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定三藩

 

 

 平定三藩
(转自故宫博物院网)
   关外时期尚可喜吴三桂耿继茂三家归附,成为清朝入关与统一全国的重要军事力量,朝廷很是倚重,所以,才有命其到南方建立藩镇的前因。
  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廷命平南王尚可喜留镇广东,十六年(1659年),命平西王吴三桂就镇云南,十七年(1660年)命靖南王耿继茂移镇福建,三藩并镇的局面从此形成。清廷并建三藩,初期为巩固国家统一、保卫边疆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镇边日久,三藩的军事力量迅速扩充,经济实力也快速增长,平西王吴三桂更是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培植地方集团势力。这不仅威胁着清王朝的集权统治和国家的统一,而且也破坏了封建秩序的安定,因而康熙皇帝决意撤藩。撤藩令下,三藩接踵叛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 十一月,吴三桂招集部下准备叛乱,改国号为“周”,以康熙十三年为元年,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并封授文武群臣。耿精忠(耿继茂之子,耿继茂死后,他接替藩王之位)、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随之起兵响应,云贵、川湖、闽浙、两广以及陕甘等地叛军四起。
  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年仅20岁的康熙皇帝镇定自若,有胆有识。当时朝廷有些大臣被三藩的势力吓倒,大学士索额图竟提议杀掉主张撤藩的大臣向吴三桂谢罪。康熙帝对此断然否决,并进行全面的军事部署。
  平叛之初,康熙皇帝组成了以荆州为中心、以川湖为重点的防御体系,力图将战事控制在云南、贵州和湖广境内。为便于援兵自京师调遣,囤重兵于兖州、太原,并增设驿递邮传。在军事部署的同时,康熙皇帝颁诏天下,削吴三桂爵位,历数其罪行,争取民心,将平叛中心集中于吴三桂及其死党。但是随着四川、广西、福建等地相继叛乱,形势恶化,康熙帝欲将叛军控制在西南三省的意愿未能实现。他再次调整平叛部署,增兵浙江,严守江西,倚用绿营兵,实行满汉联合作战。为了分化瓦解敌人,他明令各战场清军主帅剿抚并用,恩威并施。在朝廷的军事压力下,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耿精忠投降,十二月尚之信乞降。康熙保留了耿精忠的靖南王爵,命尚之信袭封了平南王爵。耿、尚二人的投降,使吴三桂陷入孤立,加上军事的失利、经济上的日益拮据,吴三桂梦想与清廷划江而治、自为一国之君的愿望成了泡影。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心有不甘的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八月,患赤痢死,其手下军队已呈树倒猢狲散之势,但仍在西南垂死挣扎。康熙帝又一次调整了战略部署,收复湖南,平定四川。次年,进兵云贵。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云南荡平,历时8年的平叛战争胜利结束。
  平定三藩的战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消除了割据势力,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平叛之后,康熙皇帝认识到之所以出现叛者四起的局面,是因为清朝的统治尚未深入人心,再加上入关之后实行了诸多错误政策的结果。修复战争创伤、整饬吏治、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成为平叛之后康熙帝的重要措施。平定三藩开启了“康乾盛世”之端。
撰稿人:许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三藩之乱时吴三桂为何先胜后败?种恶因,得恶果
手握百万雄兵的吴三桂,攻陷清朝半壁江山,为何最后却一败涂地?
揭秘:吴三桂反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手握百万雄兵的吴三桂,为何最后却一败涂地?
康熙撤藩时,三藩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吗?
三藩虽强,终难逃灭亡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