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囧”,在甲骨文里有吗?

首先要记住,不能说:今天网络流行语「囧」字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它们完全是两个字,只不过完全「同形」。

所以在文字学上把这种字叫做【同形字】:字形完全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跟异体字完全相反。

【同形字】很少见,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1、怕:「害怕、惧怕」之「怕」。

2、怕:「怕」其实「淡泊」的「泊」的本字。

  • 《說文》:「無爲也。从心,白聲。」
  •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怕乎無為,憺乎自持。」李善注:「憺與澹同,怕與泊同。」
  • 《隸釋‧漢山陽太守祝睦後碑》:「淵然深識,怕然執守。」
「怕乎無為」在《史記》、《漢書》均作「泊乎無為」。

----------------

1、体:是「體」的简体字。

2、体:其实这个字也是「笨」的异体字,以及「车夫」叫做「体夫」,见《康熙字典》:

-----------------------------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讨论「囧」:

  • 「囧」其实是「炯炯有神」的「炯」的本字。因为象形一张尴尬的脸,而被网友用来代替「窘」。这在文字学上叫做【借形兼借声】。
  • 形:像张尴尬的脸。

  • 声:与「窘」同音。


「囧」在甲骨文中就是一个象形字,是「窗牖」的象形:

《說文》:囧,䆫牖麗廔闓明。象形。凡囧之屬皆从囧。讀若獷。賈侍中說:讀與明同。

古今字形演化脉络:


《說文》所说的「窻(窗)牖麗廔闓明」就是「镂空的窗牖」,意思就是「透光通明的窗戶」。

那什么是「窗牖」呢?

《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窻也。
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原来「在墙曰牖,在屋曰窗」,怎么理解?这就涉及到上古先民的建筑:

上古先民最早是穴居,在屋顶开窗,所谓的「袋形竖穴」:

这种「袋形竖穴」古籍上叫做「复穴」,穴居、半穴居、到房屋的演变过程:

所以,华夏先民「复穴」居住阶段,「穴」的上部覆盖着树木和杂草做成屋顶,屋顶顶一侧留一缺口,以便上下出入和通风采光。也起到烟囱的作用,所以,「窗」和「囱」是一字分化。

传世文献中关于先民穴居的记载和古人的注解:

《诗·大雅·緜》:古公亶父 ,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民泽处复穴。
《礼记·月令》:其祀中霤
  • 汉郑玄注:中霤,犹中室也。土主中央,而神在室,古者复穴,是以名室为霤云。”
  • 孔颖达疏:“复穴者,谓窟居也。古者窟居,随地而造,若平地则不凿,但累土为之,谓之为复,言於地上重复为之也;若高地则凿为坎,谓之为穴。其形皆如陶灶。
  • 《公羊传·哀公六年》「而至于中霤」 徐彦疏引南朝庾蔚之曰:“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霤之,是以因名中室为中霤也。”


所以,「窗」原本是上古先民【复穴】顶的「窗」,后来慢慢发展成为地面干栏建筑,在墙壁上开的窗户就叫「牖」,到商周时代,渐渐「窗牖」的称呼就不分了。

引自:杨鸿勋,仰韶文化居住建筑发展问题的探讨-《考古学报》1975年第01期,

半坡先民房屋模型

总之,我们要知道知道上古「窗、户、牖」是不同的东西。

殷商时代中国建筑已经比较成熟,比如先商时代(商汤伐夏以前)宫殿复原图:

杨鸿勋. (1987). 建筑考古学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页73-75

我们再来看商代甲骨文的「囧」,《說文》说「囧」是「在墙之牖」,那么「囧」应该就是「牖」的平视图:

所以,「囧」就是开在墙上的窗户:中间的花纹就是承重结构,也起到透光的作用,也即所谓的「漏窗」:

中国建筑中「窗牖」,特别是园林建筑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审美特点:

从「囧」从「月」「明」字,就是象形:一轮明月的银光照过漏窗,脑补的话,就是一副绝美的中国画:

------------------------------------------------

综上所述:

1、今天汉字的「囧」,是借古字「囧」之形,同时也借音,表示「窘迫」之「窘」。

2、金文、甲骨文的「囧」就是殷商时代的「圆形漏窗」。今天,我们在园林建筑上经常见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字林》中的甲骨文——13
汉字趣谈: 庶(255)
甲骨龙蛇 商代书法
十二地支的神秘传说和起源
细说汉字:彔
甲骨文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