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题研究如何与教学相结合?

(本文首发教育期刊《星教师》2021年12期)

去年,学校一位老师申报了一项课题,已经批准了立项,我把立项通知送给他,并说,你们什么时候召开“开题报告会”让我参与一下,我想旁听。

谁知过了两个多月,没有听到动静,再次见面我又问,课题研究开始没有?

他说,等到结题前一个月再做准备,这时候有点早,大家都这么忙。能来得及吗?那有什么来不及的,大家分头在网上下载点东西,拼凑一下,就成了。我才明白,人家的课题原来是这么做的。相信这样的做法,不是少数人,为了“课题”而“课题”,大家为的不是研究的过程,而是追求一种结果——最后那一张结项的证书而已

沦为“证奴”,罪不在教师,的确课题研究是我们的短板,是我们的弱项,我们的主业是做教育,搞教学。可是,我们想过没有:当我们面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迎接挑战?是感觉从来如此还是努力去改变?

鲁迅先生说,从来如此,便对么?课题研究不是虚无的,它应当来自教育生活,为之教育成长发展所做的一种努力探索。

一、教学即研究

爱莉诺.达克沃斯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教授,皮亚杰和英海尔德的学生,她坚持皮亚杰临床访谈的方法,通过亲身的教学去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其著作论文不多,但正如翻译者张华教授所说的那样,“每一篇都清丽可亲,血肉丰满,是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自然生长。”

华东师大张华教授等翻译的达沃克斯的《多多益善——倾听学习者的解释》,其中的文章用记述的方式详细描绘了她和她的朋友们对孩子学习过程做观察和教学干预时发生的故事,教学与观察融入其中,看不到研究者与学生相隔离的痕迹,“教学即研究”,非常自然地在学生的学习中互相生长着。

是啊,“教学即研究”,只要发生教学行为,我们就是在搞研究。

二、一线教师最有价值的课题来自教学实践

一位老师曾问我,我想做一个家庭教育类的课题行不行?当然行了,但最好的课题还是来源于教学实践。家庭教育可采用的样本很单一,不具有普适性。一种方法,在这个孩子身上取得成效,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这样的研究是有局限性的。狼爸虎妈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1.基于真问题的研究。

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是前人已经探究过的,并且已经有了研究成果,但还有些问题,真实存在于教学之中。比如,有一次,一位数学老师问我,女生为什么学不好数学?我说,这个问题应该是数学学习的策略问题,你就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为课题,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总结、归纳吧。

这位老师真的做成了课题,把学生遇到的数学问题归类整理,分别用列表、画线段图、画几何图、用代数法等策略来解决问题,学生来讲解归纳方法,教师最后提炼总结,学生写数学日记,办理“趣味数学”小报,一个个学习数学的兴趣高涨。这样的课题研究接地气,对促进教学有着直接的意义。

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农村初中,新教师较多,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混乱无序,比如七年级学生来自各个学校,开始寄宿在校,规则意识淡漠,需要重新建立学校规则,八年级的学生需要重新树立人生目标。我们基于此,确定了《农村初中主题班会课程化的实践研究》,编辑了三套班会课的教材《迎着朝阳出发》《在路上》《聆听花开的声音》,将每学年24节班会课按照每月一个大主题,三个小主题,进行设计编排,让新老教师不再为班会课上什么,怎么上而发愁,也使德育教育序列化、主题化。

一个问题,可以从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角度,分为真问题和假问题。真问题是指在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与事实相符合的、能够揭示事物之间一定矛盾关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具有研究和解决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作为课题来研究和解决。教师在确定课题研究的问题时,需要对问题的真假进行识别和判断,选择真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只有来自教学中,产生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的研究探索才更有意义。我们的实践活动和研究不脱节,还可以使研究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活动。

2.基于真思考的研究。

有一次,有个老师提出,我们学校有个怪现象:姐好弟差,哥好妹差。值不值得研究一下呢?我想,这个问题只代表着特殊情况,不具有普遍性,我们的课题研究要思考教学中真问题。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还需要利用课题标题将问题的相关方面,诸如问题背景、问题范围和对象、解决问题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等信息在课题标题中尽可能地表达清楚,显示问题与课题的关系、表明问题向课题的转化。例如,“让科研之风吹遍校园”,看不到要解决的问题,问题与课题的关系也不明确。而“整本书阅读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从标题中可以明确课题拟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范围和对象、解决问题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目的等与问题密切相关的信息,看出问题与课题的关系。这样,问题就成功地转化成了课题。

3.基于真实验的研究。

问题源自对教育细节的观察,源自对教学现象中“痛点”的反思。

我们申请了一项课题,需要统筹规划研究的步骤。猜想——实验——论证——再实践,不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们的研究靠剪切、复制、粘贴,那样的假研究对于提升我们的研究能力,改进教学没有丝毫意义。

2016年,我发现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小论文写作缺乏深度和理性思考,而小论文写作是中考中一个必考项目,分值为5分。我通过与多名历史老师交流,发现学生缺乏体验,两张图片放在一起,他们认为这些就是互不相干的图片,如何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

于是,我申报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历史小论文写作的实践研究》,通过和课题组老师分头带领学生到洛阳的博物馆、龙门石窟、汉光武帝陵、白马寺、北魏孝文帝陵、千唐志斋、庙护古村落、魏坡清代民居等地参观,让学生走近历史,亲近历史,从而获得情感体验,通过一个石狮子头顶的花纹看等级制度,从一片秦砖汉瓦讲述它背后的历史,学生带着疑问上网查阅资料,去拜访历史见证人,再用文字写下一篇篇历史小论文,学习《抗日战争》一课,学生感觉战场在东北、华北,我们离战场很远,日本侵略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影响啊。我就让学生自己回家找抗战老兵做访谈,请老革命到学校作报告,讲我们周围发生的抗日战争故事,学生忽然明白,自己的脚下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自己的祖辈曾经被侵略者杀害,自己的祖先曾经为抗击侵略英勇负伤,自己还是英雄的后代,其中马梦格同学写的《不能忘却的历史》获得河南省历史小论文一等奖。

课题研究既可以有共性的学术性要求和规范,也可以有个性化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智慧。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需要的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意识。

三、课题研究如何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我们经常做的一些工作就是在做课题研究。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

课题研究与教学结合的四种形式:

1.教学实践——实验研究

我任教小学语文时,学生默写经常出错,为此我编了一些歌谣,比如识别“辩、瓣、辨”这三个字,我让学生记忆:中间有言是争辩,中间有瓜开花瓣,一点一撇要分辨。记忆“飘、漂、瓢”时,让学生背诵:落花随风,飘落水中随水,被你一舀去了。

在从事历史教学时,最难记的就是时间。三国建立?曹丕--魏--洛阳--220年我让学生记成:曹丕喂洛羊一天二两饼。李渊建唐哪一年?李渊建唐618年。李渊见糖留一把(618)。清军在1644年入关。清军入关,一溜(路)死尸(1644)!

这就是研究,通过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研究。只不过我们没有它归纳整理罢了。

我们备课前做的学情分析,考试结束做的试卷分析,都属于教学研究范畴。

2.同伴互助——集体研究

   教学中,我们遇到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在校本教研时提出来,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这一行为属于集体研究。采用群策群力的形式解决教学问题,我们这也是在搞研究啊。

3.自学研修——自主研究

有一年,学校召开期中考试分析会,我忽然发现,八年级英语学科前50名中,只有2名男生,随问英语老师是怎么回事儿?英语老师说,这是性别原因,男生根本就学不好英语。尽管我上学时英语很好,但如今我不教英语,也不了解英语教材,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发言权的,但这样的奇谈怪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王佐良,林语堂不都是男生吗?为此,我决定自己查找原因,先后读了新东方主编的《学霸是怎么样练成的》《你不知道的英语启蒙》《英语可以这样教》等书籍,甚至还专门下载了百词斩、乐词新东方、流利说等英语学习的APP逐个试用学习,和男生座谈查找他们学习英语中的误区,帮助学生调整英语学习策略,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并监督他们单词背诵情况,推荐好学好用的手机英语学习软件来解决不会读单词的问题,并每次英语学科组教研都参加,和老师们交流课堂英语教学,一起讨论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研究有没有意义呢?期末考试,英语学科前50名,一下子突破为19名男生。从那之后再没有老师说,男生就是学不好英语。

这样的探索,你一定也做过,这就是自主研究。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从而指导我们下一步的教学。

4.专家引领——专业研究

对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通过网络咨询一些教育专家学者,或者在学习时直接向专家请教,让专家从专业的角度来解释和解答,依据专家的解答和建议中,我们再去教学中实践。我们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研究,专业的研究。

可能我们不在意,我们没有把这些活动和高大上的课题研究相对比,其实,我们做的教学探索就是在研究教学。

四、如何将教学行为深化为课题研究

毋庸置疑,我们平时做的教学研讨、教学分析、教育尝试就是研究的一部分。只不过我们没有将它归纳整理升华罢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随时记录——让研究有迹可寻

我们的一些研究,一些做法,需要一手资料,作为老师要养成每日写作的习惯。

管建刚老师说,没有记录,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研究。

著名教育记者、策划家李振村先生,说起山东淄博的常丽华老师,常老师每天让一个孩子带一张便条回家,几年下来,积了20多万字,几家出版社争着要出版。

常丽华老师能从优秀走向卓越,陈琴老师能从优秀走向卓越,韩兴娥老师能从优秀走向卓越,薛瑞萍老师能从优秀走向卓越,就是因为她们多了那“10%”,每天利用10%的时间来记录,记录的“10%”。

身边的没有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老师呢?仔细瞅瞅,他们都少了那“10%”,记录的10%。

我们只有常写,才能将平时的教育智慧记录下来,让它不会丢失,不会被遗忘。

2.归纳分析——让研究连点成线

我们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上做的一些探索,需要不断地归纳整理,形成文字,从一个一个点,连点成线,由线成面。

管建刚老师在《关于教育写作》写道:“一线教师要想做好研究,必须记录,必须对记录的材料进行分析。然而,有一个问题,记录的材料要是同质、同一的,没有差异的,你的记录会失去分析的价值。看第1个记录和看第100个记录是一回事,还分析什么呢。只有从不同中找到相同,才有眼光,才有价值。“教育分析”,需要变化的、差异的记录,变化的、差异的记录,才是丰富的、活的记录。记录,要忠实于自己的教育行为,胡编乱造,那是伪研究,害人害己。也只有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记录才会丰富、多元、鲜活。”

沃野千里,非自然一世之孕育;江河浩瀚,非一天能汇聚成功;沙漠广袤,非一时风吹之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积沙成塔,从量变到质变,始于点滴积累。只有定期的分析归纳,才能从中发现研究的价值和教育的契机。

2.理论提升——为研究寻找支撑点

我们做的教学研究,总结的教学经验,提炼的教学智慧,需要寻找教育理论的支撑点,唯有如此,我们的研究才有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不要让我们的教学经验仅仅是经验,如果没有理论的提炼和升华,就会像珊瑚一样,没有生命力,只能随之死亡。我们需要理论知识,让我们的教学经验可以不断传承,真正散发出无比的生命力。

学习教育理论,可以使我们知道教学中是否有漏洞,我们的做法能不能得到支撑,我们的教法有没有依据。学好理论,打好地基,不是为了今天能躲过风雨,而是为了明天能盖更高、更好的高楼。

但是,不管怎样理解课题研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一定要做真研究。只有真的研究才会使我们不知倦怠,才会乐此不疲。

别把课题研究神秘化,我们就处在时刻研究的氛围中,只是从来没有觉察。“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课题研究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得以升华,可以使我们过上教师的专业生活,更有可能使我们实现从教师到一线教育专家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华.教学即研究——达克沃斯教学思想探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2):9-12,52.

2.费岭峰著《怎么做课题研究》

3.管建刚《管建刚谈教育写作》

4.文久江《中小学一线老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题研究报告 范文
校本培训之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张瀚)
优秀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微型课题研究
小课题行动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