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今天我们的日用瓷里纯白瓷器随处可见。

然而古代的中国,纯白的白瓷

是突破了极大的技术壁垒方能烧成,

在此之前,青瓷一家独大。

唐朝时期,瓷器出现“南青北白”的新格局。

以邢窑为首的白瓷,

向青瓷的传统优势地位发起挑战,最终平分秋色。

有“北白”之称的邢窑,

如何打破青瓷一统天下的旧格局,

为白瓷与彩绘瓷奠基,

并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一、风靡唐代的白瓷名窑——邢窑

“邢窑”,唐代著名窑场之一,以生产“类银”、“类雪”的白瓷著称于世(陆羽《茶经》)。“邢窑”即邢州窑,唐宋时期烧制瓷器的窑口,惯以所在州县命名。如越窑、定窑、建窑等。邢窑中心产区河北省内丘县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划归邢州,邢窑因此得名。

据唐代李肇《国史补》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砚台,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明确指出唐时邢窑瓷器受到自上而下的欢迎。

(唐朝疆域图)

二、邢窑的具体窑址位于何处?

邢窑的地位在唐代以及后世多个文献中都有所体现,其窑址大概方位也在古籍中有所记载。

经过相关文物部门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数次考察与挖掘,证实邢窑窑址主要分布于今河北省邢台、内丘、临城一带,即河北省高邑县北焦村以南、邢台县西坚固村以北、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太行山以东的城区内;

以内丘县城西北为中心,包括邢台、内丘、临城和高邑四县,约7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内丘邢窑白瓷遗址被列为“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三、白瓷的烧制难点——去铁

白瓷又称白釉瓷,是在白色瓷胎(或化妆土)上涂一种含氧化铁极低的透明釉,在1000℃的高温下一次烧制而成。

迄今为止,白瓷的烧制历史已有2000多年,而传统的釉下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名扬天下的彩绘瓷器就是在优良白瓷的基础上产生的。

关于早期白瓷烧制窑口,目前大多数学者尚定于河南安阳相州窑或河南巩县窑,邢窑也是较早烧制白瓷的窑口之一。

▼邢窑的早期作品,北朝时期的青釉旋纹罐,邢窑博物馆藏

延至隋代,白瓷烧造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生产数量增多,这一时期白瓷的釉色尚不够稳定,但质量相对有很大的提高。

(隋 透影白瓷杯 西安隋苏统师墓出土)

白瓷的釉色是否纯白,主要取决于原材料中呈色剂,也就是铁含量的多少,含铁越多,釉色愈深,由青到褐到黑。

若铁的含量少到一定标准以下,釉色才会变为无色或白色。

想要纯白,需要尽可能去降低原材料中的含铁量,如果技术上没有突破,含铁量很难降低到极限,即使有人向往白瓷,也不能烧出他们想要的白色。

早期青瓷一家独大,并不是因为所有人都只爱青不爱白,而是真正的白瓷还未出现。

▼隋/初唐 白釉象形炉台,佳士得2016年拍卖价1916万港币 。

白瓷能够在隋唐时期技术成熟,成为风靡全国的瓷器,说明北方地区在瓷器工艺上的突破性进展,在配釉过程中对金属呈色剂认识的提高。

在中国陶瓷史也是值得称道的里程碑事件。邢窑与越窑在唐代并称“南青北白”,就是白瓷迅猛发展的体现。从邢窑开始,白瓷与青瓷一同成为单色釉的一大分类,此后定窑白瓷、德化白瓷等各种白瓷百花齐放,以白釉为底的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工艺也有了发展的基石。

四、邢窑白瓷的逆袭,终与越窑青瓷形成“南青北白”格局

经历过北朝的初创和隋朝的发展,步入唐朝之后,邢窑进入稳定发展并繁荣兴盛的巅峰时期。

此时的邢窑白瓷胎质坚细、釉面光洁,造型庄重大方,装饰纹样丰富,不仅和越窑青瓷一同贡御宫廷,还远销海外。李肇《国史补》中的“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也就是说的唐代的邢窑。

(唐 邢窑白釉壶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唐末至五代前期,由于藩镇割据,战事频仍,邢州一带四野无稼穑,生灵涂炭,能从事窑业的工匠要么被迫服役,要么就流离失所性命不保。

在社会环境上给邢窑造成很大打击,而邢窑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到后期,好的瓷土找不到采不出,这是自然条件的劣化。工艺和技术的保守,也让邢窑风光不再,被宋代临近的定窑取代。

五、邢窑之美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834~883年)诗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可见唐时文人名士对邢、越两窑的制品造型之规整,釉色之明洁,胎骨之质感,都颇为推崇。

(唐 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唐代邢窑巅峰期的贡品,其精细程度与现代人使用的白瓷相差无几。在当时是划时代的艺术成就。

唐《乐府杂录》记载音乐家郭道源“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也”。显示邢窑胎骨之品质。

(唐 邢窑白釉罐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邢窑烧制的器型主要有碗、罐、壶、瓶、盘、钵、盏托、盏、杯、炉、砚、枕、注子等。器型有变更和发展。装饰方式主要有旋纹、模印、压印、戳印、按压、雕塑、贴塑、捏塑、刻画、镂空、削边、三彩、点彩等。

邢窑白瓷体形丰盈浑厚,圆肩鼓腹,散发一种充盈敦实之感。

(唐 邢窑白釉瓶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其他器型)

邢窑遗址发现以来,出土过“盈”“大盈”“官”“翰林”“药”“王”“昌”等带款识的瓷片标本。“盈”字款是目前发现最多的款识。对于“盈”“大盈”“官”“翰林”的解释,目前学者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与唐代皇宫的百宝大盈库有关,是官府的定烧器。

邢窑瓷传世品主要是遗址出土和墓葬出土。

建国以来, 唐墓地及遗址出土邢窑白瓷的有广东、福建、河北和陕西四省,多藏于邢窑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亦有藏品。国外出土唐邢窑白瓷的有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日本和伊朗。说明作为外销瓷也远销海外。

六、邢窑的重要历史地位

邢窑是我国北方白瓷生产的滥觞,它的出现打破了长久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造就了唐代陶瓷“南青北白”的发展格局,其在陶瓷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时也为宋元以及明清彩绘瓷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定窑白瓷至今为人所称道的今天,邢窑的辉煌功绩以及传世艺术品也值得为世人所铭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类银类雪云魄起——邢窑鉴定分析
闻名世界的“南青北白” ,竟然藏着皇帝的“小金库”!
邢窑
故宫藏隋唐五代-陶瓷品欣赏
陶瓷的革命
似玉如冰,青红交映,中国古代精妙绝伦馋死人的瓷器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