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为何不敢惹中国?主席6个逆天决策的启示,一举改变我国命运

美国一个历史学家曾经说出:

“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涌动,能人辈出。但是为何,历史偏偏选择了毛主席,成为了新中国的缔造者。”

了解历史的朋友想必都会知道,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就不止一次的遭到西方帝国主义和苏修的威胁。

而面对外部形势如此恶劣的情况,毛主席的多项决策一次次使得中国转危为安,令西方和苏修最终也没有选择对我国彻底撕破脸皮。

那么,在毛主席的一生中,他有过几次堪称千古一绝的战略决策呢?

这些决策最终又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支持毛主席的老铁们可以在评论打上“支持”,向雄韬伟略的毛主席致敬!

横空出世

毛主席是湖南韶山冲人,出生在一个小地主家庭。

自幼,毛主席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能说是温饱如常。

也许正是从小衣食无忧的生活和喜欢锻炼身体的爱好,毛主席才能长到180厘米以上的身高。

这样高大的身材,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要知道,在当时的世界,因为营养等方面的原因,人们的个子普遍较小。

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只有169厘米,却已经是当时平均线以上的身高了。

即使是吃牛肉麦谷长大的美西方人,他们的身高通常也只是在175厘米左右。

更别提当时的日本,据史料记载,侵华日军的平均身高只有156厘米左右。

因此,仅从身高上来看,都能够看出毛主席注定不是常人。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一直都在长沙求学。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他结识了蔡和森、陈昌、张昆弟等人,并一同立志要拯救前途命运未卜的中国。

于是,为了筹集留欧的费用,毛主席孤身一人来到了北京,来找自己的恩师杨昌济帮忙。

杨昌济

在杨昌济的指引下,毛主席认识了中国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

初次见面,李大钊就觉得毛主席的身上有一股蓬勃的朝气,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之后,李大钊开始有意给青年毛主席介绍马克思的思想,毛主席在初次接触到马克思思想之后,便被其深深的吸引,潜心研读多天后,他对李大钊说:

“先生,我觉得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

正是因为这次北上筹款的经历,毛主席找到了一生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作为湖南省代表,在湖南实地考察研究了多年。

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没有留洋经历,当时党内的不少人都把毛主席看成是“土包子”。

当昔日的好友蔡和森进入核心层,成为中央委员时,毛主席还仅仅只是一个地方代表。

因为自身职务较低,毛主席的一些意见也始终得不到重视。

在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前,毛主席其实就已经发现了他的狼子野心,还曾在党内会议上提出过要建立共产党自己的武装力量。

可是在当时的党内,根本没有人重视毛主席的声音。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大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逮捕杀害。

中国共产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的意见终于被党内重视,周总理、朱德、毛主席等人都不约而同的升起了武装斗争的念头。

于是,1927年8月7日,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毛主席作为特别代表,冒着巨大的政治勇气正式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

毛主席的这番理论,总结了我党早期在革命工作中的错误经验,只顾着团结工人,却不想着武装工人,甚至还主动将工人纠察队给解散掉。

对于一只失去了爪牙的猫,便是老鼠也敢跟其缠斗。

八七会议上,毛主席的这番论断得到了当时中央委员蔡和森、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邓小平的支持。

随后,在会议中,与会同志总结了在大革命后期所犯的错误,并重新决定了新的斗争路线。

八七会议之后,毛主席的主张得到了全党上下的一致同意。之后,毛主席便遵照中央的指示,回到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在后来的斗争中逐渐总结、摸索。

最终,一支崭新的、忠于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了。

与苏联红军不同,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根据自己本国的国情和特点,并在斗争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的无产阶级武装军队。

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每逢大型天灾,比如洪水、地震、疫情。

在这些灾难中,我们总是能见到解放军的身影,而这支部队的灵魂,正是在九十多年前,由这支军队的缔造者,所赋予他的。

在新中国的百年奋斗历史上,也正是因为这支军队的存在,世界上的其他豺狼虎豹才不敢对中国撕开最后的伪装,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并不安宁的世界上享受到和平的时光。

于荆棘中摸索

客观的来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算是毛主席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做出的第一个著名决策,这个决策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也挽救了中国的前途命运。

但是,即便前途是光明的,其道路也往往崎岖难行。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还有很多路要去走,还有很多挫折要去碰。

决定武装斗争后的第一个挫折,便是要面对强大的反动军阀的联合绞杀。

无论是南昌起义,还是秋收起义,其最后的结果都不能用胜利来形容。

南昌起义之后,革命军一路南下,欲夺取潮汕,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数万革命战士只留下了几千名火种。

而秋收起义的本意是夺取长沙,最后也是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上了井冈山。

1930年9月,毛主席在株洲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正式作出了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口号。

在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史上,这是第一次提出放弃攻打城市,优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

在之后的革命过程中,毛主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革命理论,即“农村包围城市”。

毛主席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包括法国巴黎公社的教训。都是因为他们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无产阶级的主体是城市的工人。

但中国与他们不同,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时间还比较短,相比较于城市里的工人,农民才是无产阶级的主体。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方式走向了成熟,不再一昧的模仿外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而是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切实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如果说,“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是毛主席在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所提出来的策略。那么之后,毛主席便将踏上另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

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至37年年底,日本向我国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并企图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

在空前的危机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开启合作,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在抗日战争的早期阶段,中国的军民打的还是十分艰苦的,很多人在这个时期甚至都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在这个关键时刻,1938年5月,毛主席写出了一本传世巨著-《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全文不过五万多字,却鞭辟入里的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基本国情和战争潜力,并对当前所处的战争阶段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论持久战》的最后,则是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本质规律,并对当时在中国流行的两种思想,“亡国论”和“速胜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书的最后,毛主席判断出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者,并说明了日本为什么会战败的理由。

从战略上来说,“论持久战”堪称千古第一阳谋。

在战争的早期阶段,毛主席就已经将战争双方的本质特点都揭示了出来,并大大方方的展示给国人,甚至日本人看。

从现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这一加速了日本投降的事件。

毛主席没有预料到,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都在《论持久战》一书中明明白白的展示了出来。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论持久战》一书刚出来的时候,许多日本人也看到了此书,包括侵华日军最高司令长官岗村宁次。

岗村宁次

但是他们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看着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很快又撕破了伪装,对全国各大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

在解放战争的早期阶段,解放军的实力是远不如国民党军队的,因此很多时候不得不放弃自己付出了无数鲜血从日寇手中收复的失地。

甚至为了“攻心”,蒋介石给胡宗南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打下延安,占领这个中国革命的圣地。

胡宗南进攻延安时,许多解放军将领并不准备撤退,想要在这里与国民党决一死战。

胡宗南

正是在这时,毛主席提出了主动放弃大城市,把敌人拖瘦、拖垮的战略。他还总结道: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在毛主席的眼中,革命的胜利并不靠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依靠千千万万个革命者才能铸就胜利的辉煌。

蒋介石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几百万大军只能在攻下一地后,就分兵驻防,最后机动力量越来越少,直至被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

辉煌伟业

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另一个难题又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那便是如何治理国家。

要知道,治天下的难度,同样不比打天下难。

历史给了蒋介石二十多年的时间,可他最终还是没有完成挽救中国前途命运的任务。

而二十多年后,中国共产党一样要面对这个历史选择。

对于如何建国,毛主席首先便确定了实施真正的民主方式,不搞蒋介石独裁的那一套。

在战争还没结束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广邀各路民主代表,汇聚一堂,召开民主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首要的任务便是要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

然而,在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入侵了朝鲜半岛,美军的飞机甚至在我国东北边境一线日夜轰炸,给我国带来了不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当时,对于是否出兵援助朝鲜,国内有着不同的意见。

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仗,实在是不合适继续打下去了。还有许多人认为,美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与他们交手,中国必输无疑。

面对内部同志们的质疑和动摇,毛主席最终力排众议,决定“抗美援朝”。

要知道,在战争中摸爬滚打打出来的毛主席,是十分清楚美军实力的。可即使面对着武器装备的技术鸿沟,毛主席还是看清了帝国主义“纸老虎”的本质。

在抗美援朝的纪念大会上,毛主席说:

“抗美援朝要打多久,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而是由美国做决定。无论是杜鲁门,还是艾森豪威尔,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一个国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农民的国家,竟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西方诸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联合军队正面亮剑,并且最终还战胜了。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得有着超强的战略眼光和决断。

朝鲜打出威名以后,新中国才真正的在世界之林站了起来。

中国证明了自己在东亚的话语权和地位,这种实力,也是后来重新进入联合国,并成为五常的敲门砖。

最后,毛主席还给中国留下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护身符,那就是两弹一星工程的上马。

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毛主席就在中央会议上说过:“原子弹,一万年都要搞出来。”

那时候,中国还只是一个农业国家,全国都没有什么核物理方面相关的人才,更别提制造原子弹所需的产业链和配套技术了。

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在苏联明确提到过会对中国进行核保护的前提下,毛主席还是号召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搞出了原子弹。

有关原子弹,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的故事。

七十年代,苏联曾一度计划对中国实施核打击,面对这个陷入到“修正主义”的不讲理的邻居。

毛主席曾对美国方面的使者(当时中美还没有建交,甚至是处于敌对状态)暗示过:

如果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打击,那么中国几亿人民将会带着手榴弹,越过国境线,冲入西伯利亚,冲进苏联境内。

冲进苏联境内打游击,同时再将自己国内的核武器全部投放到美国的西海岸,将美苏两个大国都拖入到核战争之中。

这就是毛主席应对苏联核讹诈的方法。美国使者听后果然大惊,回去立即向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报告了此事。

肯尼迪不出所料也是大惊失色,他不仅是震惊于这个计划的疯狂。

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如果苏联真的率先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以毛主席的性格,他是真的会实施这个计划的。

于是,肯尼迪马上向苏联施压,要求他们停止对中国的核威慑。

肯尼迪

纵观世界历史,以一个绝对弱小的实力,敢于同美苏两国同时进行核威慑,毛主席实乃第一人。

正是因为有他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虽历经艰险,但总能化险为夷,并欣然发展。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新中国早已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已是国富民强,山河无恙。

只是,在成就这一番辉煌伟业的路上,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

曾经,有这么一位伟人,始终庇佑着我们的国家,始终保护着我们的国民。

正如著名战略学家、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所说的那样: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戈尔巴乔夫告诉李肇星:苏联没有邓小平,为何他这样说?
这是毛主席说过的,最刻骨铭心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主席?两次生死转折点准确抉择,改变中国命运
毛主席是难以逾越的高峰,是空前绝后的伟人(五)
毛泽东看得有多远?
年轻时曾经疑惑:为什么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