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为草圣怀素“画像”: “函授本科”毕业的中书协主席

7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活动一一“为怀素画像”专题讲座在“草圣故里”零陵举行。讲座邀请怀素书艺历史研究专家李科作专题授讲。草圣故乡零陵区委书记赵立平率在家区级领导现场聆听,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300余人参加分享和互动。

李科将他关于怀素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给广大听众,通过“画像"让大家进一步认识怀素、学习怀素、推销怀素、重用怀素。

怀素时代使命

出身零陵的怀素,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草书的巅峰,是永州厚重文脉中的“铀矿”,是屹立于潇湘大地的史诗级人物。自中唐以来,书写怀素的作品成千上万,当代以怀素为主题的著作也颇多,但多限于怀素的书艺或其佛学,全面叙写怀素艺术理论、美学、哲学、技能、影响力,及其家庭、成长、生平、游历的作品几近于无。作为怀素故里的文艺业者,我们有责任加强怀素研究。

专家李科以素描为主要表现手法来为怀素“画像”,力求清晰、活脱。画像的材料从历史上留下的经传中来,从别人赠予给怀素的诗歌中来,从怀素自已创造的作品中来。

名:怀素 字:藏真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俗世名字已无可考。依据来源于《藏真帖》:“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与张颠长史相识。近于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自云颇传长史笔法,闻斯八法,若有所得也。”

虽然怀素的名字没有争论,但历史上却出现了相当长时间的混淆。搜索《四库全书》中的“怀素”,共1171卷2707个匹配的信息,经、史、子、集、附五大类中均有涉及,其中有释怀素、萧怀素、马怀素、冯怀素、柳怀素、权怀素、陆怀素、张怀素、范怀素、钱怀素等,并有相关记载。

在上述众多“怀素”中,有名士,有高僧,亦有书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与特色,他们与本书主角零陵怀素从生活年代、生卒年月、籍贯乡里、父母姓氏到所擅特长等均不相同,只要稍为注意,就能明辨。但“范怀素”却与“钱怀素”深度地黑白混淆,并在相当一段时期占据了主流,《宣和书谱》的谬载更是助推。《宣和书谱》记载:“释怀素,字藏真,俗姓钱……玄奘三藏之门人”,加之《全唐诗》《全唐文》这些权威的工具书都如此记载,故造成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怀素是唐三藏的徒弟,甚至有人调侃,怀素是“猪八戒”的师弟。

性 别:男

如果是女生,就应该进庵子了,不应该进书堂寺和龙兴寺。当然,这是相对于古代而言,这一说法已不能适应于现代。现在,寺、庙、庵尼姑均可住,和尚与尼姑同住一座寺庙也见怪不怪了。

民 族:汉 族

这是根据怀素父母双亲身份测定。怀素俗姓钱,叔父乃“大历十才子”之首的钱起,钱氏为江浙吴兴旺族;而陆羽创作的《僧怀素传》又明确记载:“(怀素)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邬亦刘氏之出,与怀素为群从中表兄弟。”说明怀素的母亲也姓刘,刘氏乃江东之大族。钱氏、刘氏均为汉族。

出生时间:公元737年

宋明以来对怀素生辰时间争论不断,有说公元725——785年的,有说728——788年的,但经多方考辨,最后堪定为公元737——799这个年份,得到了书法界和史学界的一致认可。引起怀素生辰时间之争的主要是两件署名怀素的作品。一件是《小草千字文》,另一件是《清静经》。据查证,怀素《小草千字文》贴尾自署“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这是现存唯一的怀素自写的年龄。支持这一自写年龄的佐证有:明代朱有墩编《东书堂集古法贴》载,怀素“贞元十二年一贴,自注时六十,所记年岁与千文合”。张廷济《清仪阁题跋》云:《东陵圣母贴》“作年五十六”,书于德宗贞元九年。又云:“素书自叙帖年四十一”,书于代宗大历十二年。以上三条佐证,均与怀素贞元十五年为六十三岁吻合。关于“怀素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即公元725年,卒于唐德宗贞元元年即公元785年,享年六十一岁”之说,依据的是作品无传但见载于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续题跋记》卷三、汪砢玉撰《珊瑚网》卷二以及清内府《秘殿珠林》卷十六的纸本草书《清静经》。《珊瑚网》卷二记载《清静经》款署“贞元元年八月廿有三日,西太平寺沙门怀素藏真书,时年六十有一。”贞元元年即公元785年,时年怀素六十一岁,据此可推出怀素生于开元十三年即公元725年。

籍 贯:永州零陵

怀素的籍贯归属也曾引发不少争议,原因是怀素自己创作的两件作品记叙存在差异。《藏真帖》说:“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而《自叙帖》却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这两件作品上不同的说法,谁对谁错呢?事实上这两件作品上的说法都没错,因为其最后的指向是相同的。《自叙帖》中第一句,本是零陵人却自称“怀素家长沙”,确实让人大感疑惑。但仔细一斟酌,会发现这是一种巧妙的说词,亦同现在的永州人在北京介绍自己是湖南人。汉朝时的零陵就属长沙国治下,汉初长沙国管辖湖南全境。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始置零陵县。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正式称帝建立西汉王朝后,在行政区划管理上改秦朝的郡县制为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的“郡国制”。开国功臣吴芮被封为长沙王,以原秦代长沙郡为中心建立长沙国,将湘县改名临湘县,作为国都。从此,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王国,长沙第一次成为王国都城。“楚南雄镇”发展为汉藩王都,长沙开始以“楚汉名城”显扬于世。与汉王朝的命运相始终,长沙国自公元前202年始封至公元7年废除,存在了200多年,又先后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汉初长沙国的疆域,据刘邦的调书所说:“以长沙、豫章立番君芮为长沙王。”但这时,豫章郡早巳封给了吴芮的女婿——淮南王英布,长沙国封疆实际上也就是秦朝长沙郡的范围,北濒汉水,南亘九嶷。说明秦汉时期,零陵均居于秦时长沙郡、汉时长沙国治下。公元前166年,吴氏长沙国因无嗣而国除,汉文帝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首先设在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咸水镇)。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削弱藩王权力,分封景帝庶子长沙王刘发的四个儿子为候,其中大儿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不久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泉陵县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隶属荆州、湘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改泉陵县为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城区。同年,隋文帝废零陵、永阳二郡,置永州总管府。有此千丝万缕的渊源,怀素自称“家长沙”也就不难理解了。零陵是怀素的出生地,长沙是其古郡望,这种以古郡望署其籍贯的做法在唐时非常普遍,有的甚至冒认著名的郡望。加之,怀素多次客居长沙,并与曾任谭州(即长沙)刺史的张谓交好,在长沙如鱼得水,对长沙别有一番情感是肯定的。历史上也有此鲜例,如明代书法家李东阳,本是茶陵人,也常自称“长沙人”,所以怀素顺称“家长沙”是一种巧妙的自我介绍,非他真实籍贯。唐刘知己《史通》卷五曾经激烈地抨击了这种现象,指出:“自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竟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因此,《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二有“唐代士族,率题郡望。刘必彭城,李必陇西,其确生何地未之知”之慨。历代史料《一统志》《湖广通志》《湖南通志》《永州府志》《零陵县志》均对怀素籍贯作了清晰的记叙。如明代隆庆《永州府志》载:“怀素零陵僧……居城东二里,今有墨池笔冢在焉”。清代《永州府志》也说:“怀素,字藏真,零陵钱氏子”。清代《零陵县志》记载更具体:“有书堂寺,在零陵城西二里,唐僧怀素初居此,有碑,字剥落。寺后有井,名怀化井,为僧洗砚处”。这些记载,都说怀素是零陵人,确切无误。

身 份: 禅僧

怀素是一个僧人无疑,但究竟是律僧、教僧还是禅僧?却值得一番探究,因为中唐时期佛教派系相当混杂,天台、唯识、净土、华严、律宗、密宗、禅宗,各个宗派各显神通。贯休说怀素“师不谈经不坐禅,筋骨唯于草书妙”,故推测,怀素应是一个禅僧。禅宗否定一切外在的束缚,打破一切执着,破除传统的权威和现实的权威,一任本心。这样的思想解放作用在我国长期封建专制社会中应是难能可贵的。禅宗这种自由的思想精神,对怀素的思想行为和潜意识影响极大,怀素草书的文化精神,其核心是自由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从修炼禅宗的过程中得来,禅宗思想为怀素草书铸就了文化之魂。从诸多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怀素悟禅有道。他用禅宗精神进行自我观照,追寻自我生命主体的终极,于是构成了他与中唐禅宗精神尽于一致的任情恣肆、狂放不羁的生命主体情绪。从这个方向看,我们就能理解怀素和尚“不爱武功爱文功”“痴迷书法”“勤奋刻苦”“醉酒吃肉”“品茶论道”“骑马坐轿”等等非一般的举动,因为在怀素看来,这一切“尽是佛事”!这就是顿悟之后“一拳打透虚空”的痛快,所以怀素虽身已出家,却形同俗流,饮酒吃肉,任情纵欲,飘逸放荡。

身 高:1.62米左右

永州刺史王邕赠给怀素的诗中说:“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古代一尺是多长?据查索,各朝代均有不同,商代一尺合今约16.95厘米,按这一尺码,人高约一丈左右,“丈夫”由此而来。日本正仓院所藏唐尺26支,一尺长从29.4到31.7厘米不等,平均按30厘米计,故怀素身高达1.62米左右,在古代不矮了。

文化程度: 函授本科

怀素的文化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函授本科”。因为他虽上过短时间的私塾,却未参加系统学习,未走科考之路。但怀素的一生非常勤奋努力,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年少时在寺院跟着师傅刻苦用功,并且还研修了一门外语即梵文,就是古印度语。正因为有了本科一级的文化程度,怀素才能才敢前后三次“西游上国”,在长沙、在长安、在洛阳混得风生水起、名动京华。

参加工作: 8到10岁之间

怀素的参加工作时间即为他进入寺庙的时间,这一问题,历史上的经传、诗歌、书作中均无明确记述。估计应在8到10岁之间。《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怀素在《自叙帖》中称“幼而事佛”,这是十岁以前入寺的明确信号。

兴趣和爱好: 书法、品茶、旅游和美食

“食色,性也。”任何人都有兴趣和爱好。从怀素一生的过往来看,他不近女色、不赌博、不吸毒,其兴趣和爱好主要在书法、品茶、旅游和美食。

怀素的第一大爱好是书法。怀素的励志故事,如“笔冢”“墨池”“蕉叶练字”“盘板皆穿”“西游上国”,都因痴迷书法而诞生,为书法而生、为书法而死,怀素穷其一生刻苦钻研书法,是现代成功学教课书上永可引用的经典案例。所谓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聪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些古今励志格言,千年前的怀素每天都在砥砺践行。

怀素的第二大爱好是品茶。有一件作品和一个人可提供依据。一件作品就是《苦笋帖》。上海博物馆馆藏怀素的《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说:“苦笋和茗茶两种物品异常佳美,那就请直接送来吧。怀素敬上。”苦笋是一种生态绿色蔬菜,笋肉色白,寻常做法为炒、拌、泡,清香微苦,回口爽甜(口感与喝茶相似)。此作的成因,据推测应是之前有熟人来信询问,而且来信之人为制茶的行家里手,手头有苦笋和茶,如果要的话就送来,怀素于是回信,只十四个字,无一废话。寻常生活,一副短字,看到后只觉得简单了然,潇洒清淡。心无俗尘坦荡率性,人际交往淡如茗、甘如笋,值得向往。所以《苦笋帖》有一个浑名曰人雅士喜爱。一个人就是“茶圣”陆羽。陆羽与怀素有诸多相似点。年龄相近,陆羽比怀素早五年;婚姻观趋同,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一生单身;都才华出众,一为茶圣,一为草圣。可以认定陆羽与怀素乃至交,当时为怀素写赞歌的很多,但给怀素写传记的仅陆羽一人。与茶圣至交,自然爱喝茶。

怀素的第三个爱好是旅游。怀素终年63岁,从26岁起走出永州,一生共进行了三次大范围、长时间的旅行。据笔者推测,怀素一生待在老家零陵的时间不超过30年,其余的时间都在“西游上国”。可以说,怀素是我国书法史上资格最老的“北漂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用在怀素身上最为贴切。

怀素的第四个爱好是美食。中国古代大书法家中的第一美食家要数苏东坡,有人统计苏东坡发明的美食达12种以上,据说海鲜烧烤也是他发明的。怀素也是爱好美食的,而且美食是他创造伟大作品的催化剂。除了喜爱饮酒,直接体现他美食特色的作品是《食鱼帖》,该贴现藏青岛市博物馆。《食鱼贴》,纸本,贴文八行五十六字:“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食鱼帖》亦称《食鱼肉帖》。《食鱼帖》是韵与法的结合,此帖之“韵”,不时在字里行间流露,有韵乃佳、乃雅。帖中可以看出,怀素除了极为深厚的书写功力和超人的审美情调外,其玩世不恭、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气、韵,令学书者懂得什么是“神品”。

时任职务:中书协主席或副主席

怀素既未入科考,也未潜心寺院修行,自然没有朝廷官帽和方丈、住持、长老、知事之类的寺庙职司。但凭他在草书艺术上的造诣,事实上会享受到民间组织相应职务的待遇。按现在来理解,凭他那出神入化的狂草、小草及席卷南北的吸粉能力(怀素堪称华夏书法史上第一位网红),如果唐代有书法家协会,他就是当之无愧的“中书协主席”,最低也是“中书协副主席兼草书艺委会主任”。

主要代表作:《自叙贴》《小草千字文》等

怀素传世代表作品主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大草千字文》《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四十二章经》等,绢本、纸本、拓本均有。而本人多方搜集,从《宣和书谱》《淮海集》《宝章待访录》《书史》《广川书跋·怀素别本帖》《赵兰坡所藏书画录》《云烟过眼录》《元人破临安所得故宋书画目》《戏鸿堂法帖》《书画题跋记》《东书堂法帖》《寓意编》《书画跋跋》《珊瑚木难》《孙氏书画钞》《东图玄览》《清河书画舫·花卷》《真迹日录一集》《弇州山人稿》《六研斋笔记》《珊瑚网》《妮古录》《快雪堂法帖》《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秘古阁帖》《佩文斋书画谱》《眼福编初集》《诸家藏书簿》《壮陶阁书画录》《永州府志》《三虞堂书画目》《集字心经/书法全集》等三十多种著录上统计,现存及历史上有记载的怀素书作(含疑作)达163件。当然,怀素最著名的两件作品当属狂草《自叙帖》和《小草千字文》。《自叙帖》已被公认为“天下第一狂草书”,其实有多人不知道,重现人间的《小草千字文》纸本(黄锦祥藏本)也有“天下第一小草”之称,又名《千金帖》纸本,在明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就已一个字价值一俩黄金。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云:“小楷难,小草尤难。”可想而知,要把小草书法写好极不容易。而这件小草写得精妙入神,就作品本身的内容,也值得每一个书法人反复学习。最令人惊叹的是,小草作品的传统功力在这幅珍品中完美展现出来!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怀素在大草、小草创作上的极致,笔者想到的是:动如脱兔《自叙帖》,静如处子《千字文》。怀素为“中国书法草原”塑造了一只“兔·子”。正因为怀素写下了传奇的《千金帖》和《自叙帖》,创造了“小草”“大草”双峰而闻名中外,让“怀素”这个名字成为一个闪亮的文化符号。

圆寂时间:公元799年

确定怀素圆寂时间的依据,与堪定其出生时间的一致,就是怀素自作《小草千字文》,该贴尾署“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表明怀素最低活到了63岁,估计怀素死于公元799年左右。当然,这只是个推测,因为此后再无怀素的任何讯息。

安魂之地:衡东县新塘镇

怀素到底在何处圆寂?陵墓陈在何地?史料上查不到确切讯息。但有两条很微弱的信号或许能提供查证线索。一条线索来自于湖南衡东县。衡阳市学者罗伟雄、罗步庵《怀素塔考》记述,查索清道光、光绪《衡山县志》可发现——“唐代草圣怀素塔故址,在湖南省衡东县新塘镇,晓霞峰西南麓二童攻书山中峰。”怀素自公元799年塔葬,经988年风雨破损,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县令徐绵按“萃人才于一邦,培文风于千载”的理念,为培植风水,率众在“古怀素塔基”上首倡修缮,名曰“崇文塔”,所以衡岳之东出了两代状元及元帅等人才,代相传续,久盛不衰,经乾隆、嘉庆、道光、同治80年间四次修缮。据此线索,可寻查怀素在衡山县二童攻书山西南麓茅庵寺学书修行,授徒弘法,晚年因风痺病圆寂于茅庵寺,塔葬于二童攻书山之史实。衡阳地方学者对此历史作了认真考证:1997年衡东县史志办文新学、萧汉等与南岳南台寺宝昙方丈,作过为期半年时间的专题询查考证,其结论是:“晓霞峰侧二童攻书山中峰,是唐怀素窣堵坡故址”。窣堵坡,音译自梵文,是源于印度的塔的一种形式,在南亚国家较普遍,是供奉圆寂高僧之地。另一条线索来自于怀素故里。清康熙《永州府城图》,地图的东北方标有“怀素塔”,此塔如今已消失不见。清《零陵县志·古迹》亦记载,零陵县东门外建有一塔纪念怀素,仅掩埋其衣物,谓之衣冠冢。综合上述两条线索,回溯怀素多次往返衡阳之史实,加之古今未有专家考证过另有怀素塔葬之地。可见清道光、光绪《衡山县志》所记怀素塔遗址,应是信史,极有可能怀素圆寂并安魂在湖南省衡东县新塘镇窣堵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圣”怀素生平经历及其代表作一一一觅踪之一
怀素生平及其他
《小草千字文》成绝响
“草圣”怀素成长路径的人文价值思考
《书法导报》访谈 | 李科:怀素是永州最为闪亮的艺术名片
太癫狂了!5000年才会出这么一个和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