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事 | 闵行区莘庄镇现存历史最长的小学排行榜

 城事 第167期

闵行区莘庄镇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被规划为主城副中心,而在这主城副中心中,学校林立,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尤其多。
那么你知道莘庄历史最悠久、并存续办学至今的小学,有哪些吗?

TOP3 莘光学校小学部(原莘光小学)

Since1936

莘光学校小学部原先为独立建置的莘光小学。
该小学创办于上世纪抗战之前的1936年,初期称为“西李小学”,解放前夕又改名为“沈家桥小学”,当时仅一个班级三十名学生,教职工两人。
1958年时,因为修筑当时的沪闵路(即现在的沪闵路,与老沪闵路不同),搬到叶家祠堂,改称为“莘光小学”。1964年,莘光小学扩建为完全小学。1966年成为莘庄中心校分校。1972年独立后转为公办。1976年因为开挖淀浦河,拆掉叶家祠堂,迁到瞿家湾(即现在的沪闵路报春路附近),而当时的徐闵线在沪闵路报春路附近的公交站名,即为“莘光小学”,为梅陇与莘庄之间的重要站点。

梅陇与莘庄之间,当时两个站点,一个闵浦桥(现莲花路地铁站),一个即莘光小学(现沪闵路报春路)

1995年,随着莘庄地区的城镇发展,莘光小学搬迁至闵行区级行政机构云集的雅致路,门牌号为100号,与雅致路18号的莘光中学为邻,正对闵行区人民法院。

1995年启用的雅致路100号校址(现为莘光学校雅致校区的一部分)

莘光学校雅致校区(南侧隐约可见闵行区人民法院标志性的大楼)

2001年,莘光小学与莘光中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的莘光学校,之后整体翻修了学校设施,并共建塑胶跑道操场与标准体育馆,小学部与初中部的活动空间实现了互通,可利用与可调配的教学空间大幅增加。

莘光学校(雅致校区,现为初中部)

2014年,莘光学校山花校区投入使用,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而位于山花路555号的莘光学校山花校区,紧邻闵行区委党校和闵行区人民武装部,毗邻风景秀丽的淀浦河生态廊道。该校区整体为莘光学校小学部所使用,该校区拥有独立的实验楼、专业教室、塑胶跑道、室内体育馆,环境十分优美。

莘光学校山花校区(莘光学校小学部)

莘光学校山花校区(莘光学校小学部)

莘光学校山花校区(莘光学校小学部)


TOP2 明星学校小学部(原明星中心小学)

Since1909

明星学校小学部原先为独立建置的明星中心小学。

这里的“明星”,并不是歌星影星球星的明星,而是在莘庄镇的东北部有一个叫“明星村”的行政村,大致范围在今天的淀浦河以北、顾戴路以南的黎安新村及周边地区。

明星学校小学部原名蒙养公学,由南张乡绅张薄泉创建于清未宣统元年(1909),南张也是一个地名,现存南张天主堂(南张安老院)是沪西南地区重要的一座宗教建筑。
淀浦河北侧的南张天主堂,莘庄最有代表性的宗教建筑之一

蒙养公学校址在丁家桥横塘庙,故又称横塘书院。民国元年(1912),改名松江县横塘庙国民小学,仅一个混合班,二十余名学生。1936年设西李分校,即莘光小学的前身。抗战期间,曾一度成为丁家桥私立小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初,改为上海市立横溪小学。同年秋,又改名上海市二十六区横溪国民学校,扩充到三个班级,并设陆昌分校和顾司徒庙分校。其中,顾戴路的“顾”即来自于这个“顾司徒庙”,而“陆昌”在莘庄地区过去是指“陆昌庙”,这座庙如今在上海康城东南方向的嘉闵高架边,比较不起眼。
嘉闵高架旁的陆昌庙现址

解放时,这所学校有四个班级、五个教师、一百四十名学生,其时三所分校各自独立。
1954年改属南马分校(南马是莘庄东北部的一个村名)。
1959年元月,横塘加宽时拆庙,校合借用南张社员私房,改称南张小学。1962年又搬到南张天主堂邻侧。1964年增设两个民办班,扩为完全小学。1966年与南马分开,始称明星小学。1968年办起一年带帽初中班。
1978年10月,改称明星中心小学。负责辅导全公社八所小学的教学业务和政治思想工作。1982年起,高年级增设英语课,成为全学区唯一教外语的小学。
明星学校小学部当年的名字——闵行区明星中心小学

1985年,上海县教育局和莘庄乡政府投资六十万元建造的新校舍,即位于如今的水清路黎安路附近。
闵行区明星学校

2004年之前,明星中心小学办过附属幼儿园,与小学合址办学,后附属幼儿园单独成为莘松幼儿园分园,并搬至秀文路158号,该幼儿园于2011年9月改制独立为公办的闵行区秀文幼儿园。

闵行区明星学校(黎安路大门)

2004年,明星中心小学与创办于2003年的报春中学(报春中学为初中,存续时间较短,校址为水清路769号,后被用于闵行区老年大学,现为莘松中学水清校区)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的明星学校,2016年正式定名为 “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学校九个年级全部位于水清路1118号,与黎安公园为邻,环境较好。

TOP1 闵行区实验小学、莘庄镇小学

Since1907 or 1905?

据《莘庄乡志》记载,闵行区实验小学、莘庄镇小学均源自1907年成立的蒙正学堂,由牌楼陈则忠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校址在三茅殿。(有另一种说法,说蒙正学堂创办于1905年,两校的百年校庆按较早的1905年溯源,本文两种年份均写)
闵行区莘庄镇小学建校110周年庆典(资料图片)

宣统元年 (1909),蒙正学堂更名迪新学堂,设四个班级,学生一百十人,教师四人。
辛亥革命后,改为莘庄国民学校。
民国二年(1913)松江县在校舍毗邻创建第六高等小学,民国十六年(1927),两校合并为松江县立第六小学。
民国二十五年(1936),政称莘庄国民小学。同年校舍失火被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剩余校舍又迎日寇破坏,只得停课。
民国三十年(1947) 7月,由地方人士募捐复校,修复简易校舍十二间。
抗战胜利后,新创办的莘溪、莘庄两所初级小学也并入 “莘小”,改称上海市二十六区莘庄国民学校,发展到十个班级级,学生五百十六人,教职工二十六人。因校舍不败,曾借用校门前民房五间。
如今的闵行区实验小学

1947年9月,用募捐款和上海市救济分署拨款,将旧校舍全部拆除翻建成平房教室十五间。
解放后,1951年改名莘庄镇小学,此时也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莘庄镇小学”的名称。
1959年列为县重点小学,时有二十个班级,学生一千零十四人,教职工三十九人。

闵行区实验小学(莘松校区)

1961年,在现莘东路30号建成三层教学大楼,计面积二千六百平方米,划归莘庄公社管辖。(此处现址为莘庄电信大楼)
1962年改称莘庄中心小学。1966年有二十三个班级,学生一千三百四十人,教职工四十二人,为校史上学生最多时期。文革初曾一度下放莘北、青春两个大队联合管理。

闵行区实验小学莘谭路校址内的上海县实验小学铭牌(天袁地访摄)


1975年农村小学划分学区后,学生逐渐減少。
1978年10月,划归上海县教育局直属,改名上海县实验小学,为当时莘庄地区历史最悠久、设备最好的一所完全小学。
1992年老闵行区与上海县合并成立新的闵行区之后,上海县实验小学于1993年正式改名为闵行区实验小学。曾经的本部为莘松校区,2004年开办春城校区(2013年开始为新本部),2008年开办景城校区,2014年开办畹町校区。
闵行区实验小学如今有四个校区

同期,莘庄镇小学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并分设南、被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莘西南路399号,而位于莘浜路的北校区则因为曾经莘中路的莘庄中学(高中)搬走之后获得了扩建的机会。

闵行区莘庄镇小学(历史悠久的北校区)

如果您毕业于以上四所小学中的任何一所,欢迎您在文末留下您读书时的故事。

本文参考资料:

《上海县志》1984年8月

《莘庄乡志》1987年2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闵行:上海的一个缩影
盘点闵行各镇命名由来,你都知道吗?(上)︱老底子
梅陇居民们快来看看,闵行24小时公园来啦,快来看看哪些在你家门口!
【提示】闵行3年内将新建、改扩建74所学校!
再见“莘庄站”,莘庄站今日正式开始拆除。感谢这20年有你的陪伴,期待更好的遇见。
上海宁注意!闵行区这次要有大动作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