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创伤靠谱吗?​

童年创伤靠谱吗?

好多年前看过一本讲记忆的书,说人的记忆很多都是制造出来的,特别是童年记忆。我对此深信不疑。于是每次想要回忆童年,总要找一两位长辈见证人帮忙去假存真一番才放心。

精神分析理论中有人在释梦的时候,或者是解释某个人的某个很特殊的行为的时候,就会说这个人有过童年创伤,某个童年创伤让这个人有了后来这些反常行为,或者总是做一些古怪的梦什么的。

我读这些理论的时候一直将信将疑。总觉得那个被分析的人肯定是受了什么暗示,貌似回忆起来实则制造出来一个童年创伤,然后给这些仍然没有理解的幻梦或者行为一个解释。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有一个解释,就能安心很多。在这点上,那时候的我觉得,精神分析也好,一些貌似逻辑严密的论证也好,起到的作用都是个求放心而已。

我自己小时候经历了一个从外向到被迫内向的过程。我们乡下孩子的童年不像城里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家都两三个孩子,散了学或者放了假,呼啦啦一大群,跑来跑去,热闹得很。我也贪玩,跟在其他孩子后面跑来跑去,我想不起来当时是不是乐在其中,反正每次都要等姐姐喊我回家吃饭,才罢休。

小孩子实际上也有自己的圈子,我们家当时的邻居是一位退休的老医生,医生大儿子家有两个孩子,每到寒暑假都回到他们爷爷这来过。对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来说,算是成立的孩子。对那些平常领头带着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个挺大的压力,竞争关系吧。对我们这种跟在后面跑的喽啰,其实都一样,甚至还觉得有点新鲜。

平常玩儿的时候,有个跟我一样是喽啰的玩伴,我们俩总是一起。算是同类吧,关系自然要好些。县城里来的两个孩子比我们大几岁,指挥着积极些的喽啰做这做那,我们两个边缘喽啰就跟在积极喽啰的后面跑来跑去。在边缘的孩子,圈子意识一直不强,这可能也影响到了后来的性格。

就这样,领头人在假期和上学交替中你方唱罢我登场,我就一直相安无事的做着自己的喽啰。好像也没玩儿几个假期。有年暑假,也许是受了什么县城辍学流氓的影响,那年两个县城孩子格外的暴戾。我觉得我也受了影响。他们反复玩儿着流氓头子追打小混混的戏码,本来这也没我什么事的。

我的边缘喽啰玩伴幸运的扮上了小混混的角色。被追来打去,越搞越真。我不是也受了暴戾的影响嘛,觉得既然是哥们儿,那就得出手帮忙啊。结果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回了家。因为挨揍的伤都挂脸上了,母亲气不过,到邻居家找家长。还拖着我一起去的。

如今想起当年挨揍之后被母亲带着去找对方家长的场景,都还充满了难为情。那年月,村儿里的邻居之间关系都很好。很快当事人就被揪到了一块。两个大孩子说是闹着玩儿,不是故意的。说本来是跟我那个同为喽啰的玩伴在闹着玩儿,谁知道我跑过去也跟着大闹。玩伴儿跳将出来给两个县城孩子做了证明,证实就是我突然跑过去,有点类似咎由自取。

我猜当时尴尬和难为情的除了我,还有我的母亲。我到今天都对这事儿觉得很愧疚。虽然当初还只是觉得这事情发展的有点难以理解。孩子确实是没有那么多世故,但并不是缺心眼。自那之后我就再没跟县城来的两个孩子一起玩儿了,平常放学回家也没有再跟同样是边缘喽啰的证明人玩伴一起玩耍了。

经过短暂的跟本地孩子后面不那么积极的晃荡之后,似乎自那以后的日子,几乎都是跟各类看得懂看不懂的书作伴了。我觉得这很难说是一个童年创伤,更像是一种机缘,就是冥冥中把你带到某一种生活的道路上,从此就更愿意相信书本,跟作者聊天。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隔离在家时,儿女:“吃不完”,父母:“剩的我们吃,别浪费”
四下:小数数位对齐——跑来跑去的点
老家||蔻子
衣胞之地
孩子吃饭总是跑来跑去,妈妈很是头疼,育儿师只用了一招就解决了
孩子总爱跑来跑去?一招就能立即改善!|短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