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喜林:用30亿打造林语堂故里,别把先生吓着
http://view.163.com/12/1006/01/8D3IC8KL00012Q9L.html?from=index
新闻频道 > 评论频道
郭喜林:用30亿打造林语堂故里,别把先生吓着
2012-10-06
62人参与讨论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当做产业开发的,能当成产业开发的文化尽管去开发,但是绝不能千篇一律,以行政命令式的方式去破坏性的开发文化名人的故里和故居。
作者:郭喜林
不管哪个地方,有个文化名人是好事,不是坏事。尤其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社会大众所公认和追捧的文化名人,更应当尊重与崇拜。
人们追捧名人主要是追捧其精神,而不是成为当今社会的某些虚无的追星族和粉丝。这些追星族和粉丝对所追捧的人连追什么都不知道,就知道高声叫喊和起哄。像这样,不追也便罢了。
而林语堂先生却不同于眼下当红的一些影视明星或者歌星,这些小青年有不少人就像早上草叶上的露珠,一见太阳就什么都没了,只是暂时闪了一点光泽而已。林先生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把他作为文化名人,帮他维护好属于他本来面目的乡村故里风格,别让风雨日久天长把他住过的老宅成为不可追回的苍生往事,那是对林先生最好的追捧和纪念,也是给后人们留下文化遗产的社会公德,更是为林先生故里的百姓做了一件善事。如果建一个林语堂纪念馆也就足够了,可以让林语堂先生在天之灵得到更多安慰。
然而,据10月4日福建省平和县近日宣布:一个世界级文学小镇即将诞生。平和县政府准备做大文化大师林语堂这一品牌,拟斥资30亿元将林语堂故里坂仔镇打造成世界级文学小镇。林语堂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他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此,并在该镇生活到10岁。他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被誉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世界文化大师。正是这样一位文化大师,他的故里被冠有文学之名而引起开发商的注意。可是,让商人用金钱开发文人的故里,让林语堂先生到达一个原本不熟悉的商业林立的区域内,日夜在生意人的嘈杂声中得不到安息,我们又于心何忍?
林语堂故居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坂仔镇,这是林语堂出生及童年生活的地方,绵延起伏的十尖山和石起山,门前的花山溪和古朴的小阁楼都承载着林语堂深切而珍贵的回忆,但经过大规模商业开发之后,这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记忆恐将一去不复返了。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不仅林先生在九泉之下无可奈何,就是衷心追随林先生文学之路的那些人,就再也找不到林先生曾经生活过的足迹之所在了。如果把林语堂先生生活中富有诗情画意的情趣给弄丢了,那么林的故居也就失去了特有的乡村田园之美。没了这些,让故居失去了本真,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纯粹的商业炒作行为。即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那么文学给予人的那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必将受到人为的破坏。
被人们质疑为政绩工程不足为怪,时下就是这样的浮躁社会。官员们是为了政绩工作的,还是为了弘扬林语堂文学精神而奋斗的。这个,大家心里必须明白。这是不同性质的两回事。只不过林语堂先生无能为力地被人利用了,因为他的名声和影响力太大,为官者不得不借用一下。
笔者认为,不管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弘扬文化名人之精神,都应当与纯粹的商业开发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便是文化产业沾上了不少的铜臭味道,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文化继承和发扬。因此,笔者觉得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当做产业开发的,能当成产业开发的文化尽管去开发,但是绝不能千篇一律,以行政命令式的方式去破坏性的开发文化名人的故里和故居。如果将所有原本属于乡村文化的名人故里改建成具有大都市风格的城市商业群,那真是破坏文化名人故里的罪魁祸首,绝对不值得提倡如此开发。如果让文化名人故里不伦不类的开发成为为官者创造政绩和升官发财的台阶和跷跷板,这将会使文化名人的名誉受到不应有的侮辱。
网易评论长期接受投稿和读者来信 电邮view163#vip.163.com(将#替换为@)
来源 >  红网
分享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小龄童:林语堂先生故乡行
纪念林语堂先生诞辰125周年活动在平和举行
寻常巷闾,大师故居
童话小镇欧登塞 ——从安徒生故乡看名人故里如何弱开发强营造
名人故里旅游开发的时代困境与商业化选择
四川省名人故里文旅产业整合发展模式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