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盖碗、玻璃杯、煮茶,白茶喝法这么多,泡茶时如何避免茶味过浓?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有茶友问:“喝了好几年的白茶,怎么老是味道过浓,都快喝习惯了。”

都说坚持7天,养成一个习惯,那是针对有益的事情而言。

而喝浓茶,可不提议,早已有专业文章分析了喝浓茶的种种不利,不仅伤害味蕾,会影响品茶的体验,长此以往,对自身的健康也没有好处。

这样看来,泡出来的味道是失衡的浓茶,实在不能称作好茶冲泡的标准。

像是一盘过咸的爆炒包菜,即使吃得进去,满嘴“盐巴”,味道也早就不是原来的味道。

只好苦苦发愁,对着能看不能吃的东西,满脸郁闷!

当然,光是郁闷也是没用的,唯有找到源头及时改掉才是关键。

那么,冲泡白茶时,要怎么避免一杯过浓的茶汤形成?

《2》

盖碗出汤速度要快。

不少新茶友,对盖碗这个冲泡茶具,真是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它确实无愧于“神器”的美称,既不吸香也不吸味,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出白茶纯正的香气和滋味。

但“恨”,也是真的,白瓷盖碗看着小巧玲珑,但真要入门进阶,用熟练的动作来操作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在面对装满沸水的盖碗时,姿势生疏的新茶友,常常是以手心直接触碰碗壁的方式出汤,这样一来,碗壁周身环绕的热气,就会烫手,冲进掌内是火辣辣的疼。

而拿着这样一个“烫手山芋”,人们自然会明智地把它放下,等待热气散掉大半后,再出汤。

可是这般操作,却让茶叶与热水的接触时间变长了,本来是点到即止的会面,现在则是无限延长的亲密交流。

那么“过度交流”会带来什么结果?

白茶中的滋味物质会不间断地持续释放,其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便在茶汤中大量出现,进而形成一杯苦味浓茶。

所以在盖碗出汤的时候,前几冲一定要“快出水”,不给物质释放过多的机会。

何为快出水,即从注水到茶汤倒出这整个过程,时间要尽量控制在10秒以内,因为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茶汤风味的适宜。

像是一条通道的限制标,快速出汤让茶叶与水的接触达到平衡的状态,使茶叶体内中的物质可以均匀析出。

如此,限制了咖啡碱与茶多酚的过度释放,茶汤的滋味便是浓淡适宜的口感,不会达到浓重的程度。

《3》

玻璃杯浸泡时间不能过长。

在夏日暑热来临时,离家办公的茶友,最爱用玻璃杯泡茶。

先洗净一个玻璃杯,然后烫杯投茶,注入热水,不多候一会儿,就能立即喝上一杯香清甘活的茶汤。

比起需要狂练拿握手势的盖碗来说,玻璃杯泡茶,是要简单很多。

而且,玻璃杯的材质有着光滑包釉的质感,同样可以不吸香不吸味。

不论是在办公环境,还是出差旅行、日常生活,它都能很好地被携带在身边,随时取出泡茶喝茶。

这样一看,玻璃杯泡茶是很有优势的,但除了有一点:茶与水无法分离。

玻璃杯不似盖碗上下分开的结构,能够做到注水后及时出汤,玻璃杯泡茶,茶叶与热水需要长时间接触。

所以,在投茶这一步骤时,通常的茶水搭配是100-110毫升的水,投茶1-1.5克,数量原则是宜少不宜多。

多了,就容易比例失衡,导致茶汤苦涩物质析出过多,而变浓变苦。

但无法茶水分离的这种冲泡方法,说白了还是闷泡。

当一款内质丰厚的白茶,在沸水中被长时间地润泡后,就会过度释放苦涩的滋味,影响了茶汤的口感。

从喝好茶的体验来看,玻璃杯浸泡茶叶时间便不能过长,要及时喝完,及时阻断茶叶过量析出物质的可能。

故而若想喝“慢茶”,还是离不了逐次注水出汤的白瓷盖碗。

《4》

投茶量要精准。

一杯茶味道会不会过浓,除了看茶具、水温,出汤时间,还得看同样关键的茶水比例。

茶水比例,顾名思义,就是所冲泡的茶叶与水量的比例。

当茶叶与水量能处于一个适当的平衡状态时,茶汤的滋味也会是刚好适中,不浓不淡,有着茶味最本真的柔滑口感。

但反之,如果随手一抓而导致投茶量过多,很不幸,这杯茶汤的味道就会被苦涩物质包围,成为大多数人不爱喝的“浓茶”。

可见,这投茶量很重要,像是魔法师手里的药水,精准投入才会发挥效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泡茶,在不同的茶具中,投茶量也是不同的。

比如茶友们平时使用频率最高的白瓷盖碗,在容量110毫升之下,搭配的是5克干茶,是呈现茶叶滋味最好的比例。

还有轻巧透明的玻璃杯,因为无法做到茶水分离的缘故,在投茶量上,就不能太多。

一般来说,110毫升的玻璃杯,投茶1-1.5克即可。

除了盖碗冲泡、玻璃杯冲泡,在冬天气温寒冷的时候,茶友们还很爱煮着茶喝。

煮茶所用的茶具,是比常见盖碗体积要略大的煮茶壶,且茶叶与水的接触时间也会长一些,故而300-400毫升的容量,只需要投入1.5-2.5克干茶就够了。

投茶精准,不论用什么容量的茶具,克数都是不多不少,才能诞生汤水盈盈,柔滑细腻的最佳风味茶汤。

不过,若只是凭感觉的“随手抓”,投茶的精确度无法保证,尤其是冲泡体积蓬松的秋寿眉时,难保不会失手多拿,失手多投。

对于茶叶,还是要认真对待,特别是内含物质丰富的好茶,更要取量精准。

拿出克秤,称茶,投茶,多这一步,茶味才能更香。

《5》

茶汤要沥干。

盖碗冲泡白茶时,为了防止坐杯,使茶汤浓郁苦涩,大多数人都知道要快出水。

以短短数几秒,让茶叶与沸水短暂接触,使其均匀释放物质后,快速出汤,这样的做法,的确能够控制茶叶体内苦涩物质的大量析出。

然而,有不少茶友反映,在保证了其它方面没有问题后,尽管做到了快出水,茶汤味道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苦涩。

欸,这就奇怪了,难道快出水也会像手刹一样时不时失灵,分阶段性的才有效?

咳咳,开个玩笑,原因当然不可能是这个,既然能控制好物质释放的时间,又怎会泡出浓茶。

除非,是自以为控制了茶叶与沸水的接触时间,其实物质仍在不遗余力地释放。

而这样的疏忽,常常出现在快出水后的沥干。

当我们将盖碗中的茶水快速出汤时,合适的盖碗出口,会让茶汤呈现瀑布状飞速注入公道杯中。

但淅淅沥沥倾洒下的茶汤,落到一定程度便会停止出水,若这时候直接放下盖碗,就会引起坐杯。

这是因为,盖碗中舒展的茶叶会滞留一小部分茶水在其中,没有进一步将它们沥干,少量的汤水仍然与茶叶接触,进而激发内质的释放。

如此一来,第一冲的味道是纯正香醇的,然而后几冲因为坐杯的缘故,少不得要饮几杯浓茶了。

故而在出汤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检查清楚,让盖碗多停留一会儿,直到汤水完全沥干,再放下盖碗。

毕竟仅此“几滴”,对茶汤的风味影响可不小。

《6》

冲泡白茶,看起来简单,其实就是一门吃经验的活。

需要练好手势,看准比例,出汤干净,每个步骤,是皆有技巧。

想要“一招走天下”的茶友,也许会觉得复杂、麻烦、多此一举。

然而,若没有这样的“精心布局”,是很难得到一杯香醇甘美的好茶汤。

这样一来,买了再好的茶叶又有何用,不过是摆设,不过是变相浪费。

而一味喝下去,口中弥漫的尽是苦涩浓酽的味道,体验不好,对身体也不好,何必。

喝这样的茶,不如先转头仔细学习泡茶的技巧。

泡好茶,才能日后喝上舒心的茶。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苏浙沪名园画舫种种(4)
摄影:冬天盛开的杜鹃花(2)
摄影:雪下腊梅露脸庞
摄影:美丽中国村寨(8)
摄影:白色的玉兰美人的样子
摄影:风采海棠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