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

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

 

一、避暑山庄在我国园林史上的地位

我国园林史上,就天然山水胜区,进行去芜理乱,稍加润饰布置而成自然园林的记载,属于私家园林的,晋代石崇的金谷园可能是最早的。建康(今南京)的北湖(即今之玄武湖)是宋无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年(445年)把晋以前称桑泊的北堤,往南延抵城东七里白塘,雍蓄山水,使湖面更加辽阔起来,因通江水而波涛汹涌。又立三神山于湖上,无论荡舟湖上或于洲岛上眺望,东则钟山映紫,北有幕阜、观音,西则一抹城墙,南则鸡笼、复舟,两山并崎,湖光山色,足资因借而成为自然胜区。唐朝王维的辋川别业更是自然园林中一个典例。辋川别业在陕西蓝田县称辋川的一个山谷地区,就自然地形来说,岗岭起伏,逶延连绵,纵谷交错,有泉有瀑,有涧有湖,自然植被丰富,充分利用了这些自然形胜、辟出台植被景观为主的,或以岗峦泉瀑为胜的景区,点以亭馆轩榭等园林建筑,创作成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


  就天然山水胜区选址以筑离宫别苑的可追溯到汉武帝时代。刘彻曾把骊山下原是秦以石作室砌池的“神女汤泉”或叫“骊山汤”加以扩建。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年)又加以修建,并广种松柏树木。到了唐朝,这里变成皇帝常临幸的游乐胜地。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诏令阎立德营建“汤泉宫”。他规筑的宫殿楼阁,极尽豪华之能事。唐玄宗咸享二年(671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747年)李隆基命令大肆扩建,治汤井为池,池在宫室中。宫殿群周围筑以罗城,取名华清宫,又称华清池。宫城之外更有随形而曲、随势高下而筑的缭墙辇道。东南面正门即昭阳门,有辇道可上登朝元阁(老君殿),中途可折向长生殿,翠花亭等。除了山景外,主要是有汤池的宫殿建筑群。唐朝帝王大抵十月而往,冬尽而返,所以华清宫可称冬宫。


隋唐时代另一著称的离宫是九成宫,它位于陕西麟游县。麟游县因地势高亢,气候凉爽,是隋唐帝王避暑胜地,周围河流纵横,土地腴美。九成宫初名仁寿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二月,至开皇十五年三月竣工。唐贞观五年9631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修复仁寿宫,并更名九成宫。九成宫的建筑是以麟游县西五里的天台山为中心的。这个山虽不高,而其阳崇崖崛起,南邻杜水,西北枕马坊河,总的形势既有群山环抱,又有水流其中,风景幽美,宫殿楼阁是随着山势高低而修筑,嵯峨豪华。据魏征所撰的《九成宫醴泉铭》中形容:“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观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峰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辉,煦灼云韦,蔽亏天日”,可见楼阁廊榭之豪华和跨水分岩之奇观。唐太宗,高宗等经常来此避暑,每年春来冬去,总要居住半年以上才回长安,可称夏宫。


无论是华清宫或九成宫,宫址都选在天然山水胜区,也都是因势而筑宫室,宫殿参差复盖,以长廊相连接而成建筑组群,因此在形式上仍不脱秦汉建筑宫苑的窠臼。


  清朝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在风格上和唐之华清宫、九成宫是截然不同的。它不以豪华嵯峨的建筑群见胜,而是纯粹的因借突出自然美,使崇山峻岭水态林姿更加优美为主要内容,只是为了居住游憩生活要求而随形随景布置殿斋亭榭。我们特称它为自然山水宫苑。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汉唐以来,无论元明,还没有一个像避暑山庄那样的表现自然美,即天然山水见胜的宫苑,在这一点上可说是前所未有,终清之朝也没有第二个可称为自然山水宫苑的。


  为了说明避暑山庄在我国园林史上作为一个独特类型的地位,这里不得不先扼要地把避暑山庄的特色叙说一番。


  避暑山庄总面积根据测图计算,大约为五六O公顷或八千四百多亩,占市区面积之半,是清朝修建的离宫别苑中最大的一个。庄址的四界:北面是狮子岭、狮子沟;西面是广仁岭的西沟;东面是武列河;南面是市街。山庄的整个外围线近似一个多边形,周围筑宫垣并雉堞。宫垣是叠石堆砌的“虎皮墙”,随山势起伏、地形变化而筑,其西面和北面的宫垣,沿缭山脊而造,其东北偶的一段,由山脊直下,伸到开旷的谷原,好侯长城一般,然后沿武列河西岸平伸直达山庄的东南角。据《热河志》记载,宫垣周长约十六里三分,宫垣本身高约一丈,厚约五尺。宫士四周原来还设有四十座“堆拨”(守卫兵营房)。山庄南面有三门:中为丽正门,东为德汇门,西为碧峰门,门上都有面阔三间的城楼。山庄东北有惠迪吉门(或称北门),西北有西北门,另有流杯亭门、仓门等专用门。


  就自然地势来说,山庄的地形复杂,有山地、有湖沼、有谷原。山地部分约占全山庄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大抵自西北往东南走向的山岭四条,下趋谷原。山地部分沟谷交错,岗峦迂回曲折,景随形转。谷内有涓涓细流的山涧,主沟有水泉沟、西峪(又称榛子峪)、梨树峪和松去峡(又称旷观沟)。除西境的西峪较短,为微偏西的南北走向外,其余都是西北、东南走向。在谷原的东南隅有一泉,叫做热河泉,由于这个泉水以及山涧奔汇而来的水,构成低地湖泊区。湖泊区北是一望无垠的三角状谷原,有草地,有榆杨之属的树林。


   避暑山庄山地土壤为棕壤和灰棕壤。承德的自然植补属夏绿林,树种以松、栎为主,植物种类大体上与华北平原区相近似。松有辽东红皮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var.liaotungensis)和黑皮油松(P. Tabulaeformis var.mukdensis),栎属有槲树(Quercu dentata)、枹栎(Q. serrata)和辽东栎(Q. liaotungensis)等,杨有辽杨(Populus maximowiczii)、山杨(P. Tremula var.davidiana。其他树种有五角槭(Acer mono)、刺楸(Kalopanax pictum)、榔榆(Umus parvifolia)、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水榆(Sorbus alnifolia)、椴(Tilia)、丁香(Syringa)、盐肤木(Rhus chinensis)、漆树(Rhus vermiciflua)、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栒子(Cotoneaster)、溲疏(Deutzia)、皮树(Grewia bilota var.parviflora)、紫珠(Calicarpa japonica)、积 (Hovenia dulcis)等。森林破坏后,荒丘上或阳坡上旱性灌木如酸枣、荆条、胡枝子等也普遍分布。野生果木有秋子梨(Pyrua ussuriensis)、棠梨(P.betulifolia)、山荆子(Malus baccata)、花红(M. Asiatida)、山楂(Crataegus)、山杏(Prunus maudshurica)、桃(P. Persica)、君迁子(Diospyros lotus)、小吐悬钩子(Rubus parvilfolius)。藤木的有蔓性落霜红(Celastrus orbiculatus)、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等。避暑山庄的原植补也是松栎为主,山地区和谷原区都残存有上述主要树种,可以想见当时山庄的植补景观,虽然山庄的树木早经破坏,今天仍可看到残存的苍翠的油松,尤其是松云峡一带,亭亭如华盖的栎树。谷原上榆、场、柳之属巨树参天,绵软如绿茵的草地,春夏里山花怒放,入秋后树叶变色,或红或黄,锦绣天成。七十二景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咏赞植物造景的。充分运用自然植被,加以增补润饰以造景,是避暑山庄的特色之一。


  避暑山庄周围有优美山峦景色可资因借,南望有形似僧帽的冠帽峰;东南望,近处有宛如一尊弥勒佛盘坐在武列河畔的罗汉山,远处有峰峦高低不一如鸡冠状的鸡冠山;东望近处山巅上在一块硕大平台般大石的边沿上突然挺立着上肥下瘦,高达六十米的孤石--磬锤石;其南有昂首缩腹好似要一跃入蓝空的块石--蛤蟆石,再远处有天桥山,因在山峰高处,仿佛鬼斧神工在峰石中部磺凿出一个桥洞;西望广仁岭一带岗峦起伏;北望金山黑山一带峰峦重叠,景色如画。


  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块天然山水胜地,有交错的山岭溪谷,有平坦的谷原树林,有低凹的湖沼洲岛,有蔚然深秀的植被景观,又有周围山峦奇景,实是难得。避暑山庄虽是具备了山壑林泉的天然形胜,但毕竟是朴素的自然,是自然自己形成的景物。如果不能在创作上充分掌握山水的形象,而且加强地、突出地、具体地、巧妙地运用艺术手法,把自然形象的美表现出来,也是枉然。避暑山庄无论在总布局方面、度宜以开阔景物方面、随形因势而筑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国园林史上也是少见的。而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研究、学习,尤其是今天在开发建设自然风景区、风景名胜区时可以借鉴、灵活运用的地方很多。


  避暑山庄不是一次建成的,从康熙到乾隆,先后经历了八十多年时间,玄烨、弘历祖孙两位皇帝的累续经营,从一种艺术构思到另一种艺术构思,形成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这在我国园林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康熙年间山庄不愧是自然山水宫苑的典范,到了乾隆年间兴建日繁,次第建造了水月庵、碧峰寺、鹫峰寺、珠源寺、广元宫等寺观九处,既施彩画,又用琉璃瓦顶,破坏了山庄的朴素自然的格调,又仿江南名园建筑规划,增筑从多轩阁亭榭,其中虽不乏作新意和匠心独运值得学习之处,但总的说来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风格,亦步亦趋于汉唐建筑宫苑,以豪华而错落有致、布局新颖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群见胜。


  还要指出,避暑山庄不仅本身有优美的山水环境,庄外有可资因借的山峦奇景,而且随着年月的发展,山庄外围的附近山岭上陆续建有雄伟壮丽的寺庙十一处,可资因借,这在园林史上更是绝无仅有的。然而,所谓外八庙的修建,并不像有人所说那样在山庄修建时就有了规划,浑然一体。寺庙的修建大多数是清王朝在解决北部、西北部边疆和西藏问题的历史过程中,政治上宗教上需要、纪念夸耀军事胜利的需要和借朝见清帝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喇嘛教班禅和达赖观瞻、居住的需要而次第建造的。它不是任何个人,无论玄烨或弘历事先能预见历史而规划在胸的。


  溥仁寺(通称前寺)和溥善寺(通称后寺,已不存)是玄烨六十岁时光13年)由蒙古诸王公祝寿建献的,它位在武列河东岸磬锤峰下,其余寺庙的经营时间都在乾隆年间。先是在武列河北岸建造仿西藏三摩耶庙的普宁寺(通称大佛寺,建于1755年)和普佑寺(建于1760年,已不存);后在武列河东岸建造仿伊犁固尔扎庙的安远庙(通称伊犁庙,建于1764年);有中国伽蓝但式样特殊的普乐寺(通称圆亭子,建于1766年);然后在狮子沟北岸陆续建有仿西藏布达拉都纲的普陀宗乘之庙(通称布达拉,建于1771年)、仿西藏式戒台的广安寺(通称白戒台,建于1772年,已不存);仿香山寺的殊象寺(建于1774年);仿浙江海宁安国的罗汉堂(建于1774年);仿西藏扎什伦布都纲的须弥福寿寺庙(通称扎什伦布,建于1780年)。所有这些寺庙都是规模宏大,豪华壮丽,同时由于选址相地得当,使山庄得以借景(湖洲区可借景于安远庙、普乐寺等,北山可眺望狮子沟北岸和武列河北岸诸庙)而增色不少。乾隆年间建的十一座庙中有八座分八个“下处”管理,所以习惯称作“外八庙”。

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二)

外八庙在建筑艺术上集中、融合了汉、藏等各民族宗教建筑形式,而且有所独创,体现了多民族建筑内格的结合。外八庙在选址上相地合宜,而且在规划上巧妙地利用周围的自然风景,在布局上既严整而有明显中轴线,但又随形而筑,有的寺庙运用了园林艺术手法,借自然地势地形布置假山叠石,与周围环境和谐自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外八庙可说是集我国各民族宗教建筑的大成,是值得珍视的宗教建筑艺术珍品。


  
避暑山庄的营建有其历史过程,如前所述。以康熙时期来说,山庄的营建工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以康熙四十二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初步建成为第一阶段。这一期工程主要是湖洲区和围绕湖洲区进行的十五景以及“万壑松风”、“梨花伴月”和制高点的“锤峰落照“、“南山积雪”亭等。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热河行宫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期工程分三方面进行,重点是修建山庄的正宫部分,开辟了两处新的湖面和增建了一些园林建筑如水心榭、畅远台等,同时改建了宫墙。这一工程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玄烨处罚原江南江西总督大贪官噶里出资改造。


  
乾隆时候弘历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也可分作两个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0为第一阶段。这一期工程主要维修原有建筑(包括正宫),调整改建了湖洲区的几组建筑群,新建了松鹤斋、永佑寺等。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到乾隆五十年91790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期工程主要修建外八庙,在避暑山庄内,增建了在湖洲区仿江南名胜的多组建筑,重点经营山岭区各建筑给群以及庄内八处寺庙(连同第一阶段永佑寺共九处)。

  从园林艺术上分析评价避暑山庄时,不能仅仅就一七八O年最后工程已完成时的情况为对象。因为山庄的营造经历了祖孙两位皇帝的不同艺术构思和意趣而形成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为此我们按照不同的营阶段来分析其不同的艺术构思和不同的风格,即康熙年间避暑山庄和乾隆年间避暑山庄两个部分。

        康熙年间的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的天然形胜,诚如《热河志》上所说:“阴阳相背,爽垲高朗,地居最胜,其间灵境天开,气名胜宏敞”。玄烨对山庄的初期规划,如前述,其胜趣实在水,着重湖沼区的风景开发。为了开发湖沼区风景,经疏滩理水和堤桥的筑造,形成几个形式不同从而意趣各异的水面和洲岛,确另有一番风光。洲岛上随形因景而构筑,或因居住生活而建筑成组群。对于山岭区意在保持原有植被景观和幽谷溪涧,峰回路转的景观。但在近湖洲区、各峪口布雷建筑组群,或因景而设如锤峰落照,或为居住需要如松鹤清樾,或随形势而在山隈、山坞、山坡,度地合宜而构筑平台奥室,曲廊轩馆。山间道路大抵迂回曲折,上下连环相通,有时溪谷之间架以大小石梁为渡。为登高眺远,在主要山巅上各冠以亭,四望山岭环抱,景色天成。可以看出译音烨的总的规划思想、艺术构思在突出自然山水之美,但不是朴素的自然而是经过匠心创作,无论辟湖筑洲,布置建筑,在以突出形胜为主题。即使殿屋轩榭等园林建筑,为与环境相和谐,顶用灰黑筒泥瓦,楹柱不施丹护,栋梁不施彩绘,以纯朴素雅的格调为主。

  避暑山庄初步建成后,玄烨曾有用四字题名的三十六景,每诗一景有序。清朝冷枚的《避暑山庄图》所描绘的,大体上就是康熙年间初步建成时情况。这里要指出,三十六景并不就是三十六个景区。有时,一景仅是一组建筑中某个单位建筑的题名,如“青枫绿屿”为一门屋的题名;或数景只是一组建筑群的个体题名,如“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是如意洲上整齐排队列的三重建筑的分别师名。“观莲所”(亭名)只能说是一个景点,连同亭后四合院建筑,景称“金莲映日”,以及“一片云”、“般若相”,都是如意洲景区的组成部分。沿澄湖北岸的四亭,即“甫田丛樾”、“莺啭乔木”、“濠濮间想”和“水流云在”,据山巅的四亭即“四面云山”、“锤峰落照”、“南山积雪”、“北枕双峰”,都是平眺或据高远眺的景点的题名。但“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却与“青枫绿屿”合成一个景区。

  景区、景点只是我们今天为了分析、评价古代园林时,或在设计现代公园时所采用的专用名词,对于古人来说并不存在这种概念。目前情况下,景区、景点的概念也不是很明确的。一般地说,景点是景物本身,或一组建筑,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元的,或本自无景可言,仅为一亭一榭单体建筑,但可以眺望四周因借成景的,或称谓景点。景区是一个较大范围的境域,或由数个景点联结而成,或因山依水,或因植被景观,或因建筑组群,或三者综合形成的境域。

  湖洲区:我国历来园林中对于大的水体处理,或开阔而一望无涯,所谓悠悠烟水、滉漾渺弥是一种意境的表现;或运用堤桥洲岛分隔水面,布雷建筑,增进曲折深远的意境。避暑山庄的湖洲区主要采用后一种手法但又有前者的意境。山庄的湖沼,总称塞湖,探水这源,主为热河泉和山涧常流水汇注聚成。水浅处难免有沼泽地,于是疏滩以增水深,起泥以筑堤洲。工程首先从芝径云堤着手,南筑如意洲,其东南有云朵洲和月色江声洲,联接至戒得堂岛。各洲湖岸曲折自然,极少石砌,多以草木覆被固岸,仿佛天成。水面分割成澄湖(现约9公顷)、长湖(已不存)、西湖(已不存)、半月湖(已不存)、如意湖(现约5公顷)、上湖(约2公顷)、下湖(约2公顷)和第二阶段开辟的镜湖(约7公顷)、银湖(1.3公顷)等,有广而短,有狭而长,有开朗明亮,有曲折平静,形式各异、意趣各殊的多个水面,但不显得琐碎。特别是由于跨水的水心榭的筑造,构成下湖和银湖的水面标高不同,桥下因落差而形成长宽的水幕。因两湖水面较西部诸湖水面约低尺许,通流处都加闸板相隔断。因此诸湖容易保持如镜水面,倒影俪景。至于澄湖因东西长而显得开阔。由于热河泉水温高,于是悠悠烟水意境天成,背衬一片草原树木。还有淡淡云山可资远借,在诸湖中独具特色。总之,上述种种理水手法上变化,使得自然水景更加丰富幽美。

  关于湖洲区的艺术手法分析,就从芝径云堤开始。堤本身“逶迤曲折,径分三枝,列大水洲三,形若芝英(即'环碧'所在小洲),若云朵(即'清舒山馆'所在洲和'月色江声'所在洲),复若如意(即如意洲)。”芝英洲小,杂木丛生,以野趣胜,仅有小组建筑,一殿额曰“环碧”,三面环水。为了不致一览无余,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小岗环抱,中部平坦,仿佛小盆地般地形创作。北部土岗较高,主为隔景,南部土岗主为掩景,敞开西面,正国为景物在西,而有临水建筑数组。

  如意洲较宽畅,主为居住用,山庄营建初期玄烨即居住此洲,所以主体建筑是在轴线上整齐排列的三重建筑,依次为面阔五间的门屋,题名“无暑清凉”,第二重正殿面阔七间,题名“延薰山馆”和第三重“水芳岩秀”。第二进和第三进都周接以回廊。因在离宫别苑,不必拘泥于整齐格局而可灵活布置。如意洲的西南隅,因这一带湖中荷花茂盛,特建亭称“观莲所”以赏荷。《热河志》载,延薰山馆西有殿西向,“殿前有广庭数亩,种植有金莲花万本”,于是在“观莲所”后建四合院一所,有殿面西而称“金莲映日”。据称“金莲花本出五台,移植山庄,……每晨光启牖,旭形临铺,金彩鲜新,烂然匝地”。(注:金莲花属行茛科,学名为Trollius chinsis Bge,华北地区海拔较高山地都有分布,例北京百花山顶称作白草伴的海拔高1800-2000米的草地带,就有很多成片野生)。

  在洲的西北部,康熙时有景点二,一个叫做“云帆月舫”,一个叫做“西岭晨霞”,现在连遗址也不可寻。据《热河志》称:“云帆月舫在如意湖北,延薰山馆之西,临水仿舟形作室,周以石栏,窗棂洞达,上有楼面北”,大体象舵楼一样,可登以北眺叠翠远景。参看《避暑山庄图咏》上的图,不在水际而在岸上,《热河志》上也说“前挹湖波,后衔沙渚”,它只是仿舟形作室而不就是舫舟。“西岭晨霞”,据《热河志》载:“有梯可降,方知为上下楼”,是上下两层的阁式建筑,现不存。“沧浪屿”据《热河志》载称,面积很小,“不满十弓,峭壁直下,有千仞之势,中为小池,石发冒池,如绿云置空。”又载:“西岭晨霞阁后,沿缘而下,有室三楹,窗外临池,四周石壁,空嵌谽谺,后桅北向,额曰“沧浪屿””。总之,面积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削壁千仞而空嵌谽谺,想见当时叠石之妙。暑隆初年如意洲上建筑群焚毁后,弘历在重修时,”云帆月舫“和”西岭晨霞“这两处未再重修。

  从芝径云堤的末端来到云朵洲的西部,略呈圆形的月色江声洲洲的西面为上湖之水,洲的西南为下湖之水,洲的东北为澄湖尾水,与云朵洲东部仅一溪之隔。这里的建筑群,主要为居住用,与如意洲的相同,显然具有轴线,在轴线上为四重殿屋,四周围以墙廊。第一重是面阔五间、歇山顶堂屋,也就是门屋,额曰”月色江声”。第二重是面阔七间的”寄静山房”;第三重是七间的”莹心堂”堂后庭中高叠青石成组;山石后为最后一组左右各有配殿的四合院建筑,叫做”湖山罨画”。正如如意洲景区情况一样,除了居住建筑规划严整外,居住生活上还必须有可以赏心悦目之处。所以在第一进院落墙廊的西南角建有一亭,叫做“冷香亭”,方形面东,因为那一带湖内荷花盛开时,清香袭人。第二进庭院西有配殿叫做”峡琴轩”,东面也有一配展,这些建筑尚存。从《热河志》附图来看,这组建筑群的东隅另有一跨院,院中有一亭,现都不存。总的说来,这一组建筑群,由于在西边墙廊部分有一亭一轩的安置而增加变化,尤其墙廊部分与一般的形式相反,它是外廊内墙,正因为西面是湖水,在廊里可借湖光山色,以增加情趣。这组建筑群的组合上变化也在西边,冷香亭与峡琴轩的安置不是偶然,也是由于藉景而成。

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三)

如从”卷阿胜境”后背入别苑,先来到”水心榭”。它原是旧宫墙下的出水闸门,宫墙向外扩后,开辟了银湖,才修建的。这个跨水长桥,分三段,南段和北段各有方形重檐亭,中间为阔三间的亭(可称榭),重檐飞椽,四面洞朗。总的题名叫做“水心榭”。原来,桥的南北端各有一座牌坊,现不存。如前已述,由于建桥,使下湖和银湖的水面标高不同,形成宽长水幕,本身就是一景。如凭栏南望,罗汉峰等山岗青翠,上下天光,影落湖中;北望湖水浩荡;远处金山上帝阁,碧空楼台,幻成异彩;西北遥见”南山积雪”独居山顶;西望”锤峰落照”和起伏山峦;真是四面皆成画景。而水心榭本身,尤其在晨雾弥漫中,好似画舫在水心荡漾,三亭倒影湖中,更增诗意。


  过水心榭,就来到云朵洲东部清舒山馆区。区的西边有高约一米的土岗为障,要经由小径登岗,忽然见到岗外别有一番湖光山色,原来东面敞着平静开朗的镜湖,湖后宫墙屹然在望,墙头上栖息着庄外群山的山峰。就在这样一番景色的小天地里,建置了清舒山馆区。原有建筑都已不存。据《热河志》记载和附图,可推想其大体规制。从岗下去,先是”学古堂”和“颐志堂”两个建筑,一横一竖成局。背衬岗阜,面临小溪,使庭院气氛朴素幽静,是静读养志的好地方。沿着通镜湖的小溪,砌有石岸栏杆,往东北来到面阔五间的”清舒山馆”,正室叫”承庆堂”,东间叫”冰奁”,西间叫“含德斋”,后檐额曰:”聚云复岫山房。”山馆区的西南角有别殿,叫”萝月松风”。山馆区的东面,临水筑有”畅远台”和“静好堂”。据《热河志》和附图看,畅远台是下层为廊,上层为楼屋,顶为平台的建筑,静好堂就在台的西边,周围有塞竹丛碧,堂外有飞楼,登台或登楼都可眺望镜湖的景色以及庄外远景。总的说来,清舒山馆由于西面和北面是土岗,南面虽有一溪,但溪对面仍是山山冈 (属文园)东面是开阔的镜湖,三面环岗一面水,构成既清静又舒畅的境城。清舒山馆这组建筑虽然格局整齐但西有学古、颐志堂,一横一竖,东有别殿东向,稍加变化,然后从沿溪的栏杆步廊到畅远台、静好堂,得以登高四眺,展开境界,引人入胜。


  以上是康熙年间湖洲区的主要景区情况,然后是沿着澄湖东岸岗阜起伏的部分,可称做东岗区。其南端凸出水际部分叫金山岛,跟东岗仅一溪之隔,岛的南、西、北三面为澄湖之水所抱。金山岛完全是人工创作的,仿效镇江的长江中金山的形势,故名。除西部有小狭条平地外,全部用岩石堆叠成石山,最高处离地面约九米左右。石山的四面,用块石层层上叠层次分明,同时又纵横林立,气势雄伟,特别是东面跟东岗平行的小溪两帝,山石壁立,形势陡峭,如同峡谷一般,手法高超。石山的顶部辟一平台,台南有一殿,叫做”天宇咸畅”,面阔三间,南向,殿后耸立着一座高三层八方形的崇阁,,热河志》上称“上帝阁”。崇阁本身高约十多米,是湖洲区最高的多层建筑,成为湖洲区一个构图中心。登上帝阁北望,谷原部分树木茂密,庄外远山景色都可借资,南望湖洲各景区,历历在目。金山岛西部,临澄湖一面,有可舍舟上登围有栏杆的平台,台后靠着山麓,构殿面阔五间,叫做”镜水云岑”,据《热河志》载称,殿西边有曲廊回抱如半月形,凭廊依堂眺望湖上烟云和水影的变化,佳景如画,尤其是夕阳西下,澄湖的波摇金影,非常美丽。殿后原有爬山廊,顺着山势直上,联接到天宇咸畅,又据志载,镜水云岑殿北,有游廊奔北又转东,连接到山岛东北隅突入水际的“芳洲亭”。总的说来,金山岛虽然面积有限,但运用了叠石以掇山,而且创造了不同高度的空间产生曲折变化的景物,由于山石纵横林立而又有层次,虽高而无局促之势,东边小溪两岸,石壁对峙虽然狭窄但颇幽邃。镜水云岑的建筑布置,煞费心思,不直接临水而倚山趾,正由于这里的湖面较狭,逼之于前不若让之于后,可使水面显得开阔些,视界的范围也得以扩大些。


  如果从水心榭起,或从芝径云堤的东枝起,一路直到金山岛,真是一景复一景,一区又一区,一直在动在变,好似没有止境一般。直到金山岛,上帝阁突兀高拔,成为一顶点,可以登阁四望,过境的景物又历历在目,得以联贯起来,这就叫结或合,但结而余意未尽。登阁北望,”香远益清”、“热河泉”,谷原上草地树林,北山的北枕双峰、南山积雪亭等许多景物又展示眼前,引人深入,这就叫做一放。在这一收一放,一开一合中,产生曲折变化,丰富多彩的景和不同的意境。湖西区的布局特色是如此,山岭山麓区的布局原则也是如此。可以归纳为”起结开合,多样统一”八个字。


  从金山岛往北,来到澄湖东北夹角的曲水部分,原筑有东船坞(仅存基石),其南部即“香远益清”(现不存),其北有面阔三间的一殿,叫做“蘋香沜”(现不存),这带曲水的湖水分流,出依绿澡,中多青萍。船坞正南就是热河泉,泉水清澈,隆冬不冻。转到澄湖北岸,由东往西近等距散布有四亭:“甫田丛樾”(单檐六角形)、“濠濮间想”(双檐六角形)、“莺啭乔木”(长方形亭)和“水流云在”(形体较复杂,方亭基础上四面加有凸出的附间)。


  谷原区:澄湖以北是一片大平野,从西岭山麓开始斜向东北,东边宫垣,形成大三角地,近千亩面积。这片广袤的谷原可分为三部分,东边部分称“万树园”,占去了平野的大部分,西部原是一片草地称“试马棣”。北边部分建有寺庙和其它建筑。万树园部分滋第有数百年的古榆、巨槐、老柳,茂林树荫成幕帷。早先这片茂林中,飞雉野兔,交息其间,后来山庄中豢养的鹿,大部来此就食。这里也是秋凉时徒步行围的猎场。西部的草地,绿茵如毯,放马奔驰使人心身怡爽。康熙及乾隆时代,蒙藏等族王公入觐,就在万树园中张幕赐宴。有马戏、摔跤、焰火等燕乐的场所。蒙古包布置在永佑寺西侧,分前后二组,前组正中布置一个体积较大的蒙古包,包前搭有遮阳的平顶棚,左右两侧各布置有三个较小的蒙古包,后部的大概是饮宴时辅助部,可惜这片茂林,不仅是澄湖的绝妙背景,也是连接北岭和湖区的链子,茂林草原,点缀着蒙古包,保持着蒙古草原风光的特色。


  在万树园东,靠近宫墙,曾有一块种瓜的瓜圃;在万树园北,宫垣从山脊直下拥抱山脚的一带,还有几组建筑。如顺着东面宫墙平行的道路北行,先抵位在路东的“春好轩”,沿宫墙建屋数间,自成一组。再往北来到“永佑寺”,寺南向。寺门外原有牌坊三,山六面阔五间,前殿阔五间,供弥勒佛;大殿叫宝轮殿,东西厢各有配殿;再进为后殿,阔五间,后殿的东面另有一殿叫能仁殿;以上这些殿屋都不存。再往北,靠近东北宫门,有一水闸,建阁基上,额曰“暖溜暄波”,闸上建阁,也是一景(现不存)。由这里往西,沿着北岭的山麓往南回行,那一带有背依山岩建斋,斋后有一敞亭,题曰“翠云岩”(现不存);再南,站在山坡上,就可看到危崖直下数十丈,旁无路蹊,古树根盘,迸出石隙,崖壁苍苔紫藓,而后有悬瀑飞注。这里有“泉源石壁”玄烨御书四安刻在石壁上,安大径二尺。其西凿有池,称半月湖;更西有亭,叫做“瞩朝霞”。


  湖岗区:在没有叙述山岭区前,从湖洲区西部说起。从正宫的“岫云门”下“鱼鳞坡”,沿如意湖西岸北行,从山麓东望湖区,“堤曲标横,洲平屿直,亭榭陷映,意境地别致,”这个西岸山麓部分,南头原有“芳园居”,是宫苑里买卖日用品等货物小市场(现不存)。就在如意湖曲口稍南,有一亭叫做“芳渚临流”,位置非常恰当。一方面使这一段曲岸有了重心,一方面跟如意洲上“云帆月舫”遥遥相对,不愧是“宜亭期亭”。转过此亭到达澄湖北岸的西端,是长湖(已不存)与澄湖相交处一块尖三角地,原先建有面阔五间的“临芳渚”,与若芝英小洲的“环碧”,遥遥相对。长湖洲口原有南北跨水的长桥,桥北有宝枋,额曰”双湖夹镜”;桥南也有一枋,额曰“长虹饮练”,跟水心榭的东西宝枋,恰好一南一北,遥相呼应。长桥宝枋已不存,这一带湖水也已淤塞。 湖岗区最能说明园林建筑要因景而设的典例是水泉沟口,北面一个小山顶上的“锤峰落照”亭。从这里眺望山庄东界外磬锤峰的角度最适宜,而且每当夕阳西下返照一片似火晚霞中,更显得孤峰挺出的奇特壮丽。


  
山岭区:山岭区最南的第一条沟就是水泉沟,康熙时仅在近沟口的路北,依岗辟地而筑“松鹤清樾”,为皇太后居住的一组建筑,门屋五间南向,内院建殿三重。“松鹤清樾”的西面又有一组,也建殿三重,正殿面阔三间,叫做“风泉清听”。据志载,那里有泉自西峰间流出,微风吹指,滴石上作琴音,是以水的乐音成景而有此题名。


  第二条沟是梨树峪,进东口不多远就有*口,左行即往西南就是松林峪,右行即往西北就是梨树峪正峪。进正峪,一路平岗逶迤,不觉远近,路左下有山涧,惟闻幽涧潺呜,不觉寂寞,行约里许,路北山坡上有一组依坡而筑的建筑群,山门额曰梨花伴月(解放时仅存断垣残址)。这里地形并无显著变化,于是依岗辟台地三层而筑,布局严密,总平面是田字形。进山门登宝垲而上第一层台地,中为前殿称“永恬居”,殿后依山坡散点岩石成径,十分自然,仿佛不是人工叠掇,是其巧妙处。循石间小径行进,又登一宝垲而上第二层台地,中为内殿称“素尚斋”,背依山岗,已是尽处。由永恬居到素尚斋台地的两旁,筑有叠落廊,可由廊上登,这个叠落廊的廊基依山坡作梯级形,梯级百重。由于这两列叠落廊,廊顶翼覆歇山顶,如从下眺上,只见一个歇山面接一个歇山面,叠层而上,仿佛直上云霄,仰视素尚斋,好似空中楼阁,更显结构的巧妙。从梨花伴月山门前,上行里许,有亭北向,额曰“澄泉绕石”,现不存,亭址也掩没不可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恢复开放
(1)【国保打卡】(72)避暑山庄(国1)
避暑山庄的江南风光和园林艺术(二)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无暑清凉 塞外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