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颖超:我们应培养女飞行员,周总理支持,毛主席批示:不要演员

01

2009年10月1日,建国六十周年的国庆大典上,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驾驶着国产的飞机,飞过天安门广场的上空。从矫健的飞行轨迹,根本看不出驾驶座上的是女飞行员。



这是我国空军培养出来的第九批女飞行员,想起她们的前辈,第一批空军女飞行员的诞生,过五关斩六将,开创性艰难。

新中国后,我们国家有了第一批女拖拉机手,第一批女火车司机手,却还没有第一批女飞行员。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但对于女人上天这件事,没有多少人留意。这件事,有个人不但上了心,还对周恩来建议:“我们应该要培养第一批女飞行员了。”

这个人,就是邓颖超,当时的全国妇联副主席。



在1949年3月的中国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邓颖超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担当着推动新中国妇女运动的重任。所以,邓颖超的想法是,既然已经男女平等了,那么妇女也应该撑起半边天,在蓝天上空翱翔。

这一超前想法,得到了周总理的肯定和支持,他觉得邓颖超提的建议很好,只有有了女飞行员,才真正体现妇女半边天的重要性。于是,周总理趁机向毛主席提出了这个想法。毛主席听了,沉思后点点头,表示同意,当即作出批示。

不过,毛主席随后意味深长地说:“不要培养成演员,而是要培养成人民的飞行员。”



收到毛主席的批示,时任空军司令的刘亚楼,开始着手准备第一批空军女飞行员的工作。

02

伍竹笛,1933年出生于广州,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和几个哥哥一样,从小热爱体育,胆子特别大。17岁那年,伍竹笛就读于广东省立执信女中,高中还没毕业,听到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她马上报名参军,成为中南预科总队的一名女兵。


伍竹笛

和伍竹笛一起入伍的,还有她的同学兼好友,秦桂芳。她和伍竹笛同岁,也是广州人,一起在广东省立执信女中上学,同一年级但不同班。初二时,秦桂芳随家人去了香港,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青年团。伍竹笛继续留在执信读高中,也加入了广州的地下学联,积极参与广州解放前后的宣传活动。

广州解放三年后,秦桂芳回到了广州,回到执信继续读高三,恰好与伍竹笛同班,还是前后桌。两位年轻姑娘,性格相似,理想一致,十分友好。两人都热爱体育,是学校女子篮球队的主力,一个打左前锋,一个攻右前锋,配合默契,被人称为“霹雳双娇”。


秦桂芳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深思熟虑后,决定抗美援朝,以中国志愿军的名义,帮助邻邦兄弟姐妹。时任广州市长的叶剑英,在越秀山体育场上,号召广大知识青年踊跃参军参战,报效祖国,保卫和平。

激扬豪迈的气氛,感染着两位热血澎湃的姑娘,她们有着同样的报国理想,特别是秦桂芳,日军的侵华战争,给她的童年留下痛苦和仇恨的回忆。于是,两位高考在即的姑娘,根本没有和家人商量,就立刻报名参军了。

巧合的是,两人一同被分配到中南预科的同一个班,继续成为同班同学。不到一年,两人一起被选为新中国第一批空军女飞行员备选人员,在进入黑龙江牡丹江航校学习了不到一年时间后,又突然接到一项紧急通知,参加一项更为严格的训练:1952年“三八妇女节”当天,驾驶飞机飞过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女飞行员的风采。


新中国女飞行员

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谁不想成为载入新中国史册的女性呢?

03

1951年新年刚过,一辆老式的火车,载着一批身着列宁式女军装的姑娘,向着首都北京出发,她们中的一些人,即将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空军女飞行员。

这些姑娘,是从中南预科总队总队和华东军区大学,挑选出来的55名女学员,其中包括伍竹笛和秦桂芳。

成为女飞行员,不是简单的一件事,虽然姑娘们都体格完美胆大心细,但横在她们面前的第一道防线,居然是刘亚楼的“恋爱禁令”:五年之内不能谈恋爱,有对象的要断掉,如果没有这个决心,就不要去航校了。

20岁左右的大姑娘,正是谈婚论嫁的黄金年华,而且一部分人已经有了对象,对于这个奇怪的要求,55个姑娘顿时炸了锅,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1952年3月8日,朱德、萧华、刘亚楼、邓颖超等在北京看飞行表演后和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合影

姑娘们的反应,早在刘亚楼意料之中,他并非无情之人,只是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出此下策,让学员们一心投入训练。于是,他接着说:“毛主席和党中央,对你们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他不想培养演员,你们要投入比男学员更多的时间,把所有精力投入进去,才有可能成为我们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员,为全国妇女做新榜样。等你们飞出来了,不愁找不到好对象。我们的男空军全是一等一的好男儿,到时真找不到对象的,我包了。”

话音刚落,姑娘们全都激情澎湃,都喊着:“为祖国奉献一生,不谈恋爱不结婚。”为了珍惜机会,她们通过书面形式,向刘亚楼递交了书面保证书,大都表明决心:“保证五年内不谈恋爱不结婚,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自己,包括生命”。

伍竹笛也写下保证书,却被退了回来,因为她写到:“为了飞行事业,保证一辈子不谈恋爱不结婚。”组织答复:保证五年就行了,不许保证多了,谁让你一辈子不恋爱不结婚了。


伍竹笛

经过一个月的政审和体检,来自北京的55名学员,只有14名顺利过关。她们分别于1951年的1月和3月,进入牡丹江的第七航空学校学习。

04

进入航空学校后,女学员们要先学习飞行理论知识,知道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才能驾驶好飞机。这些飞行理论课程包括:空气动力学、气象学、领航学、飞机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构造、特设设备理论等。

这些枯燥的物理知识,让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女学员们吃尽苦头,她们没想到第二关比第一关难多了,有些简直是天书。可她们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全都铆足了劲,一个个都不想落后。

体育成绩优异的伍竹笛和秦桂芳,几乎被这些课程难倒,但她们两互相较劲,宿舍关灯后依然打着手电筒在厕所里看书背书,书上的理论知识,被她们背得烂熟,正所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理论知识过关了,第三关就是最关键的实操训练。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物资缺乏,即使是航空学校,也缺乏像样的学习道具和飞机。没有地球仪,授课的地理老师就用苹果代替,用钢笔在上面画出七大洲四大洋;没有足够的训练飞机,带课的教练就把战场上缴获的残机破机,切切锯锯,拼装出一架能上天的飞机。



由于飞机的缺乏,女飞行员的飞行训练,是和男学员们一起进行的。不仅飞机不足,连飞行课上的通讯设备也没有,只能靠地面不同颜色的旗子指挥:白旗表示可以着陆,红旗表示不可以着陆。

为了照顾这些女学员,教练让人在女学员飞行训练的机尾绑上红布条,意思是让男学员们多多关照。这让女学员们不乐意了:都已经新中国了,男女平等,男人能做到的事,我们女人也一定能做到。

于是,缺乏训练器材的时候,她们就拿凳子、扫帚练习推挡、进档,睡觉的时候不断练习手感和手指控制的灵活度,把每一个动作都刻在脑海里,形成肌肉记忆。

即便如此,很多女学员第一次上飞机体验飞行时,都被同机陪飞的男学员嘲笑了,因为她们大部分没飞多久,就已经吐得不行了,被男学员们扶着走出驾驶舱。



这也难怪姑娘们,她们体验飞行用的教练机,不是我们现在坐的大型客机,而是战场上缴获的美制PT-19和日制双发的99式飞机,不仅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遇到气流时还会剧烈颠簸,还有刺激难闻的燃油味,就是这股燃油味,成了眩晕后的催吐剂。

姑娘们被嘲笑都很不服气,但她们不是就此认输的骄女子,她们想到一个办法:平时把倒有燃油的手帕带在身上,没事就拿出来闻一闻,不久就习惯了这股味道。此外,她们除了天天跟着男学员进行篮球、跑步等体能训练外,还要经过另一个特殊的训练项目:活动滚轮。

活动滚轮项目可以锻炼飞行员的平衡能力和抗眩晕能力,由此防止发生呕吐,这又是难以逾越的另一关。

学员们需要把自己的双手双脚固定在活动滚轮上,然后有人转动滚轮,一分钟内,顺时针转20圈,再逆时针转20圈,下来能保持平衡的人才算合格。



14名女学员全都不服输,一直加倍练习,练到不吐为止。

过了飞行体验这一关,终于进入到外场试飞阶段,验证姑娘们学有所成的真正时刻到了。

05

但就在最后这一关,差点让秦桂芳断送飞上蓝天的机会。

当秦桂芳得知外场试飞的教练有两名是日本人时,她极不情愿去训练。

原因很简单,她比其他人都要痛很日本人,就是因为日军侵华,当年才让她离开家人,随伯父逃难去香港,饱受战火的折磨。她又是一个刚烈的姑娘,十分抵触日本人,也想不明白航校为什么要请日本人当她们的教练。

秦桂芳当场就表示不满:“我以为是高大帅气的教练,没想到是又矮又丑的日本鬼子。”其他姑娘们也开始讨论起来。


中国第一位女机长秦桂芳

校长马上呵斥:“不想练的,马上卷铺盖走人!”

听了校长的话,姑娘们全都吓得不敢吱声,她们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让她们开飞机。秦桂芳当然不想走人,只得憋着委屈参加训练。一直名列前矛的她,没想到在试飞时事故频出,缘由就是心里的那股气。

当时教她们飞行的两名日本空军教员,一个叫宫田中明,另一个叫长谷川正。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时,两人所在的军队在由朝鲜逃回日本途中,被东北抗日联军俘获,经过教育改造,两人参加了东北联军,完成了从战俘向战士的转变。1946年,两人加入东北联军的航空军校任飞行员,随后成为航空学校的教员。

两名教员飞行技术娴熟,以严厉著称,特别是主任教官长谷川正,对那些飞得好的学员,要求更是苛刻,因为他眉间的一道疤,姑娘们都喊他:“刀疤教官”。



秦桂芳是14名女学员里年纪最小的,她到航校时只有18岁,也是学员里飞得最好的,但她又是脾气最倔胆子最大的,所以成为了长谷川正“特训”的对象。

秦桂芳不明就里,以为日本教官针对自己,于是自暴自弃,常常在场上掉链子,不是故意拖沓就是故意找茬,彻底和长谷川正杠上了。

这天,秦桂芳试飞结束后,因为手松开了油门杆,把手随意搭在了座舱的边沿上,被长谷正川发现后,被处罚“停飞”一次。不仅如此,秦桂芳还要写停飞检讨。想起平时被日本教官的刁难,秦桂芳赌气不飞了。

可是真的甘心卷铺盖走人吗?在这节骨眼上,伍竹笛找到了秦桂芳,劝她好好跟长谷川正教聊聊。秦桂芳气消后,听从了伍竹笛的劝告,走进了长谷川正的办公室。


伍竹笛

几个小时的长谈后,秦桂芳知道了长谷川正从战俘转向战士的经历,也知道了他眉宇间的伤疤,是他在训练时走神撞到机上的,如果严重一点,可以失明或者致命,所以他才那么严厉要求学员。

此后,秦桂芳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她专心投入试飞训练,成为最优秀的学员。伍竹笛也不甘落后,因为她们14人当中,只有12人能在明年的三八妇女节上,驾驶6架飞机飞过天安门。为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家都拼命了,但还是有两名女学员成为了候补。

一位是黄碧云,另一位是武秀梅,在航校,黄碧云是最后一个放单飞的,武秀梅是在改装训练中,掌握技术最慢的。虽然两人不能参加飞行任务,但两人后来都是十分出色的女飞行员。武秀梅更是创造了长达3865小时的飞行记录,是14人中飞得最久的一个。

06

临近飞行任务时,又出了幺蛾子。

经过慎重考虑,航校领导决定:每架飞机让一名教员跟随两名女飞行员飞。对于这个决定,12名姑娘强烈抗议,说教员跟着上飞机,大家会觉得不是女飞行员开的飞机。

消息传到了周总理那里,周总理笑笑说:“这些姑娘的自尊心还是很强的啊,还是要好好商量的嘛。”因为改装训练才两个月,为了万无一失,最后还是决定一辆飞机派一名教员跟着,随时做出应变。


“三八”起飞典礼现场

1952年3月8日,天安门广场上迎来了四面八方的女性代表,大家涌进西郊机场,欢呼雀跃地等待着蓝天上飞过的铁鹰,这是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飞行轨迹。

下午一点十分,六架墨绿色里-2型由12名女飞行员的飞机,从北京的西郊机场起飞,途经丰台、杨村、通县,绕天安门一圈,最后从丰台返回西郊机场。当飞机从中南海上空飞过时,毛主席特意从办公室快步走出来,抬头向着空中机队笑着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看,这是我们国家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女飞行员,她们驾驶的飞机,现在正从我们头顶飞过去。”


朱德(后排右四)、肖华(后排右一)、刘亚楼(后排左一)和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合影

中国女飞行员的飒爽英姿,从此被永久地栽入史册。

《护航》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七个感人故事之一,展现了我国女飞行员的飒爽英姿和默默奉献,这是中国女飞行员的真实写照。她们以国家大礼为己任,肩负着“蓝天仪仗队”的使命,是蓝天上最闪亮的“中国形象”。

声明:此文仅推广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连接到文章出处,关注原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为两个日本男人,这14名女飞行员竟拒绝上飞行课!
新中国第一位女飞班长恋爱保证书曝光
“5年内不能谈恋爱!”她们丝毫没有犹豫…
16岁女孩驾机上天 成英国最年轻女飞行员(组图)
中国首位女试飞员张玉梅:驾驶杆是我的生命,当个最好的女飞行员
1994年一位前国军上校给央视写信,称有事求助,央视忙核实其身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