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前围攻作家的风潮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人的文学”的否定

最近掀起一股批判作家的风潮,先是方方,接着是阎连科和莫言,之后还不知有谁被揪出来。这场风潮的本质是对100年前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人的文学”的否定。

胡适

胡适在他的回忆录《四十自述》中指出,“文学革命”的核心是“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理念,由胡适于1915年在美国首倡,1917年陈独秀一锤定音。

陈独秀

“活的文学”就是提倡废除古文而代之以白话文,又称“白话文运动”。这场运动几年时间就取得压倒性胜利,民国九年(1920)教育部就颁布部令,指定在一二年级正式使用国文(白话文),随后很快在全国普及。但“人的文学”却至今没有完全实现,由此观之,开始于10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仍然没有达成其使命。

周作人

何谓“人的文学”?周作人于1918年12月在《新青年》(五卷六号)上发表《人的文学》宣称:人是一种生物,与动物并无不同,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该得到完全满足,凡与人性相悖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人又能与动物相远,到达高尚和平的境地,凡阻碍人性向上发展的礼法,也都应排斥改正。

他在文章中还说:“……须营一种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生活。第一、便是各人以心力的劳作换得适当的衣食住与医药,能保持健康的生存。第二、革除一切人道以下或人力以上的因袭的礼法,使人人能享自由真实的幸福生活。……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他进一步指出,他说的人道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阎连科

胡适将周作人的上述主张视为“改革文学内容的一篇最重要的宣言”。“文学革命”革的是两个东西,一是文学工具,一是文学内容。文学工具要“革”掉两千年前就已经死亡或半死的古文,普及白话文。文学内容要“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陈独秀语),建立“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人的文学”。一句话,综合胡适、陈独秀、周作人这三位“新文化运动”领袖的主张,所谓“人的文学”,其内容应关注个体的生活、情感和命运,而排斥以道德、礼法、习惯制度等压抑、扭曲人性的东西。

莫言

日本兵给中国小姑娘一颗糖,七十年后,这位小姑娘已经变成了老奶奶,但心里还记着那位脸带血、手举拐的日本兵,期盼能找到他、回报他。一颗怜悯之心,一颗感恩之心,这都是人性的美和善。同样,母亲为了让饥饿中的一家人活下来,去捡麦穗,这种生活的本能也是美的善的。文学家们讲这样的故事,正是履行“人的文学”的使命,但却招来批判的浪潮,说明“新文化运动”还是个半拉子工程,是个烂尾楼,要建好这座大厦,使“人的文学”深入人心,任重而道远啊!

方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文化运动一瞥:书信里的文白之变
民报与启蒙
部编版初中历史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27页)
谢善骁·红楼岁月——欣赏胡申得的油画《秋日》
中国白话文运动为什么3次就成功了,什么是白话文运动
三个人的风云际会,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