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年间消失的老广州城

三十年间消失的老广州城

2013-09-27 10:17:26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北京) 22人参与
0

多年来,数不清的广州历史建筑在众人的争议中,一片一片又一片倒在了挖掘机掀起的尘埃里。千年古城难以寻觅到百年的建筑,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冷幽默的味道

多年来,数不清的广州历史建筑在众人的争议中,一片一片又一片倒在了挖掘机掀起的尘埃里。千年古城难以寻觅到百年的建筑,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冷幽默的味道。

广州正在加紧铸造保护历史建筑的“尚方宝剑”——《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和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今年6月,被专家形容为形似一艘轮船停泊于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民国建筑金陵台、妙高台,被连夜强制拆除,引发舆论空前关注。

今年8月初,广州市规划局就公布了上述办法草案,并表示下一步将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有望年底正式出台。

这部待出台的保护办法,连同历时9年尚未完成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正在制定中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被称为广州历史建筑的三把“尚方宝剑”。

据悉,为了制作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广州市规划局先后两次招标,对城区内外的历史建筑进行普查。最近一次招标公告时间为8月26日。

广州民间“文保”人士对政府的上述行动表示赞赏;但他们同时表示,政府的行动还是慢了许多。

如果这三把“尚方宝剑”早点出鞘,诗书路的两栋颇具代表性的民国建筑——金陵台和妙高台就不会连夜被拆毁;恩宁路的粤剧名伶故居吉祥坊二号楼就不会被拆得只剩下一段窄窄的楼梯;而东山新河浦最具“民国范儿”的洋楼群也就不会出现宛若伤疤一样横在那里的一大块空地……

广州,古名“楚庭”,始建于公元前214年,距今已逾2000年。在这座千年古城里,本应有历朝历代的踪迹遗留。但实际上,除了光塔、六榕寺、光孝寺、五仙观、陈家祠、镇海楼这些大名鼎鼎的建筑之外,广州保存完好的百年建筑寥寥无几。

1982年,广州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几乎在同一时间,这座城市打开南中国大门,掀起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大潮。30多年来,广州书写了令全国振奋的崭新故事,而承载历史的旧城区,就像泛黄的纸张,被一页页撕去。

许多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常常是身陷保护与拆迁的漫长拉锯战之中。更多时候,拆旧的一方总能强势地占据上风。所以,多年来,数不清的广州历史建筑在众人的争议中,一片一片又一片倒在了挖掘机掀起的尘埃里。

千年古城难以寻觅到百年的建筑,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冷幽默的味道。

   晚清书院群凋零破败

提起位于广州越秀区的大小马站书院群,“老广州们”仍然痛惜不已。

作为晚清批准的唯一通商口岸,彼时的广州洋行林立,社会繁盛。据《越秀古书院概观》记载,当时中山五路以南、西湖路以北的大马站、小马站、流水井这三条街道,云集了三个学宫、五所省级书院、一所府级书院、两所县级书院,以及数以百计的民间宗族书院,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无可比拟。

即使经历百年,仍然留存的大小马站书院群仍颇具气势,依稀可见当年繁盛气象。据记载,大小马站古书院群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旧城区内唯一尚存的古书院群。

早在1999年,来自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广州市人大代表就联名提出《关于落实保护大小马站、流水井古书院群议案》。然而,时隔十多年,大马站一带的书院群建筑大部分被清拆一空,代之而起的是临时停车场,现存的仅有流水井两侧数家破败不堪的古书院。

2012年,为了能在开发商手下救出这一片仅剩的书院群,部分广州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保护议案,得到了广州市人大主席团的重视,而多位学者和民间人士也为之奔走。但这一切的努力,最终还是敌不过商业的利益。

日前,笔者走访书院群,发现除了几道新修建的木质牌坊上题写着某某书院之外,当年那片万千南粤学子的理想之地,早已湮没在杂乱无章的街巷之中。

笔者辗转找到了唯一留存较为完整的“庐江书院”。书院虽陈旧失修,但古老的气韵犹在。然而,书院门口天井里的小亭子,被附近的居民用横杆支起来作晾衣服之用。

而令无数人扼腕的大小马站书院原址,已是一个空置了十余年的工地,外地人若来此绝对不会联想出这里曾经遍地书香。

 东山洋楼复建无期

在广州,被拆的岂止书院群。最具“民国范儿”的东山新河浦一带的洋楼群,也差点让开发商夷平。

东山洋楼即昔日归侨们在广州市东山梅花村、新河浦、恤孤院路和寺贝通津一带兴建的仿西洋别墅,有400多幢。不仅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领导人曾在这里住过,“中共三大”会址也留存于此。因而,被列为广州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

在这里,几乎每一座别墅都留存有一个望族或政要名人的故事。

正午时分,笔者漫步新河浦一带,只见树影斑驳,鸟鸣路幽,清水红砖、罗马廊柱的独门庭院,一栋接着一栋。可是就在“中共三大”会址西南面,一大块空地宛若伤疤一样横在那里。

街坊告诉笔者,4年前,地产商,把附近约10栋小洋楼拆了。

“还好当时十多个文保专家联名上书广州市委书记,才从挖掘机下救出了其他的洋楼。”有关部门当时承诺复建小洋楼,但至今毫无动静。宛若伤疤的空地已成为荒草及膝的停车场。

笔者巡城发现,不仅书院群、东山洋楼接连遭遇强拆,就连代表老广州的西关一带,也已经很难看到一处完好的西关大屋。而恩宁路的骑楼、上下九的骑楼,更是被拆迁改造得支离破碎,难见昔日风貌。

  恢宏大宅只剩一段旧楼梯

遍布西关大屋和骑楼的广州恩宁路,曾因居住了大量粤剧名伶而备受关注。两年前,恩宁路遭遇大面积拆迁,笔者跟随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一起来这里探看。在一条小巷里,笔者看到了从拆迁挖掘机下被抢救保存下来的吉祥坊一号楼和拆了一半的二号楼。

恢弘的大屋凋敝破旧,阴暗潮湿的墙角蛛网密结。但是,只看外墙繁复的雕花和斑驳的漆色,当年奢华富贵的气象依然隐约可见。这两栋清末民初的大宅子,被研究岭南建筑的汤国华教授评价为“中西结合的精品建筑”。

而对于吉祥坊一号,汤国华的一段评语更是被媒体反复提及:中西结合的精品,既保存了中式的石墙脚、上下趟的满洲窗;又见三楼的柱头位置有像叶子一样的灰塑,是明显的西式风格;阳台上的水泥花格栏杆,更有民国初期的味道。

2013年7月19日,笔者再次来到这里。吉祥坊二号只剩下一段窄窄的楼梯,顽强地搭靠在吉祥坊一号的山墙上。如若不是刻意考据,无人会知,粤剧名伶何非凡和红线女曾先后在此居住。已挂上广州市荔湾区区级文物保护铭牌的吉祥坊一号,暴露在外的粉墙上,斗大的黑色“拆”字,极为刺目。就在此前,这栋建筑甚至遭遇过盗贼破墙而入。

用破败和凋敝,已不足以形容这栋百年老宅满目疮痍的窘境。

      支离破碎老广州

广州拆除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当时,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尚没有保护古建筑的意识。此后的30余年里,在要求“十年一大变”的浩荡城市建设中,广州市一批古历史建筑被夷为平地。

始建于1911年的广九火车站原是一栋漂亮的西式建筑,1974年,现广州站建成后,广九站停用,后于1985年被拆除。如今,白云路的绿化隔离带上建有蒸汽火车头雕像和标有“广州至九龙”的石碑,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繁华的铁路枢纽。

上世纪90年代起,广州沿中山路修建地铁一号线,沿线最具岭南城镇特色的骑楼难逃被拆除的命运。典型事件是六二三路、中山路、人民路、解放路等骑楼街的拆除。拆除六二三路的骑楼时,对外宣传为“全国最快的拆除工程”。

此外,原广州体育馆几乎是广州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标志。这座著名的建筑由岭南著名建筑师林克明主持设计,规模仅次于北京体育馆,其49.8米的钢筋混凝土大屋架曾是国内之最。但在2001年以地铁建设的需要为由,它被化为乌有,更被主拆方称作“中国第一爆”给予宣传。

后来,拆迁不再是一件值得宣传的事情。2004年,原圣心大教堂的附属建筑、建于1863年的大新小学被拆毁,大新小学是晚清法国天主教引进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后,广州市先后有沙面原英国领事馆主楼、越秀书院、南海学宫、海关码头等多处古建筑被拆。

南华西的行商大院、西关大屋、东山别墅、大小马书院群等,这些或成片或散落的历史建筑,代表着广州的文化血脉。但笔者巡城之后发现,这些历史建筑风貌,已经在多轮改造运动中,被拆得支离破碎。残存的骑楼群、西关大屋、书院,也是蛛网密结、花窗蒙尘,寥落的景象令人唏嘘。

“广州注定还将在争议声中继续前行。旧城改造的步伐不会停止,新的‘地王’已蓄势待发。如何妥善保护好那些承载着丰富集体记忆的传统建筑和生活习俗,使得广州的人文脉络在现代化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断裂而可以绵延不绝,将是我们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广东作家叶曙明写的这段话不仅针对广州。每一座拥有历史的城市,都应正视这个不可回避的任务。

(本文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作者:顾一丹)
责任编辑:NN13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广州有这么多民国建筑,广州人把岭南文化藏在这八条老街和老建筑里!
历史与地理织就的城市肌理:老广州的生长史
在广州旧城享受迷宫一样的行走
东山著名文艺网红打卡点将发生巨变?原因竟是……
广州最有国外风情的地方,我已经为你找到了
广州骑楼也分“流派”?必打卡的西关骑楼街,你去过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