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诗词中的鄢陵花事

腊梅

蜡梅是鄢陵县花,也是鄢陵花木业的象征。清康熙年间,鄢陵蜡梅作为中州名品远销京华,并赢得“冠天下”的美誉。

与君契阔十载余,闻君却扫身严居。

中年颇学慈氏法,迩来兼读长桑书。

梅开腊月一杯酒,冰泮黄河双鲤鱼。

拟向老禅分讲席,狸奴白牯意何如?

                                ——王士祯《寄梁曰缉侍御》

“梅开腊月一杯酒”句后,作者自注道:“鄢陵蜡梅冠天下。”身为诗界领袖,王士祯对鄢陵蜡梅情有独钟,反复吟咏,并明确记录道:“鄢陵蜡梅以裴氏、张氏为冠,每岁辇致京师,有一株至白金一锾者。”

《鄢署杂钞》云:“鄢陵素心蜡梅,其色淡黄,其心洁白,高仅尺许,老干扶疏,花香分馥。置之书几之旁,雅致韵人,堪供清玩。”

一锾约为六两。按照当时的物价,高仅尺许的一株蜡梅,可换得千斤大米。

蜡梅原产于南方,宋代引入中原,受到广泛喜爱。明代,鄢陵即以蜡梅种植著称,有老苏梅、胜府梅、任家梅、金莲花等名品。

明末战乱,古桩蜡梅被折为薪柴,几近绝迹,历经多年才得以复兴。姚庄一带居民种花为业,以蜡梅为主。“蜡梅一种,唯鄢陵知名。四方诸君子,购求无虚日。”

近代以来,国事沉沦,民生凋敝,鄢陵蜡梅业连遭挫折。至1934年,军阀靳云鹗滥移姚庄蜡梅万余株,用150辆牛车运往武汉。

鄢陵蜡梅的兴衰,也是时代兴衰的写照。

一枝枝,未曾经谢,黄时早如子。霜帘卷处。较金缕衣痕,多些香味。面面圣檀风外缀。萼蹙微笼紫。似昨夜、侯门烛灭,铜盘堆蜡泪。

传闻鄢陵战场多,问花何偏傍、荒城废垒。拈花嗅,形容遍,几番不似。多分安陵年少客,半醉后、金丸抛叶里。想天上、故人乡梦,惺惺长记此。

——陈维崧《花犯·咏鄢陵蜡梅花》

鄢陵花木的繁荣,得益于园林创建。园林创建,得益于人才兴盛。

明代200余年间,只有5万余人的鄢陵涌现进士20余人,时有“朱明天下鄢半朝”之说。鄢陵籍名士走遍中华,源源不断地将奇花异草引进故乡,“诸大家日以养花为事”,形成了许多特色名园。

明代鄢陵园林中,三花圃在县城东郊,为南京尚书刘讱所筑。“层冈耸峙,潩水遥连,台榭矗起,川原入望。”花圃四周,围绕着数千株古柿树。每到秋天,树叶红黄,如云霞围绕。园中的紫薇也有百余年历史。长春圃在县城东北,为宪副梁策所筑。有亭台有桥,积石为假山,峦壑幽邃,“移情累日,乐忘尘嚣”。学如圃在县城东南,为都宪郑二阳所筑,以梅花知名。“峰裁石丈,庭纳松阴,旁多菜圃,桔槔之声自怡朝夕。”此外,还有南圃、西园、寻芳园、甫园等,不胜枚举。 

《鄢陵文献志》中收录的乡村地图。伏村寨为阎尔梅客居之地。

 大户筑大园,小户结小园,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方圆数十里的花木种植区域。奇花异草及其种植技术,在鄢陵得以保留延续。

蜡梅之外,鄢陵也以牡丹闻名。“郊遂之间,栽植殆遍,其盛不减洛亳。”有姚黄、魏紫等传统名品,有来自海外的奇品,也不断培育新种。清初,马姓花农曾育出一种大红牡丹,“其色鲜艳,非诸品所及”。

事实上,明代之后人们访求牡丹,必须到许州鄢陵一带。明《亳州牡丹史》所录赤朱衣、海棠红、白莲花、缕金衣等神品、逸品,均得自许州。清代论及牡丹,王士祯称,“今河南惟许州,山东惟曹州最盛。洛阳、青州绝不闻矣” 。钮琇则说,“鄢陵、通许及山左曹县,间有异种”。

洛中花事近全荒,留与鄢陵及许昌。

尤物肯分江左去,为君作谱续欧阳。

——施闰章《许昌孙秀才园乞牡丹》

石泉/绘

清初,鄢陵名士韩程愈曾著《叙花》一文,记录鄢陵花木种植的盛况,春天的花事以牡丹为中心。

“牡丹之前,有水仙,有探春,有迎春,有辛夷,有玉兰,有红、白梅,有绣球,有海棠,有碧桃,有绛桃,有孤亭,有龙爪,有桃,有杏,有梨花,有李花,间杂杨柳颠倒于春风鼓荡之中,是皆牡丹之先声,而挟牡丹以并进者也。牡丹之后,有蔷薇,有天竹,有山矾,有山丹,有玉蕊花,有黄金带,有玉马鞭,有赤马鞭,有珍珠花,有丁香,有紫荆,有樱桃,有木瓜,有铁角海棠,是皆牡丹之余波,而继牡丹以续进者也……”

不厌其烦的铺叙,也反映了作者深深的自豪。鄢陵四季,都是花的海洋。

连骑来游谷口家,黄梅树树尽含葩。

班荆郑重留茶话,惜别投予双木瓜。

——汪绍焻《郑氏园圃小憩》

汪绍焻是清代收藏家,来到鄢陵又开了眼界——他的家乡浙江也是木瓜产地,但鄢陵木瓜不同寻常,比西瓜还大。

石泉/绘

花如人也,自有性情。花开花谢,写照人生。融入人们的生活,一枝一叶才是真正的风景。

静观古时行乞者,嵚崎自好殊堪诧。

墦间之乞乞而秽,邻醯之乞乞而诈。

五柳先生口拙辞,叩门乞食长声价。

何如好语从人乞,乞得名花植砌下。

参差位置任天然,磊落孤干凌冬夏。

风清花气上人衣,素瓷传茗向花泻。

老来频拭看花眼,护持莫遣花神咤。

——郑二阳《乞花行》

对花木之美的欣赏与追寻,也是对生命的反观与求索。曾长期在鄢陵生活的薛瑄深得其中三味:“盖昔人既兼友古今之善士,犹以为未足,又取草木之香洁秀异可爱者,以寓其好。若骚客之兰、陶潜之菊、周子之莲、林逋之梅。虽所取不同,而各为所适之志则一也。”

郑二阳曾任明代安庆巡抚,目睹了一个时代的崩塌。回到满目疮痍的家乡,以一介布衣的身份耕读存身,却未能忘怀花开的美丽。“生平拙守,无敢妄干。惟于花时,不靳求索。虽复雅道,是亦乞也。”

鄢陵阮寨系阮籍故乡,后因韩氏兴起,又称韩老村,韩程愈就生活在这里。韩家藏书楼名白松楼,楼旁有千尺白松一株,为嵩山特产,枝干无鳞,白如敷粉。在韩程愈看来,白色的树皮也是奇幻世界:“一如云头隐见肌肤间,前云老而落,则后云浮起。后云老而落,则下之浮起者如前也。”

韩程愈宦游既久,回到阮寨,“葺白松楼而居之”。

一株白松,见证着他的青春,牵引着他的情感。归老松下,足以安放人生。

一树花木,自成世界。处处名园,各有主人。爱花、惜花的人们雅集小聚,赏花赋诗,相与启发。

石泉/绘

清初,诗僧阎尔梅在鄢陵写下许多奇丽的诗句。他矢志抗清,壮志难酬,遂落发为僧游走四方,多次在鄢陵憩息。

身在花乡,知己相对,阎尔梅倾洒着不竭的诗情。

时花放千朵,明珠藏一颗。

知我独有君,知君独有我。

君知我兮烟霞侣,我知君兮金碧色。

试将烈火炼金碧,寒星迸跃光千尺!

——阎尔梅《为梁伏村醉后书》

花乡意趣,可否抚慰了诗人的心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芳 之 梅
鄢陵简介,概述
十月花事完全手册
【许言】花开17载,鄢陵花博会已成长为翩翩少年!
腊梅
这里将成为许昌鲜花最多的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