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岭:重读12岁的日记,大话套话居然发自肺腑
马岭:重读12岁的日记,大话套话居然发自肺腑

                    作者:马岭

 

  马岭,1960年生,1975年初中毕业于长沙市第一中学,1977年高中毕业于桂林市第八中学,同年到桂林郊区插队;1979年考上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长期在学校任教,2020年退休。

12岁的日记新三届12分钟 

前一阵子为了查找一个日期,翻出我的第一本日记,首篇是1972年6月5日,那年我12岁,上小学5年级。

有关日期找到后又随手翻了翻,却有点吃惊。虽然知道那是一个口号满天飞的年代,我们一群孩子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还是很难相信这是自己曾经写下的文字,那些“革命语言”今天读起来令人有些难堪,然而更多的是惊讶,并随之生出一丝困惑:为什么在日记里要用这样的语言?为什么要自己对自己说套话?

我印象中这本日记并非应老师要求而写,当时学校要求上交老师批改的是“学习心得”,我作为班上喜欢写作文、也被认为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出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还有对某些名人几十年如一日写日记的欣赏和崇拜,虽然当时周围还没有同学(包括中学生)能自觉地、坚持不断地写日记,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尝试一下(不知道能坚持多久),这样开始很兴奋、很认真地写日记。动机是很纯洁的,并没有写给老师看、从而受表扬、当模范或先进的“杂念”,正因为如此,那些发自肺腑的大话、套话才格外令人费解,今天回味起来也才觉得或许有特别的意义。

我很自然地翻阅下去,发现这些日记有一些共同特点。

其一,政治性强。凡事都往“政治”上扯,习惯用“政治”的眼光看待一切。如7月10号的日记:“早上,我看到一些同学在积极打扫卫生,我也积极参加了,我想:这也是响应毛主席的教导,搞卫生,不得病,长好身体保卫祖国。这是很光荣的,这些虽然是平凡细小的事,但都看得出一个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怎么样,我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从这些小事情做起,像雷锋叔叔一样把为人民服务看成是最幸福的。”

6月25的日记:“晚上,我看了电影《英雄儿女》。王成是多么了不起的英雄啊!他对祖国、对朝鲜人民无比热爱;对美帝国主义无比仇恨。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朝鲜的解放,为了保卫祖国,王成同志英勇不屈,和敌人进行斗争,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英勇地牺牲了。”

其实一个12岁的孩子并不懂政治,但在一个“政治挂帅”的年代,男女老少都在讲政治,人们张嘴就是政治口号,把政治思维带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校、在家庭、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都是政治语言,以至于在日记中也情不自禁地说政治话,政治口号式的话语已经深入人心,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潜意识里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政治的烙印。

其二,不由自主地表决心。不论记叙什么事情,最后大都以表决心结尾。如6月10号的日记:“晚上的电影对我教育很大,我看到老贫农杨白劳在地主面前那样不畏强暴和地主进行斗争!又看到喜儿在地主家那么不愿意做奴隶的样子,有着强烈的造反精神!最后进了深山变成了白毛女。”这基本上还像一个小学生的文字,但随后话锋一转:“现在我又一次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不易,我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毛主席!”这转换今天看来有点匪夷所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但在当时却极其自然,一点也没觉得牵强附会。

又如6月16号的日记:“党和毛主席对我们青少年一代非常关心。今天,又要人来给我们打针。为的是让我们不得病,有好的身体来学习,长大了保卫祖国。我们一定听党的话,做毛主席的红小兵!”日记不仅以“表决心”结尾,而且其中流露出“感恩”心理。“感恩”是当时思想教育的重要方面,我们这一代是唱着这样的歌曲长大的:“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感恩”往往是“表决心”的前提和铺垫,“感恩”之后很容易连带出“表决心”。

还有11月2号的日记:“今天,我看了雷锋日记。从雷锋同志的日记中可以看出:雷锋同志生前每时每刻都在学习毛主席著作,都在为人民服务,都在改造世界观,都在为党忘我地工作。我把日记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激动。我深刻地认识到:雷锋同志之所以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并不是因为他几天之内变好的,而是因为他在党的教育下,用毛泽东思想统帅自己生命的每一秒钟,一点一滴地改造世界观,才成为了毛主席的好战士!”

之后是习惯性的表决心:“我决心今后在自己的行动中,处处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做英雄的好后代,做人民的勤务员!”需要解释的是,其中“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激动”是很真实的,那时候没有什么课外书可读,因而不论看什么书都很容易激动,即便是《雷锋日记》这样今天看来一般化的书也往往看得津津有味,心潮起伏。

其三,充满政治味的情感倾诉。不论什么时代的少年儿童都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如精力充沛,敏感,情绪不稳定,容易被触动,动辄心潮澎湃,……但其表达方式却可能因社会、文化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表达青春期情感的语言完全是政治性的,如7月1号的日记:“今天,是党的生日。在庆祝党的生日时,我们每个红小兵的心都是非常激动的。党啊党:是您把我们从水深火热之中救了出来,是您领导着中国人民闹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才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就是把蓝天当纸,大海当墨,也写不完您对我们红小兵的恩情!啊,敬爱的党,我要向您庄严宣誓:我一定永远跟您走,跟您干一辈子革命!”

我们今天或许会认为一个12岁的孩子在党的生日时“心情非常激动”是不可思议的,是在机械似地说套话,但作为过来人我却知道那绝对是真实的,虽然当时我们并不完全理解“党”及其“党的生日”的真正含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抒情。青春期总是多愁善感的,总是需要抒情的,总是有满腔的情绪要宣泄出来,在德国,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初恋的失败,而在我们当时,对异性的爱恋是禁止的,于是我们把这种爱“转化”到政治领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毛主席,……

这种爱不仅是安全的(不会触碰社会禁忌),而且被鼓励,被提倡,被宣扬,因此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公开表达(甚至鼓励我们表达)的爱的对象,尽情宣泄我们青春期汹涌澎湃的内心情感,倾诉我们的思念,表白我们的忠诚,赞美,崇拜,倾倒,……这是当时许多红卫兵、红小兵们共同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被政治异化的青春期。

12岁的作者

还有11月6号的日记:“病了两天,我没来上学。今天病已好,吃了早饭,我就兴冲冲地上学了。我天天在家,心里只想上学,”到这里为止,记叙都很真实,还有点生动,但之后紧接着的是:“因为我深深地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能够上学是因为有党和毛主席,我一定不能够忘本。所以,我非常渴望上学,为革命读书。今天我心里非常愉快,因为我又在学习了。” 

其中“今天我心里非常愉快”是真实的个人情感描述,我依稀记得在家养病的无聊日子,躺在床上心里对学校生活的向往,病愈后重返小伙伴群中的快乐和兴奋,……但这些感受都没写,反而一下子又扯到政治上:“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再次“感恩”:“我能够上学是因为有党和毛主席”,随后又开始表决心:“我一定不能够忘本”,要“为革命读书”。

今天看来简直有点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12岁孩子的潜意识中,其实已经知道不能抒发个人情感——那是资产阶级的情调,是肮脏的、腐朽的、反动的、经常受批评的,因而在形成文字时就不自觉地将其屏蔽掉了,改换成时髦的、安全的革命抒情,什么是洗脑?这就是啊!

其四,语言的格式化。一个小学生日记的语言完全没有孩子的童真,相反都是当时流行的政治口号,满篇都是些干巴巴的词句,不能不令人唏嘘。尽管写日记时内心充满真情实意,但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白,只能借用“革命套话”。如11月10号的日记:“今天我看了解放军报中的《战士的品德》,教育很深。我深刻地认识到:革命队伍里的革命战士,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是受得起委屈的人,我应该像他们那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11月11号的日记:“晚上,我们看了电影《野营训练好》。我认识到: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革命的大家庭,人民解放军是钢铁好汉,是伟大的人。我觉得有他们,我们很幸福,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有时候也会出现个别有点文学气息的文字,如“蓝天当纸,大海当墨”之类,这是我们当年很喜爱的句子,往往会抄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在日记和作文里加以引用。

  

小学生在文字表达方面基本还处于模仿阶段,而当时可以模仿的只有社论式的豪言壮语,八股文风对我们那一代人的毒害真可谓“从娃娃”毒害起。当然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思维、见识、人生观、价值观,……由于我们身处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不知道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没听过(更没比较过)各种各样的声音,没见过百花齐放、五颜六色的春天,因此我们不可避免地苍白、单一。

我们只听到一种腔调,也就只会模仿它发声;我们只看到(也以为只存在)一种表达方式,也就用这一种单调的甚至是拙劣的表达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我们只接触过一种思维,于是养成了从单方面而不是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正因为此,我们即使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的也是社论般的语言,即使对自己说话,也很自然地使用口号式的语句,因为我们压根不会其他的表达方式!不这样说话我们就说不出来任何话来,甚至就不会说话!

我们的童年时代物质溃泛,不像今天的孩子吃过那么多美食,穿过那么多漂亮时装,拥有过那么多精美玩具,……这些我都可以不计较,但我们那时候的精神世界如此贫乏,眼界如此狭窄,头脑如此僵化,语言如此苍白,以至整个人显得如此愚昧,这些,我还是很在乎的。

尤其是后来知道当年有的同龄人可以看到内部出版的黄皮书,眼界因此开阔得多,不禁感叹:这也是特权啊!而且是很大的精神特权呢!因为这种特权,人家就是比你懂得多、站得高、看得远,就是比你有见识、比你会思考,比你成熟、深邃……

无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泽文 ▏我在成都五中的学习生活(五)
雷锋日记原文节选
杜显怡:​1964年的小学生日记2
【马达声声】雷锋精神 激励人生(上)/马誉炜
名人故事:雷锋
徐峰:我的前半生(3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