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壮烈与悲凄——周瑜:三国文武第一人(上)

        汉末群雄争霸,逐鹿中原,文臣献策谋智于帷幄,武将金戈铁马于沙场,群星璀璨,各领风骚。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对三国群雄做一个或文或武的名次排序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若以文武双全为标准的话,三国文武第一人非周瑜莫属。

        单论文,诸葛亮、司马懿等胜过周瑜,但他们却不能披甲上阵驰骋疆场;单论武,万人敌的关、张等胜过周瑜,但他们却不能卸甲入室运筹于帷幄。

        周瑜则既能做到“出为将”,身先士卒,阵斩敌酋,又能做到“入为相”,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因为周瑜,汉末历史走向南北分治,也因为周瑜,走向三国鼎立。

        罗贯中为抬高诸葛亮的形象,在《三国演义》里将周瑜描写成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被诸葛亮给活活气死。这是文学创作手法,不必当真。

        真实的周瑜恰恰相反,是一个心胸开阔,潇洒大气,风流倜傥的人。

        重私谊,更重公义,是周瑜性格中最突出的闪光点,最优秀的品质。

        汉末皇刚失统,群雄割据。大争之世,各方霸主都在想方设法地招揽人才,君择臣,臣亦择君,人才广为流动。以周瑜之才,可任意选择一方,可是周瑜最终偏偏选择了才开始创业的孙策。

        这个选择,就是重私谊。

        孙坚北上讨伐董卓,将家眷安置在周瑜的家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周瑜与孙策因此而少年相识。周瑜是世家子弟,孙策连寒门子弟都算不上,两人却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惺惺相惜。

        当周瑜得知孙策居家局促时,立即豪爽地将自家的一套大宅子送给孙策。这可不是小气的人能够做得出来的,房产在任何年代都是一笔财富,何况是豪宅。

        周氏家族和孙氏家族最初都从属于袁术集团,当孙策离开袁术(并未完全脱离)进军江东寻求自己的地盘时,写信请周瑜相助。周瑜立即率领一支家兵队伍前往。孙策大喜过望,连连说道:“能得到你的帮助,我一定能成事。”

        孙策立足江东后,又让周瑜回去协助其叔父周尚(丹阳太守)镇守丹阳。镇守丹阳期间,周瑜源源不断地给孙策发兵(丹阳兵是当时最著名的)、派船、送粮,给孙策四处征战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没有周瑜的后勤保障,孙策就不可能迅速取得抢占江东的战果。

        周瑜之于孙策,就像萧何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属于“功人”而非“功狗”。

        周尚、周瑜二人支助孙策的行为引起袁术的不满,将周尚撤职,要周瑜为将。周瑜推辞为将自愿出任居巢县长,(今安徽省巢湖市区东北)真实用意是想回吴与孙策相会。

        后来周瑜果然从居巢赶到吴郡与相会。孙策给予他高于所有部将的赏赐,理由就是回报周瑜在丹阳提供兵员粮饷的功劳。

        不久,两人率兵功下皖城(今安徽潜山市),城破之后,分别纳绝世美人大乔、小乔(古代娶妻纳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史书记为“纳”,应是为妾),成一时佳话。

        不幸的是,孙策遇刺身亡,英年早逝。驻守巴丘(今江西峡江县,和后来周瑜死的巴丘同名不同地)的周瑜违背礼制,带兵奔丧,为后来的悲凄埋下隐患。

        孙策猝死,江东孙氏集团顿时处于风雨飘摇前途未卜之中,孙权主要靠了周瑜、张昭的鼎力支持,才稳固了统治地位,使江东孙氏集团有了进一步发展,直至称帝一方的可能。

        这个支持,就是更重公义。

        周瑜为什么会违背礼制,带兵奔丧呢?孙策死时才二十六岁,根本没有考虑过继承人的问题,临死前才指定由孙权继承。古代通讯落后,远在巴丘的周瑜并不知情,他只知道要确保孙策指定的继承人能够顺利接班。

        这其中的焦点是孙策究竟会指定谁来继承?

        当时可选的继承人最少有四个:孙策的儿子孙绍,和孙策的三个弟弟,孙权、孙翊、孙匡。有两种继承方式:

        一是子承父业,由儿子孙绍继承。虽然不知道孙绍的年龄,但依孙策死时的年龄推断,顶多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十岁小孩继承,能不能服众?有没有被推翻的可能?

        二是兄终弟及,那么是哪一个弟弟?其他的兄弟会不会服从?部将会不会服从?有没有人要兴风作浪?

        这些应该就是周瑜要带兵奔丧的原因。如果形势需要,不惜以武力实现孙策的遗令。从周瑜与孙策亲如手足的浓厚友情和当时其他割据者通常采用的继承方式来看,周瑜最初认定的继承方式很有可能是第一种,父死子继。

        而无论周瑜怎么想,孙权却始终保持着对这种可能性的怀疑和警惕,起码在周瑜未死之前。

        当周瑜知道孙策指定的继承人是孙权后,就坚定不移地支持孙权。他的支持态度和力度超过其他任何人,也许他就是为了自证清白,消除孙权的怀疑和猜忌。

        孙权称帝后追封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但对真正开辟江东奠定他称帝基业的孙策却只追封为长沙桓王。写《三国志》的陈寿认为他太过小气,其实真不是小气,如果追封为帝,就会给孙策的儿孙辈提供一个合法继承的理由和借口,带来国家动乱的隐患。孙权是不会对此掉以轻心的。

        孙权继承时也不是风平浪静一片顺服的情景,就外部形势而言,孙策占领江东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来得及稳固和世族百姓的关系,只是以武力威服而已,与士民百姓并没有君臣名分和恩惠情义,四处山越随时都有起兵作乱的可能。

        就内部形势而言,也是暗流涌动波诡云谲。就是孙坚从弟孙静的长子孙权的从兄弟,驻守乌程的定武中郎将孙暠,听闻孙策死讯后,立即集结部队,准备攻取会稽。被虞翻劝退。

        (历史的诡谲之处在于,孙暠夺权未成,但是其两个孙子孙峻、孙綝后来却成为吴国的权臣,给吴国带来巨大的危害,或许这就是天意)

        孙权继位基本稳定后,宗室子弟、江东重臣,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孙辅还担心其守不住江东基业而与曹操秘密联络,准备投降。

        在这种形势下,周瑜对孙权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周瑜在江东位尊权重,又是孙策的朋友,吴太夫人曾经明确告诉孙权要把周瑜当做兄长对待,但周瑜从来没有因为这种关系而怠慢过孙权,反而是在其他文武官员对孙权不大敬时,独自表现出对孙权毕恭毕敬,完全按照臣子对主君礼仪要求来尊奉孙权。其他人纷纷效仿,对树立孙权的权威形象,凝聚江东集团人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周瑜的恢弘气度,不光赢得众人的夸奖,就连与他作对的人最后也不得不叹服。

        程普是江东集团资格最老的将军,老到什么程度呢,包括孙权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为“程公”。他最初就不喜欢周瑜,经常倚老卖老地欺侮周瑜。周瑜从来不和他计较,总是放低自己的身段,宽容体谅。最终程普对周瑜大为赞赏,逢人便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一坛陈年老酒,让人陶醉。”

        并不是说其他官员对孙权就不支持,只是周瑜的支持作用更大,重要性更明显。周瑜、张昭等人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支持孙权,是因为他们觉得跟着孙权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古代文臣武将的最高追求。

        汉末历史由群雄割据走向北方统一,南北分治,三国鼎立。以三次战役为标志。

        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周瑜)打败曹操,形成南北分治。

        夷陵之战,孙权(陆逊)打败刘备,三国边界基本定型。

        其中,赤壁之战最为重要,决定了江山是一统还是分裂。如果曹操胜了,就没有以后的什么吴国、(蜀)汉了。

        而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就是周瑜。

        首先是打不打。开战之初,东吴群臣没有一个人主张打,文官领袖张昭、秦松更是明确提出投降的建议。孙权处于犹豫不决之中,只有鲁肃坚决主张要打。

        但鲁肃刚到东吴不久,自知人微言轻,难以坚定孙权开战之心,也无威望能力说服群臣,赶紧建议孙权紧急召回周瑜。

        正是周瑜在白天召开的朝会上公开驳斥了张昭的投降论,晚上又面见孙权,进一步详细阐述对付曹操的战略,以及一定能够战胜曹操的预测,最终坚定了孙权开战之心。

        诸葛亮赶到时,东吴君臣早就下了决战之心,诸葛亮的说辞可有可无。对东吴,只是多了一支实力并不是那么强的友军而已;对刘备,诸葛亮并没有达到和东吴订立平等盟约的目的,仍然居于东吴之下。

        赤壁之战有个很有趣的地方,曹操南下时制定的作战计划是征荆州,讨刘备,从来没想过要渡江和孙权打一架。孙权本来是拥兵柴桑,坐山观虎斗,也从来没想过要和曹操打一架。结果两个不想打的人打起来了,那个本来要被迫打架的人却躲在后面成为配角。

        其次是怎么打。这几乎完全是周瑜之功。东吴当时能够集结的只有五万人马,孙权留下二万自备,其余的全交给周瑜。周瑜以这三万人马为主力,以刘备的近二万人马为辅助(此时的刘关张、诸葛亮都是周瑜的部属,都要听周瑜的指挥),打响了决定天下局势历史走向的赤壁之战。

        最后的结果是一举击败了曹操,稳固了江东基业,形成曹魏集团在长江以北,孙吴集团在长江以南的南北分治格局。刘备此时还没有独立,仍然从属于孙吴集团。

        赤壁之战,使周瑜一举成名,赢得后世无数的颂赞。篇幅所限,随便举几首吧。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唐·胡曾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唐·李白

        当然还有大家最熟悉的宋·苏东坡《赤壁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说周瑜之死
问天下谁是英雄------周瑜与曹操
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心胸狭窄,辟谣
转 还原鲁肃
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他,实际上却是风华绝代的千古帅才
一生善于用人,最终败在接班人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