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聞锺記郵 | 惟有读书

聞锺記郵(2166)惟有读书  

收到了杨国华老师的两枚实寄封,2016年上海书展开幕。由此想到了读书的问题,在电子产品横行的今天,还有多少人静静守候在书斋中,一心只读圣贤书?

看电影《刘三姐》对歌一段时,李秀才曾经有一段台词,也让我记住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从隋代开创了科举制度,为平民百姓的仕途开辟了一条蹊径。自古在个人仕途上发展好的,除了有家传,再就是通过军功。隋文帝制定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为国家选定官员,既为朝廷解决了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也为个人的仕途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国家的考试机制,走上报效国家之路,自隋开皇七年(587)开科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停科,延续了1400年。科举制度推动了那个时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人才,一项制度的运行,有利就有弊,这就不是吾等百姓所能力及的,但古人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就是读书。

无论做不做官,读读书应该是有好处的。2013年有幸进入了张荣庆先生的书法短期高研班学习,也认识了张先生,并到北京退楼书斋拜望先生,在堆满书籍的书斋中听先生聊书法、绘画、读书等话题,深感这北京十大藏书明星可不是浪得虚名,怪不得听先生讲课不感到枯燥,一个人看的书多了,很多书中的记载就会出现在先生的妙语连珠中。今年在廊坊举办的全省集邮协会培训班上,又认识了唐山的周银先生,听周先生讲读书的故事也是受益匪浅,周先生也是河北省十佳藏书明星。与读书人聊天是一种享受,自加入文献集邮研究会之后,接触到了许多国内著名的大集邮家,他们也是读书、藏书的大家。也曾无数次在照片上见过葛建亚、马佑璋、邵林等集邮家的书房,也曾到林轩、王世龙、王宏伟、郭服勤的书房中参观,那真是书的海洋,邵林老师也曾在博客中与我聊天时说过有机会去看看刘广实先生的书房,用震撼一点都不为过,读书是他们生活的组成。

如今我也有自己的书房,并且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看过的书放进书橱存放,凡是书橱以外都是要读的,近些年发现要读的书很多,总会有读不完的书,家里的客厅、餐厅、卧室、书房、甚至卫生间都会有没有读的书,有时候也会引起建立领导的唠叨,说的紧了就归置一下,但过不了几天,依然是书籍随处放。读书不分时间和地点,有空就看两眼。常听我的老师李江先生说“读书不求甚解,古琴足以自娱”,也是他经常题词书写的内容。最初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偶然与先生聊起这个话题,听老师一席话,顿开茅塞。原来所谓读书不求甚解,就是说读一本书,也许读完了,还不能理解书里的整体意思,但只要书中的某一句话对自己有用,并能灵活运用就足够了。一个人也许对某一种乐器感兴趣但不精通,只要能弄出响声,自己觉得好听,能够满足自己的那点虚荣就ok了,这种自娱自乐的来源就是读书。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又开幕了,每一年都会有很多精彩的图书问世,就看各人的喜爱程度了。2016年上海书展8月17日如约而至,15万余种图书,860余场读书活动为申城市民献上满城书香,上海邮政为本届书展启用了两枚邮资机纪念邮戳,书展的主题是“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两枚邮资机纪念邮戳的主图分别是一位读书的古人和两位读书的现代儿童。读书是中国人的天性,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唯读书论的年代,但多读一些书总是没有坏处的,从两枚邮资机纪念邮戳里能读出读书是一种传承。还要感谢杨国华老师,因为在实寄封的背面,有杨老师写下的一句话:上海书展一年一度,参加之际,特为远方文忠邮友设计制作纪念封两枚。多谢杨老师的鼓励,一定会多读书,读好书。顺便说一句,杨老师也是一位图书的主编,编辑和书写了多部集邮工具书,也是我尊重的好朋友。

 


杨文忠的专属二维码


聞鍾記郵 微店


闻锺集邮  WENZHONGJIYOU  微信订阅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实的古代书房是什么样子!
对联集锦
古雅励志:古代著名对联集锦
书斋命名记
中国历代十大名人名言名句(值得荐读)
名人书房对联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