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海军近海战斗舰项目问题简析

来源:蓝海星智库
作者:吴依帆 
2022年3月,美海军在2023财年预算申请中提到,计划退役9艘近海战斗舰并弃用反潜任务包。而在2021年,美海军退役了仅服役13年的“自由”号和11年的“独立”号近海战斗舰。近海战斗舰项目发展至今,历经诸多问题及调整,本文主要针对该项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简析。

图1  近海战斗舰(左为“独立”级,右为“自由”级)


一、基本情况


    

   


冷战结束后,美海军在公海的主要威胁消失,而面临的沿海地区常规潜艇、水雷、小型导弹艇威胁更加突出,但美国当时的中小型舰艇难以应对近海复杂多变的威胁。因此美海军于2001年提出了近海战斗舰概念,采用任务系统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作战任务调整重新配置武器装备,执行包括反潜、反水雷、反水面舰艇、情报监视侦察等多种作战任务。该项目经多次调整后,最终确定由两个团队分别建造两型近海战斗舰,即“自由”级(半滑行钢制单体船型)和“独立”级(铝制三体船型),近海战斗舰采用了创新性的“任务包轮换概念”,即该舰能通过“即插即用”的方式更换不同任务包。任务包包括反潜、反舰和反水雷三种,每种任务包含有多个功能模块,能提供实施具体任务的能力,在不增加舰艇规模前提下,每艘近海战斗舰通过更换任务包可快速变换任务能力。
该舰初始计划建造55艘,后因造价大幅上涨,且质量问题频出,加之美国海军战略从“由海向陆”向“制海”转变,近海战斗舰难以满足高烈度对抗需求,因此美海军开始大幅削减近海战斗舰的采购数量。2013年1月,美海军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将近海战斗舰数量由55艘减少至52艘。2014年2月24日,美国防部再次削减该舰采购数量至32艘,并组建特别任务小组研究替代方案,计划采购总体作战能力与护卫舰相当的水面战舰,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作战需求,后发展为“星座”级护卫舰项目。而为维持舰船工业基础,海军在2018年多授出了3艘“独立”级近海战斗舰的建造合同为建造新舰过渡。至此,两型近海战斗舰采购数量固定为35艘,其中“自由”级16艘、“独立”级19艘。
由于将前四艘舰(LCS 1“自由”号、LCS 2“独立”号、LCS 3“沃斯堡”号和LCS 4“科罗纳多”号)升级至后续舰配置需耗资约25亿美元,且“自由”级近海战斗舰并车齿轮的问题长期存在,若全部进行维护升级将使经费大幅上涨,因此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2019年12月在提交国防部的备忘录中提出,2021年退役这4艘舰;后由于国会阻止,仅“自由”号和“独立”号正式退役。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财年预算申请,海军计划退役存在并车齿轮问题的9艘“自由”级近海战斗舰,以降低维护使用成本。


二、出现的主要问题


    

   


由于近海战斗舰项目采用设计和建造并行的模式,并采用大量尚未成熟的新技术,再加上为尽快满足海军需求研制进度被过度压缩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该项目在建造过程中问题频发,如造价高昂、质量问题、严重拖期、采购数量大幅减少。


(一)造价远超预期

前两艘近海战斗舰成本最初估计过低,分别为2.155亿美元(“自由”号)和2.137亿美元(“独立”号),而后因新的“海军舰艇规则(NVR)”导致修改损管系统设计、因制造问题导致返工、原材料价格上涨、采用“成本加利润”的合同经费计算形式、海军对船厂监督不够且相互沟通不畅等原因,成本增长超过一倍,两型舰分别上涨至5.37亿和5.75亿美元。此外,舰艇在部署过程中多次出现故障,增加了维修成本,进一步抬高了舰艇研制成本。


(二)舰艇建造严重拖期

近海战斗舰项目的舰艇设计建造与任务包开发过程中,采用大量尚未成熟的新技术,部分技术难度较大,无法全部按照预期时间节点完成开发,最终造成舰艇交付延迟。首舰“自由”号原计划2007年1月交付,延期至2008年9月,而2号舰“独立”号则从2007年10月延期至2009年12月,两舰建造进度分别延迟20个月和26个月。且原计划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并顺利交付的反舰任务包、反水雷任务包和反潜任务包,交付时间也在不断推迟,同时经历了部分关键技术的更换和弃用。


(三)服役后出现多种质量问题及缺陷

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论证舰艇设计及建造的可靠性,设计与建造并行导致两型舰艇在设计、工艺、系统设备研制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服役后多艘舰艇出现了质量问题,主要为船体裂缝、动力装置问题和船体腐蚀等。如2009年7月,“独立”号(LCS 2)在进行全功率试验时,舰艇左舷燃气轮机轴封处出现泄漏情况;2011年2月中旬,“自由”号水线以下船体出现横向裂缝,并发生漏水事件;2011年,“独立”号近海战斗舰喷水推进器与船体接合部出现严重腐蚀;以及自2015年以来,多艘“自由”级近海战斗舰出现并车齿轮损伤问题,并于2020年发现该级舰采用的齿轮存在根本性设计缺陷,导致该舰无法以最高设计航速航行。


(四)“任务包轮换概念”难以发挥实效

根据“任务包轮换概念”要求,近海战斗舰部署过程中应能根据作战需求在1-4天内快速进行任务包更换,从而快速转换任务能力,遂行相应使命任务。但针对已投入使用的具备部分能力的反水雷、反舰任务包的评估发现,更换一次任务包的时长可能长达12-29天,不具备灵活的战术反应能力。根据政府问责署评估报告所述,近海战斗舰在新加坡部署过程中从未开展过任务包更换作业,仅在弗吉尼亚海军基地开展过,其任务包更换设计形同虚设;且近海战斗舰为追求自动化,降低了人员配置,全舰仅配备80余人,根本无法胜任更换任务包的作业。因此,2016年9月15日,美国海军宣布将放弃“任务包轮换概念”,即一艘近海战斗舰只能作为反潜、反舰、反水雷平台中的一种完成作战任务。


三、结论


    

   


由于近海战斗舰采用设计与建造并行策略、引入大量未成熟技术以及后期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该舰出现大量问题,且目前美海军对于该舰的后续应用尚未完全明确,表面上来看近海战斗舰是一项较为失败的项目。但实际上,该舰上采用的先进技术仍然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反水雷任务包中与无人系统相关的技术,一旦成熟将进一步推进美海军有人-无人协同、水下探测能力等。此外,舰上相关装备未来或可搭载于其他大型水面战斗舰,遂行战场侦察、建制式反水雷等任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濒海战斗舰?
【装备发展】洛克希德·马丁和造船金融集团获得近海战斗舰(LCS 31)建造合同
第13艘“自由”级濒海战斗舰交付美国海军
呼唤自由,寻找独立
太贵了,修个屁,首批四艘LCS直接退役
不是第7而是第3舰队才是美最强舰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