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平定西藏那木札勒郡王叛乱,稳固西藏统治,奠定百年统一格局

导语

公元1750年,西藏郡王颇罗鼐病故,其次子珠尔墨特·那木札勒承袭郡王爵位,总管西藏事务。

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上台后,野心勃勃,暗中谋划,起兵反清。乾隆指示时任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先发制人,立刻正法。

不久,那木札勒被诱杀于驻藏大臣住所,同时乾隆派副都统班第从青海率军入藏,斩杀其余叛军首领,仅仅两个月西藏叛乱遂告平定。

此后乾隆调整西藏政治体制,取消郡王设置,西藏最高权力由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行使,从此,清朝不仅巩固西藏统治,也使其与中央政权形成密不可分的隶属关系,为西藏未来200年稳定奠定基础。

那木札勒西藏叛乱背景:西藏本土贵族与清朝中央政府的权力博弈

关于那木札勒叛乱,一切还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1718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率军从西域翻越阿里地区,长驱直入攻入拉萨,擒杀统治西藏的蒙古和硕特王公拉藏汗,将西藏据为己有。

那木札勒的父亲颇罗鼐作为拉藏汗的旧臣,为避灾祸趁乱逃跑。

1720年康熙派遣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前锋,远征西藏,颇罗鼐率和硕特旧部势力响应,并配合清军击败准噶尔,夺回拉萨。

为了稳固对西藏的统治,康熙对西藏政治体制做出改革,在拉萨设置四大噶伦作为最高执政官,共同管理西藏政务,颇罗鼐因平叛有功,跻身噶伦之一。

同时清廷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在西藏的代表,监督噶伦执政团,但只是临时性的,并无实际权力。

驻藏大臣历史影像

然而噶伦团并没有按清廷设计的框架运行,噶伦之一的阿尔布巴是达赖喇嘛的表哥,他凭借达赖的影响主导噶伦团,排挤其他噶伦,妄图独霸西藏政权,甚至把西藏划分片区,孤立不听从自己的颇罗鼐。

清廷得知西藏局势恶化,下旨对阿尔布巴严加呵斥,要求其必须遵守噶伦共同执政制度,阿尔布巴不仅不听从旨意,还起兵攻打听从清廷的其他噶伦。

颇罗鼐先发制人,抢先一步占领拉萨,平息阿尔布巴之乱。

此时的清朝皇帝是雍正,他在发现噶伦之间互不统属,互相掣肘后的弊病后,于公元1728年再次改革西藏制度,只设一人为最高执政官,即任命平叛有功的颇罗鼐总理西藏政务。

颇罗鼐深知自己的荣华富贵全是清廷给予,对清廷十分恭顺,每遇大事都自觉报备,清廷对其十分满意,乾隆称赞他:“凡事俱竭力奋勉,办理妥协”。

公元1739年,乾隆晋封他为郡王,高出其他噶伦四五级,成为名副其实的“西藏王”。

同时加封其次子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为“长子”,明确规定“长子系日后袭王爵、总理彼处事务之人”,这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制度上确认西藏郡王的王位可以世袭,也是西藏历史上是破天荒头一次。

然而,正是这种不断为西藏王集权的政策,才为日后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叛清埋下祸根。

“西藏王”那木札勒的狼子野心:反叛清廷,割据自立

1747年颇罗鼐病故,珠尔墨特·那木札勒顺利承袭为第二任郡王。

不过与温和的颇罗鼐相比,那木札勒上台伊始便野心勃勃,他想成为名副其实的西藏王,而清廷是他独霸西藏的最大阻碍。

1749年,四川巡抚纪山被调为驻藏大臣,但纪山到达拉萨一个多月,那木札勒都不去拜见。

直到他了解到纪山对西藏事务不感兴趣,才亲自前往拜见,还称纪山为叔,对其行跪拜礼,并经常与其饮酒作乐,可见那木札勒野心已逐渐暴露。

1748年,那木札勒奏请撤走清廷驻藏军队,乾隆仅留100名士兵驻拉萨。

不久他又借口防御准噶尔部,亲自操练军队,调集重兵扼守西藏各个险要位置,同时部署火炮,准备炸药,为谋反做足物资准备。

对于那木札勒的种种动作,乾隆虽认为理由充分,但内心并不托底,于是将原驻藏大臣傅清重新调回,与纪山共同担任驻藏大臣。

而那木札勒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1749年,他杀死乾隆刚提拔的长兄珠尔玛特策布登,然后又杀害或罢黜支持清廷的老臣,同时派遣亲信前往西域联络准噶尔部寻求支持,以图共同抗清。

清廷先发制人,出其不意,诱杀那木札勒,以最小代价平息叛乱

1750年,驻藏大臣傅清与拉布敦已敏锐察觉到那木札勒的反叛迹象,并暗中得知情报,那木札勒已聚集2000余人等待时机,随时兵变。

傅清立即向乾隆奏报那木札勒的谋反行为,乾隆对那木札勒虽然有所不满,但对其反叛行为仍不大相信,在给傅清的回复中说:

“身为藏主,操生杀而擅富贵,俸赐所颁,贸易所入,岁获重赀,而且倚借中朝声势,众蒙古皆与往来,可得厚利,伊更何所贪图希冀?”

乾隆画像

在乾隆看来,那木札勒俨然是西藏之主,反叛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傻子才会做,还说傅清过于敏感。

1750年九月,傅清连续两次向乾隆上疏那木札勒意欲谋反,称:

“现在调兵防阻,有谋不轨之意”。

傅清接二连三的奏疏终于使乾隆有所警醒,并明确表示:

“此事看来势不容已,自应擒获,明正其罪。”

不过此时,那木礼勒已下令关闭所有出入藏通道,隔断西藏与内陆的联系,乾隆的谕旨被阻,未能送达。

此时傅清身边只有百名官兵,武力镇压断然行不通,情势万分紧急之下,傅清与拉布敦合议决定冒险用计擒杀那木札勒。

1750年十月,傅清以宣读圣旨为名,召那木札勒到驻藏大臣行署。那木札勒认为清军主力已调回内陆,驻藏官兵仅有百人,傅清势单力孤,不敢对他如何。

于是那木札勒仅带四五名随从进入行署,傅清早已安排部下埋伏左右,一见那木札勒上楼,傅清突然拔刀将其杀死,身边随从也被官兵干掉。

其同党卓尼罗卜藏札什得知那木札勒被刺后立刻围攻驻藏大臣衙署。

由于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行署很快被攻破,傅清受伤后自杀身亡,拉布敦也受重伤被杀,另有49名士兵战死,行署衙门一时间血流成河。

其实那木札勒执政以来十分不得人心,尤其是得罪达赖喇嘛,使西藏宗教势力与其分道扬镳。

所以当达赖喇嘛闻讯行署兵变,那木札勒被杀后,迅速调集手下僧众前往讨逆,并下令不得断绝驿路,不得惊扰汉民,不得收留叛兵。

由于那木札勒已死,叛军群龙无首之下,瞬间分崩离析,除了卓尼罗卜藏札什等13名叛军首领被逮捕,其余各自逃命。

十二月,清军副都统班第等率军进入西藏,又逮捕叛军首领14人,不久以聚众谋反、杀害大臣等罪,将卓尼罗卜藏札什等叛首全部处死,至此一场声势浩大的西藏叛乱被清廷迅速平息。

在这之后,乾隆接受了西藏无驻兵和藏王权势过大的教训,开始重新调整西藏的管理机构。

为了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决定西藏不再设置郡王,恢复原来设置的四名噶伦执政制度,同时提高驻藏大臣的权力,噶伦团应听命于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也由临时改为定制。

另外,乾隆还利用宗教集团牵制噶伦,四名噶伦中必须有一名宗教僧人,重要问题噶伦团必须请示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最后由达赖和驻藏大臣共同做出决议。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乾隆还派驻千余士兵驻扎西藏,在各个咽喉之地由重兵把守,保证西藏与清廷的联系,使行政权力牢牢掌握在驻藏大臣之手。

从此,清朝中央政权对西藏的统治大大加强,西藏在这之后的150年时间里未发生大的动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概述:清朝是如何搞定西藏的?
乾隆设置噶伦制度:一场奠定西藏200年政治制度的暗杀行动
清朝控制西藏的力度,为何有很多国家无法做到这种层次?
北洋人物志:川藏风云(四大噶伦)(5)
清朝驻兵西藏的历史(二)雍正对西藏用兵驻兵的强化
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斗争,参赞大臣与驻藏大臣体制影响的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