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碎史万段】一个上门女婿的逆袭
【碎史万段】
一个上门女婿的逆袭
黄小西
03月19日 10:40
(转自:百度百家)
摘要 : 一个“浪人”在成为上门女婿之后,又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人生逆袭、最终封王的呢?
No.1上门女婿的逆袭
张耳这个人生在秦末汉初。曾经一度在魏信陵君那里做门客,后来信陵君自己地位不保,张耳也沦为“浪人”。后来他一路流浪到外黄这个地方时,狗屎运来了。外黄有一土豪家的女儿,又美又有自主意识,嫌弃第一任丈夫太不成器,索性不辞而别。结果,她父亲一个门客知道她的意思,就把张耳跟这位奇女子撮合到了一起。这对双方都是大喜事。张耳从一个破落户转眼又抱得美娇娘,又赚得黄金屋。于是也阔气起来,也开始复制信陵君那套模式,四处结交高人,招揽门客,本事和名声都越来越大。也就在这个时候,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也曾经在张耳这里,包吃包住包聊天,据说至少驻扎了一个季度。根据研究,张耳那套任侠的作风后来严重影响了刘邦刘老板的做派。张耳的另一个好友陈余,跟他一样,也娶了一位富家女。可能出于同样的发迹路径,陈余与张耳非常投缘,在秦末汉初谱写了一段始乱终弃的基友情缘。
No.2伺候好领导的前提是先选个好领导
秦末大乱之后,张耳一度跟着陈胜混。陈胜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带兵打仗上,其实心眼不太够。第一个代表事件,在是否称王这个问题上。当时一种人劝说陈胜,将军你兵多将广,应该趁机自立为楚王。你不做王,下面就不好再封大将。但张耳看法不同,他认为,你替天行道是正义化身,没问题;但你刚占了块地就称王,一是会让人家觉得你有私心,二是树大招风会引来更多剿匪正规军,第三显得眼皮子忒浅。现在关键要做的就是煽动更多的人起兵造反,靠众人之力扳倒强秦,然后您再寻机自己做皇帝。结果陈胜没听他的。
第一次不听没关系。张耳还在忠心耿耿的继续出主意。第二个事件,是陈胜大军的出兵方向。张耳和陈余的意见是调兵向西去占领原赵国属地,因为张和陈在那里算是地头蛇。这回陈胜听了他们的意见,但又犯了任人唯亲的错误,派他的好朋友武臣去领导这个事,仅仅给俩人封了左右校尉的官,这哥俩心里肯定不满意,但有事做总比闲着扯淡强,有事就有机会。
结果,等他俩与武臣一起带兵把赵地差不多拿下来的时候,另一个危险来临了。那就是容易功高震主,因为陈胜刚好在领导风格上有点像武大郎开店,不能容忍别人比他高。于是,张耳决定要给自己换个大领导。他劝说武臣说,你看陈大王是这个调调,你现在又这么牛逼,很容易被搞死啊,索性我们自己称王得了。武臣听了觉得有理,于是称王,张耳和陈余也顺次晋升为丞相和将军。
No.3  基友の决裂
武臣不久之后也挂了。张耳为了笼络赵地人的民心,又拥戴赵国国王的后代赵歇成为赵王。结果,引来秦国大将章邯的大批军队。一路被撵得鸡飞狗跳,最后给捂在钜鹿城中。这时,张耳与其好兄弟陈余并不在一起。陈余自己这时大概也收编了几万人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城以北。按说,张耳此时被围,粮少兵弱,陈余不管作为好友,还是同事,都应该赶快去救援。但陈余没有这样做。他认为到自己兵力也不足,肯定打不过秦朝正规军。
张耳这边一下被围了几个月,数次请陈余来救,都没有得到回应。张耳的大使张黡、陈泽好不容易穿过封锁线,见了陈余就开骂说:"当初张老大和您结为生死之交,如今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而你拥兵数万却不肯相救,说好的生死与共呢?说好的兄弟交情呢?"陈余听完,抹了一下满脸的唾沫星子,说到,你们不要太图样图森破好吗?我这要是去了,肯定全军覆没。那请问,我是赶着同归于尽重要呢?还要积蓄力量找秦国报仇重要呢?张黡、陈泽听了,根本没想跟他讲道理,说“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意思是这时候还讲什么逻辑啊。陈余也没二话,说,要死你们去死,我还得干大事。就派了五千人马让张黡、陈泽带领着试攻秦军,结果一到了前线就都给灭了。
虽然陈余死活没去救,但张耳还是命大。燕、齐等国尤其是项羽的军队陆续到来,章邯还是被联军打败了。终于解了围,张耳跟赵王歇赶紧出城拜谢各国诸侯。等见到陈余,心情肯定一不会好到哪里去。但人家陈余也有不高兴,他说,我已经拨给张黡、陈泽五千人马来救你们了,但全军覆没,这不能怪我。但张耳根本不信,多次追问陈余为什么为什么。陈余大怒,看来你对我怨恨太深了,我还是走吧。于是解下印信,推给张耳,自己带着几百子弟兵就走了。张耳刚开始还有点不敢相信,但一看陈余是玩真的,索性收缴了大印,收编了他的军队。两人的仇恨算是就此结下来了。
No.4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归宿
在跟过陈胜、武臣、赵王三个领导之后,张耳很快又给自己选择了第四个领导,项羽。张耳跟随着项羽进入关中之后,项羽开始大封诸侯。张耳分得赵国的土地,并被封为常山王。相比之下,陈余因为擅自离军出走,仅封给三个县。
这下陈余又发飙了,说:"张耳和我功劳相等,张耳封王,只有我封侯,项羽也太不厚道了。"但落实到行动上,却认定他的仇人是张耳。待到齐王田荣背叛楚国,他决定直接进攻张耳。因为是突然袭击,陈余顺利打跑了张耳,占领了赵国的土地,又把赵王接回来做了赵国的国君,赵王于是又对陈余感恩戴德(赵王也是个没谱的,忘了陈余当初没去救他),分封陈余为代王。而张耳这边,被陈余打了措手不及,一下都不知道到何处落脚。在项羽和刘邦之间犹豫了一会,毅然决然的投奔了刘邦这边。这样,张耳陈余分别在赵王、汉王两边,各保其主。
公元前205年,刘项大战,要和赵国搞统一战线,结果陈余只提了一个条件,只要刘邦杀掉张耳,赵国就跟着干。刘邦那么聪明,当然不会因小失大,于是找到一个和张耳长得相像的人斩首,派人拿着人头送给陈余。陈余一开始没发现,后来估计又得到线报,觉察到张耳没死,马上就表示不干了。但当时刘邦的势力已经一家独大,一看赵国不听话,马上派出张耳和韩信进攻赵国,最终,陈余在泜水河畔被杀。张耳后来再次被封为赵王。
No.5  看段子,涨姿势
其一,同样的建议,在不同的时机抛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张耳原先劝说陈胜不称王,后来又劝武臣称王。都是基于不同的时局判断。
其二,对不公平要有足够的忍耐力。陈胜派兵去赵地,仅仅给张耳陈余俩校尉的职位,两个人肯定不满,但两人并没有急于发难,而是隐忍,继续寻求机会。再后来,项羽封王,张耳陈余两人之间又出现新的不公平,这回陈余就没有控制好,结果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一步步走向灭亡。
其三,关键时刻还是得有基层群众的支持。武臣死后,张耳陈余不是赵地本地人,但是却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这跟他们之前做的群众工作是分不开的。
其四,张耳与陈余之间的这种“朋友”关系,要做辩证的分析。按照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陈余做的肯定不对。但考虑到当时乱世,陈余即便存在等张耳他们同归于尽再取而代之的想法也很正常(当然也很残酷)。事实上,这种基于实用的考量,在张耳和陈余的多个选择中都是一以贯之的。如果当时的情形换成是陈余被围,张耳在外,后者也未必会豁出性命去救援。
我们还可以再想象一下另一种情形:一样张耳被围、陈余不救。但张耳在解围前,并没有对陈余的救援寄予厚望,甚至还传信让陈余不要来救。等解围后,两人再次相见之时,惺惺相惜并紧紧相拥。哈哈,这又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但事实有时并没有那么诗意,何况这两个人其实都不是有这种雅量的人。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鬼谷子告诉你一条人性法则:做人别太重感情,否则很容易吃亏
《资治通鉴》第八卷.5
曾得到全世界点赞的那段友谊原来只是塑料花
张耳陈馀一成一败,秦末汉初并世双雄,张陈二人反目成仇的始末
西汉冤家之张耳陈馀(五千年的点滴)
生死兄弟变仇敌,千年前的这段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