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便秘证,隐秘的苦楚四】——经典处方

第六节    经典处方

◇大承气汤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组成】大黄12克,芒硝9克,枳实15克,厚朴24克。
【用法用量】煎服,先煎枳实和厚朴,后下大黄,用药汁冲服芒硝。量
【方剂功效】荡涤燥积,峻下热结,保存精液。
【方剂主治】阳明热结证。症见大便秘结,胸痞腹满,腹痛拒按,潮热谵语,手足出汗,舌苔黄燥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或伴有痉病、发狂等症状。还可治疗热结旁流,症见下利清水,颜色纯青,脐腹部疼痛,按时能感觉到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象滑数。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方解】本方是治疗实热积滞,壅阻肠腑所致的阳明腑实证。《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便秘的治疗法则为“其下者,引而竭之”。便秘当用下法,本证属热属实,所以治疗应以苦寒峻下为主,才能治疗本证。
本方中,大黄苦寒性寒沉降,能挫其热势,具有泻下的功效,能通便泻热,消除致病原因,恢复肠胃功能,是本方的主药。煎煮时大黄生用并且后下,可以增强其泻一的作用。但只用大黄仍然不能速下,所以辅以芒硝。芒硝咸寒,软坚润燥,使坚结粪便变软,为本方的臣药。大黄和芒硝同用,软坚润燥,攻逐推荡,可以增强泻热的力度。积滞内停是导致本证发生的重要原因,它可以导致气滞行不行,气机受阻后,实热积滞症状会加重,所以本方配枳实下气消痞,厚朴宽肠下气,消胀除满,以通胃肠壅滞的气机。通过调畅气机,促进肠道绣动,进一步增强大黄的力量,根除痞闷胀满。此二味药为本方的佐药。全方用药四味,泻下攻积与行气导滞同用,除热结,畅阻滞,使胃气顺降,气血调和,诸证自解。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本方时,要以痞、满、燥、实为依据,即大便秘结,腹痛胀满,舌苔黄燥,脉实有力等实证证象为证要点。
【方剂加减】运用本方时,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如果实热伤津较重,可加滋阴润燥药石斛、玄参、麦冬、生地黄等;如果热毒壅盛者,可加清热解毒药,如连翘、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红藤等;如果腑实并伴有舌质紫暗,脉沉涩等瘀血症状,可加活血化瘀类药物,如红花、牡丹皮、桃仁、赤芍等;如果腹痛严重,可加川楝子、元胡、木香、芍药等活血止痛;如果湿热积滞,可加清热燥湿药,如黄连、苦参、黄柏、秦皮、白头翁等。
【注意事项】本方是治疗实热积滞,壅阻肠腑而致的便秘峻下剂,气虚阴亏或表语未解,或肠胃无热结的便秘症状不宜使用本方。本方的药效较猛,因此病好即止,不能过量服用,以免伤耗正气。煎煮汤剂时,要注意先煎枳实和厚朴两味药,后下大黄,以免使药效减缓。孕妇禁服。
【现代应用】现代本方常用于治疗热积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消化不良性胃炎、充血性头痛等,以及热性病过程中出现的高热神昏、谵语、惊厥等症状。

◇宣白承气汤

【方剂出处】《温病条辨》
【方剂组成】生石膏15克,生大黄10克,杏仁、瓜蒌壳各6克。
【用法用量】煎服。用水1升,煮成400毫升的汁液。先服200毫升,如果病情不解,再服200毫升。
【方剂功效】清肺定喘,泻热通便。
【方剂主治】治阳明温病,肺与大肠热盛病证。症见大便秘结,胸膈痞闷,喘促气急,发热烦躁,面赤口渴,舌苔黄,脉实大。
【方解】本方是泻热宣肺,治疗肺肠热盛之证的常用方。肺主气机,与大肠相表里。一旦热邪壅肺,肺的宣降功能就会失常。肺气不降,就会使大肠的通降传导功能失常,使大秘结难下。治疗本证,当以寒凉清解、泻下攻积为主。
本方中,石膏大寒,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对于清肺胃的热邪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为本方的君药。大黄性寒味苦,能通便泻热,荡涤肠胃,使热下行,从大便排出。大黄与石膏配伍,可助石膏清泻肺热,为本方的臣药。杏仁肃降肺气,润肠通便;瓜蒌壳具有祛痰降气,宽胸利膈的功效,两药合用,既能平喘止咳,宜降肺气,又能使肺气沉降,加强大肠的传导功能,为本方的佐药。诸药合用,上清下泻,清热邪,除积滞,降肺气,通气腑,使诸证消失。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大便秘结,胸膈痞闷,喘促气急,发热烦躁,面赤口渴,舌苔黄,脉实大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应用本方时可随症加减。如果热邪较重,可加清热泻火的黄连、黄答、鱼醒草、知母等药:如果痰多、稠,色黄,可用全瓜菱,再加清热化痰的竹茹、贝母、胆南星等药:如果津液耗伤严重,可加养阴生津的麦冬、沙参、知母、花粉等药:如果热结严重,可加芒硝以助通便泻热;如果胸中气滞症状严重,可加宽胸理气的桔梗、厚朴、枳壳等药。本方中再加人前胡、枇杷叶、牛蒡子、苏子、莱菔子、桑白皮等药物,也能肃降肺气。
【注意事项】本方主要以清泻为主,只能治疗于表邪已解,肺肠热盛的症状。因此,如果表邪未解,大肠未见热结现象,则不宜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常用本方治疗热邪犯肺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青年痤疮等疾病。

◇润肠丸

【方剂出处】《沈氏尊生书》。
【方剂组成】生地黄30克,当归、桃仁、枳壳各10克,火麻仁15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研磨在粉,炼蜜为丸,每次服15克。也可煎服。
【方剂功效】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方剂主治】血虚阴亏,肠失濡润。
【方歌】润肠生地与当归,桃仁麻仁枳壳随,津枯肠燥大便结,润肠通便法宜依。
【方解】本方能养血润燥,常用于治疗血虚津少引起的肠燥便秘症状。五脏六腑、肢体百骸都需要阴血的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如果机体虚弱,津血亏损,不能下润大肠,传导艰难,就会出现大便燥结难解现象。治疗本证,当以滋养阴血,润肠通便为主。
本方中,生地黄甘凉濡润,滋阴润燥,当归养血活血,润肠通便,二药共为本方的君药。麻子仁、桃仁富含油脂,能润滑肠道,通导大便,特别适宜血虚阴亏者,是本方的臣药。积壳行气宽肠,促进肠道蠕动,为佐药。全方配伍,既能滋阴养短暂,又能行气调血,补行同为,共同达到养血滋阴、润肠通便的功效。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当以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目眩晕,心悸,唇舌谈,脉细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本方可随症灵活加减。如果燥结较重,可加润燥滑肠的杏仁、柏子仁、郁李仁以加强作用;如果兼有阴虚内热的证象,可加清热生津类药物,如玄参、何首乌,知母等,如果兼有气虚,可加益气健牌的黄芪、党参等药物:如果有酸清夜张,吸气频作的症状,可加木香、陈皮、赭石理气和中。
【使用注意】本方只宜于阴血亏虚致肠燥便秘者,如果是气滞、热结、冷积而形成的便秘,则不宜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多用本方治疗阴血亏虚所致的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便秘等病证。

◇新加黄龙汤

【方剂出处】《温病条辨》。
【方剂组成】生地黄、玄参、麦冬各15克,海参2条,芒硝3克,生大黄10克,人参当归各5克,生甘草6克,姜汁6匙。
【用法用量】煎服。加八杯水,煮取三杯,药汁中加人参汁、姜汁兑服。
【方剂功效】滋阴益气,扶正祛邪,泻热通便。
【方剂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症见大便秘结,精神疲乏,少气懒言,腹中胀满而硬,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方歌】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方解】本方是主治热结里实,兼有气阴不足病证的方剂。本证属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而致的大便秘结之证,虚实夹杂,单纯攻下会使正气不支,单纯扶正则实邪壅盛,不能祛除邪气。因此,治疗时本证时,应该攻补兼施,邪正兼顾。
本方中,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急下燥热以存阴气,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为本方的君药。人参、当归补益气血,扶正补虚,使泄下但又不伤正气,可攻积祛邪,为本方的臣药。生地、玄参、麦冬、海参甘寒质润,滋阴养液,滋润肠道,助通便,为本方佐药。甘草能益气和中,缓解芒硝和大黄寒凉峻猛的药性,以防伤正;姜汁可固护胃气,防止拒药不纳,并能通畅胃气。这两味为本方的使药。诸药配伍,泻热通便,滋阴益气,邪正兼顾,正气运行,大便自然可通。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要以大便秘结,腹胀而硬,精神疲乏,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舌苔焦黄燥裂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应用可随症灵活加减。如果腹胀满非常严重,可加厚朴、莱菔子行气消胀;如果正气虚亏严重,可以去掉芒硝,减缓泄下的药力:如果没有海参,可不用,加重生地黄的用量。
【注意事项】本方寒凉滋润,是治疗热结里实病证的方剂。如果属冷积便秘,则不宜使得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常和本方治疗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副伤寒、乙型脑炎、老年性肠梗阻等有上述证候者。
◇温脾汤
【方剂出处】《备急千全要方》。
【方剂组成】大黄12克,人参、附子、干姜、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煎服。大黄后下。
【方剂功效】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方剂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停。症见大便秘结,腹痛,得温则快,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或久痢赤白。
【方歌】温脾附子与干姜,人参甘草及大黄,寒热并行兼补泻,温通冷积是良方。
【方解】本方是温阳通使。治阳虚冷积病证的代表方剂。本证是由于中集虚寒,运化无力、或过食生冷食物、积而不化。难阳不足而政。因肠中寒积。传导失常,从而形成来积艇轮。如果冷积不化。蓝温气血、就会表现为下有赤白。与便秘一同属于阳虚突疑之正。因此,虚寒是本,积滞是标,治疗本证,当以泻下冷积与温补牌阳同时使用。本方以四逆汤为基础,大黄苦寒,荡涤肠胃,能泻下攻积,药力较猛:附子性温热,温阳散寒,能制的大黄寒凉之性,让其免伤正气,但又不影响大黄的泻下作用。在大黄的作用下,附子能温通寒凝冷积而开闭结。大黄附子配伍,寒温并用,具有温下之功效,共为本方的君药。干姜同为温热之品,温中散寒,可助附子的药效,为本方的臣药。用虚必然会导致气虚,要助阳,先要益气。因此,本方选用人参和甘草二味药益气健脾,协助干姜、附子温补牌阳,以助运化,为本方的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药性,为本方的使药。诸药合用、既可温补脾阳,又能攻下冷积,驱散寒凝,除冷积,旺脾阳,可以使大便不通或久南得止。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本方时,当以大便秘结,腹痛,得温则快,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本方可随症灵活加减。如果冷积较重,可加芒硝以助攻积;如果寒餐而腹痛厉害,可加木香、肉桂以温中行气止痛;如果兼有呕吐,可加降逆止呕的生姜、半夏、砂仁等药物;如果伴有血虚,可加当归养血和营;如果寒热夹杂,可加清热化浊的黄芩、黄连、金银花炭等药物;如果痢疾腹痛、里急后重,可加行气活血的木香、芍药、厚朴、槟榔等药物;如果腹痛,脐下绞结,可加芒硝、当归等药物。
【注意事项】本方治疗脾阳不足,冷积内停所致的病证,为温下之剂,里实热结、津伤便秘等证,同不适宜使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脾阳不足,冷积内停所致的肠痈、肠粘连、慢性结肠炎、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慢性菌痢、慢性肾炎后尿毒症等疾病。

◇麻子仁丸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组成】麻子仁30,厚朴(炙)、杏仁、芍药15克,积实(炙)10克、大黄20克。
【用法用量】以上六味共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次服10克,每日1~2次。也可作汤剂服用,用量酌减。
【方剂功效】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方剂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布。症见大便秘结,小便数多,或痔疮便秘,或习惯性便秘,面赤口干,舌红苔黄,脉数。
【方歌】麻仁丸是仲景方,麻杏枳朴芍大黄,肠中燥热呈阴损,润肠通便效力强。
【方解】本方为润肠缓下的方剂,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布之证。本证属于燥热津亏而致的便秘证。“燥者濡之”“热者寒之”,燥热有余,治疗时泻其燥热;阴津不足,治疗时当滋液润肠。因此,本证宜寒下与滋润同时使用。
本方是由小承气汤加火麻仁、杏仁、芍药、白蜜组成。麻子仁含有油脂,可润肠通便,本方重用,为君药。大黄苦寒沉降,具有泻热通便之功;杏仁能降气润肠,以助通便:芍药养阴泻热,能和里缓急,以上三味,共为本方的臣药。厚术能消除痞满,导滞通便,枳实具有行气的功效,两药同为佐药。诸药研磨成末,炼蜜为丸,加上蜂蜜具有甘缓之性,使药性得以缓和,而且蜂蜜有润肠通便,调和药性的作用,为本方使药。本方的泻下作用较为和缓,因此属于润下之剂。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当以大便秘结,小便数多,或痔疮便秘,或习惯性便秘,面赤口干,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临床使用本方可灵活加减。如果热结较重,可重用大黄,或者加入芒硝;如果津液耗伤严重,可加滋阴通便的玄参、地黄、麦冬等药;如果肠燥严重,可加润肠通便的瓜蒌仁、柏子仁、郁李仁等药物;如果痔疮便血,可加榆、槐米以清肠止血。本方如果用于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者,可加入驱蛔药物如乌梅、苦楝根皮、槟榔等。
【注意事项】本方虽然药性较为缓和,属润下剂,但仍然具有攻下作用,因此老人、体虚者、产妇而又无邪热者,要慎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常用本方治疗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引起的习惯性便秘、痔疮便秘、肛肠疾患术后的大便干结等病证。

◇增液承气汤

【方剂出处】《温病条辨》。
【方剂组成】玄参30克,生地黄、麦冬各24克,大黄10克,芒硝5克。
【用法用量】煎服,芒硝溶服,分3次服用,先服1杯,不下则再服。
【方剂功效】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方剂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症见便秘燥屎,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苔薄黄或焦黄而干,脉细数。
【方歌】增液承气用地黄,玄麦硝黄合成方,热盛津伤肠燥结,增水行舟效力强。
【方解】本方用于治疗热结阴亏所致的便秘证。本证是因热结胃肠,津液受灼,或者机体本身阴液亏损又患温病,使阴液耗伤过重而致。治疗本证,仅单纯泻下的方剂效果不好,当以滋阴增液,补充受损阴津,再辅以泻热通便为主。
本方中玄参清热养阴,生地黄滋阴润燥,冬养阴生津,三药合用,组成增液汤,为本方的君药。再配以大黄、芒硝,软坚化燥,泻热通便,增阴液,祛邪热,为本方臣药。全方滋阴与泻下相伍,滋阴为主,泻下为辅,既不伤正,又能滋阴助邪,对于治疗热结阴亏的阴虚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便秘燥屎,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苔薄黄或焦黄而干,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在使用本方过程中,可灵活加减。如果燥结非常严重,可加大芒硝的量,以加强润燥通便的药效;如果腹胀痞满,可加行气消胀的枳实、厚朴等药。
【注意事项】本方主要用于治疗于热结阴亏的便秘,如果热结过重,纯属实热结滞,则不宜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常用本方治疗热结阴亏抽致的痔疮便秘、习惯性便秘等疾病。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面对大姨妈问题该怎么办?

自己研究中医书?中医知识复杂晦涩,不仅不容易研究透,还一不小心容易用错方法。

上网找知识?回答杂乱繁多,不知是真是假。

|去医院找中医?开药治疗,费用高还不一定见效,好像又没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为了避免更多人在月 经问题上走弯路,我把31年的临床经验35年的研究心得,提炼浓缩成了3大版块:经 前调气、经期行血、经后滋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众医药网 - 文献资料 - 五 泻下药和方剂
中医经典方剂3(对症抓药)
一轮考点||方剂4 泻下剂
方剂歌诀详解——大承气汤
​麻子仁丸《中医治法与方剂》
大便秘结,可能脾约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