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婆婆 媳妇 小姑子1 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曾经有位高人说,谁要是能处理好婆媳关系,就能得诺贝尔和平奖,如此难搞的阵局中再插入个小姑子,变成了难以撼动的“铁三角”,而且还是正烧红的铁三角。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贾敏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之间婆婆媳妇小姑子及其产生的一揽子后续故事足够占到整台红楼戏的二分之一了。贾敏虽出场寥寥,但她的女儿黛玉却是无可争议戏份最重的主角,在黛玉身上,不但继承了母亲的DNA,她一生的遭遇也与母亲生前产生的影响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故事还要从黛玉抛父进京说起,这样的开头始终让我心存疑虑。贾母要接外孙女进京不是句客气话,虽然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老太太派了男女船只直接停到家门口,大有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之事态。可老太太既然有心疼外孙女的心意,怎么就不想想姑爷呢?姑娘刚去世,又把姑娘的姑娘接走了,那人家姑爷多孤单呀,白天去衙门办事还好,夜来孤灯孑影,那滋味岂不凄苦?这一程又隔了好远,(前几回中未写明,但从贾琏的行程补看,大约半月到一月之间)人家姑娘想爹了回来看看都老大不方便的。而且老太太要接外孙女去常住,于封建家庭关系上是不大通的,说句大俗话“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姑娘是外姓人,现在香港台湾等地区不是还保留着女子名字前冠以夫姓的传统吗?传统伦理所讲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并不包括出嫁的女儿,如果一个家族遭到连坐,那么嫁出去的姑娘是不必受到牵连的,因为她已经是“外人”了,不被包括在这个家族之内。所以贾母接外孙女的举动,是显得意外了些,当然,书中写林如海并无兄弟,就是说黛玉没有叔叔伯伯这类亲戚,但这也不代表她非得住到外婆家去呀,她爹不是好好的活着吗?这样看来,贾母接黛玉到身边养育是由于她非常爱自己的女儿,爱屋及乌,这份爱随着女儿的去世,双倍倾注到了外孙女身上。林如海劝黛玉去投靠外祖母时,用了两个字“依傍”,闭着眼琢磨一下这两个字,真是心酸,林如海为了女儿有所“依傍”,甘愿自己过孤孤单单的生活,要知道一般人上了年纪后,是很怕孤独的。
   黛玉可以得到怎样的“依傍”,比她在爹身边更有保证呢?姑娘出嫁后腰杆子硬不硬,和娘家的背景有很大关系,我们想想王熙凤怎么说话,再想想尤氏邢夫人怎么说话就可以体会到。林如海一族人丁不旺,将来黛玉嫁出去了,也没个仗腰子的人给她做主,但如果是荣国府外孙女的身份就大不同。又或者更大胆设想一下,贾母根本就没想着把黛玉聘出去,“两个玉儿”都是老太太的心头肉,就让他们两好并一好。男呢,也不必娶个不知底里的媳妇,女呢,更不用嫁个未知数的老公,两个宝贝永远都在自己身边,你想想老太太乐不乐呢?
我觉得这个假设也不是胡诹,老太太经历过贾府兴衰,对人生的一些沟啊坎啊的,应该有高瞻远瞩之明见。
  于是乎,外孙女接过来了。续书写老太太中意宝钗做孙儿媳,对黛玉说出--虽然我也疼你,但比宝玉,你就得退一步了之类的话,令我恨死高鹗了,(后来专门查了查字典--“鹗”到底是个什么鸟?肯定不是好鸟!--原来是鱼鹰,开始恨鱼鹰。)当初既然是老太太主张把黛玉接过来,那就是第一监护人了,对黛玉的前途负直接责任,古代又没有女孩子考大学参加工作的说法,所以我认为,这“前途”只有一种解释--老太太会给黛玉一个好婚姻。
   但这个尚处于混沌期的想法被王夫人看穿了,或者说,身为母亲的她敏感的意识到了黛玉进贾府背后的故事,于是第一次单独与黛玉谈话时,她委婉的打了预防针“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你只以后不要睬他”,还为黛玉树立了假榜样“你这些姊妹们都不敢沾惹他的”,这就是在哄小孩子--那小孩可坏了,你看看,别的小朋友都不跟他玩,你也别跟他玩。黛玉哪里知道王夫人心理,还天真的反驳。王夫人这边厢进行着思想教育,那边厢王夫人的婆婆却把宝玉和黛玉安排在一个院子里,宝玉更绝--我还搬什么呀,我就和妹妹里外间的住着,挺好。

王夫人的生活从此多了几分不能明言的担忧…
   王夫人确实挺郁闷的,儿子是我生的,偏偏什么都得婆婆做主,不过更有权利郁闷的该是宝玉,身子是我自个儿的,我的事却要别人说了算。
   我觉得王夫人不中意黛玉做儿媳妇,和身体因素关系不大。黛玉身子是弱点,可那年头小姐太太们不兴去健身房,谁又会注意锻炼身体呢?宝钗算特健康的了吧,也难免有个名医仙药都治不好的喘嗽,再说黛玉前八十回中根本没到高鱼鹰所写哇哇吐血的程度,只是“有不足之症”,在中医术语中虚弱的意思,离要命早着呢。退一万步,黛玉就算弱到不能延续贾家香火的地步,无论哪个妾和宝玉生的孩子也得管黛玉叫妈呀。不过是在见到宝钗的方方面面后,王夫人全盘否定了黛玉。一,感情上,宝钗是自己亲姐妹的孩子,黛玉是老公妹妹的孩子。二,家庭背景上,林家不如薛家殷实,贾家在经济用度上,已经危机日显,作为当家人的王夫人很清楚这一点,贾薛联姻对双方都有好处,贾家可仗薛家之财,薛家可倚贾家之势,是“双赢”的好局面。三,最重要的,宝钗为人成熟,思想进步,是标准的“贤妻”。王夫人信佛不代表她绝世出尘,每每颂经念佛,也并非参悟了菩提明镜,而是祈求神佛保佑她丈夫,儿子能富贵永恒吧。大女儿进宫当了娘娘,大儿子好学上进,可惜英年早逝,不然荣华也指日可待。这一儿一女才是王夫人满意的样子。宝玉很聪明,但脑筋不用在念书考试作官上,这让王夫人很担忧,也许男孩子懂事比女孩子晚一些,要有一个象宝钗这样姐姐般的妻子在旁边循循善诱,总有一天儿子会开窍,到时候岂不皆大欢喜?但如果儿子终日沉湎于儿女私情,象越剧红楼梦里宝玉YY时唱的那样“与你春日早起摘花戴,寒夜挑灯把迷猜”,把工夫都瞎耽误到这上头,哪还有求上进的念头?焦母要拆散仲卿和兰芝,陆游唐婉因爱而分手,都因为他们有个象王夫人一样的妈。
   说起来好笑,老公对老婆好点,是人家小两口自己的事,碍着谁了?偏就有看不惯的。儿子当着妈的面的时候,与媳妇要保持严肃的革命同志关系,最好还时不时的训斥媳妇一下,婆婆看了才比较爽。要是儿子跟媳妇有仇,那就故意对她软语温存,吃饭时拼命给她夹菜,您放心,过不了几天媳妇肯定被找茬挨顿训。如果用佛洛什么德的恋子恋母情结还可以对上述情况做深层分析的话,那位检举张敞在卧室里给老婆画眉毛的兄台就纯属变态了,这样狗拿耗子的事,也只有在伪礼教横行的封建中国才能发生。
   不过,当变态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人们也就不觉得变态了。
   封建社会的婆媳关系就是一种变态(其实封建人伦关系中变态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类,但出于不要跑题太远,本文只着眼于“婆媳”关系)。其实婆婆媳妇大可以不必搞的那么对立,我们现代社会中婆媳关系就融洽了许多。由于家庭格局由从前的家族聚居逐渐分解为独立的小家庭模式,家长制没有了发号施令的衙门,而且婆媳见面的机会少了,也有助于减少摩擦--老见不着,想得慌呢,哪还有功夫争来斗去的。不过和欧美等国外媳妇比起来,中国媳妇还是难当,外国婆婆想的开呀,儿子一成人就从人格到经济完全独立,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儿孙做马牛。但中国媳妇也可以从韩国媳妇身上找回来一点满足感,我看韩剧里媳妇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是的,妈妈。”
 
封建礼教害死人呐,同志们。
   我说这句话,不是要高举**的伟大旗帜批判旧社会,歌颂新社会,其实只有阶级存在,那么这个社会就必定是不完美的,谁也不用笑话谁。我只从人性出发,批驳封建礼教。
   人的天性中有善恶两面,这才是人,是真实的有温度的人。但礼教逆人性而为之,说只要人人都遵从礼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就是一相情愿了。我不怀疑先人的出发点是很高尚的,做人嘛,就应该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不能放任自流。问题是,如果它本来就是一根烧火棍,你怎么整也成不了龙头拐啊。人的心思太复杂了,人的素质相差也很大,独善其身或许可以,要人人成为君子可不容易。先人太过弘扬善,而疏于防范恶,当恶人用善的幌子行恶时,公众往往瞠目结舌,无计可施。不过有时候我也会乐观的想,也许是先人的智慧太过超群了,我们暂时还达不到那个境界,或许几百年,几千年后,会出现先人倡导的大同世界,但我这辈子是肯定赶不上了。
    封建社会媳妇的待遇基本等同于现在的民工--“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睡的比猫头鹰晚。”当然了,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用不着吃糠咽菜,但在平民家庭,这样的情况可不少,如遇上灾荒之年,更惨了,不仅要象《琵琶记》里的媳妇一样吃饲料,万一婆婆饿病了,媳妇恐怕也得学学秦香莲同志割大腿肉炖个汤。
   对于不愁衣食的有钱人家媳妇,无性命之攸,主要是在精神上摧残你。如用餐上有一条铁的标准--媳妇绝对不能比婆婆吃的好,比方婆婆一顿饭吃八个菜,那媳妇就绝对不能吃九个,一般是婆婆吃完饭了,媳妇就着剩下的吃几口,王夫人,熙凤,李纨这些媳妇都是这么做的。尊敬老人是应该的,孝敬老人是分内的,但礼教把这些美好的人性生硬的规划成了一种形式。早上婆婆刚起床,媳妇要穿戴整齐在门外侯着,婆婆叫你了,你再进来say morning,晚上婆婆还没睡觉,媳妇也不能自顾自躺到床上挺尸去,务必等婆婆就寝了,媳妇才能大出一口气去休息,是谓“晨昏定醒”。我会为这些媳妇发愁,万一她们遇上个有失眠症的婆婆可怎么好?黑眼圈肯定是要长出来的了。
     媳妇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所以上班族你们还好意思抱怨刷卡机吗?您还有个星期天节假日呢,人家媳妇们呢?再加上平常相处总有个锅碗瓢盆碰的当当响的时候,善良的媳妇倒罢了,顶多自己背地里抹抹眼泪,有那不怎么地道的,未必不在心里念叨“老不死的,啥时候两脚一蹬,我的日子才算熬出头了。”媳妇在婆婆那里受到的压抑,总要找个出口发泄,不然会憋出病的,丈夫咱惹不起,于是未来的儿媳妇无形中就成了替罪羊。设想一下,“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以后是个什么情形---啊,这个世界终于清净了,左右环顾,花儿格外香,天儿格外蓝,看见谁都格外亲,有一种四九年的感觉,最开心的事,身边有了个低眉顺眼的小媳妇,让她东她就得东,让她西她就得西,比玩遥控车还管用呢,您说这不是恶性循环是什么?贾母是打媳妇那辈过来的人,虽然她老人家的想法不会象我这么卑劣,但疼爱外孙女如她,如果有现成的幸福,为什么不留给自己的外孙女呢,老太太的意图全体贾府的人都琢磨出来了,高鱼鹰非要逆革命潮流而动,所以百年来他被鄙视是活该的。
 


 虽然说女人在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美,但我常常疑心那是男人编出来好哄女人死心塌地伺候他的,其实女子一生最为自我最纯真美丽的还是待字闺中时的韶华时光。王夫人还是王二小姐的时候深得妈妈疼爱,家中一应事体,待客送礼,进退应对她都拿得起放得下,这样能干的姑娘将来也必定是个称职的管家媳妇。果然,在嫁给贾家二公子贾政后,王夫人就把唯唯诺诺小家子气的大嫂邢夫人比了下去,可婆婆小姑子都是玻璃心肝的灵透人,王家不重视女孩子读书写字,于是王夫人难免在贾家女眷面前就显得拙嘴笨腮,俗气十足,不讨爱说笑热闹爱风雅的婆婆喜欢,果然后来有了尖牙利齿巧嘴子的王熙凤,王夫人便隐退江湖了。
    看黛玉可猜度出贾敏当年不俗的风姿,王夫人和小姑子比比,无论是才还是貌,处处低了一等。再者满族有重小姑习俗,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姑娘待在娘家的日子总是有限,在此期间爹娘多疼点无可厚非,然而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未婚的姑娘个个都是不可小觑的潜力股--儿子有没有出息,这十几二十年间早已看了个八九不离十,姑娘的命运则在她们未来夫婿的身上,倘若姑娘嫁了个贵不可言的老公,娘家一家人都跟着沾光呢。王夫人不得婆婆的宠爱,虽然憋屈点,倒也介意不到哪里去,婆婆虽不疼她,但对她也还过得去,不是难缠的恶婆婆,况且小姑子迟早要嫁人……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胡汉三是走了,过了没几年,小胡汉三又回来了!而且看样子是要久驻沙家浜。这小丫头年纪不大,鬼把戏不少,也不知道她作的什么妖,刚进府就招王夫人的心肝宝贝把那命根子摔了,这还了得!王夫人生的几个孩子都不简单啊,大姑娘生在年初一,富贵之极的命,进宫做了娘娘,这宝玉更奇,落草时口中竟含了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有字天成“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王夫人必定想:我的妈呀,这哪是平常孩子,莫不是天上的神仙托生转世了吧,于是后来笃信佛教,逢日便吃斋念佛。王夫人生出了这样优秀的孩子,作为载体的她,一定是很荣耀的,所以她将宝玉视做最珍贵的珍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手上怕摔了。王夫人虽然认字不多,玉上那些字的意思还是通晓的--“别把这宝贝弄丢了,它能保佑你富贵长寿…”因为黛玉一句话宝玉就发狠砸玉,若真要砸坏了,于宝玉未必介意,于王夫人不啻晴天霹雳。虽然砸玉时王夫人不在现场,但贾府鸡毛蒜皮的事都传的特别快,更别说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王夫人得知后还能以平常心对待黛玉吗?
   过了没多少日子,某天早晨,喜鹊枝头叫,必有喜事到,果然,王夫人的妹妹薛夫人带着一家子雍容华贵的来到了京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互为姻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王夫人的婆婆是场面上的人,很懂这些礼节上的人情世故,所以老太太表现的非常积极,不但办接风洗尘的酒宴,而且还没等王夫人挽留,婆婆就开口了“大家一起住着亲密些”,王夫人对这次婆婆和老公的表现非常满意。
   多少年不见面的亲姐妹,自然有说不完的儿时趣事,道不尽的家长里短,最最重要的,作为母亲们的心态,总是把儿女之事当成谈话的主题。薛夫人就说了,我家宝钗知书达礼,娴熟贞静,比我那不懂事的莽撞蟠儿强了多少倍呢,此次进京也是因为皇帝老儿要选嫔妃,我家宝丫头也算人尖子,我不忍耽误了她,送进宫去,看她造化吧。王夫人眨巴眨巴眼也说,是啊,宝丫头的摸样真是招人疼,我最喜欢她那斯斯文文的脾气,宽容大方的性格,几百个人里也挑不出一个来…不过呢…宫里好是好,也黑着呢,那些后宫的嫔妃哪个不是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斗的你死我活,我家元春虽然当了娘娘,我进宫看她时,她也常背着人和我哭呢,我看宝丫头是个老实孩子,就怕她进宫受那些恶女人的气,再者说,哪能一进宫就当上娘娘,我家元春这熬了多少年,睡觉都得睁着眼,那么小心翼翼的才到了今天,唉,当姐姐的和你说实话吧,那宫里可真不是人待的地方,倒不如咱们这样的人家,虽说规格上不能比皇家,难得是个自在…薛夫人又说了:我的好姐姐,我也知道一入宫门深似海,我养的丫头我能不心疼吗?可是我老公死的早,撇下我们这孤儿寡母的,没个依靠,这么大的家业,将来指望谁支撑呀!虽然有个蟠儿,那是个糨子脑袋,不给我惹祸我就阿弥陀佛了,我就指望我的宝丫头嫁个好人家,将来夫婿家的势力可以帮衬着这家业不倒…王夫人嘿嘿一笑:妹妹呀,妹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就没想想姐姐能帮你什么吗?……
    姐妹俩合计着,各自有各自的打算,王夫人相中宝钗理由前文已经说过,更难得是宝钗戴着的那黄金璎珞,金玉良缘,花开富贵,多吉利呀,王夫人爽歪了。薛夫人也在盘算,是呀,虽然说买32选7的彩票一中就是500万,但那几率太小,倒不如采取保守的战略,选它个3D!好,就这么定了!于是,进宫的事情绝口不提。
 
老太太也没成想薛家打着送女进宫的旗号来,却在贾府安营扎寨了,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许让老太太后悔自己当初张罗的太勤快。本来娘儿们住着相安无事,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薛姨妈那边传出话来--“宝钗自幼戴着个黄金璎珞,有个世外高人说了,要遇着有玉的才能成亲。”这种话也太露骨了,别说贾府,就连京城的人谁不知道那个“衔玉而生”的公子。老太太一想“得!人家原来是冲着皇帝的玉玺去的,现在反惦记上我们宝玉了。”老太太不由得一声叹息,宝丫头为人谨慎有心计,人前又应酬的周到,大家族的媳妇正是要这个样子才好,可是宝玉的事我早看好了黛玉,薛姨妈是外来的不晓得,你姐姐老二媳妇总该能看出来吧,你们姐妹俩别当我这老婆子是个老废物,在背后呱呱哝哝合计我。于是老太太也装糊涂,对传话充耳不闻,与薛姨妈该吃吃,该喝喝,该说说,该笑笑。
    宝钗说话间就要过十五岁生日了,在这件事上老太太兴致非常高,张罗着要给宝钗办个热闹的生日宴会。这里容我多说几句,古代人谈及年龄时,还有一些有趣的说法,比如,小孩子的发型是在头顶梳成两个髻,好象两只角,所以“总角之年”就是童年,女孩子到了十五岁以后,会改变发型,髻向后梳,然后在发髻里插上“笈”--就是发簪,代表自己进入成年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及笈对于女孩子更明显的意义是--你成年了,成年了就可以考虑婚配的问题,相当于到达咱们现在的法定结婚年龄,(其实在当时背景下,十五真的不算小,康熙帝十二岁就结婚了)。老祖宗牵头给小辈过生日的,在书中除了凤姐就只有宝钗,所以有些读者把这看成是续书中贾母意取宝钗的先兆,我不敢苟同,我始终认为贾母认定的孙子媳妇只有黛玉一人耳!宝钗过生日的大张旗鼓,不过是老太太使出的一招太极推拿手,给众人看,更是告诉薛姨妈---你的女儿十五岁了,可以嫁人了!除此之外,老太太还有过两次明显的暗示:一是清虚观打醮与张道士的对话,二是问宝琴八字。
    如果在普通的人家,有一个普通的奶奶,是一门普通的亲戚,如上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如此曲隐,奶奶就是要做主给孙子说个媳妇又怎样呢?在那个连皇帝都讲究“以孝道治国”的时代,只要自己老爸老妈不疯不傻,基本上他们说的话,都是板上钉钉的。但贾府的环境太复杂了,正所谓“大有大的难处”,老太太还是想用温和的方式解决这件事。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纠缠着太多的血缘,姻亲,及政治经济等利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作为贾府的大家长,贾母要放眼“全府一盘棋”甚至“四大家族一盘棋”,她不能只考虑外孙女。如果贾,薛在婚姻上交恶,无疑是不明智的,如果向王夫人施压,即使她同意了,那黛玉以后的日子好过的了吗?所以这样的事情得慢慢来。薛家宝钗比宝玉黛玉年龄大,这对于老太太是有利的,她采取了一个字“等”,直白点说就是“耗”,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再活个三五年的好象没有问题,就不相信你家姑娘等到二十都不嫁人?估计那边媳妇也想--耗就耗,who怕who,我就不相信你吃了长生不老丸。所以无论男女,有一个太优秀的恋人都是件受罪的事,想想宝玉吧--从一出生便蒙着神秘传奇的色彩,又生就一副玉树临风的帅哥模样,不但温柔多情,还会写小资情调的朦胧诗,更有“白玉为堂金做马”的家底---这样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处于引发少女尖叫的震中位置,说宝钗不爱宝玉---请问,您自己信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里的婆媳关系
贾母:宝丫头是不错,但是没资格做我的孙媳妇
在红楼梦里众人皆赞连贾母都护着此人
红楼梦里贾母到底选谁做孙媳妇
浅谈老太太的自私-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贾母之待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