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闱品读|沈复《浮生六记》
userphoto

2022.08.15 贵州

关注


内容介绍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浮生六记》是清乾嘉之际文人沈复的散文记述。因光绪年间杨引传偶然在一书摊发现,后来受到许多文人的青睐,才得以刊印发行至今。全书六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闺房记乐》的情趣让他与爱妻陈芸之间的缠绵缱绻有了诗意;《闲情记趣》用白描的手法,将布衣雅士的审美细致呈现;《坎坷记愁》是他一生最痛的伤,也是读者们最惋惜的故事;《浪游记快》则将中国人游记里的豪兴与雅意,用精巧的小文进行了诠释;《中山记历》描画了琉球的风土与人情,《养生记道》记述了作者的养生感悟。 但最后两卷手稿已经失,他们的故事也只能从前四卷得以一观。

俞伯平说:“《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自然而然的文字,足以引起共鸣的情感,中国古典文化的高级美学,都在他不经意的书写中逐一浮现。


诗 情

刘樊仙侣世原稀,瞥眼风花又各飞。

赢得红闺穿好句,秋深人瘦菊花肥。

                                                           --管贻葄

翻开原文便会发现,每卷前页均有管贻葄(zuò)对《浮生六记》的题诗,出于好奇我便去查了查这位题诗的雅士。

管贻葄(1788—1848),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管贻葄在世的时候确实见过全本的《浮生六记》,并留下题诗——《长洲沈处士三白以〈浮生六记〉见示,分赋六绝句》,此诗收在《裁物象斋诗钞》(道光戊戌本)中。这是目前所知对《浮生六记》最早的记述。

有了他的题诗,我们能从诗句里窥见一点过去的痕迹。金庸说过“”为文章之首,有情的文字才是动人的,所以三白开篇就说既然《诗经》第一篇就是讲爱情,那么自己的故事便也从爱情开始吧。

写序的潘麐(lín)生说:“艳福清才两意谐,宾香阁上斗诗牌”,而这便是三白与芸娘的真实生活。从听见“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开始,三白心里就有了那个眉弯目秀,顾盼神飞的女子。就像《诗经·周南·关雎》里写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他就这样迎娶了自己心仪的女子。

这个被三白戏谑有些腐儒多礼的芸娘,虽然始终无法挣脱那个时代女子的桎梏,但依旧陪着三白一起走过了诗情画意般的日子。

"

书摘:

是年七夕,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

其癖好与余同,且能查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

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余深然之。

"

那个时候的他们与时代是不相容的,一般人家的相敬如宾已然是幸事,哪里会有卧房藏粥,诗书泼茶的闺房情趣呢!就算芸娘严格恪守礼法,但她也会拿茉莉小花逗趣三白,说即使茉莉花香似小人需借势,可就是佛手那般的君子之花,不也爱这“小人”吗?逗得三白连连称赞,为了接下芸娘的梗应是把自己三白的字号,与她喜欢的李白和茉莉相提并论。原来想要靠近喜欢的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找到相同点都是标准答案。

而那碗始终萦绕在他俩心间的粥,也一直留在每个打开这本书的人心里。新婚时芸娘为三白偷藏的小粥,让家里人笑话了她许久,却让我觉得暖心浪漫。后来她和三白为了臭腐乳分说起来的时候,三白说她像狗狗一样不懂美食,芸娘说她自嫁入三白家也有吃不惯的东西,但也在努力去适应,还说三白也应该尝尝臭腐乳的滋味,便打趣三白一句:“妾作狗久矣,屈君试尝之”顺势强塞了一口给三白。

喜欢他俩的诗书对话,更喜欢他们的心有灵犀默契共情。真的很想看到在那片绕屋瓜疏之地,有他们未完的情话,有他们手执的印信,有他们挣脱的自由。那碗深夜一起吃过的粥,那夜赏月一起喝过的酒,那天打趣一起戏谑过的花,都让我舍不得结束他们的爱情故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他们的眼中我又看见了《楚辞》里那句“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目成。”


闲 趣

烟霞花月费平章,转觉闲来事事忙。

不以红尘易清福,未妨泉石竟膏肓。

                                                        --管贻葄

如果提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学,那么幽居雅聚、长物闲赏就必然是美学里的内容。闲居这个闲字,最早写作“閒”,指墙壁间的缝隙,是空间维度上的空隙、空白,后来引申到时间层面,才有了空闲、闲暇的意思。

《礼记》里就有《孔子闲居》一章,而孔子闲居的目的乃在于--以“仁”与天地参。而对于“仁”这个问题,就要从“礼乐之原”的根本来说,那就是孔子提出的“五至”,即:志至、诗至、礼至、乐至与哀至。由心之志而发,志发而为诗,以诗言志。兴于诗进而据于礼,礼乐相生归心为哀。

而要理解“五至”就要有闲居、闲情、闲思,才能在一步一景中了解中国人自古就有的天人合一观念,进而通过和景致的对话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像当初东坡在对山水寄语时,他才开始明白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闲情记趣》里记录的远不止是普通人的生活点滴,而是整个中国文人独有的哲思观念,是透过“周、回、曲、折”讲述的中国古典文化里的以小观大,虚实相间的含蓄审美,这包含了读书人的人生哲学,也诠释了精致的美学概念。

"

书摘: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大中见小者,散漫处植易长之竹,编易茂之梅以屏之。小中见大者,窄院之墙宜凹凸其形。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廚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杆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

"

书里那些曲折景致让我忽然想到《桃花源记》,有些生活也只能在寻找之后才会发现。中国园林里的山石水榭、花草帘幔、斜径深巷,无一不是在雕刻生活。从五代兴起的江南庭园到南宋迁都后的园林盛景,再到后来的明清民间造园,都是从自然到人文,又将人文融入自然的和谐过程。

《兰亭集序》的曲水流觞因着闲趣而有了天下第一行书,《醉翁亭记》因着闲情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雅乐,《闲情记趣》因着闲思有了“我取”的思考方式,即取“清斯濯缨,浊斯濯足”之意,颇有屈子的做人风范。而这样的清净之思始终萦绕在三白的心中,也注定他在入世之中有了出世的想法,却在日常纷杂中无法抽身,苦苦纠结于生活与精神的无法共存。

于是,寄情于山水是他的最优解,也是许多布衣仕子的排解之道。从与芸娘在沧浪亭恩爱度日,到后来与友同游走山渡船,他把对仕途的期待和对山水的喜爱都藏在了心里。“仕”与“隐”这两种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时隐时现的,而这就如庭院楼阁里那些或暗或明,虚实相接的景致一样,所以到底是景在眼中还是人在景中,或许也只有中国古代文人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但无论是何种选择,三白不随人是非,能在普通绢布上描绘人间岁月,倒是符合晚清小红楼梦的美誉。一百四十年来,不止一位学者赞誉《浮生六记》为“晚清小红楼梦”。《红楼梦》是一种繁华过后的凄凉,曹雪芹是于锦缎之上设色,《浮生六记》则是一种布衣文人的日常哀矜,沈复则是于布帛之上描绘水墨,更切中普通世人的心。而这文字之切心,即是人世间最难得的真。



 浮  生

坎坷中年百不宜,无多骨肉更离披。

伤心替下穷途泪,想见空江夜雪时。

                                                       --管贻葄

"

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饭菜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最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子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林语堂


"

古代的文章叙事和今天我们理解的方式不同,在讲述故事层层递进的同时,还会兼顾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指引。从情到事,从人到物,从内到外无一不透着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

按清代管贻葄阅读此书后所写的六首诗看,每一记,记叙人生记忆中的一个版块。闺情、闲趣、愁心、浪游,与佚失的“琉球”“养生”两章,移步换景,反而有一种推杯却盏似的酣畅,就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内心挂碍。

我很喜欢林语堂先生的“安乐”二字,与我而言内心的安宁平和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但在三白的故事里,在那个早逝的芸娘身上,我却无法看到这两个字。潘麐生镌刻了浮生若梦的私印,觉得人生海海谁又能与之言?是啊,这一生如梦幻般的短暂存在,又能有多少的欢喜呢?

为了生计两夫妻奔波忙碌,借钱还钱,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如果说《红楼梦》是讲述了富贵人家的悲欢离合,那么《浮生六记》就是娓娓道来普通人的生活境况,我想这也是大家喜欢这本书的一个原因吧,毕竟,我们大多都是普通的沧海一粟而已。

作为当时颇具人气的小书,《浮生六记》与冒襄的《影梅庵忆语》、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等成为了当时人们热衷的作品。这类文学作品所记往往是个人家庭琐事,多不合正统礼教,但却因为那一点点的不合正统,让看书的人在琐碎生活里找到了一丝慰藉。一如芸娘喜欢《西厢》,又如三白让芸娘女扮男装轻舟会友,那样的生活不合正统,那样的他们不被接纳,可我却很喜欢。

我一直觉得一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并不止是文字有魅力,更多的是打动了每个看书的人。无论是百年前的古人还是今天的我们,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打动自己的地方,历经百年动荡依然人气不减。时至今日还有人会为了三白的无能而愤慨,还会有人为了可爱的芸娘而心疼,还会有人在那些平淡的文字中,品味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底蕴。

想起两年前初读这本书写下的文字,实在是稚嫩得很,那个时候的自己尚不能理解书里真正的可贵之处,只是一味的在故事里游荡。现在重读之后,终于开始明白太白说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短短的故事,短短的人生,我们又何尝不是时代天花板下的他们呢?

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芸娘说我们因一碗粥相知,又以一碗粥惜别,哀伤的不是与你分别,而是担心未来无人问你粥可温,无人与你伴终古。也许只有庭院中那些不随尘世而去的山石,才能始终如一的在你身边,与你对话。落日时的那片烟霞转瞬即逝,多像你我虚无缥缈的浮生,偶尔在笔端下短暂停留,而后便如同佚失的手卷那样,无以记述......

《浮生六记》

               --小闱

浮世如烟难为欢

六卷写尽平生事

芸娘倘问粥寒温?

望断天涯泪归思

图文编辑:小闱
图片来源:网络
     音乐提供:QQ音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浮生六记》:从沈复和芸娘的闺房之乐中学习夫妻相处之道
“有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节令丨今日腊八,你喝粥了吗?
浮生六记 | 他生若续此生梦,踏遍烟霞慰所思
《浮生六记》:“晚清小红楼梦”带你看透富贵红颜与浮生悲凉
【今日读诗】无人为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这句诗里,有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