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期颐尊长,壮阔人生
期颐老人近照(2022·10)

上图这位长者,就是笔者的舅舅于杲卿先生。不仅在家乡郭村镇而且在江都教育界,都享有崇高声望:一位受学生敬重的老师;一位令同仁叹服的前辈;还是一位被世人羡慕的寿星!

值此老人家百岁华诞前夕,唯一的外甥也是曾经的学生,特撰此文,表达祝福与仰慕之情。

两舅舅与父母 摄于1988年

1923年11月,舅舅生于江都塘头的一个殷实之家,外公承袭祖业开油米坊。虽说做生意买卖,却秉承积德行善的家训,乡邻的口碑甚好,人称“思三爷”(排行老三)。外婆是泰州望族高氏之闺秀,知书达理,相夫教子。

外婆生了两舅舅及家母共兄妹三人,一家人对这个早显读书禀赋的舅舅寄予厚望!兄妹三人在家乡读完私塾后,特地让他外出求学,以着力培养,为光耀门楣。

泰 州 求 学

10~19岁

1933~1940年,舅舅先在泰州大浦小学插班读高小,后考入泰县县中读初中。据他的《无悔漫记》回忆录:那时离开父母的管束又正值青春萌动的他,求学路上走过一段弯路。迷恋武侠小说,常与“顽友”为伴,成绩明显下滑,以至于读初二时留级,幸得慈母耐心教导才幡然醒悟。“留级”成了他毕生难忘的记忆,也是学习征程的转折点,此后他求知求学,变得异常勤奋特别自觉。

1940~1941年,随着日军侵华加剧,敌机盘旋,狂轰滥炸,学校被迫停课。滞留泰州求学的舅舅,便跟随他表兄高世民(曾在泰州中学任教)于家中习文读史。别小看这短暂的“家教补习”,也积淀了一定的文史功底。据说,就这期间,表兄出于对表弟的偏爱与期待,特为他改名叫“杲卿”。

1941年日寇占领泰州,想安心读书完全不可能了!相当于初中水平的舅舅,被迫终止学业返回老家塘头。

省 城 从 教

24岁~40岁

在去省城南京之前,即1942~1945年间,“毕业”回乡的舅舅,在老家塘头被当地小学聘为地理教员,开启了从教生涯的序曲。

1945年抗战胜利后,舅舅和他的好友一行人由扬州乘船去南京谋职。先在南京国立第一临时中学(后称简易师范科)学习,1946年3月,考入南京市立师范特别科就读,当时说为培养区域内小学行政干部。是年冬在老家塘头,舅舅与江都吴桥大家闺秀吴秀民喜结连理。

师范学习结业,1947到1949年,舅舅先后被分配在南京市郊的巴斗山小学、下坝小学、丁家巷小学等地任教。

1949年12月到1950年8月,参加完南京市两期的小学教师轮训班学习后,已是“共青团员”的舅舅,曾主动要求下乡协助“土改”运动。可组织上分配他至燕子矶区工作,这才有幸相遇仰慕已久的“晓庄师范”,并进入由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师范附小任职。

1950年8月至1962年3月,舅舅在晓庄师范附小连续工作了十二年之久。虽然没能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谋面,但有幸与陶夫人、以及众多陶先生的学生一起共事,从理念到实践,沐浴并接受了陶先生的有关“生本主义”的贫民教育思想。

在晓庄师范附小工作的十多年里,舅舅从教师到教导主任再到校长,传承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潜心教书,立德育人,为培育人才,为造福农户,为学校发展壮大与品质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晓庄师范附小的校史上,有他写下的光辉一页。

恰如“平地一声雷”,1962年3月,他突然接到领导通知,以“文教支援财贸”的号令调离晓庄,很快组织关系被转到了鼓楼区商业分局。在那个年代,没有征求意见,没有讨价还价,只有接受与服从!

下 放 原 籍

46~55岁

1962年3月至1969年12月,舅舅在南京商业系统工作了7年多时间。据说当时迫于完成“政治任务”,单位领导反复动员他及全家下放农村。1969年底的一天,南京市蔬菜公司鼓楼区办事处敲锣打鼓,把他们一家用大卡车送回原籍江都塘头。幸好祖上分的房屋犹在,只暂时被人租住。

在故乡,多亏地方干部的关照,舅舅只干过一些轻微农活,时而夜晚给青年社员上文化课。下放“干部”常随公社干部一起,走村串户搞政治宣传与发动群众。

1973年,县委组织部安排舅舅到邻近的麾村公社去工作,时麾村供销社刚成立正用人之际,他在那里待了不到五年,负责生产资料门市部的收付款工作。

这里补充说下,1975年夏舅母因病不幸病故,“中年丧妻”,这对半百之年的舅舅来说,是莫大的人生打击!当时大儿子才结婚不久,还有一双儿女未成家。有人不免担心,日常生活一贯依赖舅母的他,如何度过今世余生?

后来的现实充分证明:舅舅不是庸者懦夫,他没有消沉,没有屈服,他坚强的挺过来了,还奏响了壮年人生的新乐章!

重 返 教 坛

56~68岁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中国社会,正处在百业待兴重振国力的时代,发展教育首先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而教师短缺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政府倡导“老兵归队”,正是在这个政策的引领下,在商业系统工作的舅舅被调回教育岗位。

1978年9月,舅舅被江都教育局分派到塘头中学任教。曾做过多年小学教师现已半百的他,眼下要担任高中的历史和地理教学,而且要经受高考的严格检验,足见其难度和挑战性多么的大!

在校长的支持下,他敢于担当,挑战自我;他勤于钻研,不辱使命。他边教边学、边学边教,他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他认真向书刊学习、虚心向同仁求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他这个“土八路”并不逊色于“正规军”!一度所教历史、地理的高考成绩,与县内名校不相上下或并驾齐驱。

1981年至1991年,离开塘头被调到郭村中学任教,他连续带高中文科班十年之久,“同时任教历史与地理两门课程”,这在江都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批学生在他教育引导下,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通过高考选拔,纷纷迈进高等学府,后来又都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或中坚。

1986年11月,矢志献身教育的舅舅到了退休年龄,蒙学校领导的再三挽留,又延续了五年,直至1991年7月才真正告别教坛。

1981年9~11月间,曾随舅舅在郭村中学短暂复读,聆听过他的授课。他秉持“以本为本”的思想,教学紧扣教材深挖教材;他狠抓课堂,善于提炼重点,当堂巩固消化,每节课常以简要的课堂测试而告终;他批阅试卷总那样认真与及时,让考试起到了检测教学功效与促进教学的作用;······

师恩难忘!今天都已事业有成的社会才俊,怎能忘记当年的高考拼搏?怎能忘记于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诲?怎能忘记老师那平和的心态与高洁的品行?!回味老师的教学,评说老师的人品,祝愿老师的健康,他们与恩师联系从没中断。

接待他们的登门造访,接听他们的关切问候,接受他们的礼品赠予,这是为人之师的荣光和欣慰!也是感人至深的爱的回馈!

老 有 所 为

68~90岁

1991年6月,年近古稀的舅舅告别了他奋斗十年并铸造辉煌的郭村中学,回到故乡塘头与大儿子夫妇一起生活。

闲居的岁月,他没有停息作为读书人的追求。1993年他撰写的《郭村保卫战的前前后后》,获得省历史教学研究会“特别奖”,2001年又被发表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铁流》第三卷上。

2002年完成了个人回忆录《无悔漫记》的撰稿并付梓。

利用退休的闲居时间,他还主动跟内行能人学习诗词的创作。勤于钻研,虚心请教;反复推敲,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大见长进。2009、2010连续两年参赛获“中华诗词华表奖”,2012年在友人的支持协助下,编辑出版了《杲卿诗文集》一书。

在退休的日子里,他还与乡贤族人一起修补完善了《于氏族谱》。参考多方史料,他撰写了《塘头于氏五百年变迁概况》、《明忠肃公于谦》等文章。

特别令人感动与惊叹的是:

2002年,在他八十岁生日之际,现已成为社会各界栋梁的门生弟子,他们结伴而来为恩师祝寿,场面壮观感人;

2017年,受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邀请,他出席了该校90周年校庆,并发表讲话;

2018年,他被授予“江都首批文史专家”荣誉称号;

2019年,荣获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共和国70周年纪念章”,级别之高,弥足珍贵。

舅舅全家福摄于1994年春

安 享 天 年

90岁以后

2013年8月,舅舅的大儿子(我的大表哥希彦)不幸病逝,这对老人身心是又一次沉重打击。所幸他心态好、想得开,不久就从丧子的阴影中走出来;所幸二儿子夫妇接替兄嫂主动承担照料父亲的生活;所幸他养成了规律作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数十年历经沧桑,早已看淡生死、看轻名利,总是怀抱感恩与宽容之心对事待人。“过一天乐一天”,这才有了他的今天——人人称羡的长命百岁!

一个人进入耄耋之年后,生活离不开亲人的照应。舅舅他幸运地得到孝顺儿子儿媳的悉心伺候,这是他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与自身领悟并践行养生之道分不开!

如今百岁华诞的舅舅,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每天早起早睡,坚持午后小憩,三餐饮食如常,生活极其规律。偶尔读书习字,喜欢看看电视,有兴父子对弈,乐意与人聊天。时而活动筋骨,时而眺望窗外,时而沉思遐想,时而闭目养神。总之,他心态好,人缘好,看什么都好。

纵观舅舅的百年壮阔人生,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总结一下!

其一,他那种豁达、乐观、积极的心态。无论遭遇失去亲人的家庭变故,还是社会环境对自己的不公待遇,他都能从容应对,不怨天尤人,从不乞怜忧伤沉缅伤感!能主动调整心态,努力适应新的变局。

其二,他那种敢于担当顽强奋斗的精神。还是不到二十的毛头小伙的时候,就从容登台为那些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大学生”授课;教书中断十几年且年过半百的他,毅然担起高中历史与地理的教学重任;在退休后的日子里,仍孜孜以求至老有所为。勇气可嘉,业绩突出,为之动容,令人敬仰!

感谢表哥表嫂为后人做出敬老孝亲的典范,祝愿吾舅健康长寿安享天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的天鹅之歌
江苏师范类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耒阳师范学校举办语文教师普通话提高培训来源:耒阳师范 董建军 发布时间:2018-06-25 15:28
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学做合一
1928年刊登的乡村教育实践: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第一年
万世师表 陶行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