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乐教化】中华经礼——吉礼篇Ⅱ(祭地之礼)

“经礼”指为了较隆重的目的而实行的一整套礼仪,亦即《仪礼》所载的“冠婚丧祭燕射朝聘”等各礼,到魏晋时期又总括为国家政府层面的“吉、凶、军、宾、嘉”五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在古人看来,神鬼无处不有、无物不在,而神鬼的态度对于人间的治乱、国家的安危,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神鬼的各类祭祀活动也是牵涉到国家治乱安危的头等重要大事。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吉礼的内容非常繁多,小雯仅从历代吉礼中,拣选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分类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小雯向大家介绍的第二类吉礼是祭地之礼。土地生长万物,养育百姓,犹如慈母一般。我国自古就普遍流传有对土地的崇拜。此外,在古代政治文化中,土地具有非同小可的政治意义,国家必以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为基础,有土则有民,无土则无民,土地是国家的根本。由此,祭地之礼成为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重要部分。

(一)方丘祭地

古代礼仪中祭地的正祭,是方丘祭地,即在每年的夏至到国都北郊水泽之中的方丘上举行的祭典。因为古人认为,地属阴,阴属于北方之性;此外,天圆地方,大地之外为四海环抱,故以方丘象征地,以四周环绕的水泽象征四海。

祭地的礼仪与祭天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由于天在上,故用燔燎之礼,地在下,需要用瘗埋之礼。所谓瘗埋,就是在祭祀时在地上挖一坑穴,将牺牲等祭品买入地中,供地祗享用。

明代嘉靖帝在建圜丘时,又在北京安定门外择地建了方丘坛,即地坛,以祭黄地祗。此坛北向,是一座用汉白玉筑成的二层方坛。另还建有皇地祗室,收藏有皇地祗及从祀诸神的木主。清代沿用明制。我们今天看到的地坛,即是明清遗物,除其主体建筑两层方台外,尚有皇地祗室、神库、神厨、斋宫等配套建筑。

地坛

(二)社稷

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合称,社是土神,名为后土;稷是谷神,从商以后,以始为农耕的周人之祖后稷为稷神。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国家,而农业生产与土地密切相关,农以土为本、民以食为天,土地和粮食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因此社稷也成为国家的代称和象征。

社神 后土

稷神 后稷

祭祀社稷的活动在社稷坛上举行。社稷坛的位置,据礼制规定,“左宗庙,右社稷”,即社稷坛与宗庙,分别建在王宫前的右、左两侧。社稷坛上铺设五色土,代表五方,象征着国家的所有领土。君主在分封诸侯时,便按诸侯封底所在的方位,取一撮相应方向的色土赐给该诸侯,受封诸侯要将此土置于封封地的社稷坛中,象征着它是统一国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稷坛原本分为社坛、稷坛两个部分,后来才合二为一。社坛上树立一个象征神位的“主”,周围遍植树木。据载,夏代植松、商代用柏,周代植栗。之后社主改用木牌制作,也有用石条制作的。唐以后,社稷坛制度逐步稳定下来,社主多用石条制作,明太祖时将社、稷坛合为一坛,同时祭祀。

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因此有“春祈秋报”的古礼。春祈在社日(仲春之月吉日)举行,也就是在春天耕种之前,祈秋社稷神的保佑;秋报在孟冬之月吉日举行,也就是在秋天收获之后,报谢社稷神的恩德。春祈秋报,就是社稷的正祭。周代祭祀社稷的活动非常隆重,祭祀时要敲击一种名叫灵鼓的六面鼓,跳一种叫做帗舞的舞蹈,即由领舞者手持一柄系有五色缯的舞具而领众共舞。祭祀时还要高唱乐歌,据研究,《诗经》中的“载芟”就是春祈社稷时演唱的歌曲,“良耜”是秋报时演唱的乐歌。

古人对社稷的祭祀并不仅仅局限于春祈秋报,它还与保卫国土的行为有很大关系。军队出征、校阅以及献俘等军事活动,都要在社稷坛前举行。直到清代,这一习俗依然沿用。当然,一旦土地全部丧失,国家也就必然轮辋,而社稷也需要变置。所以古代新旧王朝的更替必然引起社稷的“迁社”,新王朝要另立社稷,而旧王朝的社稷或则毁弃,或则其社稷神位被终年封闭在阴暗的五种,让其不受天阳,得不到生机。以社稷为国家象征的意义,于此便表现得十分强烈。

社稷坛

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建社稷坛于紫禁城端门之右,清代沿用。明清两代皆定于每年春秋二季的仲月上戊日举行对社稷的正祭,主祭者皆为皇帝。地方各级官府也于这天同时祭祀。明清社稷坛所在的地方,就是今天北京的中山公园。社稷坛身呈方形,坛分三层,用汉白玉砌成,坛上依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填置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泥土,坛外用四色琉璃砖砌墙,上覆四色琉璃瓦,颜色与五色土的四方完全一致。坛北有一座木结构大殿,那里是拜殿,是当时举行祭祀社稷活动的地方。

古时候,祭祀社稷也不仅仅是君王的事情,各个阶层都有祭祀活动。《礼记·祭法》中记载“王位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太社是最高等级的社,铺五色土;受封诸侯之社,设受赐的一色土;再下一级的社,则只能用本地的泥土。大夫以下成群立社,使得民间逐步形成了以祭社活动为中心的居民社会组织,这种组织便称为社。立社不仅要封土为坛,而且要种植当地所宜的树种,称为社树。每一社都有一定的规模,在祭社这一天,全社的人都要停止一切工作,参加祭祀,吃社饭、蒸社糕、做社饼、喝社酒、食社肉,歌舞娱乐,热闹非凡,这也就慢慢演变成民间一个重大的节日。

宋元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害怕民间集会,便限制结社活动,致使社日活动逐步衰落,而民间的社稷坛最后都演变成了土地庙或土谷祠。

(三)四望山川

四望山川是祭祀天下名山大川之神。至山川之境而祭之,称为祭,远望而祭之,称为望。望祭的正祭是在都城的四郊举行,四郊各封土社坛,登坛以祭相应方位的山川。

唐朝武则天时,开始把山川名胜加上人间官爵。唐封五岳为王,西岳华山为金天王,东岳泰山为天齐王,中岳嵩山为中天王,南岳衡山为司天王,北岳恒山为安天王。封四渎为公,河渎为灵源公,济渎为清源公,江渎为广源公,淮渎为长源公。宋代名山大川的封号又升一级,五岳皆为帝号,并配有帝后,四渎、四海等均封为王。

五岳大帝

明朝朱元璋特在京城设山川坛,以望祭四方山川。朱元璋废黜了山川的帝王名号,以山川本名称呼其神,如东岳泰山之神、西渎大河之神等。嘉靖时改山川坛为天地神祗坛,望祭天下山川。清初以山川海渎配享方泽之祭,又在天坛之西另建地祗坛,兼祀名山大川,同时派遣使者到各地祭祀五岳、四渎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三
褚叶儿:社稷祭祀及其礼义研究
北京地坛与社稷坛祭祀对象之辨略述地祇神与社稷神各历史时期发展演变
祭坛,宁海有祭坛吗?
中国民间祭祀供品用什么原料及怎么摆放
北京皇城格局隐藏祭祀文化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