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月宝鉴”到底指的是什么
“风月宝鉴”到底指的是什么  
作者:王晓丰
收录时间: 2013年7月30日下午1:28
(转自:红楼品茗)
主流“红学”认为:《石头记》一书的作者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也就是曹颙的儿子,生于1715年。曹寅死于1712年,之后由他的儿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一职,可没想到曹颙命短,只做了两年也一命乌呼了,还留了所谓著名的遗腹子“曹雪芹”。由于曹寅仅有的一个儿子也死了,而他的孙子又刚出生,所以家业只好交给过继的儿子曹頫继承。但到了1728年,雍正忽然抄了曹家,于是红学家认为曹家的巨变导致了这个年轻的遗腹子“曹雪芹”很是郁闷,所以他从1744年开始,进行了10年的《石头记》的创作。也就是说,红学家们认为,曹家败落是“曹雪芹”创作的主要动机,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怀念自己儿时家族兴旺的时代,并暗骂雍正皇帝:凭什么抄我们家呀?
一般认为,曹家被抄是因为自己经营不善导致亏空所至,其实这是很不确切的,据研究,曹家的亏空从曹寅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很有可能是因为多次“接驾”导致的。他的儿子曹颙在任的两年亏空局面并没有扭转,到了曹頫接任以后继续空亏着,而皇帝也一直没有难为他们家,直到曹頫在任13年的时候,才忽然抄家,如果说曹家被抄家只是因为“亏空”,是讲不通的。其实真正被抄家的原因并没有很多人想得那么复杂,更没有什么深刻的政治因素,导致抄家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曹頫“骚扰驿站”,也就是说对一家驿站进行敲诈,然后被人举报,皇帝才一怒之下抄了家。虽然清朝是封建社会,但也不是一点法制不讲的,“骚扰驿站”并不是什么大罪,所以被曹頫革职以后,被关了几年,家产被抄没,而家里其他人也没听说哪个被杀或被关,毕竟没有直接参与“骚扰”一案。虽然曹家败落,可也应该算是罪有应得,敲诈这样的事在哪个朝代恐怕都是有罪的。红学家们认为这个所谓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因曹頫犯敲诈罪被抄家而感觉很憋屈,于是怀着“深仇大恨”愤笔创作《石头记》一书,仔细想想这样的说法更是显得是多么的无厘头呀!
那《石头记》一书的创作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注意到在“甲戌本”的第一回里有这样一条著名的批语:“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也就是说,在此书的成书过程中有过几个书名,曾经有一个书名叫作《风月宝鉴》,而我们都知道在第十二回贾瑞的故事里有个著名的道具就叫“风月宝鉴”,它还要了贾瑞的命。难道此书的这个书名就是因为贾瑞故事而来的吗?感觉不太对头,因为作为这样一部巨著,书名应该有高度概括性,综合性,比如《红楼梦》和《石头记》甚至《金陵十二钗》这样的书名都具备这样的特性,而再看看“风月宝鉴”的故事只是全书众多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怎么会成为概括整部小说的名字呢?
我们再看看第十二回,贾瑞因不听道士的话照“风月宝鉴”的正面身亡以后,有这样的描述: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跑来,喊道:“谁毁'風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这段文字很奇怪,“风月宝鉴”是面镜子,古代的镜子应该是铜做的,到了清朝初期应该有了水银玻璃的镜子,可无论是哪种,如果我们想毁掉它,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将其扔到地上摔碎,或者用石头之类的硬物将其砸烂,怎么也不会用火烧吧?试想铜或玻璃制的镜子能烧坏吗?本人表示怀疑!那为什么会这样写呢?我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这个“风月宝鉴”并不真的指的是一面镜子,而是指这本书,也就是说,贾瑞看的“风月宝鉴”的故事是作者在暗示人们应该如何看这本书才对!所以毁掉这面“镜子”才能用火烧,我们再看看上面这段描写中脂批是怎么写的:
“是何妖镜!”〖庚双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这条批语明显是在说骂此书为“妖书”的不过是迂腐儒人的诽谤。批语中的“此书”明显指的是“风月宝鉴”!
“若不早毁此物”〖庚双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条批语更明确地说明“此物”就是“此书”,而且强调“独此书不可毁”!还用此书与“野史”做了对比,想说明此书不是野史,那能是什么呢?难道写的是正史?
“遗害于世不小。”〖庚双夹:腐儒。〗这里也指出骂此书“遗害于是”是迂腐儒士的思想。
“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双夹:观者记之。〗这条批语是在提示,读者一定要记住看此书不要看正面的故事,不然就会犯“以假为真”的错误。可惜的是中国的百年红学一直在犯这样的错误,正所谓“假做真来真亦假”,现在真正的原著出来,也被一些“红学家”粗暴地骂成“假的”!而现在的“红学”变成了“曹学”这样的闹剧,假得不能再假了,可居然成为“红学”研究的“正统”!我们由此批可以看出三百多年前作者和批书者就担心这样的事发生了!
那“风月宝鉴”的故事到底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是将此书比作贾瑞照的“风月宝鉴”,并暗示这本书分为“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从正面看,此书是一个“风花雪夜”的情色故事,也就是第一回里作者说的“假语村言”的内容,但这只是这本书故事的表面,作者是想说如果读者只把这本书的正面故事当成黄色小说来看是错的,搞不好会伤身,下场跟贾瑞一样要了小命。而作者希望的是大家能够关注此书的“反面”的内容,也就是“真事隐去”的部分,看出“隐去的真事”,这才是作者真正想告诉大家的。
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贾瑞看到的“风月宝鉴”的正面中凤姐的色诱内容就是说此书的正面故事就是个有些“色情”小说,而反面看到的是“骷髅”,那这个“骷髅”是何意呢?这是指此书隐写的真实的内容是“死亡”,是“杀戮”,第八回有一句话说得更明显了:“尸骨如山忘姓氏”!大家都知道书中的四大家族为“贾史王薛”,而且四个字的谐音是“家亡血史”,也就是说本书隐写的是一个“大家庭”灭亡的血泪史!这也是为什么此书只传了前八十回,因为八十回以后有很露骨的影射真实历史的“尸骨如山”、“血流成河”的内容,为当时清朝政府所不能允许,所以无法广泛流传,但这也是作者最希望我们知道的部分,作者将其写得这样隐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相比之下,红学家们所看到的曹寅家的抄家过程中应该一个人都没有死,就算曹家被抄家的时候死了人也多半是被吓死的,要知道曹家的主犯曹頫也只不过是关了几年,那其他人能有什么大罪过呢?这样看来,红学家认为的此书的创作目的与作者的本意相差得实在是太远了!所以此书不可能是所谓的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唧唧歪歪发的劳骚为犯敲诈罪的曹頫鸣不平而写的。居然还有个健在的著名的红学家公然叫嚣“此书无谜可猜,无隐可索”,只能说明他研究了一辈子也没有看懂此书,他连第十二回贾瑞的故事也没有看懂!
由此看来,“风月宝鉴”中的“风月”一词,并不是指“风月情场”的意思,而是另有深意,作者是想通过此书给读者以启示,这个“宝鉴”中的“鉴”类似于《资治通鉴》中的“鉴”,也就是说,《风月宝鉴》隐写的是一部真实历史,这个历史给人以教训,以警醒,并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所以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这本书的创作目的。由此看来,“风月宝鉴”做为这本书的书名,不但很确切,而且很有概括性!对于“风月宝鉴”的深刻含意,我以后有机会我会进一步分析的。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透露了《红楼梦》的什么信息?
裕瑞《枣窗闲笔》关于《红楼梦》的终极解释
钟云霄【23】闯进了‘红学’阵地
曹雪芹:传神文笔足千秋
《红楼梦》真相最新揭秘--- 曹雪芹是纪念曹寅而取的化名
红楼梦 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