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土地上<2> 夕阳照在中央大街(2008-09-26)

   2008年7月19日,和女儿带着孙儿、外孙女,从北京坐火车(动车组),大约8个小时后到达哈尔滨。安排住下后,“打的”去中央大街。按照游程安排,次日将去五大连池游览,利用下午短暂的时间,带着两个小孩去逛逛中央大街,看看松花江,让他们对哈尔滨作个粗略的了解。

                     

    来到松花江边,江风吹拂,只见西下的阳光洒落在江面上,显得波光粼粼。遥望对岸的太阳岛,耳边似乎传来“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的歌声。

                     

   在松花江堤岸边耸立着22.5米高的防洪纪念塔,这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于1958年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修建。

中央大街的起点就在这里

                     

   中央大街步行街是哈尔滨人的骄傲。大街全长1450米,宽21.3米,1997年哈尔滨市政府对其打造确定为步行街以后,成了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它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大批游人。              

  
   

   和上海外滩一样,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形成,凝集着一段殖民时代屈辱的历史。

   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采取“联俄制日”的方略,由此引出了以哈尔滨为枢纽的纵贯东北的中东铁路的修筑。

   1898年在铁路修筑中的哈尔滨沿松花江的荒凉低洼地段上,出现一条运送铁路器材的土路,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

   依靠强权取得中东铁路筑路和经营权的帝俄以此为契机加紧我国东北渗透,大批俄国侨民涌入哈尔滨,一些俄国人就在这条土路上搭建商铺经营,逐渐形成街道,取名“中国大街”。

   1924年,由俄国工程师科姆拉特肖克设计和监工,在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的方石全部采用花岗岩雕琢,形似俄式小面包,精巧、密实、光亮。方石路的铺就使这条大街凸显华贵,房屋的建造,经营的商品不断的上档升级。

   1925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名为“中央大街”并沿用至今。 

 

   五月份才去过欧洲,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方石路上,感觉与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巴黎协和广场的方石路相比也毫不逊色。 

  临街房屋,多是欧式建筑,如果不是满街的黑头发黄皮肤,你会以为这是欧洲的哪一个城市呢!

    据记载,在中央大街上的欧式及仿欧式建筑共有71栋,这些建筑汇集了文艺复兴式、巴洛克风格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国流行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其中列为市级保护建筑13栋。

   教育书店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是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的标签和代表。

                         夕阳西下,夜幕逐渐降临,市民纷纷拥来,中央大街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啤酒大赛,美女香车,歌舞升平,一派中国式的繁荣景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尔滨老建筑寻踪(二)
聚集世界建筑艺术精华的哈尔滨中央大街
中国的欧陆风情步行街——哈尔滨中央大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欧式建筑
冰城哈尔滨-哈尔滨中央大街
绮美黑土地(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