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众油画审美的初始阶段
userphoto

2024.04.18 上海

关注

我们提出"公众美学"的概念之后,开始对着这个概念进行拓展研究。我们在此再重复一次,这个概念是我们从1993年美国的艺术评论家Dave 希基发表的《神龙:美学论文集》中归纳出来的。参见《美学范式转换与公众美学》。

我们也查阅了国内的论文,从知网和AI天工,都没有查到有类似的概念。

当我们把这个概念加以进一步的拓展研究的时候,我们秉持着两个原则:一个是我们是从我们自己画画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是完全的逻辑拓展。第二,我们只关注油画,而且是美术绘画。我们不涉及其他画种或者当代艺术。

我们感兴趣的是我国的公众美学中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油画的审美?换句话说,中国的公众历史的传承中绘画的历史非常长,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从小接触国画,因此国画的审美是没有一个初始接触的问题的。但是油画就不同了。中国公众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油画?最初的接触对于公众美学的形成是有至关重要的的影响的。因此我们把这个问题做一个探讨。

中国人接触西洋绘画据说始于郎世宁在清廷为清王室作画。不过我们所说的公众,是指社会大众,不是作为精英的阶层。社会公众对于油画的认识在晚清阶段是间接的,比如新派人物康有为等人,他们到欧洲看到油画,回来加以评述。公众只是读到他们的文字,连图像也看不到。

这个能够目睹到油画的精英人群在清末民初增加到留法留美留日的画家,比如徐悲鸿等人。

到了民国初年,油画学习在上海开始,油画开始为公众所认识。我们认为这是最初始的阶段。这个阶段看到油画的人,还是在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

公众的绝大多数人,真正看到油画,或者说真正开始认真地看油画,我们认为应该是1960年代的后期。当时马路上弄堂口可以看到画家画巨幅的毛主席像,看他们几天时间画成这样的巨幅肖像。

一些当时成名的画作的图片,当时是登载在报纸上。尤其在1970年代出现了彩色印刷的报纸,油画作品的彩色图片出现在报纸上,使得油画的图像极大地传播到社会上,油画这个画种的图像第一次为所有人认识。

这个时期的一些作品,尤其成为社会公众瞩目的焦点。比如陈逸飞魏景山合作的《占领总统府》,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等。这些油画作品当时是家喻户晓。油画从来也没有在社会上得到如此的关注。

从公众美学对油画形成最初的认识这个角度看,到这个时间点,中国公众对油画的公众美学开始形成了。

换句话说,我们认为中国的公众美学对油画的初认识,就是从民初留学回国的画家开始到1970年代的大众全面接触到油画,完成的。这是公众美学的起点。后来的发展,都是从这个起点一步一步向前的。

陈逸飞魏景山 《占领总统府》197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文进意象油画作品欣赏
实力派女画家画狐画妖,用奇幻笔墨再现《聊斋志异》的中国味道
论公众的艺术辨识力
怀特海的教育思想
当代水彩画家 · 刘向东 2020
意象油画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