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政四余研究新发现
一、天文坐标系
古今中外的占星学,有3种坐标系,分别是“赤道坐标”,“黄道坐标”,“似黄道坐标”。下面的图片标示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黄色圆圈是黄道,黑色圆圈是赤道,B点是赤道上的一个点,两个蓝色的圆分别是通过B点和球心的大圆、并且分别和黄道、赤道面垂直。P是赤道和黄道的交点,也是春分点,赤经和黄经的计算起点都是P。
1) 黄道坐标。某时刻太阳在黄道的黄经位置是A点,PA这段弧,就是太阳的黄经。
2) 赤道坐标。同样的时刻,太阳在赤道的赤经位置是B点,PB这段弧,就是太阳的赤经。
3) 似黄道坐标。将赤道坐标上的B点投影到黄道面,得到C点,PC这段弧就是极黄经。
中国古代天文学采用的似黄道坐标数据,是C点的数据,这不是现代天文学上的黄经。古代的天文学只测赤道坐标数据,不测黄道坐标数据,黄道面上的数据是由赤道坐标数据投影推算得到的,和现代黄道坐标系下测得的数据不同,由赤道数据推算黄道数据的过程,叫“推黄道术”。
二、七政四余盘式源流
从清朝开始,七政四余就成了绝学,命理界很少有人会用七政四余推命,用七政四余推命也已经不验了。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由于七政四余排盘需要用到“量天尺”,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星历表”,量天尺是由朝廷的钦天监发布的,历史上每隔几百年就会进行一次历法改革,颁发的量天尺也会有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七政四余的命盘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再用以前的方法去推命,自然没有准确度可言,其次,和其他任何一门玄学一样,后代人不断给他添砖加瓦,糅合参杂其他术数的内容,导致整个体系越来越复杂,相互矛盾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其理论不能自圆其说。久而久之,七政四余就衰落了。
因此,想要用七政四余推命,必须将各个朝代的盘式弄清楚,再对照相应朝代的古籍去推命,这样才可能有准确度可言。七政四余有以下三种盘式:
1、宋朝以前
宋朝以前的七政四余,是最古的、最正统的七政四余,典型的代表作是《三辰通载》,其论命方法简洁可行,准确度可以说是铁口直断,盘式如下:
盘式简述:
1)先划分出黄道恒星星座,再根据星座划分十二地支子、丑、寅...亥,十二地支没有五行属性和方位属性。
3)十二地支子、丑、寅...亥,和黄道十二星座完美对接,每宫30度(今度)。这里的星座,是指黄道恒星星座,并非黄道回归星座。
2)28宿没有五行属性。
4)有化曜神煞,例如:天禄、天刑、天印...等十几个神煞。
5)没有宫位神煞,例如:天乙贵人、羊刃、红鸾、天喜等几十个神煞,这些神煞不属于正统七政四余的内容。
6)不用五行生克推命,而是用相位、宫、度衰旺。
7)行大限时,没有出童限之说,固定1-15岁行限属于命宫,16-25岁行限属于相貌宫.....
2、元朝、明朝
用的历法叫《授时历》,元朝、明朝的七政四余除了盘式不同,整个体系又加入了其他术数的内容,其理论相互矛盾的地方太多,推命方法五花八门,衍生出琴堂、国老、耶律等主要派别,典型代表作《果老星宗》《郑氏星案》《星命总括》《星平会海》。
赤道十二宫的划分方法,是以女2.1度左右作为子宫的起点,保证子宫的中点指向正北方,大概是位于虚、危之间,在虚6度-9度左右,再根据子宫所占的宿度,定出子宫的起点和终点,其他宫位置就可以依次确定了。为什么是虚6度呢?这其实是磁偏角,是地磁北极和地理北极的夹角,而各地的磁偏角有各有不同,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伟烈之谜三部曲——一行观测磁偏角》,元朝、明朝的七政四余盘式如下:
盘式简述:
1)以28宿某个位置为起点,在赤道上划分十二地支子、丑、寅...亥,每宫度数相等,然后将赤道十二宫投影到黄道上。
3)黄道十二宫子、丑、寅...亥每宫度数不相等,大致在28-33度左右;十二地支和黄道十二星座、黄道回归星座都不能对接,因此无法解释如何将星座纳入推命体系。
2)28宿有五行属性,十二宫也有方位和五行的属性。
4)有化曜神煞,例如:天禄、天刑、天印...等十几个神煞。
5)有宫位神煞,例如:天乙贵人、羊刃、红鸾、天喜等几十个神煞,这些神煞是古法八字纳音神煞禄命法、或者六壬的内容,是后人加入七政四余的。
6)主要以五行生克推命,但宫位五行、28宿五行、往往相互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以至有宫度之争。
7)行大限时,有出童限之说。
这里重点要说明一下,元朝、明朝时期的七政四余,十二宫是不相等的,每宫度数大致在28-33度左右。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古籍上白纸黑字写的一清二楚。翻开《星学大成》开篇第一章,有授时历法黄道宿度过宫之图,图片如下:
图3:授时历法黄道宿度过宫之图
图片中的数据,存在抄写错误,已经根据史料上的记载进行了更正。很多书上这个图片是不清晰的,看书的时候就容易忽略过去,没有认真去做加减,导致学七政四余很久,还不知道十二宫的每宫是不相等的,
“授时历法黄道宿度过宫之图”这句话应该这样读“授时历、法、黄道宿度、过宫之图”,它的含义如下:
1)“授时历”是元朝颁布的历法名称。 2)“法”是模仿、效仿的意思。 3)“黄道宿度”表示这是黄道上的宿度,不是赤道宿度。 4)“过宫”,指的是每宫的宫界位置。
把这个图片归纳为如下表格:
宫位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
起点女2.06危12.65奎1.74胃3.75毕6.88井9.35柳3.87张15.26轸10.08氐1.15尾3.01斗2.77
表1:授时历黄道宿度交宫数据
注1:十二宫的顺序在星盘上是逆时针排列的。
注2:数字已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2位。
注3:以上度数是古度,1度=100分,1分=100秒。古人这样设置,很方便数学计算,例如1度38分8秒,就记为:1.3808
上面的表格,是每个宫位的起点,如果要计算每宫占多少度,还需要知道28宿的宿度。这幅图片已经说明了是“授时历”,我们去授时历里面把28宿的宿度找出来就行,《元史-卷五十四-志第六》记载的28宿黄道宿度如下:
角:12.87,亢: 9.56,氐:16.40,房:5.48,心:6.27,尾:17.95,箕:9.59,斗:23.47,牛:6.90,女: 11.12,虚:9.01,危:15.95,室: 18.32,壁:9.34,奎:17.87,娄:12.36,胃:15.81,昴:11.08,毕:16.50,觜:0.05,参:12.18,井:31.03,鬼: 2.11,柳:13,星:6.31,张:17.79,翼:20.09,轸:18.75
根据表格1的宫界位置和28宿的各宿宿度,可以计算出每宫所占的宿度。以子宫为例,子宫的起始位置是女宿1.38度,终点位置在危宿12.65度,子宫跨越了女、虚、危3个宿。因此,子宫度数=(女-2.0638) + 虚(9.01) + 危(12.6) = (11.12-2.0638)+ 9.01 +12.6491= 30.7153。这是古度,换算成现代的度数是30.7153 * (360/365.25)=30.27。依次将其他宫位的宿度算出来,如下表:
宫位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合计
宫度30.7232.7032.2430.0228.2828.6630.7032.6932.2530.0227.3029.67365.25
表2:黄道十二宫宫度
这么一看就一目了然了,足以证明正统七政四余的十二宫是不等宫,每个宫位的宿度是不同的。你再去看《果老星宗》上面记载的数据,按照上面的方法推算出来的十二宫,也是不等宫。这个不等宫的系统,是相当高明的,把天文和历法统一起来了,例如子宫30.27的意思是,太阳进入子宫30.27天后,开始进入下一宫,把12宫走完,就正好是一年365.25天。
3、清朝以后
蒙古人入侵中原之后,带来了西方的历法,明朝进行历法改革,史称《回回历》,明朝还没用上这新玩意就灭亡了,清朝拿来当做宝贝,这套历法称为《时宪历》,一直用到清朝灭亡。
清朝以后七政四余划分十二宫,是在黄道上进行划分。按照西方占星学的方法,以春分点作为白羊座的起点,让白羊座和戌宫对应,依次划分出十二宫。因为岁差的原因,春分点每隔70年左右就移动一度,这样排出来的命盘,28宿和十二宫的对应关系就会不断变化,东方七宿在若干年后跑到北方去了,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七政四余。除非再发明另外一种新的推命方法,否则如果再用《果老星宗》《星学大成》等古籍上的方法去推命,那样只能是瞎猫子碰上死耗子,完全看运气了。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现代七政四余教材,大多为港台人士所编著,里面划分十二宫的方法,和清朝是一脉相承的,也是西方占星学的宫位划分方法,而不是《星学大成》《果老星宗》等古籍上的方法,例如某《××指南,果老星宗 合编》教材,前面教人用清朝的量天尺排等宫命盘,后面教人用果老星宗不等宫命盘的体系去推命,这两种命盘之间的宫度差距有15度左右,怎么可能算的准?这样玩下去,神棍行业要被玩坏了。
清朝七政四余盘式简述:
1)先划分出黄道回归星座,十二星座和十二地支一一对应,每宫度数为30度(今度)。
2)十二地支和28宿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每70年左右,宫界就偏移一度,若干年之后东方七宿会跑到北方去。
3)主要以五行生克论命,但十二地支的方位属性、五行属性不符合传统定义。
4)宫、度分别有不同的五行属性,宫位五行、28宿五行、往往相互矛盾。
5)有化曜神煞,例如:天禄、天刑、天印...等十几个神煞。
6)有宫位神煞,例如:天乙贵人、羊刃、红鸾、天喜等几十个神煞。
7)行大限时,有出童限之说。
三、五星【伏疾迟留逆】是怎么计算的
“伏疾迟留逆”这几个词的意思,翻遍古今各种书籍,都无法找到详细的解释。古人写的天文志、律历志,那是给钦天监一类的人看的,默认你是钦天监级别的专业人士,已经懂了“伏疾迟留逆”这几个意思,不会给你详细解释其中的道理;现代人写的天文学书籍,也是一笔带过,恐怕连作者自己也没弄明白。要弄清楚这几个字的意思,你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天文学知识:
1、 行星的运行轨道
2、 地内行星、地外行星
3、 交会周期、上合、下合
不明白上面几个概念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查找,英文好的朋友建议看这里: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junction_(astronomy)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lar_System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并非标准的正圆,而是椭圆,太阳也并不在这个椭圆的几何中心点。行星的运行的速度并不是匀速,而是时快时慢,有时候速度比地球的速度快,有时候又比地球慢,站在地球上看行星就会出现出现"伏疾迟留逆"这几种状态。它的本质上是因为行星和地球运动速度不同,导致两者之间距离的变化。
下面的图片,是水星绕日轨道、地球绕日轨道和水星视运动轨道(以地球为中心看水星),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水星的视运动轨道是不规则的曲线。
图4:行星轨道示意图
下面以水星的一个合会周期为例,来详细解释什么是[伏疾迟留逆],水星于2020/1/10 15:19上合,于2020/5/4 21:41再次上合,经历的时间是115天6小时21分。下面的图片,反映的视水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横轴是时间序列,纵轴是两者之间的距离。
图5:水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关系
1、伏。水星于2020/10日到达上合位置,如图6所示,这时候正好和太阳,地球连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由于太阳的光芒太强,行星被光芒掩盖而看不见,这时行星的运行状态称为伏。当继续水星继续逆时针运动,只要是在距离太阳一定角度之内,还是会被光芒掩盖而看不见,这个角度称为伏度角。对地内行星而言,在上合和下合的前后,都有“伏”;对地外行星而言,只有上合的时候有“伏”。
图6:合伏
在伏的阶段,水星是快速顺行的,因为在地球上观测不到水星,只能用“伏”这个词来定义它的状态。伏的时候依然是顺行,反映在图5的曲线上,曲线是不断上升的,说明水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拉开。
2、疾。2020年1/31日,水星走过了伏度角之后,不再被太阳的光芒掩盖,从地球上就可以观测到水星在太空中运行,此时水星是顺行的状态,运行速度比平均速度快,这个过程称为疾。在“疾”的过程中,水星会开始减速,但减速之后的速度依然比平均速度快。好比是开车轻踩了刹车,虽然速度放慢了一点,但还是很快。疾的过程依然是顺行,反映在曲线上,曲线是不断上升的,说明水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拉开。
3、迟。水星继续减速,在2020/2/6日这天,它的运行速度比平均速度慢,这个状态称为迟。迟的过程依然是顺行,反映在曲线上,曲线是不断上升的,说明水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拉开。
4、留。水星继续减速,在2020/2/26日,水星减速之后的速度和地球相等,两者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从地球上看水星是静止的,这个状态称为“留”,真正的留只有一刹那,例如1秒、甚至0.1秒。但行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太远,两者之间的距离发生微小变化是无法通过肉眼观测到的,只要肉眼观测不到水星的位移,就统称为留,这个过程大概持续2天。反映在图5曲线图片上,就是这个曲线的最高点位置,会持续2天的时间。
5、逆,水星继续减速,当速度比地球的速度还慢时候,从地球上看水星,原本逐渐远去的水星又跑回来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开始拉近,这个过程称为逆行,反映在图5的曲线上,曲线高度开始降低,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小了。逆行阶段一般发生在下合的时间点前后。
6、留。行星减速结束后开始加速,当加速到速度和地球速度一致的时候,地球和行星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这时候从地球上看行星,行星是静止的状态。
7、迟。行星继续加速,但速度低于平均速度,这个状态称为迟。
8、疾。行星继续加速,运行速度高于平均速度,这个状态称为疾。
9、伏。行星运行接近上合的位置,又进入伏的状态,当达到下一个上合点的时候,就完成了一个交会周期,又开始从第一步的状态开始重复循环。
面例子中的数据,是本排盘系统从行星的实际运行坐标计算出来的。在历代的天文、律历志上面,也有关于“伏疾迟留逆”的划分方法,相对而言比较精确的是《授时历》上面的划分方法,但《授时历》的划分方法也存在很大误差,特别是水星的“伏疾迟留逆”状态误差极大。因为水星运行速度最快,偏心率最大,古代因为观测手段的限制,测不准也是正常的
图7:水星相合周期内运行状态
表格说明如下:
1) 段目:将一个合会周期分为若干段,每段的名称。
2) 段日:每个段目内包含有多少天。段日这一列的数据加起来,就是一个和会周期116天。
3) 段日(修正):用本排盘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这不是原文的数据。
4) 平度:水星在这一段内,视移动的度数。
5) 限度:计算行星在这一段内的入历度、盈缩差的参数。
6) 初行率:水星进入这一段内的初始速度。
为什么说授时历的这个划分方法误差极大,原因如下:
1、水星的合会周期并非总是116天,而是在105-129天之间变动,如果不是116天,这个段目的划分方法就破产了。水星的合会周期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rcury_(planet)
2、红色文字标示出来的数字,和绿色文字标示出来的数字,是中间对称的,这很明显是人为武断规定的。如图4所示,站在地球上看水星,它的视运行轨道不是圆、也不是椭圆,而是不规则的曲线,是不可能测出这么对称的数据的。
3、最后一列的初行率数据,和实际误差极大。例如(2.1558 + 1.7034)/2=1.9296,平度/段日=34.25/17.75 = 1.9296,这说明最后一列数据,是利用2.1558这个数据线性推导出来的,而不是实测数据。经过本系统实际计算,在2020/1/10 15:19日上合的时间点,2.1558这个数据是合理的,但后面的数据就差的很远的了,不符合水星的实际视运动,根据水星不规则的视运动轨道运动曲线,无法得出这种线性的数据结论。
希望各位学七政四余的朋友,能回到正统上来,耐心去看古籍,不要被现代人所写的教材带偏了。限于篇幅有限,其他琐碎的问题就无法一一说明了,欢迎各位留言交流。
VX 1832084258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基础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
中国“二十四节气”与西方“黄道十二宫”的时间方位关系
二十四节气,岁差、岁差纪年法
撥砂定位用宋代開禧歷,擇日用校正歲差今歷
七政四余在线排盘系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