅占川菜极小一部分的麻辣味型为什么凸变成大麻大辣,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成为外地人对川菜的整体印象?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从烹饪和消费者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从烹饪来说,这种火大油多,味精起坨坨的大麻大辣的菜品不需要多么高深复杂的烹饪技术,也就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拜师学艺,师徒相传,几年后才能出师谋利。好点的上个中高级职业学校,差点的就上个短期速成培训班。课堂上很难学到独家技巧和秘诀,要靠师傅长期的言传身教才行。

        其次,这种烹饪方法可以节约成本。有些已经不新鲜的食材可以用大麻大辣来掩盖,并不是说所有的店家都会这样做,但这个现象确实存在。

        最后,是这些菜品在大众市场销路很广。

        这种简单粗暴的烹饪方法和单一的味型,对川菜的损害非常大。

        复杂耗时的高端菜品没人做了,其他非大麻大辣类的菜品做的人少了,高级烹饪技巧面临失传,丰富多彩的味型面临消失。

        这就涉及到消费者的问题。

        大麻大辣,重油重口的菜品,既不营养,也不健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

        两个原因。一个是辣椒本身带来的。

        辣椒会刺痛口腔,神经系统会自动反应成皮肤受伤,大脑会立即释放出内啡肽和多巴胺来疗伤,而这两种分泌物都会给人带来兴奋的快感。

        最新科研究证实,吃辣椒有很多好处,如燃脂、养颜、排毒、降脂、降压、防癌、抗癌等等,符合现代人健身美体、养生长寿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减轻压力,对亚历山大、焦虑不安的都市人来说,不啻是一剂良药。于是,吃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国内能吃辣的地方多了,陕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其吃辣的程度并不亚于四川、重庆,但都是单一的辣,没有花椒的麻。

        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有那么多好处,何乐不为呢?

        可是,一个硬币有两面。辣椒的一面最大的好处是打开胃口,另一面最大的坏处是败坏胃口。长年依靠辣椒打开胃口的人,一旦没有辣椒的刺激,吃什么东西都没胃口。这也是四川、重庆绝大多数本地人很难适应外地饮食,一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顿麻辣的开胃。

        也有外地人到四川、重庆被麻辣饮食征服后,回去后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严重的还恢复不过来,被迫来四川、重庆定居。笔者有个广州朋友就是这样,中了重庆火锅的蛊,最后只能到重庆定居。少将军医的父亲也治不好他这个病。

        第二个是消费者的原因。

        大麻大辣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收入中偏低的人群,也是生活压力最大的人群。大麻大辣的大众化菜品相较于精雕细琢的高端菜品来说,价格明显便宜得多。

        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的限制和宣泄压力的需求,导致了他们主要选择了大麻大辣的菜品。如上所说,这种饮食习惯是会上瘾的。一旦选择了喜欢上了,就会乐此不疲难以更改。

        这个群体又是最为庞大的群体,是各类商家千方百计吸引的对象。真正挣钱的是大众化日常消费,餐饮行业也不例外,也要迎合这个群体的需求。

        对隐私概念的学习和接受,以及适应各阶层需求的餐饮业的普及,现在的人大多不会在家里请客吃饭。

        要呼朋唤友聚会聊天,满足社交需求;要豪气干云大快朵颐,满足口腹之欲,就到外面餐馆去吃,可是没有太多的钱,就只能选择便宜的大麻大辣的餐馆。

        川菜本身没有变。烹饪大师在,传统菜谱在,随时都能够呈现出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可是,吃的人变了,费尽心力做出来的佳肴没多少人吃得起,谁还会去做呢?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十几个川菜大师级别的人聚集在茶馆里,愤怒声讨当前川菜的堕落,誓言要拨乱反正,恢复传统。没有用的,大多数人吃不起,怎样恢复?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条路,让消费者富裕起来。这就不是川菜大师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有了较高的消费能力,消费者自然会选择营养健康的饮食,从吃饱提高到吃好,从满足口腹之欲提高到餐饮文化审美。

        有多少高收入的人会到脏乱差的苍蝇馆子请客吃饭?有多少高收入的人会用一个粗瓷碗豪饮?没有人会傻到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当回事,整天去吃重油败胃,缺乏营养的饮食。只要他具备改变饮食的条件,不需要强求,自然会去改变。

        厨师和消费者的低端化造成了川菜唯独麻辣的现状。这种低端化在有些地方体现得让人难以接受,比如把脏乱差的餐馆称为苍蝇馆子,比如给餐馆取名猪圈。美食居然和这些恶心肮脏的昆虫、动物联系在一起,还沾沾自喜,引以为豪,真是匪夷所思。

        目前,通行世界的主流菜系有三种:法餐、意大利餐、日本料理。其实中餐菜肴之丰富,技巧之高妙,食材之多样,远超这三种,为啥不能进入主流菜系呢?

        除了饮食习惯(中餐的全鱼、全鸡、全羊)、卫生标准(中餐的现宰现杀,缺乏恒温冷冻链条)、健康要求(中餐重油、多内脏)等原因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太穷。

        这种穷体现在许多地方,比如什么都吃(鱼头、鸡爪、内脏),比如难以普遍建立起低温屠宰、恒温冷冻保鲜运输,比如缺乏完备的食品加工业,厨师和食客还要来剔除垃圾,渣盘成为中餐独有的现象……

        中餐目前还处于吃饱的状态,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离吃好的状态,满足餐饮文化审美愉悦的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现在一些大城市里逐渐出现了面对富裕阶层的中餐厅,慢慢与国际接轨,审美元素大为提高,虽然还达不到国际标准,但起码有了良好的开端。

        欣赏下海外高级中餐厅的菜品。

        从川菜被迫堕落的过程里,多少能看出我们离富裕还有较长一段距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菜宫保鸡丁怎样做才正宗?教你经典做法,酥香美味容易学
味变万千,川菜的破与立
为这里的菜贴上“酱辣”标签~
求你,别再说川菜只有辣辣辣啦!
湘菜和川菜,谁才是最受欢迎的菜系?看到这几道菜心里有数了
五花肉和它一起炒,给身体做个大调整,免疫力强了,人也就精神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