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一单元复习《单元测试》02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_________

一、基础巩固。(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fan)    嘟(ráng)   沫(tuò)   黄鸡(mēn)

B.(tān)    五(hòu)      放(rán)     子(jiǎo)

C.息(qī)    细(nì)      洁(jiǎo)  吞(shì)

D.(yè)     胀(zhǒng)    文(zhāng)  演(yì)

2.我能写得正确又漂亮。(10分)

cāi xiǎng     zhǎ yǎn    tōng xiāo    luò tuo   qià hǎo

(       )  (      )  (       )  (     ) (     )

fěn suì      jiǎo huò   zhǒng zhàng    kū qì    jiě shì

(       )  (      )  (       )  (     ) (     )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夜月明人望。(尽:都。)

B.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之后。)

C.纤纤素手。(擢:仲出,抽出。)

4.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不能替代加点词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表演节目的清一色是女生。(通通)

B.一眨眼的时间,浪潮就涨了好几米高。(瞬间)

C.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破烂)

D.宁宁在这次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十天为一旬,“初旬”就是指一个月的上旬。

B.《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寒食》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的。

C.《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这两篇课文都写到了“腊八粥”,吃腊八粥有喜庆丰收之意。

6.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7.下列诗句分别描写的是哪个节日?请选一选。(填序号)(6分)

A.重阳节 B.清明节 C.元日(正月初一) D.寒食节E.中秋节F.元夜(元宵节)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6)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二、句子游乐园。(9分)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用句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给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请仿照例子写一写。(3分)

(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1)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的时候吃月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练笔。(4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本该是春节团聚,尽享团圆之乐的好时光,很多人却整天拿着手机发微信、抢红包。对此,有人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积累运用。9分)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与诗句相对应的节日和习俗。(4分)

节日        习俗

(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      ) (           )

2.填一填。(5分)

(1)“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______________节。

(2)《长歌行》是一首__________诗,诗中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8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文段第1句话是本段的____________。(2分)

2.文段从多个角度描写了除夕的热闹,读句子选一选。(3分)

A.视觉B.听觉C.嗅觉

(1)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

(2)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

(3)鞭炮声日夜不绝。(     )

3.读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快乐阅读。(14分)

母亲那碗腊八粥

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脚下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个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还可以加入青菜、慈姑、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做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时,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

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1.短文第2自然段中,“竖勺子不倒"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对短文第3段讲述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全文来说,这一叙述方式属于插叙。

B.交代了腊八粥的来历,丰富了短文内容。

C.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讲述了朱元璋从放牛娃成为皇帝的过程,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D.表现了朱元璋忆苦思甜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情感。

3.作者详细描写的是哪部分内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阅读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吃腊八粥的情景.试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阅读链接】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猜想 眨眼 通宵 骆驼 恰好

粉碎 搅和 肿胀 哭泣 解释

3.B:4.C.B.6.D

7.(1)E(2)A(3)C(4)F(5)B(6)D

二、1.例:(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这片森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天然的氧吧。

(3)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1)寓意年年有余(2)寓意福从天降(3)寓意刚闭圆圆

三、示例:确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在春节期间,我们应该陪伴家人,与家人共享节日的美好时光,而不应该把时间用在低头玩手机上。

四、1.(1)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2)今夜月明人尽望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2.(1)皎皎河汉女    七夕

(2)汉乐府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五、1.中心句    2.(1)C(2)A(3)B   3.人们对吃团圆饭的重视。

六、1.粥很浓稠2.C

3.作者详细描写的是母亲数腊八粥和“我们”喝腊八粥两部分内容。这样写详略安排得当,突出中心,深化了母亲慈爱的形象。

4.儿时乡村生活贫困,物质匮乏,儿时的膳八粥是母亲亲自做的,粥里融入了母亲的爱,有家的味道,所以,即使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又多又好、作者也“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5.示例:相同点是都写出了腊八粥的色、香味(好看、好闻、好吃);都表现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分外喜爱之情。不同点是吃腊八粥时的心理略有不同。短文表现了吃粥时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以及对母亲厨艺的赞美,而《木命年的回想》则表现了吃腊八粥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舍不得吃”,另一方面“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解析
近十年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2021-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三年级下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湖北天门市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成语中的难读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