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保安之战没有打好:毛主席看到指挥员后,竟然亲自下场指挥!

“他们怎么回事!为什么对中央的命令置若罔闻!谁要是放走了35军,我要记这个人一辈子!”

前言

新保安战役是解放北平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在此战打响之前,主席与中央都对这次的战役做了详细的部署。

可以说这是一场胜券在握之战,但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华北三大兵团接连失利,此战胜负变得扑朔迷离。

主席大怒道:“他们把中央的命令当成什么了?必胜一战被打成这样!我要亲自指挥!”

一、“左右逢源”的傅作义兵团

新保安之战是我军对抗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这支部队虽然不能与老蒋的五大主力部队相提并论。

也比不上像五十二军这种仅次于五大主力部队的队伍,但是他也是非常难打的一支部队。毕竟他也算是傅作义的“底牌”

相比较其他的军阀,傅作义是起步比较晚的一个。傅作义是山西人,就如大家所想他早期是效力于阎锡山的。

但是阎锡山却并不喜欢他,不仅没有得到重用还要遭受排挤与无视。直到抗日战争开始,他才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之中。

当时阎锡山领导的军队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傅作义为人精明而且作战英勇,在抗战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很快老蒋就发现了傅作义是个打仗的好手,再加上当时阎锡山一家独大,老蒋早就有意削弱他的势力。

于是便把傅作义派到绥远,从此把晋系分割为晋、绥。面对当前景象即使阎锡山心有不甘也是无可奈何。

傅作义来到绥远之后加强练兵、整治军风,他手下的35军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加强。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已经掌握了整个华北的军政大权不仅如此当时老蒋的30万大军也在他的手中。

由此可见老蒋对他的器重程度。

此时国内局势紧张,淮海战役结局已经注定,老蒋在东北战场注定失败。这时傅作义兵团就是老蒋在华北地区最后的一支部队。

是守还是撤,怎么撤向哪里撤都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如果要是按老蒋的意思走的话,就是南撤。放弃华北向南去支援老蒋南边淮海前线,保存实力以待以后。

但是面对老蒋多次调令,傅作义开始以各种理由推脱。老蒋想的是怎样保全自己的实力,傅作义想的是怎样保全自己的军队。

在傅作义看来,听从老蒋的前往南边才是下下策。他最理想的就是往西,逃到自己的老巢绥远。

并且当时他与美方也有交涉,美方那边承诺给他武器装备支援。不仅如此也与我军也有联系,他派人和我党交谈打着和谈的幌子。

所以此时的傅作义就在观望,看看哪一方可以给他利益最大化。

对于傅作义的“小心思”主席早已看透。于是主席决定先解决傅作义的嫡系部队,首当其冲的就是其中战斗力最强的35军。

虽然当时傅作义驻守北平,但是如果我军对北平发起进攻。他完全可以沿着平张铁路一线西撤前往绥远。

所以此时“新保安”位于平张铁路的中段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傅作义也知道此地的重要程度,所以35军一直在平远铁路周边徘徊。

二、三大兵团接连失利,主席大怒

面对当前局势,主席很快就有了想法。他命令华北军进攻张家口,来切断北平与绥远之间的联系。

绥远可是傅作义的老巢,他立刻命令35军前往支援。就这样他中了主席的调虎离山之计。

为了调走35军,华北三大兵团齐上阵。

主席首先派杨成武的三兵团包围张家口,歼灭张家口所有敌人。与此同时主席指派杨得志率领二兵团紧紧包围住张家口,以截断傅作义派来的援军。

最后主席致电刚刚入关的程子华,让其也悄悄向张家口附近靠近。这次的进攻我军足足动用了20万大军,对付傅作义派来的援军绰绰有余。

面对当前已经是必胜的局势,主席并没有太多的担心,便投入到淮海战役上面了。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首先是杨成武的三兵团判断错了方向。杨成武5万多的兵力与敌军大差不差,战争打响后傅作义紧急调35军前来支援,这一切也都是我军意料之中。

但是杨成武的5万人对上张家口原有的兵力再加上前来支援的35军就有些不够看了。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第二兵团和程子华部队前来支援,以形成包围之势。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怎样拖住敌人。

敌军只有两条路,一就是带兵前往北平与傅作义会合其二就是向西逃回绥远老家。但是对于杨成武那区区几万人来说只能堵一路。

为了减轻攻打绥远的压力,杨成武决定守西边。但是事与愿违,敌军从东面逃往北平了。

结果可想而知,郭景云带人很轻易的逃往北平。

祸不单行,这边程子华也出现了纰漏。他们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在路过密云的时候,发现密云只有几千人的时候,程子华想着不如一锅端算了

于是便向密云发起了进攻,但是就是因为这个举动惊到了傅作义。

简单来说就是程子华部太猛了,把密云近7000守卫全歼灭。傅作义当即决定前往张家口。

这边杨得志也出现了失误,本来应该前往支援的却迟迟不到。

最后的结果就是郭景云逃之夭夭。

三、主席亲自下场指挥

当消息传到主席这的时候,主席大怒。没想到投入这么多兵力竟然打成这个样子。意识到是指挥的问题主席就开始想办法解决。

主席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换帅、要么亲自指挥。

但是杨成武、杨得志、程子华地位相当,让他们中一人出来统一指挥不妥,只能外调。

但是要谁来呢?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徐向前但是当时的徐帅正在山西与阎锡山对峙。

那贺龙呢?当时贺龙距离很远,调他回来不妥。

情急之下主席决定亲自上阵,主持这场战斗。

首先他要求杨得志率领二兵团控制宣化一线,绝对不能让35军逃回北平。并且要求三兵团杨成武不惜一切代价拖住郭景云。

眼见主席亲自下场,三将领都使出全身的力气完成主席交代的任务。

三兵团在杨成武的带领下对于逃往北平的郭景云一路穷追猛打,极大的延迟了他的行军速度。

这边杨得志不到一天接到主席三份急电让他一定要堵住35军撤退之路。高压之下杨得志命令部队拿出长征之时的劲。

终于赶在郭景云之前赶到,堵住了郭景云。这边程子华也北平派出的部队进行拦截。

就这样,三大兵团根据主席的指挥与郭景云部队在12月21日进行决战。35军一万余人基本全军覆没,郭景云在全军被歼的情况下自杀而亡。

结语

其实主席并不是只指挥这一场战斗,前线的粟裕与刘邓大军也主席也在一直在指挥着。甚至之后经过统计在此战中主席共发50余封电报指挥新保安之战。

此战的胜利也看出主席对于战场局势的洞察力以及指挥的细致,对于主席惊人的战略以及对战术的掌控让人不得不感叹。

时至今日,不得不说一句不愧是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围歼敌35军时毛主席大发雷霆,看到指挥者是谁后,毛主席亲自指挥
杨成武判断失误留下缺口,主席拍案而起:这是要失街亭的!
从宏观角度看主席在平津战役中的降维打击
1949年北平起义时,傅作义是怎样控制住20万中央军的?两招
陈诚晚年谈傅作义:攻占张家口之后,他就从老实人变成一条老狐狸
他俩是好兄弟,同出自晋绥军,又都是抗战名将,结局却天差地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