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唱的是谁
《红楼梦》中的
《枉凝眉》唱的是谁
(转自:红楼梦中文网)
"一个是阆苑仙葩......",摄人心魄,余音绕梁的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唱了二十多年了,至今几乎无人怀疑这支曲是对宝黛爱情故事的概括,笔者有兴趣对此探究一番,随笔如下。
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第一首唱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人,第三到第十二首曲唱了后面的十位,这十一支曲把十二钗都唱到了,作为第二首的《枉凝眉》显得有点多余。专家们和红学爱好者大都认为这首曲唱的是宝玉和黛玉。刘心武先生最近对《枉凝眉》有新的解释,认为这首曲唱的是史湘云和妙玉,这一观点对红楼梦问世以来的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曾作为电视剧主题曲的《枉凝眉》是专唱"宝、黛"的定论好像有点问题了。但是马上有人提出疑问:第五、第六首曲是专唱"湘、妙"的,如果《枉凝眉》也唱此二人,岂不是把他二人唱了两遍,而作为并列女一号的"钗、黛"都挤在第一首曲中,这场歌舞表演的文学统筹曹雪芹老先生会搞错吗?关键的命题凸显出来:《枉凝眉》唱的是谁?
首先要说的是笔者基本赞同刘先生的观点。如果要质疑"湘、妙"被唱了两遍,那么单把黛玉唱两遍同样也显得欠妥。刘先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提到了第五回中,宝玉在太虚幻境遇到了四位仙姑,认为这四位代表的是"钗、黛、湘、妙",回头再看同在第五回的《枉凝眉》,以笔者之见,这首曲所唱的除了"湘、妙"之外,其中连续说了四遍的"一个",也同样可以理解为是对上述四位仙姑的点评。且看原文,或许还可以这样解释:
"一个是阆苑仙葩",说的是史湘云。刘先生关于绛株草与仙葩的论述有道理,这里说的是"仙葩"而不是"葩仙",也就是说是"神花"而不是"花神",以"神花"海棠(笔者也不知海棠是否可作神花,姑妄论之)代指史湘云,而不是通常所说的"花神"林黛玉。
"一个是美玉无瑕",说的是妙玉。刘先生关于"浊玉"与"无瑕之玉"的说法有道理。如:作者对妙玉的描写用"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等句;对宝玉则用"古今不肖无双"、"臭皮囊" "扭股儿糖似的"等,很难把宝玉解释成"美玉无瑕"。实际上"凡界"之人一定有"瑕",只有在"佛界"的妙玉才有可能被称为"无瑕",所以这里说的不应是宝玉,宝玉的"瑕"太多了,即使宝玉是作者的化身,作者也从未打算把自己塑造成"无瑕"的角色。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这一句说是宝玉偏又遇着黛玉,或是宝玉偏又遇着史湘云,好像都有一定的道理。笔者认为后一种解释较为合理。笔者认为,这十二支曲本来就是在天上唱的,是警幻仙姑为了在宝玉面前卖弄自己的未卜先知,而把凡界人间将要发生的故事提前表演给宝玉看,但如果说警幻仙姑把宝玉这个本属于天界的神瑛侍者曾经在天界的一段灌溉绛珠草的故事也作为谶语,算作凡界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显然不符合逻辑;而且从警幻仙姑对宝玉的态度来看,警幻似乎并不认得这位神瑛侍者,只是受宁荣二公之托来开导宝玉的,还有如警幻说宝玉"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痴儿竟尚未悟!"等情节;所以"今生偏又遇着他"说的应该是宝玉在凡界与"他"久别后再次遇到"他",不包括在天界的那一段。天界的那一段笔者认为是作者为了增加小说的艺术性而特意虚构的情节,与作者成竹在胸、"不敢稍加穿凿"的实际故事以及与这些故事对应的十二支曲不是一回事。再看凡界实际发生的故事:"宝、黛"二人在孩提时代相遇,而且同吃同睡,这样就被称之为"奇缘"有些牵强;在后面的故事中,也没有宝玉"偏又"遇着黛玉的情节,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他"指的不是黛玉。在后四十回中应有宝玉和史湘云于落难之际因为有"奇缘""偏又"相遇,并结为患难夫妻的情节。原本没有夫妻缘的"宝""湘"得到这样的结局当然是"奇缘",也符合小说艺术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境界。笔者也认为宝玉与湘云的结合是恰当的结局,另外那三位多少都有些矫情。参与了《红楼梦》创作的那个叫脂砚斋的人或许就是史湘云的原型之一,这个人大概也是常以"英豪阔大宽宏量"自诩,也是经常着男装以须眉自居,而且其文笔不让"薛、林"。 "偏又"二字的另一层意思应是指宝玉与曾作为候选对象之一的湘云结合时,后者应该是二婚(当然宝玉也是再娶)。以此结论为依据再看四位女主角便会发现,只有对湘云的描写没有被作者使用带有成见的贬损之词,但另外那三位多少都受了些作者的嘲弄。可以想象,作者在创作《红楼梦》时,"湘云"就在身旁。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几位主角都有理由说自己"心事终虚化",笔者认为这里说的是宝玉和妙玉。书中与"虚"有关的描写大多与佛界或天界有关。上一句的"奇缘"是"偏又遇着他"俗缘,这里的"奇缘"应是指"超凡"的佛缘。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中,只有宝玉和妙玉对佛学的真谛有较深的理解,只有他二人心有灵犀,惺惺相惜,有可能发展成为同门神仙,但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致使妙玉"风尘肮脏违心愿"而"脱俗"并遇难,更不幸的是宝玉最终出家时已不见了妙玉,四位女主角中最后一位的迷失,由不得宝玉要向苍天问一声:为什么我所有的心事都没有实现呢(对应之词有:王孙公子叹无缘)?
"一个枉自嗟呀",说的是林黛玉。"嗟呀"就是发牢骚,是知书达理的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象秀才遇上了兵一样只能因无奈而发的一些牢骚,现代的"愤青"们也会"枉自嗟呀"。最符合上述定义的"愤青"只有林黛玉。且看整个《红楼梦》中,最为悲怆的嗟呀莫过于《葬花诗》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等句,这种对封建纲常制度禁锢人性的如撕心裂肺般的哭诉,从一个抱定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抗争态度的弱女子的口中喊出,怎么能不是"枉自嗟呀"呢?这样的重头戏当然是专为女一号黛玉所撰。史湘云若被冠以"枉自嗟呀",则与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作为湘云形象符号的"憨气"和"豪气"相悖,而且湘云也没有与主要故事情节有关系的可发之牢骚,所以这里说的应该是林妹妹,不是史湘云。
"一个空劳牵挂",谁牵挂谁呢?以"宝、黛"论为依据对此句的解释是宝玉牵挂黛玉;刘先生认为此句是说宝玉牵挂妙玉;笔者以为,这里说的是薛宝钗牵挂贾宝玉。笔者认为,曹老先生是以感情投入的深浅而不是以结婚与否来定义"空"的含义。宝玉与黛玉之间相互牵挂的戏很多,但不能说是"空劳牵挂",他们都得到了对方的真爱;再看薛宝钗与牵挂有关的戏:送燕窝给黛玉;送棒伤药给宝玉;为了讨好王夫人而送衣服给金钏做寿服;以贾家准媳妇的身份帮着探春和李纨办理家政等等,更有甚者还要规劝未来的夫君要留心"仕途经济",真不把自己当外人,都说黛玉要自由恋爱,宝姐姐又何尝不是自主择偶!付出了这许多的牵挂却没有得到宝玉的真爱,恰可谓"空劳牵挂",想来比黛玉更加可伤可叹。另一方面,如果说是宝玉对妙玉 "空劳牵挂",那就难免要被问到"证据何在"。
"一个是水中月"说的应是史湘云。电视剧中宝玉在水中月下扑腾腾奔向湘云的花船,相拥而泣,哭作一团,伴随着揪心的"爱哥哥""云妹妹"一通乱叫,这一段戏虽非曹公之原笔,想来也非全是杜撰。由此就联想到经典的两句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林妹妹好像没有与"水中月"相关的故事线索,但"葬花魂"三字所喻之人只能是黛玉。这两句诗或可解释成(恕笔者妄言):冷月(寓水中月、亦或还有麝月)湘云帮着宝玉在自家寒舍送花神黛玉驾鹤西游去了。
"一个是镜中花"说的应是妙玉。宝玉与"钗"、"黛"、"湘"大约都有身体接触,唯独对如"镜中花"的妙玉可望而不可及;妙玉虚无缥缈的神秘形象与"镜中花"三字也最为相符。
上两句如果以"宝、黛"论为依据来解释,那么"水中月"、" 镜中花"哪一条安在宝玉头上合适呢?如果硬要说宝玉是水中月或镜中花(有点怪怪的感觉),那么有什么故事可以与这种说法对应呢?所以笔者认为"水中月"、" 镜中花"指的都应是女性。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就这一句来说,如果说是黛玉为宝玉在哭大约可以解释得通,但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这首曲中的主角构成是以"宝、黛"二人为中心的解释并不确实,那么谁还有资格在这里哭呢?笔者认为是宝玉代表作者在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作者在哭,为四位女主角的悲惨结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湘江水逝楚云飞"、"终陷淖泥中"而哭,为自己情感的失落而哭;句中的"秋""冬""春""夏"恰为贾家"忽喇喇似大厦倾"的那段日子,四位女主角就是在这四季轮换的日子里相继落难。祸不单行、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些俗词作者都不用,却说流眼泪,堪堪的流了一年。
还有一些情节现象可以佐证前面的分析结果:
1、十二支曲中的前两首是宝玉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在自言自语,是宝玉在讲述未来将要发生的故事中的人和事,是在预演"俺"与"她们"的故事。与后面的十首曲都是由哪一位"钗"自述或被描述的写法完全不同,后面十首曲中每一首的主角都是独立的一位"钗",但前两首曲中的主角都不是"钗" ,却是个男人--绣房里的大马猴贾宝玉。
2、也许作者担心太深奥的哑谜把本意也给淹没了,又特意在前两首曲唱完之后将演出暂停,加了一小段叙述文字:"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然后再把剩下的曲目唱完。这一段文字好像无关痛痒,但笔者认为,作者不会在作为总纲的第五回里随便写一段废话,这几句话的作用是把十二支曲分成了两段。
3、十二钗中只有"钗、黛、湘、妙"有资格成为宝玉的配偶,另外的八个人中有五位是姓贾的血统,另三位已婚。对于善于意淫的宝玉来说,这四位当然是梦中情人。
根据上述三条线索笔者认为,作者是在告诉读者:前两首曲和后十首曲是两层境界,第一层说的是让男主角"销魂醉魄"的与爱情有关的情感世界,第二层才是介绍"钗"、讲故事。"金玉、木石"的说法包含上述两层意思,是全书的主线,用第一首概括作为总纲;"湘、妙"在作者心目中以爱情(或友情)的深浅来排位是第三和第四位,又因他二人与男主角都互有情意,所以在第二首中作者安排用宝玉之口将他们带出,但在这里他二人也是配角,主角还是贾宝玉。各曲主角的总排序应该是:贾宝玉(附宝玉自认的内人:钗、黛、湘、妙),元春 ...... 。
下面是这两首原曲与笔者结论的对照:
《终身误》
(宝玉说)
都道是金玉良姻,(宝钗)
俺只念木石前盟。(黛玉)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
(宝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与十二钗正冊对应之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枉凝眉》
(宝玉说)
一个是阆苑仙葩(史湘云),
一个是美玉无瑕(妙玉)。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宝玉又遇史湘云)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宝玉与妙玉无缘)
一个枉自嗟呀,(林黛玉总是爱抱怨)
一个空劳牵挂,(薛宝钗太世故)
一个是水中月,(捞了一个过水之月史湘云)
一个是镜中花。(心灵之鉴妙玉)
(宝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十二钗正冊中只有十一份档案,没有与此曲对应之词。
这两首曲的文法也大致相同:第一首前四句唱两个人;同样,第二首前四句也唱两个人;第二首接着的四个"一个"对这四位女主角作概括性点评;两首曲的最后几句都是宝玉对自己与四位姐妹感情经历的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还认为,前两首曲的曲名可以解释成是宝玉对自己择偶经历的自责之词:首先是宝玉面对"钗"、"黛"以为自己有权选择娶那一个,但结果不对,是"终身误";其次是对"湘"、"妙",选择权不在宝玉,只能"枉凝眉",这样的解释与整个故事情节也可以算是一种契合吧。如果再拍红楼梦影视剧要唱主题曲的话,笔者认为就不应再选第二首《枉凝眉》作主题曲了(即使是曹老先生可能也会疑惑为什么要用第二首),要唱就两首一块唱。
这样的分析结果可能会引起一些疑问:十二支曲唱的应该是十二个"钗",如按笔者的解释,大主角"钗""黛"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曲子对吗?笔者认为:作者是以全书的故事结构来设计这十二支曲的,要预演四位女主角的故事如果把宝玉排除在外岂不是泼洗澡水把孩子也给泼出去了,用宝玉作主角、四位女主角做配角来构造作为总纲的前两首曲是剧情使然,作者这样安排也是在提醒读者,与宝玉有感情纠葛的四位女主角是宝玉心中的"自家人"。
小结:第一首《终身误》唱"俺"与"钗、黛";"多余的"第二首《枉凝眉》续第一首未尽之词,接着唱"俺"与"湘、妙",然后"俺"再对"钗、黛、湘、妙"作简明扼要的点评;两首的最后都是对"俺"与四位姐妹情感经历的感慨。
上述笔者之议论,大抵以原著故事情节和文法为依据,再行反推《枉凝眉》之喻意。但红楼巨著,精深博大,晚生管窥之见,亦当难逃挂一漏万、穿凿附会之辙,或有见笑之处,权当"释闷"罢了。
孙武峰 (Tel:010-62876657)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曲解了的【枉凝眉】
钗黛湘探——谁是真正的贵族
贾宝玉与史湘云最后有没有重逢,并结为夫妇?
黛、钗、湘三人对宝玉的评价在有一点上竟是惊人的相似
怪不得红楼梦被满清视为禁书,你看史湘云什么来头?隐喻太大胆!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