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晏殊的词

【生平与创作】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四岁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尚书、枢密副使、御史中丞等要职,并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一生仕途畅达,但政治上建树不多。然他颇能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贤达之士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饮酒、狎妓、品茶、赋诗是其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

晏殊一生著述颇丰,诗、文、词兼擅。尤以词著于文坛,是宋初著名词人。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有《珠玉词》传世,存词一百三十余首。《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故有真性情。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风格特色】

晏殊词承花间余绪而能去其俗艳,又多承冯延巳(南唐宰相。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若论词的意境,唯有冯延巳的词最当得起“深美闳约”四字)词之深婉含蓄。其词多为“娱宾遣兴”之作,主要写男女之情和自己富优生活的闲愁。他不堆砌华美辞藻,而刻意追求“富贵人家”之“气象”,故有“富贵词人”之称。

其词语言工巧自然,鲜明生动,情致闲雅,风流蕴藉,,风格含蓄宛丽,为当时词坛耆qí宿,在宋初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其词是唐五代和宋词之间重要的过渡,对宋词的发展,特别是词的雅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代表作品】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作品题解】

鹊踏枝,词牌名。即《蝶恋花》。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原文】

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品赏析】

【词句阐释】

此词是晏殊写闺思的名篇。主要写闺中人思念丈夫的忧愁怅恨之情。

上阙写晨起所见庭院之景。“槛菊愁烟兰泣露”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而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主要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一切客观之景都变成了女主人公的主观感受之景,都途上了女主人公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下阕抒登临怀远的相思之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思想内涵】

此词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主要写闺中人思念丈夫的忧愁怅恨之情。

【风格特色】

拟人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意象的丰富,语言的精美流转,形成了此词疏淡自然、婉曲情深的风格特色,这种重“气象”,求婉曲的特色,正是晏殊的艺术追求,故此词是晏殊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昨夜”三句为历来传诵之名句。

【拟人及情景交融】

上阕写晨起所见庭院之景,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来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如“菊、兰”、“燕子”、“明月”等均为无情之物,而作者赋予它们人的感情,涂上了女主人公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此词主要通过写景来表达女主人公之情,故情景交融是其重要特色。上阙写庭院之秋景,融情入景;下阕写登临怀远之情,不离秋景。萧瑟的秋景和浓烈的别愁水乳交融,可谓处处景语皆情语,情真意切,完美和谐。

【意象丰富】

所谓“意象”,即是主观之意(情感)和客观之象(景象)的统一,也就是人们主观感受中的景物形象,而非纯客观的事物形象。

这首词篇幅不大,但形象的密度很大:菊、兰、烟、罗幕、双燕、明月、朱户、西风、碧树、高楼、天涯路、彩笺、尺素、山、水等,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而这些形象均为“有我之景”,都带上了女主人公浓郁的感伤色彩,达到了“思与境偕”的效果,婉曲达意,耐人回味。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他进而对词的境界作如下阐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此第三境界也。”

(1)晏殊【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求索、奋发、放弃】人生的三大境界
语文轩——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及教案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晏殊是谁?
晏殊颇负盛名的一首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写尽了离愁别恨,读起来扣人心弦!
晏殊很伤感的一首词,写尽离愁别恨之苦,短短4句,惊艳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