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路铭:猜猜世界的真实模样

路铭:猜猜世界的真实模样

作者:路铭  

今天是周末,睡眠之前,我想趁着思绪飞翔的时刻,来谈谈这个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说到世界,按照老规矩,人们会联想起地球、月球、太阳系、银河系,提起著名的七大洲五大洋,想到各个国家、分布在国家中的各个民族,以及无数的男性女性。除此之外,人们还会想到世界的基本组成:物质和精神(意识)。然而说到物质和精神这样的世界本源,我就想起书本上说的,千百年来总是有人在吃饱了饭以后,不厌其烦地就以下问题争论来争论去:物质和精神究竟谁是父母谁是子女,其中又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两者又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等等。

我想说的是,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有没有出现的先后?物质和精神之间是如何作用和反作用的,又如何相互影响等问题,恰是构成人们的三观,让甲和乙接近,又让丙跟丁疏远的底层逻辑之一。更进一步,我觉得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比如唯物和唯心,远非人类的终极认识,并且很可能大错特错。

比如,现在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认识,不管是唯物还是唯心,也不管是一元论,还是两元论,其实都是由人的主观意识造成的谬误,跟真实的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真实的情况也许是:在造物主眼中根本没有物质和精神(意识)之分,世界也不是如人们想象中和感受到的那样,由物质和精神这两种本源组成。

真实的世界或许是:物质和精神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一起。也就是物质中有精神,精神中有物质, 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只不过是波长或其他参数的不同造成。物质和精神都是能量,它以波和粒子的形式在宇宙中进行运动。只不过在被特定感官蒙蔽的人类感觉和思维看来,物质和精神各自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前者有形,后者无形。前者实在,后者虚幻,并且精神还需要依附于实体。但是这种不同,从造物主或者高维生物的角度看,其实并没有根本的差别。

我思考后认为:人类所看到与感觉到的世界,原来并非人类看到和感觉到的那种模样,而是一派人们难以想象到的景象。人无法想象出自己直接感觉和经历到或间接习得的知识以外的事物。然而真实的世界,犹如康德所说,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感觉和思维而存在的,在人类的感觉和思维之外的自在之物。而且,世界也许像中国的道家和古希腊的泰勒斯所主张,万事万物皆有感觉,也就是说“万物有灵”。但是我则认为:“造物主给了事物或者生物什么样的感觉模板,事物或者生物就具有了什么样的自由和活动范围”。

因此从根本上说,事物包括人类的自由,仅仅是被他们特定的感觉模板所限定的自由。如果换成其他动物甚至是另一个遥远星球中的外星人,它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模样,就远非地球人能够想象。比如外星人眼中地球人的模样,也可能远非地球人看自己时的那种模样。首先在外星人的视觉中,地球人皮肤的颜色跟地球人自己看到的皮肤颜色可以完全不同。在外星人看来,地球人的皮肤是绿色的,眼睛是橘黄色的,或者是其他的人类想象不到的颜色。也许,外星人看到的那无数团雾气,在具有两根支柱的移动的塔中回旋,五脏六腑都在其中晃悠的一幕就是地球人的真实形象。

所以真实世界究竟是什么模样,从宇宙的视角看,终究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对宇宙万物来说,根本不存在可以通约的真实世界,也根本不存在关于真实世界的统一标准。在不同的物体和生物的感知中,或许有着绝然不同的“真实世界”,也有着绝然不同的真实世界的模板。朋友们应该知道“夏虫不能与之语冰”的成语。对于宇宙中的高维事物或者生物来说,很可能有着人类根本没有经历过的,春夏秋冬以外的季节。也较有可能有着人类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物质的除了常见的四种状态以外的其他状态,比如辐射场和反物质等等状态。

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器官,有什么样的逻辑思维结构,就有什么样的“真实世界”。是人类特定的感觉器官,加上人类特定的逻辑思维结构,决定了人类能够探测并构想出什么样的“真实世界”。

从微观和所谓的“本质”的角度看,也许更能证明“所见并不一定为所是”这一人类观察世界的普遍法则。比如学习过量子物理学的人都知道:原子作为化学反应和变化的最小物质,是由原子核以及围绕着原子核作随机分布、行踪诡秘、出现几率可以被人想象成云雾状的核外电子构成。如果把原子核比作是篮球的话,那么核外分布的电子就相当于沙粒大小。一个原子可以比作为由像似“实心”的原子核以及围绕原子核的、像似“空心”的“电子云”构成。在一个原子中,电子呈云雾般分布的空间要比原子核大许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子实际上的“空心”的。由此推论,那么在人类眼中,由原子结合成的分子,再有许许多多分子构成的世间万事万物也是空心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微观具有很大空间的物体与物体是不能相互“穿越”的。不能相互“穿越”的原因,是因为原子核以及分子之间的各种“力”的阻隔。

比如根据人类现有的量子物理学知识,当我现在打字时,从微观看,不论是我的手指,还是键盘都是空心的。按照生活中的常识,空心和空心之间的物体应该是可以相互穿越的,就像一片云层可以穿越另一片云层那样。但是为什么现在我在打字中的手指,不会随着对键盘的敲击,从键盘中间穿过去呢?这原是因为分子与分子之间,原子与原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的缘故。

上述现象和背后的解释也说明了,即使是现代的科学理论,也在比较明确地告诉了人们:人的所见所闻,经常性地并非世界的所是,并非是世界原来的模样。

所以,人可以设想自己所见到所感受到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在不同的物体和生命体的眼中会呈现出绝然不同的模样,人类也永远无法得知世界的真实模样。

至于物质和精神谁先谁后,谁是本源谁是派生这样的问题,作为对科学理论的基础的探究未尚不可。但如果从宇宙的角度看,这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一切取决于“我是谁”、“你是谁”和“他是谁”。

人犹如生活在鱼缸中的金鱼,所谓的科学知识,也很可能类似于鱼缸中有那么几条比较聪明,善于总结规律的金鱼,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观察,有一天突然弄明白了每天几点会有食物投放,每周哪天水会突然变清,鱼缸内的哪片区域比较温暖,哪片区域比较寒冷等等现象,并且将这些知识告知其他鱼类而已。甚至在宇宙中具有另外一类感觉器官的外星人眼中,我的脑袋也不一定像我邻居和同事看到的这样,跟我的肩膀和身体是紧密联系着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子能大到什么程度?也许有整个宇宙这么大!
元素周期表看起来很完美,7排118个元素,还会增加新元素吗?
人类被禁锢?科学家将原子放大千万倍后,发现秘密,颠覆认知
宇宙有没有边境科学家将原子放大1000万倍,结果吓了一跳
宇宙包括一切的物质,但它还包括精神吗?
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的哲学 (大前研一、季羡林倾情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